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何锐志,又名何锐智,东莞市莞城人。1952年出生于东莞,1970年12月应征入伍,1976年毕业于河南医学院,旋入陆军二师医院工作,1981年转业回莞,从医至今。幼承庭训,受到良好的艺术熏陶,喜习书画篆刻。师从莞邑著名书法家邓祖颉、汪新士、胡宇基、卢秋、袁赤峰、郭建宗等先生,曾得王京盙等名家指授,精微雕,成为东莞继民国王志勤之后,微雕艺术又一人,现为广东省书法家协会会员。
也许很多人都无法理解,一个从医数十载的人,为什么会对艺术有如此高深的研究,这与何老师出身书香门第有一定的关系,自小练书法,背诗词,学习传统文化。1976年毕业后的他回到了宜兴部队,在一个紫砂厂拜师学艺,苦学五年,1981年来到东莞,拜著名书法篆刻家邓祖颉老师为师,这一路的求学之路其实都穿插在一条人生主线职业上,那就是医生。
何老师1976年毕业于河南医学院,之后的人生主职一直都是一名妇幼保健院的医生,但是在何老师的眼中,艺术和医术是相互和谐统一的两者,他说:“其实医生最讲究的就是严谨,不管是用刀还是用药,都要考虑到病人的根本问题,一点都马虎不得,比如手术台上,肉眼看不到的皮层,如何能快准狠地找到病人的医治位置,就需要医生的经验和严谨了,其实艺术也是一样,每当我拿起刻刀之前,都会反复临摹,其实最后的那一刀下去,都是无法修改的一个作品,更是需要严谨甚微。”
医院的工作很忙很累,何老师却有妙招来缓解自己的疲劳,那就是书画、微雕、篆刻等。长时间坐着工作累了,回家就站着在写字板上画画,画画累了就又坐下来做做微雕。就这样坚持了数十载。于2016年8月份在东莞莞城美术馆做了自己人生第一次的展览,此次展览共计304个作品,其中有208个是微雕作品,其余为书法、篆刻等。
刻刀之下,虽是非常小的字画作品,却是非一时半刻就一蹴而就的,刻刀下是一个书画功底的浓缩过程,也是心态和耐性的放大体现。
细微处显精神
在当今物欲横流的社会,艺术与商业似乎是人们一直都关注和讨论的话题,在何老师看来,艺术创作需要经济做基础,所以也免不了要谈论到用金钱衡量的价值问题,但是如果过于在意和追求价值的金钱体现,在一定程度上就会影响创作的灵感和作品的质量,心里就一直有一个金钱的包袱存在,这样作品的创作就无法做到淋漓尽致,作品本身也会掺杂一些不纯洁的物质。而对于何老师自己的艺术之路而言,他说:“我是2012年就退休了,退休之后,我会一直关注艺术,做我的微雕,不断地完善我对艺术的追求,展现更多的作品,而这所有对于我来说,都是一个完成的过程,在这过程中,我不会过分追求除作品之外的东西。”
与何老师交谈,欣赏他的作品时,就从内心由衷发出感叹,不只是感叹一个个如此小巧玲珑却精妙绝伦的作品,更感叹他多少年如一日的在做好一件事情,是多么的难能可贵,把艺术当成自己的事业一丝不苟,把医生事业当成是艺术严谨对待,正如何老师的父亲在百岁题下的那行字:细微之处见精神。何老师也非常鼓舞喜好微雕人士能够坚持自己,他也会毫无保留的将自己的经验和技巧跟有兴趣的人士交流分享。一横一竖一撇一捺的脚踏实地精神是何老师对积累路上的必选项,而知识的拓展,严谨的态度,学到老活到老,也将是何老师未来人生路上始终坚持的宗旨!

也许很多人都无法理解,一个从医数十载的人,为什么会对艺术有如此高深的研究,这与何老师出身书香门第有一定的关系,自小练书法,背诗词,学习传统文化。1976年毕业后的他回到了宜兴部队,在一个紫砂厂拜师学艺,苦学五年,1981年来到东莞,拜著名书法篆刻家邓祖颉老师为师,这一路的求学之路其实都穿插在一条人生主线职业上,那就是医生。
何老师1976年毕业于河南医学院,之后的人生主职一直都是一名妇幼保健院的医生,但是在何老师的眼中,艺术和医术是相互和谐统一的两者,他说:“其实医生最讲究的就是严谨,不管是用刀还是用药,都要考虑到病人的根本问题,一点都马虎不得,比如手术台上,肉眼看不到的皮层,如何能快准狠地找到病人的医治位置,就需要医生的经验和严谨了,其实艺术也是一样,每当我拿起刻刀之前,都会反复临摹,其实最后的那一刀下去,都是无法修改的一个作品,更是需要严谨甚微。”
医院的工作很忙很累,何老师却有妙招来缓解自己的疲劳,那就是书画、微雕、篆刻等。长时间坐着工作累了,回家就站着在写字板上画画,画画累了就又坐下来做做微雕。就这样坚持了数十载。于2016年8月份在东莞莞城美术馆做了自己人生第一次的展览,此次展览共计304个作品,其中有208个是微雕作品,其余为书法、篆刻等。
刻刀之下,虽是非常小的字画作品,却是非一时半刻就一蹴而就的,刻刀下是一个书画功底的浓缩过程,也是心态和耐性的放大体现。
细微处显精神

在当今物欲横流的社会,艺术与商业似乎是人们一直都关注和讨论的话题,在何老师看来,艺术创作需要经济做基础,所以也免不了要谈论到用金钱衡量的价值问题,但是如果过于在意和追求价值的金钱体现,在一定程度上就会影响创作的灵感和作品的质量,心里就一直有一个金钱的包袱存在,这样作品的创作就无法做到淋漓尽致,作品本身也会掺杂一些不纯洁的物质。而对于何老师自己的艺术之路而言,他说:“我是2012年就退休了,退休之后,我会一直关注艺术,做我的微雕,不断地完善我对艺术的追求,展现更多的作品,而这所有对于我来说,都是一个完成的过程,在这过程中,我不会过分追求除作品之外的东西。”
与何老师交谈,欣赏他的作品时,就从内心由衷发出感叹,不只是感叹一个个如此小巧玲珑却精妙绝伦的作品,更感叹他多少年如一日的在做好一件事情,是多么的难能可贵,把艺术当成自己的事业一丝不苟,把医生事业当成是艺术严谨对待,正如何老师的父亲在百岁题下的那行字:细微之处见精神。何老师也非常鼓舞喜好微雕人士能够坚持自己,他也会毫无保留的将自己的经验和技巧跟有兴趣的人士交流分享。一横一竖一撇一捺的脚踏实地精神是何老师对积累路上的必选项,而知识的拓展,严谨的态度,学到老活到老,也将是何老师未来人生路上始终坚持的宗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