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医学生遇上物理课--强化课堂讨论的教学实践探索

来源 :2014年全国高等学校物理基础课程教育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xlw36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教学是整个教学过程的最重要环节.在大学物理课程教学中强化课堂讨论的环节,可以促成积极有效的师生互动,使课堂活跃起来,让学生真正成为教学过程的重要参与者,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潜能.通过一系列实践,逐步探索出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课堂讨论模式,从学生的反馈中得知:他们所喜爱的课堂是生动活泼的;他们理想中的教学方式是师生互动的.因此,教师应该尽可能地强化课堂讨论环节,让课堂活跃起来,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参与者,当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之后,他们就能最大程度地发挥出自己的潜能,在学习上更上一层楼,即使原先基础较差的同学,也能有长足的(甚至颠覆性的)进步;而且,学生之间还能互相帮助,团结协作,形成良好的班级氛围和学风。
其他文献
本文讨论了微分方法在分析大学物理学问题中的作用并给出了两个实例.
在大学物理课程中,充分利用物理演示实验,是培养学生探究未知能力的必要途径.我们利用演示实验,培养学生实践意识;精心设计演示教学,提高学生探究能力;提供实践条件,营造探究
基于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以培育适应现在和未来信息与现代化发展需求的创新型人才为根本出发点,从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扩展自主学习时间和空间、增加物理前沿与国内外产业现
物理基础课在北大是各理科、工科和医学学科专业本科生的基础课程,在人才培养中具有无可替代的重要性和基础性。因此物理基础课作为北京大学的主干基础课是北大重点关注和建设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强调"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
本文从计算标准偏差的不确定度出发,探讨了测量不确定度的有效位数与测量次数及不确定度首数的关系.
由教育部高等学校物理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和中国物理学会物理教学委员会(以下简称两委会)主办、中南大学承办的2008年全国高等学校物理基础课程教育学术研讨会于7月21日-
通过检测运动“小车”反射波的频率变化,测量运动“小车”速度,从而了解多普勒效应的应用.
分光计在大学物理实验中用来测三棱镜的顶角、折射率以及光波波长或者光栅常数等物理量,掌握和使用分光计是一个重要的实验技能,由于调节内容较多,快速调出反射镜两个面反射
本文用遗传算法优化设计多层结构的电磁波吸收材料,通过优化设计和数值计算给出了材料的结构参数,并对优化结果的多种约束条件(总厚度、吸收带宽、反射率大小)进行了加权评估,从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