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指导学生朗读

来源 :教育管理与艺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yofo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朗读是我国语文学习的传统方法,是架起文本与阅读之间的桥梁,是语文教学中要着力练习的技能,同时又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
  什么是朗读呢,字典解释为“清楚响亮地把文章念出来”。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显然不是这种简单意义上的“念”,而应该是学生正式学习书面语言的一个重要过程,是语文能力有序练习的方法。通过把书面语言转化为有声语言,朗读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作品思想的理解,使他们的感情与作者发生共鸣。
  从小学到师范,我热衷朗读,喜欢从朗读中去理解作者所创造的意境。再到现在从教八年有余,一路走来,也到了很多学校学习过语文课堂教学,对小学生朗读教学感触颇多。特别是现在农村小学生的朗读现状堪忧。
  现在农村小学朗读教学出现的问题:
  1.朗读的时间不够充分。
  充斥于语文课堂的“讲问教学”挤掉了学生读书的时间,一节课40分钟,学生朗读的时间却不到5分钟,朗读练习往往是来去匆匆,如雁掠过,且又“雁过无痕”。如预习性的朗读,要求学生读通课文,读准生字新词,但实际上至少有三分之一的学生连一遍课文都未读完,教师就“啪—啪—”鼓掌示意学生停下,马上转入下一程序,朗读成了教学中的一个过渡环节而已。
  2.朗读的目的性不够明确。
  甲生读了乙生读,男同学读了女同学读,看似热热闹闹,其实读前没有要求,读中没有指导,读后也没有及时评价反馈,学生只是被教师驱赶着为读而读,没有用心、用情去读,而是有口无心地“念着经”。这样的朗读事倍功半,而且容易导致学生做事心不在焉、缺乏目的性。
  3.朗读的面窄。
  不管是检查性的朗读还是讲析、答问之余的所谓感情朗读,教师往往盯住几个尖子,读来读去,就是那四五个学生,大部分学生都是规规矩矩坐着当听众,这种多数学生得不到朗读练习的现状,怎能提高朗读教学的质量又怎能落实语文教育中最基本的一分子—会读。
  4.朗读指导机械匮乏。
  朗读教学指导方法单调、机械、生硬,常见教师在分析、理解之余来一句“请同学们有感情地读读这部分”,或“把xxx语气读出来”,诸如此类隔靴搔痒的引导,导致朗读不能溶“导”、“练”于一炉,不能揉理解、感悟于一体。有的教师即使有指导却不得要领,只重声音形式,不重内心体验;只重表层的技巧,不重语言的内蕴。常听教师直截了当地告诉学生,把某一个字(词)读得重(或轻)些,把某几个句子读得快些(慢些),而忽略了朗读表情达意的要义。所以许多学生一遇到感情比较强烈的句子,就认为该读重音,而不知道有时重音轻读,表达的效果更强烈。如《再见了,亲人》中小金花跺着脚说的一句话:“妈妈,这个仇我一定要报!”学生往往读得快而高昂,像在喊口号。其实,体验小金花内心的沉痛,一字一句读得缓慢而低沉,字字有声,声声有情,更富感染力。有时,学生朗读时轻重、缓急把握对了,但分寸感很差,一重特重,一轻特轻,极不和谐,让听众的心一紧一紧活受罪。另外,读长句,读排比句时该怎样换气,怎样停顿,在我观察的课例中,指导几乎等于零。学生读长句时读得上气不接下气,还读成了破句。学生会说话,却不会读对话,读对话时呆板、别扭,并不代表“角色说话”,却刻意模拟角色的声音,不但搞得怪腔怪调,也削弱了语言本身的表现力。
  5.只求形式不求实效。
  据观察,一般一节课朗读安排了三、四次,但有安排却未到位,有形式却无多大实效,往往是朗朗书声骤然响起,不到1分钟,又在教师的示意下戛然而止,朗读成了课堂教学的一种点缀。
  综上所述,我认为,这些问题的关键在于教师。所以,如何指导学生朗读成了我们教师的一门必修课。现在我将多年来自己对朗读方面的一些意见发表如下。
  1.联系生活,创设情境。
  美学家王朝闻说:“朗读者的高明之处,不只在于清晰、流利、悦耳的音和调,主要在于他进入了文学作品所规定了的情景,即他自己有所体验而形成的入神的音调、颜面表情。”所以,作为教师在指导朗读的过程中就需要创设情境。在课堂上老师要多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产生心里顿悟,以体验带动朗读,引导学生在切合文本的情境中感受情感,朗读指导也就水到渠成了。
  2.重点词句,以悟促读。
  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句好好朗读、细细品评感悟,使学生的语言在朗读中得到发展,使学生的思维在朗读中得到启迪。
  3.巧作点评,促读延伸。
  在学生个性化的朗读训练过程中,教师利用巧妙地点评来指导朗读,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这就要求教师在听学生朗读时的感受能力异常敏锐,善于从学生的朗读中去体会和捕捉他的感受。对于学生体会得好、读得好、有独到见解的地方,要“大力赞扬”。实际上这种“赞扬”就是一种朗读的指导,是一种更为自然、更为巧妙的引导,让学生在无意中接受学习,效果更佳。要善于运用这种方式来促进其他学生把书读好,读出自己的感受。如若学生读得不好,也不要急于否定,要善于引导。
  4.融情于文,情感共鸣。
  有一句话说得好“唯真情,才能使人怒;唯真情,才能使人怜;唯真情,才能使人笑;唯真情,才能令人叹服”。可见,融入感情,与文共鸣是朗读的精髓所在。每一篇文章都是作者思想感情的体现,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去感悟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把自己化身为文中的一个角色,这样学生的心会随着课文情境和角色的态度变化而变化,以心感情,以声传情,声情并茂。
  语文,是有声的艺术。朗读能使无声的文字变为一句句动听的话语,一幅幅绚丽多彩的画卷;朗读能使学生在理解的同时受感染和熏陶。总之,让我们的语文课书生朗朗,情意浓浓吧!
