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刻语言的工笔刻画与架座衬饰

来源 :雕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nben11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笔者以历代竹刻名作为例,感悟以工笔画法与高、浅浮雕等技法相结合,追求莆田留青竹刻传统工艺的继承与自成一格的创新;又以刀具的讲究与“莆田工”架座的衬饰,验证了从技艺美至臻艺术美的竹刻语言新意境的升华.
其他文献
景观雕塑作为自然与人文环境整体融合的有机构成与空间装饰,其艺术形态与地域文化的符号特色在公共空间里必然成为大众视觉的焦点,本文意图通过分析景观雕塑融入城市形态外延空间中所展示的造型符号特色,来探讨其在公共空间中的形态美学特征.
砚作为文房四宝之一,从宫廷到文士不仅将其作为一实用物品,更将其看作是一种可以怡情悦性的玩物,从选材、雕刻工艺、形制设计到装饰都有讲究.有关砚类的著述也随砚台的发展开始层出不穷,皆敘述详尽,记载内容上来看亦各有特色.然而不管是从民间收藏论著,还是官家所收精品,就砚史中所著录的绘图及说明上,仍当是以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编制的《钦定西清砚谱》为冠.本文笔者就以《钦定西清砚谱》为出发点,从设计学和美术学的角度对其所收录的240方砚台进行研究,分别从不同时期的文化思潮影响、古代各种造物思想、传统文化象征寓意、
探索当代雕塑艺术在包装设计中的应用策略.从包装形式、包装色彩、包装材料、包装功能四个方面分析雕塑艺术在包装设计中的应用.科学合理地借鉴这种艺术形式可以拓展包装设计的空间维度,丰富包装设计的表现手段.
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孔子造像,通过公共空间的静态存在和动态流播,与儒家经典文本一起,共同构建了孔子的传统文化形象.本文通过对历史和当代公共空间孔子像的论述,旨在指明,图像作为文字以外的另一种文本形式,在历史文化传统构建进程中,是如何有效参与文化形象和思想传统塑造的,同时指出公共空间对此形塑作用的发生所具有的重要性.
黄河饱含丰厚的人文历史和诗性意境.本文以雕塑艺术塑造黄河诗性意境为题,以黄河文化主题雕塑作品《诗颂黄河》为例,探索传承黄河文化基因视域下雕塑艺术讲好“黄河故事”的表达路径,并从中总结雕塑创作表达黄河诗性意境的艺术理念.
我国漆塑艺术根植于优秀的传统文化中,是大漆工艺和雕塑艺术相互影响融合的艺术形式.随着时代的发展,产生了新的技术特点和美学特征.
本文以福建闽南白礁慈济宫中门枕石为线索,对其中所代表的等级制度,镌刻花纹图形蕴含的寓、隐喻等深意进行剖析,探究不同地域传统建筑交融产生的美学文化特征.
本文通过对动画造型的简介,分析武夷茶文化发展与传承的瓶颈,梳理当前武夷茶文化与动画艺术相融合研究的现状,提出从符号学视角构建武夷茶文化动画造型符号,探讨武夷茶动画造型符号生产机制,促进武夷茶文化在数字时代语境下的创造性转化与活态传承.
珠光青瓷与现代陶瓷设计教学在福州大学厦门工艺美院已经持续了不少年头.传统工艺教学与现代陶瓷设计的偏离、教学实践中以教学问题为导向与偏离,不同专业间、不同领域内的课程协作与偏离,成为多年来教学实践不能忽略的问题.具体到教学各个环节,应对的策略还是应该明确,做到有的放矢,实事求是地根据学生的素质和学情、以及教学设备、技术的拓展和时代环境的不同而及时做出调整和变化,才是珠光青瓷顺利接轨现代陶瓷设计教学的合理状态.
研究不同摆放形态对雕塑空间语言情感表达的影响,通过探索作品形态与空间关系可得出:摆放形态的变化使雕塑正负空间、场域空间随之变化,给予了观者特定的情感体验,驱使着雕塑空间语言的探索向艺术的本质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