褶牡蛎秋季人工育苗技术介绍

来源 :中国水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ezhen1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 为了摆脱自然条件的束缚,提高牡蛎商品质量,满足广大牡蛎养殖专业户对褶牡蛎种苗的迫切需求,福建省平潭县竹屿水产苗种场于1991年10月11日~11月26日,在该场进行了褶牡蛎秋季室内人工育苗试验,并获得成功,培育出800—1000微米稚贝276万粒。现将其人工育苗技术介绍如下:
其他文献
<正> 亲鱼是发展水产养殖业的基础,每年春末夏初是养殖鱼类进行人工繁殖的关键季节,必须对亲鱼进行强化培育,促进亲鱼性腺的发育成熟。尤其是春季长期低温,强化培育尤显重要
<正> 尽管人们已经对壳聚糖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壳聚糖的制备与应用仍受到很大的限制。由于原料的种类、采收的季节、保存的方法不同,由蟹、虾壳制出的壳聚糖性能有很大的差
<正> 福建省漳浦县对虾养殖业近年来发展很快,养殖面积从小到大,产量由低到高,养殖品种由原来单一的长毛对虾,发展到中国对虾、日本对虾、墨吉对虾、草虾、短沟对虾等多品种
<正> 1992年,山东省莱州市引种养殖斑节对虾试验获得成功。在当今中国对虾面临病害严重、国际市场呈萎缩态势的情况下,引进和发展养殖斑节对虾,使之渐次形成规模很有必要。从
<正> 北方地区的鱼类越冬,从七十年代末改进管理方式、加强管理措施后,成活率已较过去大大提高。但近年来特别是1990年以来北方地区又有许多养殖单位的越冬成活率明显降低,有
<正> 折刺网是根据底层鱼类夜间游动的特点和利于资源保护的原则,用流刺网改装成兜网或编织成片折成“兜网”后,敷设在海底栏鱼入兜和刺挂两功能捕捞网具,它的特点是:网具轻
<正> 我们常州市太滆特种水产研究所自1983年以来,对成鳖养殖已初步摸索了一整套比较可行的养殖生产工艺。现将1990年商品鳖鱼混养试验介绍如下。
期刊
<正> 在鱼、虾、贝类育苗中,饵料培育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育苗的成败,而饵料室设计的好坏又直接影响饵料生物的培养,特别表现在防污染,采光、操作方便与否等几方面。现就对于饵
<正> 在当前渔需物资涨价、税费增加和比较效益下降的情况下,为遏制水产养殖企业经济效益滑坡的趋势,探索渔业高产高效的路子,1992年我们在湖北省安陆市百花渔场进行了提高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