粘弹性材料隔振性能的研究

来源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gxiaod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讨论粘弹性材料的隔振性能和材料的物理因素、形状、尺寸之间的关系,分析了高低阻尼材料隔振性能各自的优缺点。在此基础上,首次从定量的角度,较为精确地分析了高低阻尼双层纵向(串联)复合、双层平等(并联)复合材料的隔振性能以及抑制驻波效应的方法。为了验证理论分析的正确性,分别对双层纵向、平行复合材料的隔振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理论分析结果和实验结果能较好地吻合,本文的分析方法比采用模态分析方法,用一阶或多阶模型来模拟材料隔振性能的方法更加精确、简便、直观,应用本文的方法,可以对粘弹性材料用于隔振时进行设计
其他文献
本文利用经典的不变量理论研究了一个量子耗散二能级系统的演化问题,得到了此系统的精确解。进一步,我们计算了此系统的量子Berry相因子及其非绝热修正。
本文主要讨论了Gauss-Weierstrass算子的一类线性组合的L_p逼近问题,借助于K-泛函与光滑模的等价关系,给出了L_p-逼近的正定理、逆定理和逼近阶的特征刻划。
用固相反应方法制备了Y_(1-x)Ca_xBa_2Cu_3O_y(x=0.0,0.02,0.05,0.10,0.15,0.20,0.50)系列样品,发现超导转变温度随x增加而呈线性下降。粉末x-射线衍射结果表明,在x≤0.15范
本文结合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高性能陶瓷开放实验室研制成功的小功率微波烧结陶瓷的实验装置,对微渡加热陶瓷棒的动态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建立起一个变物性,变内热源
本文提出了一种描述带有相变的气固二相混合对流问题的数学模型和数值计算方法。高温融溶液滴在逆向气体流场中经历有三个阶段:液相冷却,固化和固相冷却。对于液滴的运动边界
分析了以最大生产率和最低加工成本为目标,切削用量,即切削深度,进给量和切削速度的约束优化问题,在此基础上推导了非迭代的优化计算方法,根据简约梯度法实施的计算机优化表
本文在文献[1~2]的基础上分别得到文中方程(1)和方程(8)存在唯一极限环的充要条件,从而彻底解决了极限环存在和唯一性问题。
用AES(俄歇电子谱)及Kelvin探头对Gap(111)表面吸氧进行了研究。发现在GaP(111)表面上有两种状态的氧存在:ⅰ)在氧暴露量小于1000L时,表面上主要是吸附状态的氧,使功函数(WF)
本文利用自洽场Xa—MS方法研究了硅中双空位和替代式杂质对Se~2的电子结构。研究表明:双空位在硅的禁带中引入两个二重简并的E_U能级,由于Jahn-Teller效应,对称性从D_3d降为C
由化学镀得到的聚四氟乙稀、石墨、氟化石墨、硫化钼及氟化钙粒子等与镍磷一起沉积的五类自润滑复合镀层。在环块试验机及销盘试验机上研究了其摩擦磨损特性。得出其摩擦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