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环周病变的内镜治疗

来源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deyu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早期食管癌方面,内镜治疗已经展现出越来越重要的价值,但是对于食管环周病变(如浅表食管癌和癌前病变),内镜治疗仍有明显局限.本文将从可行性和安全性两方面分析内镜治疗食管环周病变的争议.rn一、可行性分析rn从解剖角度看,食管为一长管状肌性结构,管腔较窄,管壁较薄,无浆膜层覆盖.在处理食管环周病变时,内镜治疗往往需要通过建立一条或多条黏膜下隧道(endoscopic submucosal tunnel dissection,ESTD),因此易于出现穿孔和狭窄.Zhang等[1]研究纳入46例浅表食管病变(包括环周病变18例)发现,单隧道或双隧道ESTD术后12例出现狭窄,均接受内镜扩张.Gan等[2]报道,7例接受多隧道ESTD的食管环周病变患者,术后均出现狭窄,其中6例需要接受支架或球囊扩张.Ono等[3]研究发现,环周病变是内镜术后食管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
其他文献
食管胃结合部黏膜下肿瘤(submucosal tumor,SMT)为齿状线上1 cm至齿状线下2 cm之间范围内发生的SMT,通常生长异常,表现为形状不规则,可呈马蹄形、姜形、分叶状或多边形[1].不
期刊
美国心脏病学会(ACC)/美国心脏病协会(AHA)/美国心律协会(HRS)于2008年5月正式发布心脏节律异常的装置治疗指南,该指南是对2002年ACC/AHA/NASPE抗心律失常装置植入心脏起搏器
《规划》以慢性病的三级预防为主线,强调防治结合、全程管理,针对一般人群、高危人群、患者3类目标人群以及健康支持性环境提出了8条具体的策略措施:加强健康教育,提升全民健康素
期刊
食管胃结合部黏膜下肿瘤(submucosal tumor,SMT)以平滑肌瘤和胃肠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居多,后者具有明显的恶性潜能,应当进行切除.目前,SMT的微创切
期刊
背景:该项NCTN多臂随机二期临床研究,通过模块化临床研究平台,在局部进展期直肠癌中利用全程新辅助治疗平行对照联合不同试验组进行探索.该研究试验组间并非直接比较,而是用
期刊
2017年伊始,一篇发表在全球权威医学期刊JAMA (《美国医学会杂志》)上的研究报告显示,2008-2014年中国的剖宫产率为32.7%,其中2014年全国剖宫产率为34.9%。这项研究应该说是迄今有
期刊
包括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十二指肠病变局部切除术在内的外科手术是治疗十二指肠病变最基本的治疗方式.但由于手术较为复杂、创伤大、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术后患者生活质量
期刊
目的 探讨对全身麻醉(全麻)中应用小剂量利多卡因患者进行综合护理优质服务的临床效果.方法 84例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2例.两组患者均
目的探究阶段式康复护理在促进颅脑外伤患者术后功能恢复中的作用。方法 62例行颅脑外伤手术患者,按照术后护理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
十二指肠乳头病变约占胃肠道肿瘤的5%,其中最常见的是十二指肠乳头腺瘤,癌变率可达30%[1].因此,临床上一旦发现此类病变,均需完整切除.治疗十二指肠乳头病变的传统外科方法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