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沅瓢鸡和盐津乌骨鸡IMF含量与PPARγ基因及L-FABP基因表达差异研究

来源 :中国家禽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nykai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肌内脂肪(Intramuscular fat,IMF)是重要的风味物质,是影响鸡肉品质的重要因素之一.IMF可以切断肌纤维束间的交联结构,同时对咀嚼过程中的肌纤维断裂有利,从而提高肉的嫩度.为探究IMF含量与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eroxisome proliferator activated receptor γ,PPARγ)基因及肝脏脂肪酸结合蛋白(Fatty acid-binding protein,L-FABP)基因的表达量关系,试验以镇沅瓢鸡和盐津乌骨鸡为研究对象,在相同饲养条件下于300日龄进行屠宰(公母各半),分别测定肌肉组织中IMF含量以及PPARγ mRNA和L-FABP mRNA表达量,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显示:①镇沅瓢鸡胸肌和腿肌IMF含量显著高于盐津乌骨鸡胸肌和腿肌;两种鸡腿部肌肉IMF含量均显著高于胸部肌肉.②不同鸡种间显示,盐津乌骨鸡胸肌中PPARγ mRNA及L-FABP mRNA表达水平高于镇沅瓢鸡,差异极显著(P<0.01);镇沅瓢鸡腿肌中PPARγmRNA及表达水平低于盐津乌骨鸡,差异显著(P<0.05),而L-FABP mRNA表达水平极显著高于盐津乌骨鸡(P<0.01).研究结果表明:相同饲养条件下的镇沅瓢鸡肉品质优于盐津乌骨鸡,且PPARγ基因及L-FABP基因对肌内脂肪的合成起关键作用.
其他文献
为构建禽白血病病毒(ALV)衣壳蛋白P27慢病毒表达载体,并检测其在鸡肝癌细胞LMH中的表达,试验以实验室前期构建的pcDNA3.1-p27为模板,扩增p27基因,克隆入pLVX-IRES-ZsGreen1载
为探讨中国鸽品种资源的遗传多态性与系统进化关系,利用PCR测序和生物信息学分析技术,测定分析了中国境内现存的8个主要鸽品种资源共120份样本mtDNA D-loop区部分序列.结果显
为研究小型白羽肉鸡与快大型白羽肉鸡肌肉品质及营养成分差异,试验选取WOD168配套系为小型白羽肉鸡代表,选取科尼什与白洛克杂交后代为快大型肉鸡代表,于6周龄屠宰后进行肉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