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小燕:永远的“中国夜莺”

来源 :润·文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iyuanx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3月4日,我国著名歌唱家、教育家周小燕教授走完了她一个世纪的音乐人生。在她奔腾不息的99年音乐旅程中,她用一个又一个音符,用最真挚的情感,为人民歌唱,为祖国母亲而歌唱,写就了一部荡气回肠的“生命交响曲”。她因《长城谣》而得名,代表作有《最后的胜利是我们的》、《蚌壳》等。曾先后荣获了中国音乐艺术最高荣誉奖“金钟奖”,法国政府授予的“法国国家军官勋章”等,被誉为“中国的夜莺”。


  ●儿时音乐启蒙
  1917年8月17日,周小燕出生在湖北武汉的一个工商世家,父亲周苍柏是一个进步实业家。周小燕的父亲非常迷恋音乐,受父亲影响,周小燕从小就对音乐产生了浓厚兴趣。父亲好友的琴行是周小燕童年最爱去的地方,她就是从这里开始了音乐的启蒙。“我父亲很有意思,他自己五音不全的,唱不入调。但他喜欢音乐,他们叫他音乐迷,只要你是学音乐,他都支持。所以我有一个弟弟是吹萨克斯,有一个弟弟拉小提琴,那么我就唱歌,客人来了就说,小燕唱个歌,我就去唱。”周小燕回忆说。
  ●得称“中国夜莺”
  1937年春,刘雪庵为影片《关山万里》配乐,很快被一些青年抗日宣传队演唱。身在武汉合唱团的周小燕领唱了这首歌曲。次年,她应百代唱片公司邀请,演唱灌制了《长城谣》唱片。这首唱腔凄婉的歌曲迅速传遍了大江南北,感动了广大侨胞捐款捐物,加入到抗战队伍中。
  1938年周小燕赴法国留学,二战期间被困巴黎。1945年,经过了七年磨砺的周小燕终于登上了巴黎国家大剧院的舞台,用中西合璧的方式演唱了《紫竹调》《红豆词》。她典雅、清丽的东方淑女形象,精湛的技藝和美妙的歌喉征服了挑剔的法国观众,因此被誉为“中国的夜莺”。对周小燕的歌唱,媒体这样评价:“嗓音纯净,像水晶般坚实,像钻石般光彩”。
  在欧洲9年,她无时无刻不记着自己是中国人。每次上台演出,她总是一袭旗袍,高贵典雅。她能用英语、德语、法语、意大利语、俄语演唱各国歌曲,每次演出,都要演唱中国歌曲。
  “我们应该一有机会就传播我们的音乐文化。”周小燕说,“你要唱他的东西,要唱到他服你。你光会唱他们的东西,不会唱本国的东西,人家看不起你……所以这种民族自尊心要有,人家才会尊重你,信任你。”周小燕认为,学美声不是为了追求技术上的先进,而是为了用科学的发声技巧,为本民族音乐文化服务,向世界传递中国的歌声。
  ●音乐教学艰辛路
  1949年,周小燕受聘担任上海音乐学院声乐系老师,开始了她的教师生涯。周小燕挑学生从不看家庭成分,最重要的是人品。
  1973年,魏松进入上海音乐学院师从周小燕,他自称“大徒弟”。“文革”的十年里,周小燕不能开口歌唱,也不能进行正常的教学工作。魏松还记得周老师说,“魏松的嗓子跟别人不一样,他是洋嗓子,可以唱外国歌剧”,但是文革并不允许唱“封资修”,周小燕冒着被批斗的危险把魏松和另一名学生领到家中,拉上窗帘教,把耳朵贴在留声机上,听那几张没有被抄走的法国旧唱片。
  “那时候,像搞地下工作一样。第一次听到卡鲁索的歌声,我就感慨,世界上怎么会有这么美妙的声音。这是我一生追求的目标,”魏松说,“周先生真的改变了我的一生。”
  上海歌剧院男中音歌唱家杨小勇是在1982年受教于周小燕的,杨小勇回忆说:“她是比较宏观的人,她会让你独立发挥。她主要是启发你,而不是限制你,让你更多地去理解作品,而不是拘泥于一些细节,从大的方面来把控你的发展。”
  ●爱国是责任,也是使命
  1938年周小燕赴法国学习声乐。经过8年的刻苦学习,她在卢森堡举办了首场独唱音乐会,之后,她飞翔在各个国家的舞台上。正当她事业最为辉煌的时刻,她决定回国。
  1947年,周小燕回到祖国。离别9年的故国,还是满目疮痍、民不聊生。半个多世纪后,有一位美国记者问她:“你这一生吃了不少苦,从法国回来后不后悔?”她回答:“不后悔。这里是我的祖国。我为她出力了,我不后悔。如果我没有为她出力,我才会后悔。”
  对于周小燕来说,爱国不仅是责任,更是使命。
  1988年,看到大量的歌剧人才因“英雄无用武之地”纷纷外流,71岁高龄的周小燕亲自挂帅出任艺术总监,创办了“周小燕歌剧中心”,以不同于国有院团的全新体制运作。在她的努力下,中心排演了《弄臣》《茶花女》及中国歌剧《原野》等大量精品剧目,为中国歌剧走向世界打开了大门。
其他文献
