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风华正当时

来源 :党史文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7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毛泽东主席的问候
  
  1945年8月28日,烟雾迷蒙的重庆传来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中共主席毛泽东今日抵渝同国民党谈判。这消息像闪电般冲破阴霾,给国民党统治下的黑暗山城带来了光明和希望。
  毛泽东主席由延安飞往重庆后,9月5日,在曾家岩50号接见了妇女爱国运动组织——中国妇女联谊会的同志。他和这些妇女运动的领导人一一握手。当毛主席和钟复光握手时,钟复光小心而又激动地对毛主席说:“主席,您好!我是钟复光……”毛主席端详着她,眼里充满关切地问:“存统好吗?……”听到主席问候丈夫,她的眼泪夺眶而出,她咬咬牙,忙回答:“好,好……”在场的李达的夫人王会悟轻轻地拉了她一下,示意她要坚持住。
  晚上,钟复光回到南岸南山居住的小屋后心里仍不平静。儿子施光南已5岁,活泼可爱,特别爱唱歌。吃完饭后,她将毛主席接见的事讲给全家听,每个细节都讲得认真细致,她分明看见丈夫施存统眼里含着泪水。是啊,日理万机的毛主席还惦记着他们。丈夫是早期的职业革命活动家、青年运动的主要领袖、共青团一大总书记,自己是早期妇女运动的领导人,1923年在上海大学向警予的阁楼里,他们就多次与带着孩子的毛泽东、杨开慧夫妇见过面。是啊,20多年了,作为一个政党的领袖,毛泽东仍能记得自己,关心着后来成为自己丈夫的施存统……
  
  开展择师运动
  
  1903年,钟复光出生在四川省江津县仁沱场綦江边的一个叫汪家湾的小山村。钟家祖上还是地主,到了她父亲一代完全衰败。钟复光刚懂事的时候,父母就被赶出家门自立门户。他们分得几亩薄瘠的田块和几间破房。钟复光的父亲开私塾,教十多个村童。钟复光作为一个女孩子,也跟着这些村童学《三字经》等等。后来她又在另外一处读私塾。 1919年,16岁的钟复光考入重庆省立第二女子师范学校。这是一所公费学校,不要学费,还供给膳宿。她非常珍惜这个学习机会,勤学苦练,团结同学,多次被评为品学兼优的学生。但校长邓梦修是个非常保守的人,他认为女学生就应遵守三从四德,安排给她们讲授的就是《女诫》《女论语》《内训》《女范捷录》四本书。很快,大家在思想上就产生了疑问。五四浪潮卷来,这些青春少女与其他学校的学生联合,冲出课堂,走上街头,发传单,作演讲,向群众宣传打倒帝国主义,宣传抵制日货。每次宣传,钟复光都走在前面,带头喊口号,带头剪辫子;她从同学处悄悄借来《新青年》等进步书刊,如饥似渴地进行阅读……她被选为校学生自治会会长和川东学生联合会副会长;她组织宣传队开展爱国宣传,办起了平民夜校,她又被推选为校长。
  正在这时,川东教育界知名进步人士陈愚生等举办了一次“夏令讲学会”,聘请“少年中国学会”的几个成员来讲课。这个学会的不少人后来都成为中共的早期著名领导人。正值18岁的钟复光参加了这次学习。在这里,她认识了几个职业革命家,如邓中夏、王德熙等人。她与邓中夏老师接触最多,老师给学员讲为什么要反对帝国主义、封建军阀;讲新文化、新思想;讲“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讲男女平等、妇女解放、婚姻自由等等,深入浅出地讲明了许多高深的理论。大家都很兴奋,长期积郁在胸的许多疑问全都烟消云散,顿感一片清朗。钟复光开始明白:本是富庶之地的江津老家为什么民不聊生、一片荒凉?自己家里为什么受穷、受欺凌?地主老财为什么能骑在劳苦大众头上作威作福?
  邓中夏老师鼓励她们回校“闹革命”,开展反对有封建教育思想的校长邓梦修的活动。
  她首先组织召开学生自治大会,决定开展“择师运动”。自治会选举出代表,提出了“撤换封建校长邓修梦”“取消歧视妇女的教育方针”等口号。代表们向川东道尹请愿,同时进行罢课。学生运动刚开始,就受到邓中夏、黄日葵等老师的关心和指导,重庆各个学校的学生自治会郝派出代表前来声援,声势越来越大。道尹公署害怕学潮扩大后无法收场,只好下令撤销邓梦修校长的职务,改委学监胡鹤珍任校长。这等于换汤不换药,大家仍不满意,反对呼声越来越高。道尹公署只得又收回成命,派一个叫伍新言的委员来主持校务。道尹公署要大家先复课,但同学们看破了这个圈套,坚持不复课,强烈要求换个有新思想、有办学经验的人来任校长。时令已到了秋天,邓中夏老师给学生自治会寄来了两首诗,鼓励大家坚持斗争。第一首叫《问》:
  光明在山顶上/可是山前山后荆棘重重/山左山右豺狼阻路//青年朋友们/去呢不去?
  第二首叫《石匠》:
  好好一块石头/偏偏被他打坏//末经一日功夫/打成一个石凳//既很光滑又很好看/既有建设先有破坏/世界的公理是自然的淘汰……
  大家传诵着这两首诗,思想更加明确和坚定。通过开会讨论和征求各界意见,大家认为蒙材成先生不仅思想开通,而且有较丰富的办学经验,于是打出了“欢迎蒙材成先生来二女师任职”的标语和口号。对学生们的这一要求,道尹公署拒不答应,双方进入僵持阶段。正当大家感到茫然之际,邓中夏又寄来了两首《过洞庭》——
  
