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稻谷主产国遥感估产可行性研究

来源 :应用气象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han521325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利用NOAA气象卫星的序列资料,对全球稻谷遥感估产的可行性进行了探讨。并以泰国、美国、越南为例,分别对NDVI植被指数与产量进行相关分析,取得良好的应用效果。此外,还应用数理统计方法对全球稻谷的历史产量进行数学模拟,达到较高的拟合精度。
其他文献
2001、2002年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开展了梅雨锋强暴雨的外场科学试验。试验期间收集和处理了大量的原始观测数据和分析加工产品。日本科学家携带部分观测设备参加了试验,获取的观
文章讨论了陆气相互作用(LAI)研究及陆面过程模式(LSM)研制改进工作中的一些重要问题,讲述了重要下垫面的研究,陆面构成非均匀性及由此产生的中尺度环流的重要性,进而对雪盖和干旱地区所做
利用NOAA及FY-1卫星监测渤海海冰的亮度温度、反照率及其与海水的差异建立了冰、水识别判据,并根据海冰反照率与冰厚的关系,对海冰进行分类.在解决了混合象元内含冰信息提取的基础上,计算
应用1998年6月中旬的分析资料,对1998年6月16~17日暴雨时段的梅雨锋结构及梅雨锋的形成与维持进行了诊断分析,确认了暴雨发生时期梅雨锋结构的一些普遍特征,如在对流层低层表
20世纪80年代以来,模糊数学被广泛应用于气象、水文、环境等领域,取得了丰硕的应用成果。本文利用模糊识别理论模型,以西太平洋副高北界、亚洲区极涡强度指数、亚洲区经向环流指
该文在经验正交函数(EOF)分析的基础上,设计了一种适合于西北地区干旱预测的EOF模型,利用均生函数法、多元回归法和典型相关法对EOF模型进行了有效的预测试验,结果表明这种模型对西北地区的
基于一些发展较强的中小尺度天气系统往往与风场的旋转或辐合,辐散有关的事实,文章提出了一种单部多普勒天气雷达径向风场反演二维水平风场的新方法,即涡度-散度方法。文中对1994年7月
文章对一次江淮流域梅雨锋暴过程进行了研究,分析了低层风场结构对锋区维持的作用。通过计算变形向量,散度风以及相应的锋生函数,研究了它们各自以对锋面的维持、扰动发展所起的
文章改进了计算蒸发散通量的 Kotada-Barton模式(K-B模式).经长江三角洲地区和淮河流域试验区各种不同陆面条件(水面,森林,麦田和水稻田)下的实际应用并通过和其它方法比较,
贝加尔针毛 (Stipabaicalensis)是我国内蒙古东部和东北西部主要的地带性植被之一。通过人工模拟试验分析了CO2 浓度升高对贝加尔针毛的“施肥”效应 ,结果表明 :贝加尔针毛的生物量、生长量随CO2 浓度的升高而增加 ,根中P的含量、叶中C、N、P的含量也随CO2浓度的升高而增加。土壤干旱胁迫对贝加尔针毛的生物量、生长量的影响均为负效应 ,且干旱程度的加重使影响更明显。干旱使针毛叶、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