最近,世界建筑界最具影响力的盛事“威尼斯建筑双年展”刚刚开幕。一座来自尼日利亚,名为“漂浮学校”的建筑,获得了银狮奖,同时也入围了2016年阿加汗建筑奖。  为什么一所小小的学校会获得如此殊荣呢?这个温暖的故事,是从贫民窟里开始的。  说起尼日利亚,你会想起什么?石油?财富?但显然,这里的人民并没有跟上国家经济飞奔的脚步。位于拉各斯的马可可社区,就是尼日利亚城市化进程中不可回避的污点。这里没有土地
期刊
曾获得第29届小学馆绘画大奖、第56届前岛奖的日本风景画巨匠原田泰治从小患有小儿麻痹症,虽然腿脚活动不便,但是他完成了127次旅行,访遍了日本47个州道府县,用画笔描绘出自己心中的“故乡”,《故乡,心里的风景》共收录了原田泰治222幅绘画作品。  驶过花丛的轨道车、运河边的石造仓库群、乡村里的烧炭人、海边的曲屋、农民庆祝丰收的场景……无论是普通人的生活场景、自然中的一草一木,还是历史悠久的传统手工
期刊
刘新生于1987年,在大学里学的广告设计专业。性格“时而明媚时而忧伤”的她,一心想过简单、随心所欲的生活。一次,一个做游戏设计的大学同学介绍她去做一份在互联网领域刚兴起的新酷职业,后来她才知道她要做的是游戏取景师。  游戏取景师起源于好莱坞一些魔幻题材大片的制作。为了在电影中营造出更为逼真宏大的视觉场面,影片会采用实景与电脑3D技术相结合的方式制作,比如电影《阿凡达》中就有取自张家界的山峰画面。 
期刊
童话,并不只是给儿童读的。安徒生的《人鱼公主》,我读过很多遍。  大约8岁的时候,第一次读到人鱼公主的故事。读完后泪流满面,抽噎得不能自已。觉得那么可爱和美丽的公主,居然变成了大海上的水泡,真是倒霉极了。读的过程中,最焦急的并不是人鱼公主的爱情,而是最痛她的哑。认定她无法说出话来,是一生未能有好结局的最主要的根源。突发奇想,如果有一个高明的医生,拿出一剂神药,给人鱼公主吃下,以对抗女巫的魔法,事情
期刊
陆川,1971年生于新疆,中国第六代导演代表人物之一。主要作品《寻枪》《可可西里》《南京!南京!》等,以其叙事的独特性而备受关注。近日,由他执导的电影《我们诞生在中国》在全国公映,再次激起强烈反响。影片以绝美的野外镜头,讲述了3种国宝级动物的成长故事,借用“自然电影”的概念诠释了生命轮回、生生不息的东方哲学。  住帐篷、蹲坑、偷拍、素材荒让他很崩溃  《我们诞生在中国》是一部拍摄纯动物的自然电影,
期刊
7月,坦桑尼亚塞伦盖蒂大草原,骄阳爆烤、炙热难耐,草木茂盛的沃野逐渐成为枯黄的荒原。在此生活的数百万头斑马、角马、羚羊面临严重的生存危机,因为作为食草动物,它们赖以生存的草地如今已是无垠的荒凉。它们饥肠辘辘,面临严重的生存威胁,生路只有一条,那就是一路北上,前往肯尼亚的马赛马拉国家公园——那里,正经历温润的雨季,有碧绿葱茂的野草在等着它们。  一路北上,不是一次简单的旅程,意味着它们庞大的队伍将长
期刊
盛夏,深夜11点,纽约中央公园人头攒动,人们边低头看手机边快速移动着。当天,知名娱乐厂商任天堂旗下首款增强现实游戏《精灵宝可梦Go》(PokemonGO)中罕见的“水伊布”出现了,玩家们争先恐后地出门抓捕“精灵”。  事实上,从《精灵宝可梦Go》推出那一刻起,“人类已无法阻止自己抓捕小精灵的热情了。”在美国《福布斯》杂志专栏作家凯恩看来,《精灵宝可梦Go》已经不仅仅是个游戏,而是一种现象。“每个人
期刊
布莱恩·哈罗德·梅出生在1947年的伦敦,当时正值摇滚乐迅速发展的时代,小布莱恩疯狂迷恋上了能够宣泄自己的音乐,可是父亲却认为他这是不务正业。  在7岁生日的时候,布莱恩收到了一把吉他作为生日礼物,但同时他也感受到了父爱的沉重,贺卡上写着:“小子,下学期少考一分就要打断你和它。”为了打消父亲的疑虑,布莱恩开始了装模作样的学习。比如说,表面上看起来在聚精会神地听课、看课本,其实是掉包过的吉他谱。再比
期刊
问:周先生,为什么在您的事业正好蒸蒸日上的時候,却放弃了这个阵地,毅然决然回国了呢?  周小燕:我去的时候,我父亲就是几句话,不要忘记你是个中国人。第二,学好了不要待在外国,要回来,要回来对你的国家效劳,要为国家做一点事情。我就觉得好像呆在那里九年,我学完了,我演唱了,基本上得到好评了,该回去了,我没有考虑什么,觉得是应该的,我就这么回来了。  问:您唱的《长城谣》,应该说是您首唱以后全国流行,其
期刊
看着画,悲伤的情绪自然流露出来,这些小女孩给你安慰,仿佛在说“亲爱的,没关系”。  一个个唯美可爱的女孩,却有一张张面无表情的脸,甚至有的看起来要哭出来……奇怪的是,很多人看后却觉得:越看越是安慰和宁静。  这就是韩国姑娘Seungeun Suh的画作。她的画作,已经在韩国、美国风靡开来。Suh从小就对画画产生了兴趣,她的家庭条件很优越,父母最初也放任女儿的兴趣。但等到她进入高中,一方面面临的是丝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