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优化中学语文课堂作业

来源 :现代教育教学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sitba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过程不单纯是“传道授业解惑”的过程,更是学生实践和发展的过程,作业作为课堂的一种延伸形式,能让学生学以致用,化知识为技能。那该如何在教学过程中来进行作业的设计呢?
  1 作业设计原则
  1.1 启迪性原则。传统的语文作业基本以“抄写生字、背诵课文”等形式来进行,虽然能起到一定的巩固作用,但效果不是很明显。启迪性原则要求教师在设计作业时能给学生以启发,让学生在巩固课堂学习的知识的同时能促进技能的达成和为新知识的学习打下基础。
  1.2 人文性原则。传统的语文教学过于注重语文的工具性,忽视了人文性。因此,作业的布置也大多以识记、背诵为主。其实,工具性和人文性是统一的,为此,教师在语文作业的设计中,也要体现人文性。让学生在作业的同时不但能兼顾知识和能力,同时达到情感态度的培养。
  1.3 个性化原则。学生个体上客观的存在差异,为此,作业的设计就应该考虑到这一点,让学生形成不同个性化的作业。传统“一刀切”的作业布置虽然让完成的作业看上去规范统一,但去除了个性化,学生的主体地位被剥夺。个性化的作业设计是以学生个性为基础,强调的是让学生接近最近发展区,促进学生的不断发展。
  2 语文作业设计的方法
  2.1 分层次进行设计。分层次进行设计的目的是考虑到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性。在具体的作业布置中,首先是在量上进行分层,如将一个班级中的学生分为三个层次(上中下),对于上层的同学,在完成教师课堂布置的作业外,还应完成其他课外拓展作业;中层的同学则完成教师课堂布置的相应作业;下层同学则完成简单的基础作业。不同的层次学生群体并非一成不变,而要根据学生的学习变化情况进行及时的调整。如背诵课文,有的学生上课就能背诵的,则要求其上课背完,下课后再选择一些相应的段落作为背诵内容,而课堂上不能背诵的同学,要在规定课后的多长时间段内完成。其次是在难度上也应该进行分层,通常我们将作业分为基础性作业,如生字、词语一类;发展性作业,如词语的应用;创新性作业,如学习对联后能进行简单的对联创作。三个层次的作业让学生自行挑选完成,教师也可以在学生挑选的基础上来进行补充增加,以防止个别学生“偷懒”。最后是在完成时间上也应该进行分层,通常,对于优生,教师规定的时间相对较短,而后进生则相对较长。如作文,优生给予其3个小时,后进生则安排1天内完成等。
  2.2 趣味性的作业设计。学生怕作业,最大的原因就是教师布置的作业千篇一律,缺乏趣味性,甚至以“题海战术”来进行,枯燥而乏味。笔者认为,作业应有趣味性,让学生乐于去完成,并能在完成中形成一定的技能,达到对知识的巩固。其次如对对联、简报、朗诵比赛、知识竞赛一类活动也能很好地激发学生完成作业的兴趣。
  2.3 灵活对待。在作业的内容上,教师要让存在客观差异的学生能吃得了、吃得饱,且要吃得好,因此,对基础不同的学生,就应区别对待,灵活处理。如古诗词的学习,基础薄弱的学生就要求他们能掌握基本意思,能背诵即可;而对优生则要在此基础上进行一定的拓展。在形式上,也应不拘一格,灵活对待。如完成一篇作文,有的学生没有素材,就可以允许其通过作文书或网络进行一定的借鉴。在评价上,也要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除了量化的评价,还应结合定性评价,将结果评价和过程评价结合起来。
  3 在优化作业设计上,我力求做到
  3.1 使学生养成良好习惯。语文课上,我让他们准备三样东西:一本新华字典,一本钢笔字帖,一个笔记本。字帖可选择你喜欢的一位书法家,内容不限;笔记本用来写日记和读书笔记,一学期一本。为了学生能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我坚持让学生写日记或读书笔记。日记字数要求不得少于450字。日记每周一上交,好日记大家一起分享。日记批改很辛苦,但对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确实有效。坚持下来,既培养了学生对生活的观察能力,又锻炼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既让学生明白语了文就是生活的表达,又解除了他们害怕写作的心理;既提高了写作水平,又练了字。
  3.2 重视积累,厚积薄发。语文学习零散而广泛,更应从点滴积累做起。首先,加强词汇的积累。“重复是最好的记忆”,因此,我们经常进行课本词汇默写检查。发挥课代表、团队队长的作用,及时批改,得到反馈信息,有问题的及时改错并加强巩固。每篇日记后,积累几个成语。其次,对课本中的古诗词、名言警句、精美文章或片段,要熟读成诵,积累在读书笔记本上,并在写作中灵活运用。
  3.3 引领课外阅读,激发阅读兴趣。一提起写作,好多学生乐意去翻作文书。作文辅导书仅仅是工具书,它教给学生的只相当于“切”蛋糕;而阅读名著就像“做”蛋糕,通过优秀的文学作品,可以了解世界,了解他人,知道什么是宽容,什么是狭隘,什么是高贵,什么是卑贱……这些对人的成长非常重要。作为一个人的底蕴,就是在阅读好的文学作品中形成的,否则他的精神世界将是苍白的。名著是一种财富,读通了它们,世界的真谛,生活的原则便掌握在手。
其他文献
【摘 要】 高中物理难学,难就难在初中与高中衔接中出现的“高门槛”,学生能否顺利地跨上这一门槛,直接关系后续学习能否顺利进行。因此,如何帮助学生顺利跨上门槛,是提高高中物理教学质量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关键词】 高中物理 高门槛 实验教学 解题技巧  高中物理难学,难就难在初中与高中衔接中出现的“高门槛”。刚从初中升上高中的学生普遍不能一下子适应过来,都觉得高一物理难学,特别是对意志品质薄弱
