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视角下的“的”字结构转指构式及其认知转喻观

来源 :现代语文(语言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egon2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认为“的”字结构是独立构式,且属“心理”构式,具有主观性、隐晦性、推导性的特征,并对其进行了范畴化分类。重点分析了“的字结构”形成的概念转喻观及其形成机制,提出构式需符合“小部分来转指整体,个性转指共性,所属转指领属”的规则。最后分析了“的字构式”从发出—填补—理解的完成过程,并以金字塔型次序机制图为例加以说明。
  关键词:“的”字结构  认知  转喻
  一、引言
  汉语“的”字在语义语法构成中的地位举足轻重,针对它的研究十分丰富:有从汉语名物化角度来考察的,如朱德熙将“X的(‘X’表示‘的’前面的部分)”结构分为副词性的、形容词性的、名词性的三类,并对每种结构的结构指代条件和限制进行描述[1](P16~31)。陆俭明援引配价理论,得出当“N的(‘N’为名词性短语)”中“N”是受中心语(一价名词)支配的,从属名词的时候“N的”不能用来指代整个名词性短语的判断[2](P44~49)。还有从语法语义方面来进行研究的,如范继淹探讨了“的”字结构替代中心语的语义规则[3](P25~29)。沈家煊则首次提出转指本质就是转喻的观点,引用完形理论、配价图式、显著度和语境调控理论等对其认知理据给予解释[4](P20~24)。本文从认知角度出发,对“的”字结构进行深入考查。
  二、“的”字结构作转指用
  (一)“的”字结构构式
  关于“的”字结构,语言界存在着不同的界定。本文认为作为独立的转指短语构式或在上下文语境中出现的“的”字结构,都应被认为是一种独立的语言构式,而非简单的“省略”。
  1.区别于简单省略句的语义补充
  “的”字结构省略句是一种避免重复、突出新信息的语法修辞手段,具有指代功能;而“的”字结构作转指在表示具体事物时同样具有指代功能。需要提及的是,在表抽象概念时,“的”字结构还具有附加作为话语接收者一方主观而抽象的“补充省略”内容的特点。转指在更大程度上具有主观性、隐晦性、推导性。可以说“的”字结构作为一种构式接近于“心理”构式。
  请看下面的例子:
  (1)张大爷说,拿了这些钱,我要给老伴买好吃的(东西)。
  (2)马路上这么多“小红领巾”,到底是哪一个扶你起来的?
  例(1)中,张大爷“给老伴买好吃的”,省略了“东西”这一整个名词短语的中心成分,“好吃的”作为修饰语给我们补充原句省略提供了线索。例(2)中,问句后面“扶你起来的”省略的部分应该是“红领巾”,实际上“一条红领巾”肯定扶不起一位老奶奶,此处指的是少先队员。正是在认知机制的作用下,我们对语言材料加以主观性加工才得以补充出正确的语义成分。
  2.区别于简单省略句的成分缺省
  有些“的”字结构转指可被看作对上下文部分语义的省略,而有些省略却不能使用转指来替代。如例(3)和例(4)。
  (3)近期市场供应的蔬菜十分紧张,远远超出去年的四分之一。
  (4)大运河南段航道正在修复中,目前甬江两岸的已基本形成。
  例(3)符合语义,理解起来不会造成困难,而当用“供应的”这一“的”字结构来省略句子中心语成分“蔬菜”时,句子无论从语义还是语法上,均不为人所认可。例(4)中的“甬江两岸的”实指“甬江两岸的航道”,此处可以看作转指和省略。其原因是例(4)中上文已出现了“航道”这一源替代物,但就单个句子来说,我们可判断,省略有时并不能用“的”字结构来替代,两者仍存在区别。
  3. 区别于结尾句的“的”
  “的”字有时在句中可起到收尾作用,说明一种方式、作用、情况或直接表达情感,与之相比较,本文的“的”字结构则不同。
