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给我带来的乐趣

来源 :语文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npiaof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时候,我很喜欢和爷爷住在一起,整日听他吟诵各种唐诗。久而久之,在爷爷的熏陶之下,我也变得诗情画意起来,也常常会主动地读起各种唐诗。
   一次,爷爷教了我一首《长歌行》,其中一句最令我欣赏:“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这句话简洁明了,一针见血地告诉我们,要好好珍惜现在的大好时光,不要浪费它,要不然等老了再学就来不及了,只能留下满腔的悲伤。这首诗中的“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使我很困惑,因为我不懂诗人为什么要写这句话,我觉得这句是多余的。后来我就去问学识渊博的爷爷,爷爷见了便笑着替我解答问题,原来诗人这段景物描写是为了把下文的意境更好地衬托出来,能为下文做好铺垫。就这样,我又从古诗里面学了一招,这招在我平常的习作中也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为我的作文加了不少分。所以我越来越爱古诗词了,因为读古诗不仅让我受益匪浅,还让我对习作中的写作技巧运用得更加熟练。比如我从古诗中知道了结尾要达到总结全文的作用,这样才能画龙点睛,我知道了写作时有些地方要高度凝练,而有些地方要写得细致入微。我还知道了写作时要分段明确、条理清楚,这样才能让人读来舒适,拿到高分。
   像“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首诗是李绅青年时目睹农民每天辛勤劳作却吃不饱、穿不暖,以同情和愤慨的心情写出来的。这首诗描写了农民种田辛苦操劳的情景。农民在骄阳下干活,条件非常艰苦,但是很多人都不知道粮食是农民用汗水换来的,也不珍惜粮食。诗的开头“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两句,是写诗人李绅在田野里看见农民扛着锄头,在太阳底下干活,种粮食。由于非常炎热,汗水从农民的脸颊一直不停地流到地里,不禁产生了同情与怜悯之心。诗的后两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意思是:有谁知道人们碗里的米饭每一粒都是农民辛辛苦苦种出来的呢?这是一个反问句,通过这个反问句,诗人强烈地表达了对不珍惜粮食的人的愤慨,同时要求人们珍惜粮食,珍惜农民的劳动成果。现在农民种地不再那么辛苦了,可是节约粮食仍然是我们中华民族优良的传统美德;而浪费却是一种可耻的行为!节约粮食、不浪费粮食,應该从小做起、从我做起!“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两句诗的真正含义,在于生活中点点滴滴的节约、不浪费,同时它也饱含了一个人的素质、品质。
   放假期间,妈妈带我去了张家界旅游。最后一天,我们参观了一座闻名遐迩的书院。在古木参天、浓荫蔽日、山光水色的湘江西岸,我看到了一片典雅、庄重的古庭筑群,这就是举世闻名的岳麓书院。我们来到各个庭院,欣赏了厚重的古代文化历史。出岳麓书院后门,沿石径上行两百米,便是爱晚亭。清乾隆五十七年,岳麓书院山长罗典主持修建了这个亭子,原名红叶亭,后来根据唐代诗人杜牧的《山行》“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中的句意而改为“爱晚亭”。可别小看这座亭,它的匾额可是毛泽东主席亲自题写的呢!欣赏着爱晚亭,我在心里默默地背诵着《山行》这首诗,我终于领略到了:一条盘曲而上的石头小路,由山脚伸向深秋时节的山,在白云升腾的地方,隐约可以看见人家的房屋。停下车来,是因为留恋这里的美景,像被秋霜打过的枫叶比二月里的山花还要红艳!爱晚亭不就正如杜牧所说的一样吗?当你离开喧哗的城市,摆脱繁重的生活负担,徘徊于千年庭院,你也许会被这古朴、清新、优美的环境所吸引。但是很快,你就会发现,这里更为珍贵的,是它闪烁的文化光彩和浓郁的文化气息,这里的每一间房舍,每一方石碑,甚至每一片砖瓦,都深含着浓厚的文化气息……
   总之,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古诗词,我爱你!在你的身上我获益良多,我不仅收获了知识,更净化了我的灵魂。
  (指导教师  王辉)
其他文献
生命像一条奔腾不息的河,曲折向前却能滋养万物;生命像一颗闪烁不止的星,星光渺茫却能给予一方光明;生命像一棵苍劲有力的树,饱经风霜却能巍然直立。生命,就应像树一样,无论面对什么磨难,仍然不为所屈。   让生命之树在心中生根。我们在生活中难免会遇到各种困难,它可能会将我们一时打到谷底,让我们失去前进的信心和动力。而这时,我们就应将生命的种子埋在心灵的土壤,用不屈和奋斗的汗水来浇灌它。习总书记说过,“
期刊
一間屋,千片瓦,每一片瓦上都站着天籁。横吹的朝云是笛,竖吹的暮风是箫,平拂的流光是筝。雨越大,夜愈静,心更静。忆起了那年、那事、那人。   初三那年,我与中考搏击着。   班主任“步步紧逼”,“下课多看会儿书吧,不要说闲话了” “上课不要打瞌睡” “有什么一直说的?”……班主任不停地催促,像念紧箍咒一样,扰得我心浮气躁。快中考了,大家都很着急。   父母的眼神里充斥着失望和焦虑。我不知道该和
期刊