  一
  莽莽洞庭湖,五日两飞渡。雪浪拍长空,阴森疑鬼怒。
  问今为何事?狼虎满道路。禽猕歼除之。我行适我愫。
  
  二
  莽莽洞庭湖,五日两飞渡。秋水含落辉,彩霞如赤炷。
  问将为何事?共产无贫富。惨淡经营之。我行适我愫。
  这两首充满着革命斗志激情和浪漫主义精神的诗歌,在当时对一个进步青年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而且还影响了她后来的一生。钟复光将诗稿交给几个好友传阅,大家受到无限鼓舞,斗志倍增。大家商定:不获全胜,决不收兵。到1922年初,蒙材成终被推上了校长的位置。学生自治会取得了第一个胜利。
  重庆省立第二女子师范学校后来发展成了一所具有革命传统的学校。邓小平、张闻天、肖楚女等革命家早年曾先后在这所学校就读或教书。
  
  创建中国妇女界联合会
  
  北京是五四运动的发源地。1923年,钟复光和七个同学一道离渝到了北京。钟复光白天到女高师实习科补习,晚上到男师大复习。日夜劳累,加上生活营养不够等原因,半年后她得了肺病,还常吐血。在养病期间,钟复光每天都贪婪地阅读《新青年》《社会主义文集》等书刊,她的思想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加深了对革命事业的向往。但是,她又非常矛盾和疑惑:身体、学业、生活——这三大困难摆在她面前,她无法摆脱,浓浓的愁云笼罩在她的心头。她提笔给邓中夏老师写了一封长信,述说了自己的烦恼和苦闷。
  终于接到邓中夏来自上海大学的回信。她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立即启程到上海,找到在租界内的西摩路132号的上海大学,并且住进了兴业里1号向警予的家里,开始 在上海大学社会学系学习。
  上海大学的主要领导人邓中夏,担任教务长,主持全校行政工作。他提出了鲜明的办学方针:“培养建国人才,促进文化事业。”邓中夏说:“所谓建国,就是革命,就是推翻旧政权,建立一个新政权。”邓中夏解聘了一些思想保守落后的教授,聘请了瞿秋白为社会学系主任。在社会学系,很多教授都是革命前辈和德高望重的人士,如张太雷、蒋光赤(光慈)、施存统、李季、李达、周建人、蔡和森、肖楚女、恽代英等。
  钟复光在上海大学的食宿费由邓中夏老师担保给付。在社会学系,一个叫施存统的教授讲授社会发展史和社会问题,他学富五车,课讲得生动形象、透彻明达,很受学生欢迎。复光最爱与向警予交往,敬重她、崇拜她,称她为“大姐”。
  钟复光依然是学生运动的积极分子。她到各工业区向工人宣传,出版革命书刊,印刷革命传单,创办工人夜校和平民学校。她坚持到平民学校和工人夜校上课,除教学员识字、数学、常识以及写信外,还向工人讲授社会不公平的原因,宣传革命的理论,宣传苏联十月革命。