  (5)任女士说:“我当自行车用的。”
  (6)就实力而言,本赛季云南队的则有所削弱。
  任女士为省钱和环保买了一辆电动汽车却遭到了丈夫的质疑,她解释说“我当自行车用的”,此处“的”并不是我们说的“的”字结构,因为我们根本无法补出“的”后指代的语义成分,因而应当被看成是作句子的结句词来使用的。而例(6)“云南队的”后面则可明确地补出指代成分:“云南队的实力”。
  (二)“的”字结构的分类范畴化
  在语言结构中,“的”字结构无处不在,形式千变万化,其中的前修饰后转指部分也各有不同。对它们进行小类的范畴化描写,有助于归纳这些小类的相似性质和总结它们的特性。
  1.单一“X的”结构和复合“X的”结构
  (7)红的(裙子)/火辣辣的(天)/昨天的(报纸)/沿海的(沙滩)
  在这些结构中,“的”字前出现的都是单一性质的简单修饰语,用来说明所转指目标域即“X的”后隐含的中心语成分的某种特性或归属,“X”可以是名词、代词、数量词、形容词、副词、动词、数量词、拟声词等,以下例(8)则是复合“X的”结构,它可以是上面某些词的组合,也包括介词短语等。
  (8)广州派来的(调查员)/位于桥东头的(庙)/千百年来梦寐以求的(中国梦)
  2.抽象的“X的”结构和具体的“X的”结构
  前文提到,当“X的”结构中“X”为抽象词汇表示概念想象时,“的”后转指不一定能够为人们所补充,所以区分抽象的或具体的“X的”结构很有必要。
  (9)朝鲜经济如何改革还是个未解之题,现在,人们所能做的只有等待。
  (10)羊就这样丢了,不光是因为院子门没有锁好,一定是还有人为因素的。
  例(9)中“人们所能做的”是转指“人们所能做的事”,表示具体的应对朝鲜经济改革难题状况人们所采取的措施,即看得见摸得着的“等待”,读完例(10)我们会下意识地想到“人为因素的参与”这一搭配,作为抽象组合,对抽象转指进行识别和判断时,在上下文直接找则比在人的认知机制中找多了道程序。   3.“的”字结构与语境中的“的”字结构
  从前人的文献研究中可以看到,很多“的”字结构作为简单的构式行不通,而放到一定的语境中则符合语法语义。对此构式作讨论第一步应将“的”字结构语料区分为“带语境的”和“不带语境的”,只要提供合适的上下文语境,任何 “的”字结构都可以起转指作用并得到合理解释。
  (11)他最在行的(事)/ *他最精明的(事)
  (12)从大量信息中迅速提取有效信息并做出判断,这是他最在行的。
  (13)犯了错,赶紧找老师赔礼道歉作保证,这是他最精明的。
  上例中,“他最在行的”可以做转指指事情,而“他最精明的”却不可以,但是如果给这两个“的”字结构一定的语境则均成立。如例(12),相对于别的事情,如接听电话、打印文件等等,“提取有效信息并做判断”也许是“他”作为秘书比较出色的方面,在此方面“在行”。而例(13),也许“他”会精明地投机取巧考试,也许“他”做人精明,但是当犯了错的时候,“找老师赔礼道歉作保证”就体现出这个精明的人“最精明”的一面。可见语境为“的”字结构作转指提供了可能。
  三、“的”字结构的“提取映射观”
  “的”字结构从源域到目标域的转指实际上仍是反映了一种“映射”的联系,具有源域所具有的特性的转指可看作是对源域某些信息的主观性提取,对源域信息的部分覆盖。这样的映射更紧密地体现了两者的联系,有利于体现二者的共同性。而“的”字结构之所以转指就在于对源域整体门类下隐含着许多的特殊分类,如果不存在分类,也就无法对分类进行提取。这一点类似于很多语言学家提到的“区别性特征”,如陈香兰(2010)、严辰松(2007)都阐述过。本文认为,汉语“的”字结构对源域的提取并不是任意性的,要符合“小部分来转指整体,个性转指共性,所属转指领属”的特征。例如:
  (14)He always enjoy Shakespeare.
