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措并举,打开孩子阅读之门

来源 :安徽教育科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remsl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良好的阅读习惯是送给孩子最好的礼物。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是关键。教师应把培养学生阅读习惯的重点工作应放在两个方面:营造书香氛围,培养阅读方法,努力让学生走进书本、亲近书本,享受读书带来的乐趣,从“我想读”到达“我会读”的境界。
  关键词:“自育自学”  阅读乐趣  习惯培养
  
  何炳章先生在《从教育原点出发》一书中指出,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策略是“化整为零,积少成多,天天坚持,养成习惯”。如何让孩子爱上阅读?美国著名教育家吉姆·特利李斯深有感触地说:“我们过去重视孩子如何阅读,而忘记了引导他们如何自觉自愿地去阅读。”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喜欢阅读呢?感受阅读的乐趣是关键。因此,我做了以下尝试。
  一、开启孩子阅读的“氛围门”
  1.营造家庭阅读环境
  让孩子爱上阅读,最重要的是激发他读书的兴趣。莎士比亚曾经说过:“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让孩子周围充满书香,家庭读书环境必不可少。因此我倡导“每生每天在家阅读”,让家长在家庭里营造读书氛围,支持孩子读书,并尽量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家长每月至少能陪孩子去1~2次书店,阅览并共同挑选1~2本新书,当好孩子选书的参谋,陪同孩子一起阅读;孩子读书后,与孩子交流相关内容,培养孩子的理解、表达能力,增强孩子的读书欲望,培养孩子阅读的自信心,鼓励会让孩子变被动为主动。我还鼓励家长开展家庭读书交流会,共同探讨书本中的一个话题,让家庭生活因为有了“亲子共读”而洋溢温馨。孩子的读书路上有了家长的用心陪伴,孩子的读书劲头更足了。
  2.创设班级阅读环境
  (1)扩大班级图书角规模,让学生有书可读
  为了扩大班级图书角规模,开学伊始,班级内便制定出一个制度,每学期每人至少捐一本书。另外,班级每月可以从图书馆借一百本书。渐渐地,班级图书角的规模较以前大了很多。为了激发学生读书兴趣,我给班级图书角起名叫“悦读吧”,并在书架旁贴了一句话:“瞧,一本书正等着你找到它”,让学生觉得从图书角中选择一本书读就像做捉迷藏游戏一样有趣。“读一本好书,就是和一个高尚的人谈话。”每一本书都渴望被你读到,让你关注它。班上还推选了五名热心学生当图书管理员,轮流值日,负责每天的借书和还书以及整理图书工作,有的图书管理员还会在同学还书时,跟借书的同学探讨书中的问题,检查同学的阅读情况。
  (2)利用午读时光,让学生有时间阅读
  要保证阅读时间,为学生课外阅读提供空间和时间。我校十分重视学生的阅读,每天午餐后有15分钟的午读时间,这让学生有时间阅读。在这个时间段,我和学生在班级里共同读书,学生沉浸于书海,细细品读经典名著,悄无声息地与名家大师进行心与心的交流,那种惬意快乐,那份舒坦是无与伦比的。一旦学生养成读书习惯,这种习惯必定伴随他的一生,给予他终生受用的精神财富,因此,我班学生养成了利用零碎时间阅读的习惯,养成了随时翻阅书籍的习惯,坚持每天挤一点时间,读一篇或半篇文章。
  (3)制定读书计划,让学生读书有劲
  小学生做事最容易“三分钟热度”。激发阅读的兴趣容易,保持读书的恒心却难。每天硬性规定课外阅读量的标准就是一个好办法,对不自觉的学生可以“定书、定时、定量、定检”,以保证落实。我们通过每周的交流、读书的评价,推动学生挤出时间读书,每周持续读书,逐渐养成每天读书的良好习惯。为此,我们启动了“亲子为爱阅读21天家庭图书馆计划”。我们的活动口号是:“共享好书,每天阅读,三周坚持,终身受益。”活动形式是:坚持每天阅读后记录阅读足迹,可以自己制作一份阅读储蓄卡,记录你每天阅读的书名、读书内容及感受。我在班级开设了“读书加油站”栏目,贴出每月评选的3名“阅读之星”照片,并公布该同学所读书目,方便同学效仿学习。
  (4)開展各种读书活动,让学生读书可用
  学生课外阅读的动力就是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喜爱阅读的人总会手捧书卷爱不释手。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可以通过家长会、家校联系影响家长对课外阅读的认识,可以通过丰富多样的活动激发学生自主阅读的主观能动性,在活动中催生学生持久的阅读兴趣。我班定期开展“我读书我快乐”读书汇报会、“我是故事大王”故事会、“经典诵读”诗歌朗诵会、“我行我秀” 表演会、“我真棒”优秀读书笔记评比展览等活动。学校层面上还开展了“读书节”的大型活动。这样既可以对读书的效果进行检测,同时也给同学们自我展示的机会,调动家长参与阅读的热情,进一步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要创设各种实践运用活动,引导学生把阅读收获化为自己的实际需要,从而使读书成为学生的日常必需与成长的精神食粮。
  三、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门”
  1.名人名言,读书“乐无限”
  收集名人名言,让孩子们体会读书使人快乐、读书使人聪明。在我班,名人名言随处可见,在教室前方黑板还开辟了“名人名言”栏目,每周更换。每天利用课前小预备的时间由班委带学生朗读,加深记忆。老师的引导对学生的影响是非常大的。为了在班级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我在日常教学中常常抓住一些契机,讲名人爱读书的小故事,给学生讲读书的好处。在班级日常教学中的这种不遗余力的宣讲和鼓励,使得班上一部分学生很快爱上了读书。
  2.图书漂流,读书“催化剂”
  为了让孩子们有更充足的书可读,我想到了“图书漂流”。我们“图书漂流”的口号是:“图书漂流,一个分享快乐、放大快乐的读书游戏。”通过“图书漂流”活动,我吃惊地发现:“书非借不能读也。”到我这里借书的同学,读书速度都很快,远远超过那些拥有整套书在家里慢慢看的同学。于是,我在班级里大规模开展“换书读”的活动,鼓励学生们互相换书来读,最大化地利用班级里的图书资源。“图书漂流”活动是学生读书的“催化剂”,学生在这一活动中找到了打开“阅读之门”的钥匙,推开阅读这张神奇的门,感受到阅读的乐趣。
  3.诵读积累,读书“润无声”
  每天早晨,我会先精心选择一篇美文,大声朗读给孩子们听,接着,孩子们便打开《日有所诵》和《中华经典诵读》,大声读上几篇美文,一些名篇我还会让学生熟读、背诵。我一直认为阅读经典是非常必要的,这两本书非常适合小学生阅读。每天“在家阅读检查记录”,每周固定时间,各小组进行“在家阅读记录检查”,保障这项工作的扎实推进。诵读积累,贵在平时,“润物细无声”,经典诵读内涵深刻,韵味无穷,影响深远。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让孩子发自内心地喜欢读书,对阅读产生兴趣,懂得通过各种方式从书中汲取有价值的营养,这才是培养孩子阅读习惯的真正打开方式。我深知阅读习惯的养成并不是一朝一夕的,它需要一段时间的训练。但只要有计划、有目的进行培养,让孩子读好书、好读书,在书中找到阅读的乐趣,找到阅读的“钥匙”,我深信,有了好的开端,一定会带来喜人的果实。让我们努力把人类精神上的食粮——书,带给我们的学生们。
  
