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微课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优化策略

来源 :基础教育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lyssesch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标准的出台明确了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应以培养学生的技术能力和学科素养为主。微课作为新型教学手段,其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可为充满专业术语的枯燥课堂注入新的活力。因此,探讨和研究微课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模式和优化策略,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微课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微课作为一种新型教学资源,具有针对性强、课程灵活、反馈及时等特点,不仅可以弥补传统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方式的不足,因材施教地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还可以丰富教师的教育教学手段,促进其教学水平的提升。此外,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变教师原有的“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对于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实现学生自主学习,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可发挥重要作用。因此,充分借助微课提升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质量,持续探索和推进微课在高中教学尤其是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尤为重要。
  二、微课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误区
  1.对微课的认识片面,微课教学应用单一
  有些教师对微课的认识比较片面,更多地将微课的使用局限于教学的课前导入环节,以此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这表明教师还没有充分认识到,微课本身还有答疑解惑、灵活多变、可贯穿于整个教学环节的特点和属性,这种片面的认识导致了微课不能充分发挥其提高课堂实效的作用。
  2.注重微课教学形式,不重视微课使用规范
  一些教师使用微课只是为了丰富教学形式,为用而用,缺乏对微课设计是否科学和规范的思考和探讨。更有一些教师将PPT、视频片段当作微课,歪曲了微课自身应有的特点,导致微课的作用未得到充分发挥。
  3.关注课堂教学本身,忽视学生自主学习
  为满足课堂教学需要,一些教师在微课的设计、制作上投入了较多的精力,课堂教学效果也得到了明显提升。但授课结束后,高质量的教学资源往往被搁置,学生无法再次借助这些资源方便、深入地学习重要的知识点,由此削弱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连续性,不利于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最终导致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4.注重微课资源开发,忽视资源平台建设
  随着教研的持续推进和教师对新课标的深入研究,越来越多的优秀微课程资源被开发和整合,但很多教师却忽视了为学生搭建获取资源的平台以促进其自主学习,仍然使学生必须依赖课堂才能获得知识,严重制约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知识的连贯性。
  三、微课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改进策略
  1.结合教学实际需求,恰当引入微课教学
  微课的使用除了满足课前预习需求外,还应考虑整个课堂教学设计,为学生搭建学习平台,创设恰当的学习环境以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例如,在教学“数字化学习与创新”时,以往的教学常常是教师简单进行介绍,而学生由于所学知识有限,经常一知半解,不知所云。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就可以充分借助NOBOOK网络实验平台实现仿真教学,由微课切入,将复杂、专业的知识简单化、形象化,同时借助平台的交互体验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此,不但可帮助学生理解章节内容,拓展学习资源,同时也能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
  2.遵循教学规律,科学规范设计制作微课
  教师要注重加强自身专业理论学习,深入研究微课设计规范。一方面要以内容为王,始终坚持内容为核心,在确定教学内容的同时辅以更好的形式。另一方面要增加必要的交互性,结合知识的重难点适当穿插测试、讨论和学习任务单,鼓励知识探究,调控微课程的发展。但微课不等于一般的多媒体课件或视频,教师应利用学科优势,以学科教学目标为导向,将符合学生兴趣的素材通过剪辑、添加注解、特效切入、音频同步等方式制作成适合学生的微课。总之,教师要遵循“首要教学原理”,不断规范微课的设计与制作。