  (15)* 他非常喜欢读鲁迅。
  (16)鲁迅的,老舍的,余秋雨的,图书馆里能有的书就尽量多读读。
  在英语中转指可用作两种方式:以部分来替代整体;以整体来替代部分。在例(14)中,“enjoys Shakespeare”即“enjoy Shakespeare’s books”。但几乎同样的句式例(15)就不可以说,而必须加上“的”构成“的”字结构,这说明汉语此构式的形成有一定特殊性。
  上文例(11),说一个人最在行,潜在意是还有很多地方这个人很在行,但都没这方面出色,用“他最在行的”也就在各个小类中做了提取。而“他最精明的”则不一样,在没有语境的情况下我们来做一个考查,看图1:
  图1
  在图1中,左图被分为各个方面,如方面1、2、3等等,以此提取出了“在行”这一方面,从而又提取出了“最在行的一方面。而右图“他最精明的”构式图中,方面1、2、3等等他都在行,我们无法再提取出一个圆圈来指代“最精明”的一方面。因此,我们所提取的信息是右边整个大圆圈中普遍信息所映射出来的内容。而可做转指的左图提取部分也正显示了上文所提到的“小部分转指整体,个性转指共性,所属转指领属”的特征。
  四、“的”字结构作转指的提取
  在前人的文献中很多人提到了显著度的问题,如“壶开了的”,人们一定会联想到“壶开了的水”,因为壶在认知上比水显著。另外还提到了“的”字结构转喻的高低属性问题,以往对它的讨论未综合的考虑到是否有关于语境的问题,因而并不全面。作为一个构式一定是放到句子中的,而句子又一定是处在上下文语境中的,因此关于“的”字结构的形成机制应参照下面的因素塔,由上而下的考虑。
  
  
  图2
  当我们用固定搭配作转指时,常常能够成功传达转指所表达的意思。换句话说,固定搭配处在金字塔的最顶端,它为人们的熟悉度也最高,这种转指不必依赖语境,因此可单独出现,但数量不多。如例(17)。
  (17)到手的(猎物)/嘶哑的(嗓子)/缩小搜捕的(范围)/长久以来的(目标)
  因语境很有可能在之前或之后已提到这个转指,或未提到但提供的信息对转指提供了条件。如例(18)“我们学校的”指本校师生。
  (18)今天的报纸说江东曙光中学2000多名师生开会动员各自的亲朋好友承诺“今年过节不燃放烟花爆竹”,我们也动员一下我们学校的吧。
  关于“重读”,前人在以前提及“的”字结构时就给予了关注,包括重读在内的眼神、手势也是语境的一种。对“的字转指”的提取预设条件,提供信息。
  显著度在不考虑语境时对“的”字结构中的转指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我们上文提到的“壶开了的(水)”,显著度高的事物会在同类中被提取,作为转指的目标域。
  推测处在金字塔的最底端,是人们在使用或理解“的字转指”时最不常用的方法,因为该方法经常导致语义的偏差,但它仍不失为一种听话人做认知的“转指”补足时需要用的一种方法。
  五、结语
  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的”字结构做了一些细节上的修补。“的”字结构作为构式绝不是简单的省略,而是涉及认知的带有主观性的补足,文章将其进行了一些范畴化分类,使“的”字结构梳理后在构式、成分、语义上得到更清晰的整理。此外,本文将“的”构式与英语的转喻作比较,在举例说明的基础上指出对“的”字构式做转指成分提取要遵循的条件。而最后的“形成机制先后”金字塔从视觉上为“的”字结构形成因素提供了更直观的参考,希望是一种能在具体运用中提供帮助的有用组合。
  
  参考文献:
  [1]朱德熙.自指和转指:汉语名词化标记“的、者、之、所”的语法功能和语义功能[J].方言,1983,(1).
  [2]陆俭明.隐喻、转喻散译[J].外国语,2009,(1).
  [3]范继淹.“的”字短语代替名词的语义规则[A].范继淹语言论文集[C].北京:语文出版社,1986.
  [4]沈家煊.语法六讲[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
  [5]陈香兰.“的”字结构的构式观与转喻思维属性特点[J].外语研究,2010,(5).
  [6]严辰松.限制性“X的”结构及其知道功能的实现[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7,(5).
  (袁鹏举  浙江宁波 宁波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315211;李奕蓉  宁波大学外语学院 315211)
其他文献
关于二叠纪箭石化石的报道极少,这是湖南首次发现的箭石化石,化石保存在上二叠统大隆组的硅质岩中,根据这些化石的外部形态,它们可属于Palaeobelemnopsis属,是箭鞘亚钢中的原始类型,这些化石的发现对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美国大学教授协会(AAUP)逐步由反对教师参与工会组织到积极组织教师参与工会进行集体谈判,成为美国学术界的主要工会组织之一,充当着强有力地维护学者团体
利用溶剂置换干燥法制备了粒径在20-50nm范围的氧化锆粒子,用TEM及XRD对该产物进行了表征.用四球机及环块摩擦磨损试验机测定了纳米氧化锆作润滑油添加剂的摩擦学性能.研究发
运用相容剂的增容原理,提出了两种制备煤基聚合物合金用相容剂的方法.用此两种方法制备了相容剂Coal-g-MAH/PMMA和PP-g-AM/Coal,并讨论了相容剂的流动性能,进一步提出了煤基聚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