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由于编制等原因,不少期刊社正式编辑较少,大多聘用新编辑。很多新编辑没有培训就上岗。新编辑入门慢,业务能力提高慢,无法对稿件进行公平、合理、科学的评价,编发的稿件存在各种问题,从而不同程度地影响刊物的质量。因此,很有必要探讨如何快速提高新编辑的审稿能力。
关键词:新编辑 各种问题 培训 提高能力
一、问题的提出
目前,由于编制等原因,不少期刊社的正式编辑较少,大多聘用新编辑,很多新编辑没有培训就上岗了。在工作中,老编辑也没有太多时间和机会给他们传授编辑的做法,致使这些新编辑入门慢,业务能力提高慢。在较长时间里,他们只能干些抄写、校对等杂活,未能真正做好审稿工作,即使让他们审稿,他们也不得要领,不知道从何审,审什么。在发稿单“责任编辑意见”栏上往往只写“同意发稿”或“可发”“拟发”等结论式的发稿意见,无法对稿件进行公平、合理、科学的评价,编发的稿件存在各种问题,从而不同程度地影响刊物的质量。因此有必要探讨如何快速提高新编辑的审稿能力。下面以《中学教学参考》新编辑的培训为例,谈谈我们的一些做法,供同行参考。
二、有效提高期刊新编辑审稿能力的实践
(一)准备知识
为了后继审稿的需要,新编辑须准备一些知识。所以新编辑到来后,先安排他们进行一段时间的阅读,阅读的内容有:(1)教材。要求他们阅读各版本教材,各学科编辑阅读本学科的教材。虽然他们大学、研究生毕业,但对中学各学科内容已经有些模糊,且现在教材版本多,改革快,他们看到的教材与其当年读中学时的已大不一样。(2)杂志。要求新编辑认真阅读本杂志社近两年出版的杂志。虽然这些杂志对他们没有知识性难题,但必须让他们了解将要编辑的杂志到底有什么内容。阅读的层次分为:第一层次,自由阅读。就是让他们自由阅读各教材、各杂志;第二层次是带问题阅读。由主编或老编辑提出一些问题,让新编辑带着问题阅读。比如,针对教材,可设计的问题有:各版本各册教材的编排结构如何,都有哪些章节、内容,设计问题的目的是让他们熟悉教材。针对杂志,可设计的问题有:本刊目录分为多少个板块,每个板块中刊登些什么文章,这些文章有哪些共同点,刊物发表的文章给你的整体感觉如何,这些文章在写法上是怎样叙述的,这些文章内容对读者有什么用。设计问题的目的是让他们熟悉本刊物的栏目、内容以及对稿件的要求和发稿特点。
(二)尝试审稿
实践才能出真知。要提高编辑的审稿能力,首先要让其多实践。有了上述准备,就可以让新编辑尝试审稿了。有目的、有侧重地选择一些稿件让新编辑尝试审理,并提出问题:你手中的稿件是否适合在《中学教学参考》上发表,让其先思考一天,再给出如下问题:
A.文章涉及的内容属于哪册教材?现在发表是否配合教学进度?
B.在近期的《中学教学参考》上是否发过类似的文章?若有,两者有哪些不同?
c.内容是否正确,有无科学错误,是否符合认知规律和教学规律?
D.依你看来,文章是否观点新、设计新、方法新或者模式新,是否紧跟新课改,交流新经验,展示新成果?
E.如果你是读者,看了这篇文章,你是否得到什么启发,是否对你的教学有帮助?
F.文章是否叙述清楚,层次分明,富有逻辑?
