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骤停动物模型制作方法研究进展

来源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zixiaox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心脏骤停(CA)是指心脏射血功能的突然终止,导致心脏骤停的病理生理机制最常见的是心室颤动。而对于心脏骤停后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每延迟1min,生存率将下降7%~10%。心脏骤停和心肺复苏是复杂的病理生理变化过程,许多发病机制尚不清楚,由于临床研究受多方面因素的干扰,深入研究CPR的病理生理机制受到一定限制。动物模型是较为理想的载体模型,能够对各种混杂因素进行严格控制,并且实验结果具有可重复性,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连续护理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妊娠结局的干预效果。方法研究样本选取时间开始于2017年6月结束于2018年6月,样本容量控制为75例,根据就诊顺序分为连续护理组(n=38)和常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代谢综合征(MS)的发病率及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收集436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以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CDS)建议的代谢综合征诊断为标准,检出MS患者82例
目的探讨艾条灸改善肺脾气虚型肺胀通气功能的护理效果。方法选择肺脾气虚型肺胀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和一般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艾条灸。比较两组患者疗效。结果连续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组患者肺功能1秒钟用力呼气容积与用力肺活量之比(FEV1/FVC)为(73.13±1.23)%,对照组为(67.83±1.04)%,两组比较差异有
本研究探讨学习判断孤立效应产生机制及其作用方式。设计2个实验,实验1探讨学习者的元认知监控水平对学习判断孤立效应的影响;实验2探讨元认知监控影响学习判断孤立效应的作用方式。结果表明,学习判断的孤立效应产生机制是元认知监控,其作用实现方式有两种:第一是促使学习者在编码阶段对孤立项目给予特殊资源投入,因此对学习结果的实际感觉产生较高的学习判断值;第二是使学习者在编码阶段产生会对孤立项目给予特殊关注的印象,由这种虚拟的印象产生较高的学习判断值。
热带花卉及观赏植物研究中心发展定位本中心致力于开展高档热带花卉高效、优质、高产、低能耗等产业化重大关键技术研究,在热带花卉种质资源收集、鉴定、评价、创新利用、新
期刊
研究运用4种任务类型,对4个年级160名被试的五项系列问题的传递性推理进行研究,发现解决不同任务类型的传递性推理能力有随年龄而明显增强的趋势,使用的心理模型遵循空间模型
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coronary slow flow phenomenon,CSFP)是指排除冠状动脉狭窄、溶栓治疗后、冠状动脉成形术后、冠状动脉痉挛、冠状动脉扩张、心肌病、瓣膜病、结缔组织病等
充血性心力衰竭属于中医“心痹”“心悸”“怔忡”“喘证”“水肿”“痰饮”“心水”等范畴,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一旦形成,即使没有新的心肌损害,临床处于稳定阶段,仍可自身不断
泡沫细胞是早期动脉粥样硬化的标志。内皮损伤所致的炎症反应,是泡沫细胞形成的一个重要始动因素。近年的研究发现,Toll样受体4(TLR4)在血管内皮细胞参与的免疫炎症反应中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