其他文献
一、多元智能理论对高中语文教学的启示  1983年美国哈佛大学教育研究院心理发展学家霍华德·加德纳通过对脑部受创病人的研究,对他们的学习能力进行对比,并总结其学习能力的差异,提出多元智能理论。传统的教学理论与应试教育过于强调学生读、写两方面的发展,对学生其他能力的发展并不重视,忽视了不同的学生,其智能组合的差异性。  霍华德·加德纳认为智能是人在特定问题中解决问题,并从中有所创新的能力。同时,将多
期刊
我想用笨拙的笔墨,朴实无华的语言,记录教育的点点星光。  2013年秋期,学校安排我担任初中2014级1、2、5、6班的历史教学任务。一开始,我是有一些想法,我本来应该上初中2015级7、8班的历史。初二的7、8班是基础较好班,学生听话、成绩好。为什么安排我来上初三的课呢?是我教得不好,还是其他什么原因。这些想法只是在心里想想,没敢说出来。说实话每年都教初中毕业班,挺累的,挺烦的。具体说,心理上的
期刊
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这里的问,不是教师的提问,而是发自学生内心的疑问。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只是数学经验或实践上的一个技巧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提出问题对于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都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教师能通过引导学生,在数学学习的准备过程中,也就是预习过程中,主动地对数学问题挖掘与探索,由不敢提问到敢提问,由会提问到
期刊
对于刚上初一的学生来说,刚入学的精神状态通常比较积极主动,乐观向上,充满青春的朝气。但是随着学习的深入,面对各学科教师不同的教育理念和管理思想,一部分学生会出现思想上的波动,通常表现为:上课听课效率下降,注意力不集中,产生厌学和弃学心理,还有对教师产生敌对情绪,不服从管理等等。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对于每一个学生的评价,我们往往看重学生的成绩过多,而忽视其作为个体的优秀。学生总
期刊
做为课堂教学不可或缺的有益的延伸部分──作业,是对课程意义重建与提升的创造过程,是学生对课堂教学的深化过程,其设计思路应当适度开放、向课外延伸、与生活接轨、贴近学生心理特点,增强实践性、探索性,促使学生在学习实践活动中自主地获得新知识。  一、传统英语作业和新型英语作业的对比  “传统英语作业”仅仅停留在“对课堂的强化”的层面上,忽视了对人的发展的教育激励功能,导致作业成了学生的沉重负担,扼杀了学
期刊
“体育的本质是造就人,它不仅造就人的体质,同时也造就人的心灵”。学校体育教育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领域,我们应当充分利用体育自身的特点,寓思想教育于各项体育教学活动之中。 众所周知,体育游戏形式生动活泼,内容丰富多彩,是深受儿童喜爱的综合性体育活动。在《体育教学大纲》中,游戏被列为九大基本教材之一,在小学九年制义务教育《体育与保健》教材中,每堂实践课都有游戏内容。而其它基本教材,也大多以游
期刊
【摘要】: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将经典诵读融入语文教学,形成语文学习宽厚的和开阔的知识视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朗读 背诵 收集 交流 理解 运用  《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中指出:“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
期刊
一直怀着这样一个愿望:所有我的学生,都对未来充满希望—不论希望大与小;所有我的学生,都会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不论用处大与小。所以,在我的眼里,所有的学生都是灿烂的。  —题记  第一节课  新接初四六班,这是级部贴了头贴的“好班”,这样的班里自然会有不同凡响的领军人物。  小林:据班主任简介,总爱在语文课上阴阳怪气。原因是:曾经被特别认真的原语文老师误解过一次。于是,特别较真的小林从此与语文课结下
期刊
作为老师我们经常说“少批评、多鼓励”,我同意这样的说法。现在的90后学生逆反心理十分严重,如果稍微不符合他们的心思,他们总会和你对着干,那么要教育好这些个性极强的学生,我们要怎么做呢?  一味注重鼓励是远远不够的,必要的批评有时候也会给我们的教育带来很大的帮助。那么你又拿什么去批评他们呢?只有让他心服口服,从内心有所触动才会起到教育的作用。  说到批评就要提到犯错,有句名言说的好“畏惧错误就是毁灭
期刊
体育锻炼能够促进身体的发育,改善各系统、器官的功能,发展身体素质,提高基本活动能力,增强对各种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但是在体育教学中有时会发生伤害事故,如果发生伤害事故,体育课就失去了其锻炼身体、增强体质的目的,为了避免运动损伤,就必须了解损伤的原因及如何预防。  一 、体育教学中运动损伤的原因  1.缺乏必要的运动损伤知识。  运动损伤的发生与体育教师和学生缺乏必要的预防运动损伤知识有关。由于缺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