  3.整合微课学习资源,弥补课堂学习漏洞
  微课本身具有对课堂知识再现、回顾的特点,教师可利用自身专业优势,充分借鉴网络教程教学模式开展教学活动。例如,教师可以利用网页、网盘等网络平台工具整理积累学科优秀微课程资源,搭建微课学习库并与学生共享,使学生能随时随地通过网络进行学习,极大地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同时,学生还可以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举一反三、深入探究,从而提升教学的有效性和资源的利用率。例如,在教学“程序设计语言”章节时,教师可以在授课前将要讲的顺序、选择、循环结果语句分别制作成三个短小精炼的微课,供学生自主学习使用。通过学习这些资源,有的学生比较容易地掌握了三者的优缺点,有的学生通过反复探究同样获得了较好的学习体验。如此,微课不仅可以很好地兼顾不同层次的学生,还大大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增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与信心。
  4.搭建微课学习平台,提升教师专业能力
  重视和完善学校信息化建设是当今信息化教学的大势所趋,学校通过成立以信息技术学科教师为骨干的微课建设活动小组,深入挖掘微课的教育教学价值,借助教师微课制作评比活动,以及“走出去”“请进来”的学习交流等活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逐步推进各学科教师使用微课的习惯和意识。
  通过不断加强学校信息化硬件设施建设,引进教室常态录播和云平台等方式,可有效避免教师因微课录制精力投入过多而影响教学效果的情况。因此,为便于学生学习,特别是在寄宿制学校,有必要建设满足学生使用需求的具有一定规模的学校电子阅览室,供学生开展微课自主学习。学校应规范学习者使用硬件和软件平台的行为,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跟踪、分析和诊断,并以诊断结果为依据,进行学习资源以及服务的个性化推送,有针对性地提出学习建议,进行学习引导,确保学生微课学习的有效性。
  四、结语
  微课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尚存在一些不足。作为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应在微课的开发、使用和推广方面率先做出思考、探究和积极示范,积极并持續推动微课高质量地发展,实现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优化与创新。随着社会信息化程度的日益提高,未来微课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乃至全部学科教学中的价值一定会越来越大,切实地服务于教育技术的发展。
  参考文献(编者略)
  (责任编辑
其他文献
近年来,一种新的立法模式正在迅速崛起,它的出现打破了原有的管理型立法现象,学者称其为促进型立法。本文对“体育促进型立法”的概念进行了界定,介绍其一般特征,法律特征,提
体育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导地位,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中考体育是以评价学生的身体素质为根本,是对学校体育教学成果的检测,这两者既相
职业院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场所,是我国科研成果出现的场地,和其他科研机构共同组成了我国的科技创新机制。制定具体可行的策略,激发科研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做好院校和企业科
利用水热法合成了一种新的多金属氧酸盐[Fe(phen)3]2(PMo10V3ⅤVⅣO44).DMF,采用红外光谱、单晶X-射线衍射、差热-热重和XPS等方法对其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化合物是由杂多阴离子(P
随着核心素养教育理念的深度落实,德、智、体均衡发展成为当前教学改革的一项重点工作,但很多学校依然存在重智育、轻体育的问题,这不仅不利于学生的体质健康,同时还会对学生
分析了增强典型相关方法(Enhanced Canonical Correlation Analysis,ECCA)的不足,提出ECCA与偏最小二乘方法(Partial Least-Square,PLS)相结合的多特征线性融合识别模型.为解决多
该文描述了碲化镉(CdTe)探测器,硅漂移探测器和外加一层转换闪烁体硅探测器(SiS)的设计与制作方法.这些硅及CdTe芯片制作工艺及其连接方法是在芬兰的Micronova中心完成的.与硅工艺
针对内燃机车在电气化区段运用的现状,将内燃机车柴油机增压器烟囱由原有的直排式改为侧排式,使柴油机增压器排出的高温废气向机车两侧排出,有效防止内燃机车在电气化区段运
排球运动是一项对抗性和集体性很强的隔网运动,从其比赛方式来看,排球的各项技术都有得失分的可能。排球比赛中衡量一支球队技、战术水平和比赛发挥程度的重要标志是得失分,
关于风力机叶片建模新方法的研究,根据叶片的特点,通过专业翼型软件Profili生成翼型曲线,再基于UG的多曲线创建体功能实现叶片的建模.此种方法,大大提高了建模的效率,并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