期刊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这句话明确告诉我们,如果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关注学生的发展,去构建新型的课堂,那么我们的语文教学就会真正迈向一个崭新的境界。  1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主要目标之一,是“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一代新人”。要实施好这一目标,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要用心去呵护、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感情,培养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品质;努力开拓学生的视野,注重培养创新精神,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发展健康个性,逐步形成健全人格。”课标还指出,在语文教学中“要从语文学科的特点出发,使学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提高思想认识,陶冶道德情操,培养审美情趣”。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如何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我结合自己多年的语文
期刊
在英语学科教学过程中,要改变那种为语言而语言、忽视人的发展的教育方式,构建富有人性化的课堂教学,使教师和学生在教学的互动中产生情感的共鸣,点燃智慧的火花,使高中英语课堂具有灵动性、民主和谐性,让高中英语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  1 培养兴趣,激活课堂生命活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激发学生思维潜力的最好工具。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学应使学生从中产生发现的惊奇、自豪,满足求知欲的愉快和创造的欢乐等各种
期刊
随着网络的迅速扩张,网瘾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特别是一些学生长期沉迷于网络,从而引发孤独抑郁、网恋、游戏狂、色情癖等网瘾,严重影响了当代学生的身心健康。因此,关注、研究学生网瘾状况,对于当前初中德育工作和预防、减少学生心理疾病的发生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应在信息技术课教学中深化对人文因素在信息技术课教学中作用的认识,渗透和加强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学习热情和乐于助人的精神
期刊
情境教学法是提高小学英语教学活动质量行之有效的好方法,它把简单刻板的教与学融化在多姿多彩的真情实境中,它拆去传统教与学的樊篱,让师生和谐地融合为一体,在欢乐活跃的氛围中去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化抽象为直观,化刻板为生动,帮助学生寻找到掌握英语学习的捷径,使学生学于其中,乐于其中,感于其中,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多年的英语教学实践也让我体会到:要使小学生能更有效地学习英语、学好英语,提
期刊
在课堂教学实践中,艺术而新颖地设计导入,能在短短几分钟内让学生的注意力从课间的松散转向紧张,且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快速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从而使课堂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结合我的语文教学总结了几种较为常用的导入方法。  1 故事激趣法  针对学生爱听故事的猎奇心理,在教授新课之前,可以讲一个和课文有关,并较为有趣且有意义的小故事,通过故事带出本文要讲授的相关内容。这
期刊
诺贝尔奖获得者海森堡说:“首先是问题的提出,其次才是问题的解答。”发现问题是思维活动中最重要的环节。没有问题的思维是肤浅的,被动的,只有当学生深入思考后,需要问个“为什么”的时候,思维才算是真正地启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应该是以不断地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方式来获得知识的问题性的思维过程,而教师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是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动因。因此,教师无论是在教学的整体过程,还是在教学过程中的局部环
期刊
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的结合将是一个必然的趋势。本文拟就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结合中学数学教学的实际发表自己的观点,与同行商榷。  1 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的基本原则  1.1 数学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应体现数学学习的发现、探索教学过程的原则。它强调利用信息技术对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给学生以展示,强调对数学知识的探索;强调对数学知识应用;强调对数学知识的迁移。这种整合,是以数学教学的具体任务完
期刊
如何让学生对高中英语学习产生兴趣,并形成稳定的学习动机,是摆在每位高中英语教师面前的问题。以下结合教学实际,从不同的教学环节设计出发,具体探讨如何让高中学生爱上英语课。  1 创设情境,引人入胜  英语中有句谚语说的好:“Well begun is half done.”即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一节课如果有一个好的导入,教师就能吸引住学生,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课堂气氛变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