  不久,毛泽东和杨开慧带着两个孩子来到上海,也住在向警予的楼上,钟复光与他们成了邻居。但这样的相处时间很短,不久,钟复光就搬到淡水路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央机关,与肖楚女作了邻居。邓中夏和恽代英天天都来这里办公,编辑出版《中国青年》,钟复光也协助做些编务工作。
  1924年秋,向警予大姐交给钟复光一个任务:牵头组建女界国民会议促成会。钟复光在向警予大姐的领导下,联络了一些妇女界的同志进行活动,起草了相关的文件和宣传资料,向广大群众进行推翻军阀统治的宣传教育活动,工作非常出色。经向警予和邓中夏的介绍,她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党组织妇女部长向警予领导下具体从事女界国民会议促成会的各项工作。
  北京的全国“国民会议”即将召开,各省各行各界都要选代表到北京参加这个重要的会议,共商国是。钟复光被上海女界国民会议促成会选为出席全国国民会议的代表。同时当选的还有向警予、刘清扬等。向警予因工作脱不了身,钟复光和刘清扬就先期去了北京,当时刘清扬已有身孕,对外联系就只有靠复光了。她首先找到了北平的党组织,交介绍信时正遇上赵世炎同志,接待她的同志将这次会议的相关情况告诉了她。在三八节这天,苏联大使馆举行本地各界妇女参加的招待会,赵世炎专门把她带上,介绍说这是上海客人。她万没有想到自己能到苏联大使馆参加活动,在那里她第一次见到了我党的创始人之一李大钊同志。
  正在民众翘首盼望“国民会议”召开之时,传来孙中山先生病逝的噩耗,钟复光伏倒在床头的被褥上痛哭流涕,脑海里不停地浮动着“和平、团结、救中国”的总理遗嘱,一时竟然不知所措。
  北京党组织指示她参加孙中山先生治丧委员会的工作,具体任务是与邓颖超等四位同志一起接待前来吊唁的外国友人。钟复光跟着邓大姐跑上跑下,在凝重而又低回的哀乐声中招呼客人。
  治丧结束,上海的向警予大姐用电报向她发来指示,要求她们趁全国各地的妇女代表都在北京的机会,成立中国妇女联合会。两天后,向大姐又来信作出安排和部署。于是,钟复光和刘清扬等立即行动,她们白天到各省的代表处进行联系,提出相关的候选人建议名单,晚上起草相关的文件和资料。因为全国妇女界的代表都在北京,经过20多天的努力,中国妇女界联合会正式宣告成立。北京《晨报》在报道中说:“4月12日下午,全国妇女界各团体在女师大召开联席会议,公推上海代表钟复光为临时主席,决定名称为中国妇女界联合会……4月29日开成立大会,由刘清扬任副主席,钟复光报告筹备经过,中国妇女界联合会宣告成立。”
  北京的事终于完成,钟复光将要启程回上海时,赵世炎送来一包纪念五一节的传单。她沿途散发完传单后回到上海。向大姐又指示她立即找其他同志,组建上海妇女界联合会。1925年6月5日,上海妇女界联合会正式成立,宋庆龄也赶来参加了成立大会,在会议的间隙,钟复光向宋庆龄述说了在北京参与孙中山先生治丧活动的经历,宋庆龄勉励她一定要牢记孙先生的遗嘱,为唤起民众、贯彻三民主义、打倒封建军阀、驱逐帝国主义势力而努力奋斗。
  
