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语言训练?提升语文素养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damiao_7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咬文嚼字”,厚实识字教学,彰显语文本性
  “人生识字聪明始”。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这是毋庸置疑的。字词是抽象的符号,对于形象思维占优势的小学生来说学习起来比较困难。另一方面,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字词教学与文本的解读息息相关。因此在识字教学中教师要因字而异、因词而异、因文而异、寻求最佳的落脚点,引导学生紧扣文本。让学生在“咬文嚼字”中促进理解,积累、落实语言文字的训练,突出语文学科的工具性。
  二、探究感悟,体验文本内涵,促进语言积累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要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重视积累、感悟和熏陶,重视语文运用能力和语感的提高。”这段话看似简单,却道出了语文教学真谛。语文学习的过程应该是以语言为凭借进行体验与探究,感悟与积累,应用与创新的过程。语言的范本承载着许多的语言积累点,需要教师细心地加以挖掘,精心的加以提炼。教学中,教师要始终以文本语言为主体,引导学生“钻”到课文里,结合语境感悟,品味、揣摩、积累语言,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语言的妙处,逐步学会用所学知识来表情达意的技巧。
  三、多维延伸,启发拓展反思,培养良好习惯
  增强语文实践机会,不仅是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的需要,更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途径。教学中,教师既要立足于课堂和文本,更要重视学习的多维延伸,将语文学习延伸到课外阅读,延伸到其他学科,延伸到社会生活,以此启发学生自由拓展反思,引导学生自主感悟、积累、运用,全面提高学生独立思考,求新求异,勇于探索的素养。
  “教是为了不教”,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语文课不能因为课止而终。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在教学中不失时机地加以引导。将课内所得延伸到课外语文实践中去,这对丰富文本内容,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感受文本深刻内涵,激发学生情感,提高阅读能力,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十分有益。
  四、迁移读写,内化语言积淀,形成语文素养
  读是写的基础,写是读的升华。语言实践是语文教学追求的更高层次的目标。“情动而辞发”是写的最佳时期。教学中,我们可以从文本中寻找练笔的最佳切入点。如表达方法上,内容空白处,或情感的认识等方面,不拘一格地进行语言训练,使读和写有机地结合起来。其实对学生进行语言表达了训练过程,也是变消极语言为积极语言的语用过程。长此以往,学生的言语能力何以不提升,语文素养如何不形成?
  1.写法迁移,实践运用
  语文是基础学科,掌握语文这一表情达意的交际工具,必须靠运用。而且选入课本中的每一篇课文,应该说在布句谋篇,表达顺序等方面都有自己的特点,且大部分是有示范性,阅读教学理应引导学生感知、揣摩,并在语言实践中运用。如《东施效颦》一文中虽只有三句话,但每句话都蕴藏着不同的写作方法,其中第二句话借邻居们的坚决躲避反射出东施效颦的丑陋形态,这种侧面描写的方法相当巧妙。一教师在教学中以自己的疑惑“庄子不写东施的样貌,却论邻居的反应,这葫芦里卖什么药啊?”引导学生体会侧面描写的妙处,让他们大胆的想象村子里其他邻居的反应,学以致用。实践运用的效果出人意料,学生的“想象大门”敞开了,平时的“積累宝库”打开了,使用语言的技巧和能力在模仿、练习、修正中逐渐习得。
  2.利用“空白”,引发想象
  文章的描写是有艺术特点,或一波三折、或故弄玄虚、或欲言又止、或意犹未尽,需要读者在读文章时认真思考,才能读懂蕴藏在内容和文字背后的意味,而这一个所谓的“空白点”或“无声处”就可以成为学生语言和思维的训练点,启发学生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展开丰富的想像。在教学中,抓住它,既能抓住学生学习的“胃口”和教材的教学要求,又能对课文内容和语言训练进行有效转化,让学生的心灵和文本产生共鸣。如教师在教学《装满昆虫的衣袋》第三自然段时,以“三天前”“终于”等词为语言学习切入点,设计了“透过这些词你脑海里仿佛出现了什么样的情景?”引导学生想象法布尔在捉纺织娘中遇到什么困难,又会怎么做?这样一个想象“练写”的训练,着力引导学生把这简简单单的五个字,还原成一幅幅以捕捉虫子为主题的有趣生活画面。在学生尽情想象,个性表达中,一个着迷于小虫子的法布尔形象跃然纸上,而且又提升了学生言语能力。
  3.仿写句式,规范表达
  教材中的选文基本上是些文质兼美的典范文章,是学生语言学习的范本。对文章中作者个性化语言的品味,除了结合语境细细揣摩之外,就是进行形式仿写。大量的形式仿写构成意义集合,有利于学生把握语言运用的本质和规律。如教《三顾茅芦》后,教师让学生再次充分学习,品味文中用来描写隆中山色的“来到……只见……”的句式以及其他修辞手法,就定向观察景物,描写景物进行模仿实践。于是,一个学生这样写“乡村田野丰收图”“清晨,我迎着明媚了阳光,吮吸着泥土的芳香,迈着轻盈的脚步,来到村边的田野上。只见那里的稻田 一片金黄,好像铺了一地金灿灿的金子。一阵微风过后,稻田掀起了道道金浪,一浪追赶着一浪向天边涌去。纵横交错的小路上,金黄的稻谷中,成堆的稻杆垛前,星星点点劳作的农民忙碌着、谈笑着。机器的轰鸣声,镰刀的挥舞声,咯咯的笑声,沙沙的谷粒装袋声……奏出了一曲曲动人的旋律。”若不是学生在阅读中积极地学习修辞手法,学习“怎样写”的表达技能,一味靠自内外地写的实践,是写不出这样形象可感的优美语句的。
  语文之所以姓“语”,究其原因就是它以文本语言为主根。因此,语文学习就是要将文本学习“物化”为一个个活动,引导学生在活动中亲近语言、感悟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将文本的学习体验落实到实处,使课堂教学留下“真正的痕迹”,进而促进学生语文素养和人格境界的不断提升。
