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宅基地退出补偿政策是影响宅基地自愿有偿退出进度与成效的重要因素.运用文献梳理法和历史脉络法,系统梳理1949年以来中国实行的农村宅基地退出补偿政策,根据补偿的手段与方式不同,将其划分为3个主要阶段;深入剖析现有宅基地退出补偿政策在补偿原则、补偿范围、补偿内容、补偿标准等方面的特点和不足;未来,可以从出台农村宅基地退出补偿条例、客观评估宅基地的价值、优化增值收益分配方式、健全保障支持政策等方面入手,完善农村宅基地退出补偿政策体系.
【机 构】
: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 北京 100081;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 北京 100081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宅基地退出补偿政策是影响宅基地自愿有偿退出进度与成效的重要因素.运用文献梳理法和历史脉络法,系统梳理1949年以来中国实行的农村宅基地退出补偿政策,根据补偿的手段与方式不同,将其划分为3个主要阶段;深入剖析现有宅基地退出补偿政策在补偿原则、补偿范围、补偿内容、补偿标准等方面的特点和不足;未来,可以从出台农村宅基地退出补偿条例、客观评估宅基地的价值、优化增值收益分配方式、健全保障支持政策等方面入手,完善农村宅基地退出补偿政策体系.
其他文献
利用公共图书馆的文化资源优势,发挥其价值与功能,能够为乡村文化振兴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现阶段,我国农民缺乏图书馆需求意识,公共图书馆自身建设不足,服务方式单一,导致公共图书馆助力乡村文化振兴过程中遇到重重困难.公共图书馆助力乡村文化振兴必须加大宣传,强化基层干及农民思想认识;从人员素质、馆藏资源、基础设施等方面加强公共图书馆自身建设;围绕农民需求提供精准服务,创新农村公共图书馆的服务方式.
为遏制农村人口的不断下降,近十年来韩国大力推进城市人口归农归村,这与我国近几年积极推进的返乡入乡创业创新极为相似,其发展动向对我国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本文量化研究了韩国归农归村的发展动向,包括人口规模、年龄结构、老龄化程度、兼业比重等的变化趋势;同时分析了我国返乡入乡创业创新的发展现状;在此基础上,从理性看待返乡入乡的阶段性以及对乡村人口回归的作用、做好返乡入乡人员统计与跟踪调查、出台针对青年返乡入乡的鼓励政策、大力发展农村融合产业、探索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制度等方面提出了对我国推进返乡入乡的有益启示.
数字经济发展模式是一种新的经济生态体系,不仅可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填补我国城乡经济发展间的“数字鸿沟”,还能带动农村经济转型.在技术与政策的双向支持下,我国农村数字经济实践成果显著,相继创新出了智慧农业、农村电商、农村新业态、农村数字金融等新业态模式.但当前我国农村数字经济发展存在诸多问题:产业链下游相关配套服务缺失,涉农信息化人才严重匮乏,互联网数据信息安全保护不足等,由此提出农村数字经济发展的治理路径:构建以市场为导向的农村数字经济发展体系,提升农村数字产业治理能力,发展具有差异化的农村数字经济模式.
随着乡村振兴的深入发展,农村生态环境问题日益凸显,已经成为制约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但是,由于我国农村环境污染防治起步晚,具有污染来源复杂性和污染成因普遍性等特点,缺乏必要的法律防治手段.具体表现在法律法规不健全、执法难执法不严以及农民法律意识不足等问题,这给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带来了困难.为此,本文从我国农村污染防治法律建设方面提出对策建议,为营造可操作的环境司法环境提供参考.
资源型经济转型对旅游减贫的带动作用,资源型经济转型对旅游减贫的带动作用.山西省旅游减贫面临长期资源型经济发展惯性思维对旅游减贫效果认识不足,多部门协作的现实困境,自然生态的环境制约等困境.本文基于PPT旅游减贫战略,为山西省乡村振兴寻找旅游产业突破路径,提出提高贫困人口的社区参与、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打造“三生三美”乡村发展环境,开发不同类型乡村旅游产品等发展对策.
城乡融合发展是实现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手段之一,充分了解不同地区的城乡融合发展水平对制定城乡融合发展战略至关重要.基于吉林省城乡融合发展现状,从城乡经济发展融合、社会生活融合、公共服务融合以及生态环境融合4个方面构建城乡融合指标体系,运用AHP-熵值法对2010-2019年吉林省各地区城乡融合水平进行测度评价,根据测度结果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发展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