  参考文献:
  [1]何炳章.从教育原点出发[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 2011.
  [2]吉姆.崔利斯.朗读手册[M].海口:南海出版公司,2010.
其他文献
各种原因导致的儿童心脏停止需要在心脏停止的4分钟黄金时间进行心肺复苏,才能提高心肺复苏的成功率。然而现实情况是我国目前公众心肺复苏知识的知晓率不足1%,心肺复苏成功
8月24日,在辅音国际主办的中国农牧转型升级核谐竞争实战论坛上,九鼎集团总裁周细军呼吁饲料企业必须抛弃价格战、人海战、促销战等营销手段,只有实实在在帮助养猪业降成本、
摘要:打造魅力语文课堂,既是新课改理念倡导的课堂评价目标,也是所有语文教师努力的方向。本文结合自己三十年的语文教学实践,围绕如何打造魅力语文课堂,从更新教育理念 、创新教学方法、提升教师魅力三个方面谈几点看法。  关键词:初中 语文教学 魅力课堂  随着素质教育的日趋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的呼声也愈发高涨。而课堂是教育教学的主阵地,教育改革最终要落实到课堂教学这个主阵地上。  学而无获,就是无效劳动,
伴随着管道运输行业的迅速发展,油气管道相关的事故也频繁发生。其中不乏相当恶劣的事件,不仅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也给人们的生命安全带来巨大伤害。针对这一现象,本文通过对
红爪姜是生姜的一种,因其茎秆基部鳞片呈淡红色而得名。目前亩产可达2800—3000千克,产值逾万元,姜农有“一亩生姜10亩稻”的说法。现将其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介绍如下。(一)选
在国土面积扩大、农业人口增多、社会环境稳定和重农政策推行的多重因素作用下,辽代农业得以迅猛发展,并逐渐取代游牧业而成为国民经济主导产业。农业的发展改变了生产力和生
伯多禄原名西满,生活在加里肋亚湖畔的贝特赛达,是一名渔夫(若1:44)。他的哥哥安德肋带领他认识了耶稣。伯多禄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经历了曲折的成长过程,在耶稣的启发、造就
摘要:目前,我国基础教育的目标正从知识本位向核心素养本位转移。核心素养这一概念是对素质教育概念的提升与超越,课堂教学的目标不再是简单的传授和记忆,而是一种对话与意义的建构,引导学生开展体验式、探究式或建构式的学习。为此,在小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以核心素养理念为指导,创新教学形式,开发与研究课内外相结合的横、纵向数学活动,让学生获得广泛的数学经验,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关键词:核心素养 数学教
11月17日,省江都水利工程管理处以高分通过国家级水管单位考核验收。江都水利枢纽是我省江水北调工程的龙头和国家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源头,同时也是淮河人江水道归江控制工程,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