其他文献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教学中,要加强学生对开放性问题的训练,尽可能给学生创设适当的地理情境,让学生展开研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重视教学问题情境的创设  人的思维始于问题情境,问题情境具有情感上的吸引力,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情景教学对培养学生情感,启迪思维,发展想象,开发智力等方面有独到之处。  创设问题情境时,要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相适应,才能激发学生参与的欲望,从而
期刊
一、培养小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性  数学是一门逻辑思辨十分严密的科学,教师在进行数学教育的时候,要挖掘学生的潜力,提高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和独立思考的意识,使学生喜欢数学,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从小学阶段开始,教师就应全面加强对学生逻辑思辨能力及数学素养的培养,让学生赢在基础教育的起跑线上,为学生的成才之路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小学生数学素养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1.数学教师本身的数学素养欠缺  2
期刊
疑是思之源,思是智之本。作为语文教师,在课堂上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呢?  一、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宽松和谐激发学生学习语文兴趣  课堂是教师的主战地。营造宽松和谐的气氛是课改的一项重要任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就能使学生在愉悦、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中收获学习语文知识的快乐,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求知欲、主动性。这样学生才能轻松、愉快、活泼热情、兴致盎然地发挥想象力,以最佳状态
期刊
一、有关创新意识观念的分析  (一)创新意识的概念  本文主要参考刘春学对创新意识的定义,是指人们根据社会和个体生活发展的需要,引起创造前所未有的事物或观念的动机,并在创造活动中表现出的意向。  (二)相关概念辨析  1.创新与创造  创新这个词起源于拉丁语,它原意有三层含义:更新、创造新的东西、改变。“创新”和“创造”是近义词,基本上属于同一范畴。其主体都是人,其形成的结果都具备首创性,新颖性,
期刊
看到过这样一项调查,在美日德法中五国关于年人均读书量的调查报告显示:目前世界上美国人的阅读量最高,日德法次之,中国最低。我国中小学生目前的阅读现状不容乐观,是什么原因造成这一局面呢?  第一,学生自身方面的原因。首先,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大多数中小学生之所以对阅读产生厌烦、抵触的情绪,关键是没有找到阅读的兴趣点,没有体会到阅读的乐趣以及阅读所带来的身心愉悦的享受,因此他们宁愿将大量的时间沉溺于网络游
期刊
一、引言  一个人只要想学好英语,就需要先解决词汇问题。2016年最新版的《上海市高中英语学科教学基本要求》的要求规定,学生要掌握不少于1200个核心词的读音、拼写、词义和词性;在听说读写活动中正确理解、灵活运用词汇,就各类话题进行表达,在阅读和听力中能够辨识词义词性。高中英语词汇教学既是重点也是难点。实践表明,教师在词汇教学中普遍存在“高投入,低效率”等问题。为了提高词汇教学效率,本文探索在高考
期刊
著名科学家波普尔认为,人类知识的增长实际上是经由“猜想”和“反驳”的途径从“老问题”到“新问题”的过程。建构主义学习观与此有异曲同工之妙。按照建构主义思想,知识的学习是认知者在原有认知基础上小断构建的过程.在被动接受的数学学习中,因为缺少个人的思维建构,学习者往往只记住一些概念、原理,或者只是一些字面上的理解,并没有真正理解它们的含义,只能应用于课本上的一些典型习题等。建构性的学习则要求学生对知识
期刊
我对提高课堂教学数学说理能力,浅谈己见,与大家共勉。  一、抓住概念的本质特点进行教学,提高数学说理能力  概念教学必须重视说出本质特点,说出概念的关键词句。学生能用不同的方法叙述概念,而对于近似概念,则让学生说出他们的共同点与内在联系以及其区别所在。  例如,人教版九年级上册23.2.1,23.2.2中心对称和中心对称图形教学,可以让学生思考,旋转,画图操作,亲身经历其概念探索过程,理解中心对称
期刊
要提高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除了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外,还必须与学科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把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本文着重就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作出探讨。  一、语文教学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的必要性  语文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是并不矛盾的。有人说,如果课堂是一只瓶子,那么可把语文教学比作矿石块,心理健康教育比作沙子,在这有限的空间里,装满石块之余,放
期刊
一、日常教学中课堂提问的误区  语文课要讲究先声夺人,一个好的提问方式就是一堂课的“风头”。语文课堂应该追求一种美,一种涤荡在学生心灵之中的美。而在现实的语文教学中,很多教师就因为掌握不了课堂提问这门艺术,使自己的课堂留下很多遗憾。  (一)提问内容过于空泛  (二)提问对象过于集中  (三)提问问题急于求成  (四)课堂提问无新意  (五)提出问题过于敷衍  教师要重视课堂提问的艺术性与技巧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