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借助师生互动引发学生的阅读好奇,发展学生的语言思维,丰富学生的想象空间,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教师要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独特的阅读体验,引发学生的主动思考,提升学生的分析、理解、综合等思维能力。   一、合理设置互动问题   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師要借助互动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以循序渐进的问题调动学生探索的兴趣,提升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在
期刊
在素质教育发展的新时期,现阶段的教育对小学语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使学生掌握更多有用的知识,并且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将语文教学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使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往的语文教学观念已经被逐渐淘汰,语文教师需要高度重视生本教育理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提出了一系列生本教育理念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具体策略。   一、重视学生主体,转变教学方式   简单地说,生本教育理
期刊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我国自古以来就有“饮水思源”“投之以桃,报之以李”的古训。这种源远流长的感恩教育值得我们不断继承和发扬。   人的成长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连续的社会化过程,不同的时期,实现成长的途径和方法也不相同。学生的社会化成长主要依靠学校教育来实现。因此,要传承感恩美德,学校就是重要阵地。   在学校里,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场所就是班级集体。学生在集体活动中,经过亲身的经历和感受,逐
期刊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在他提出的“需要层次理论”中认为:人的需要是多种多样的,同时又是发展变化的,但每个人都有获得优势的需要,并且通过满足人们的优势需要来调动人们的积极性,具有更稳定,更持久的力量。教育理念的革新,打破了传统的教学观念,使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学习,根据不同时期的优势需要,激发学生个人内部潜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同时也建立起融洽的人际关系。但是我们的一些教师往往采取“灌
期刊
实施语文教学改革,打造高效课堂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这种以自学、互学、展学、拓学为主的教学模式,极大地调动学生全员参与、主动参与、互帮互助,有利于班级学生快速整体提高、快速整体推进。但是,要使整个过程流畅、有序、效果明显,教师的首要任务是备好导学案。那么,怎样设计导学案、使用好导学案呢?要根据本班实际情况、班级的学习情况、学生实践能力的强弱而定,不能盲目地照搬别人的导学案,要做到量
期刊
语文教学,其主要目的是提升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其中,思维的发展和提升尤为关键。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以问题为引领,不断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现以《老王》的教学为例做一阐释。   一、做好背景分析   教学背景分析是教学设计的主要依据,主要包括课程标准分析、教材分析、学情分析。   (一)课程标准分析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中指出,第四学段学生能够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
期刊
周末,我在小区里骑着自行车,骑到了我家单元楼下时,一个黑影从我头上快速飞过,吓得我一哆嗦。放眼望去——原来是一只燕子呀!我好奇地跟着燕子绕了小区一圈,又回来了。只见这只燕子飞进了我家单元的楼道里,我仔细一看,原来这只燕子正在小区里寻找树枝和草叶来搭建它的“家”呀!这一幕把我深深地感动了。于是,我决定来观察它们的日常生活。   第二天,我早早地起床了,吃完早飯就去单元楼道里观察。我看见一只大燕子嘴
期刊
我是一只八个月大的鹿犬。那天,我被一个陌生的男人带到了一个名叫“狗市”的地方。我能看到外面有各式各样、比我更漂亮的狗狗。即使住的吃的都还不错,但我从来就没有感觉到快乐。也许,我连快乐是什么都不知道吧。   那天,我像平常一样看着箱子外面不变的人群,就在这时,我的视线被一个十岁左右的小女孩挡住了——“爷爷您看!这个小狗狗好可爱呀!”小女孩用她那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盯着我。“好!就它了!”“太好咯!谢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