  在“五卅运动”的洪流中
  
  1925年5月30日,上海工人和学生在租界的繁华马路进行宣传讲演,租界的英国巡捕在南京路上先后逮捕100多人,并突然向密集的游行群众开枪射击,当场打死13人、伤数十人,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五卅惨案”。当夜,中共召开紧急会议,决定由瞿秋白、蔡和森、李立三、刘少奇等组成行动委员会,具体领导组织全上海民众罢工、罢市、罢课,抗议帝国主义屠杀中国人民的暴行。
  “五卅惨案”发展成“五卅运动”。钟复光冒着危险,深入到学校附近的小沙路一带的工人区活动。这里是日本纱厂的集中地,多为女工。钟复光同工人们打成一片,组织“包身工”和“养成工”学习文化知识,向她们宣传革命道理,使得纱厂参加罢工的人数不断增加。
  接着,钟复光又根据全国学联总会的通知,先后到南京、芜湖、安庆、九江、武汉、长沙、宜昌、沙市、重庆等大中城市,组织当地的学生会和妇女界召开大会,她在大会上进行演讲,由于演讲过多,过于激动,以至痰中带血。中秋节时,她完成任务回到学校。但到了冬季,钟复光又开始吐血,她不得不住进医院治疗。
  这时,一个人突然闯进了钟复光的感情世界,这个人就是前面提到过的施存统,是她最为敬重的老师之一,其社会地位非常高,是团中央第一任书记、有名的学者和中国青年运动的早期领袖。是他,给钟复光写信,谈理想、谈人生、谈社会,引导她走上革命道路。钟复光生病,他又多次来医院探望和深谈,病榻前他们有了相互的更深的了解,感情日增。钟复光向他提出了“如何创造自己,如何有益社会”的问题,施存统对此特地雕刻了一枚“复光复亮”的图章进行了回答。为了表达他对钟复光的爱情,他特将自己的名字施存统改为施复亮,并作了一首打油诗——
  
  复光复亮,宗旨一样。
  
  携手并肩,还怕哪桩?
  1926年春天,他们结婚了,一对革命同志,结为革命的伴侣。
  1927年,党组织调施复亮和钟复光到武汉中央军校工作,已经作了母亲的钟复光又回到集体生活中,任女生大队政治指导员。后来,中央军校学生与农民运动讲习所学员奉命改为中央独立师,恽代英任党代表,施复亮任政治部主任。钟复光又走上新的革命征程……
  
  责编 雷 蕾
其他文献
近几年来,笔者在查阅、整理相关文献资料、历史档案和接待有关当事人的过程中,逐步了解到开国总理周恩来与铁人王进喜相关的一些史料,从中感受到周总理与王铁人不同寻常的关系以及总理对铁人无微不至的关怀。    邀请出席国宴和毛主席生日宴    在铁人纪念馆的档案室里,保存着两张极其珍贵的请柬。说它珍贵,一是发请柬的人是党和国家领导人;二是被邀请人是王进喜;三是邀请参加的活动是国宴。因为其内容比较简练,所以
期刊
“要什么夜餐费?马上给公家退回去!”    艰苦奋斗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传家宝。建国以后,刘少奇虽然担任党和政府的要职,但仍然保持着革命战争年代的那种艰苦奋斗的作风。  1952年以前,刘少奇住的是一幢旧式房子,共有三间,一间是办公室,一间是会客室,一间是卧室,因年久失修,都已十分破旧。后来,管理部门给刘少奇调了好一点的房子,但他的办公室仍然简单:办公桌、书架、文件柜、一对沙发、一把藤椅,没有地毯
期刊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中共中央毛泽东主席提出了“八路军要到太行山区创造游击根据地”的指示。随后。朱德、彭德怀、杨尚昆、刘伯承、邓小平等党和军队的重要领导人,率领八路军总部、中共中央北方局,一二九师等部队、机关,先后东渡黄河,开赴山西前线,相继转战到晋东南一带,开辟了以太行山为依托的抗日根据地,并且建立了各级民主政权。整个抗日战争时期,为宣传党的抗战主张,发动群众积极抗日,揭露日寇残暴罪行和
期刊
改革开放30年,北京市房山区韩村河村坚持集体经济发展方向,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艰苦创业,开拓进取,全村经历了“吃饱肚子”——“挣上工资”——“住上小洋楼”三大飞跃,2007年,全村集体总资产达到28亿元。韩村河村村民都住上了小别墅,人均楼房居住面积68平方米;只要是有劳动能力的村民,100%就业,人均年工资收入加福利达3万多元。全村文化生活丰富、充实、健康,干群关系、村民关系和谐友善,村民素质不断
期刊
2007年第二期《党的文献》发表了《新编朱德诗词三十五首》,其中选刊了他于1919年11月为悼念亡妻萧菊芳的七首绝句中的四首:  其四  萧娘瘦菊傲芬芳,戎马生涯战事忙。  水月镜花空色相,凤鬟云鬓易经霜。  其五  雪泥鸿爪江城地,薤露歌声古战场。  忍别娇儿在襁褓,几度相思倍感伤。  其六  凄凉不寐竞通宵,针线犹存伴寂寥。  却忆行军迎眷属,为援陷溺共除妖。  其七  何曾婉娈行长乐,空向芳
期刊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屈指算来,我的爷爷离开人世已有25个春秋了。25年来,爷爷的音容笑貌经常会在我的脑海中闪现,闪现的次数远远超过我与他相处15年间见面的次数。我经常有一种冲动,想写写我的爷爷,告诉世人,有这样一个人,曾经在波涛汹涌的革命战争中慷慨激烈、舍生忘死过;曾经以革命的大智大勇把我们的党旗染得更加鲜艳、更加光彩夺目。他是我生命的根源,是我心灵的慰籍,是让我倍感温暖而又永远无法回报的一
期刊
叶剑英提议与中央决策    早在1978年9月下旬,党中央副主席叶剑英就提议召开理论务虚会。这个提议得到中央常委的同意,认为开这样一个会议很有必要。  叶帅为什么要提议开理论务虚会呢?  现在大家都知道,《光明日报》在1978年5月11日发表了特约评论员文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新华社即予播发,《人民日报》和《解放军报》即予转载,马上引起一些高层人物的指责。在他们后面有当时的党中央副主席汗
期刊
蔡元培执掌北京大学校长时期,是北大永远值得骄傲的记忆,他倡导“思想自由、兼容并包”,使马克思主义在北大可以作为一种学术而进行自由讨论,从而聚首了中国早期共产主义运动的启蒙者,中国共产党的创立便是由这些人担当的。后来,他虽然和中国共产党有过不愉快的“过节”,但是,他在晚年主事民权同盟、投身全民抗日救亡运动时,又与中国共产党声应气求、殊途同归了。    在好同恶异的东方人中实所罕有    蔡元培任北京
期刊
在革命战争年代,有千千万万穷苦的工人、农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揭竿而起。然而,在浩浩荡荡的革命队伍中,除工农大众外,还有诸多出身豪门的人。听说过这些名字吗?赵宗复、杨盛钦、李凯明、王瑞书、于润沧、于仲莲、王麟庆、段冬生、武广贞、孟芝繁……他们正是这样的人。然而,他们却是阎锡山部分高于的子女。    (一)  历史已经过去半个多世纪了,了解、熟悉他们的人越来越少了。在前仆后继的革命者中,他们没有惊天
期刊
王腾波,原名罗学儒,1920年出生于四川合江县一个望族家庭。受中华民族抗日救亡热潮的影响,王腾波经常参加抗日运动。中学毕业后,她瞒着家人奔赴革命圣地延安,发誓要在抗日洪流中做一名逐浪腾波的勇士,于是改名为王腾波。  一身戎装的王腾波在延安可是个引人注目的人物。高高的个子,圆圆的脸,还有那会说话的眼睛总是炯炯有神,让清秀灵动的她多了几分帅气。    小小纸条传心意    1940年春,一支由中国延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