要求每位新编辑针对自己手中的文章,逐个回答上述问题,然后给出是否可发的结论,并以文字形式交上来。主编或老编辑审阅后,集中逐篇逐条对照讲评,指出不足。然后换新文章按上述方法再试审,如此反复三次,他们就基本有些审稿感觉了。
(三)量化标准
上述只是粗略地以问题的形式给出了刊物的特点及发稿要求,让新编辑对照评判。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量化评判稿件的标准,制作了如下特别的“审稿单”:分给新编辑一些特征明显、对比度大、个别问题突出的稿子,先让他们再试审,要求他们根据已经掌握的知识和经验,提出其审稿意见,并以责任编辑的身份认真填写“审稿单”。再交由主编或老编辑分析、讨论,提出修改意见,修正评价及处理意见。这样,强化了刊物对稿件的要求,使新编辑的审稿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四)总结提升
实践操作只能是就事论事,只能是处于感性层面,只有将其提升到理性认识,提升到理论层面,才能认识事物的本质。经过上两步骤,新编辑基本掌握了刊物的审稿方法,为进一步强化刊物对稿件的要求,让新编辑概括总结出我们刊物的发稿特色,每人都要写成文字上交,通过主编审阅讲评后,再引导他们进行总结:
(1)内容上要求:
A.科学性——就是内容正确,无科学错误,符合认知规律和教学规律。
B.创新性——就是观点新、内容新、角度新、设计新、方法新、模式新,紧跟新课改,配合新教材,交流新经验,展示新成果。
C.实用性——就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内容充实,符合教学实际,配合教学进度,为一线教师提供实实在在的可以操作的内容。
(2)写法上要求:叙述清楚,层次分明,富有逻辑性。
(五)横向比较
有比较才有鉴别,有比较才有发现,有比较才能深化理解。在新编辑基本掌握了刊物审稿方法和技巧后,要求他们阅读同类刊物。如与刊物类似的《中学物理教师》《中学数学教师》《中学教学研究》等等,让他们找出这些同类刊物的特点,各刊物对稿件的要求,分别比较这些刊物与自己的刊物发稿的异同点,以加深对自己刊物特征的理解。同时,在每周业务学习时间,主编组织新老编辑一起,就某个刊物的特色和发稿特点进行讨论,最后归纳总结,要求新编辑认真做好笔记,过后体会理解,并与自己先前的认识进行对比。
三、结论
上述所采取的是“层层推进”式的五步培训法,这种方法符合认知规律,由浅入深,从实践操作到理论概括,从纵向认识到横向比较,培训操作方便,新编辑容易接受,效果好。实践证明,经过上述训练,新编辑审稿能力提高得快,能较快地进入角色,能从大量来稿中选择符合自己刊物要求的稿件,产生的偏差较小,而且审稿单填写得比较详细,对文章的评价比较合理、客观、公正,提出的处理意见得当,这正是我们所要的结果。
关键词:新编辑 各种问题 培训 提高能力
一、问题的提出
目前,由于编制等原因,不少期刊社的正式编辑较少,大多聘用新编辑,很多新编辑没有培训就上岗了。在工作中,老编辑也没有太多时间和机会给他们传授编辑的做法,致使这些新编辑入门慢,业务能力提高慢。在较长时间里,他们只能干些抄写、校对等杂活,未能真正做好审稿工作,即使让他们审稿,他们也不得要领,不知道从何审,审什么。在发稿单“责任编辑意见”栏上往往只写“同意发稿”或“可发”“拟发”等结论式的发稿意见,无法对稿件进行公平、合理、科学的评价,编发的稿件存在各种问题,从而不同程度地影响刊物的质量。因此有必要探讨如何快速提高新编辑的审稿能力。下面以《中学教学参考》新编辑的培训为例,谈谈我们的一些做法,供同行参考。
二、有效提高期刊新编辑审稿能力的实践
(一)准备知识
为了后继审稿的需要,新编辑须准备一些知识。所以新编辑到来后,先安排他们进行一段时间的阅读,阅读的内容有:(1)教材。要求他们阅读各版本教材,各学科编辑阅读本学科的教材。虽然他们大学、研究生毕业,但对中学各学科内容已经有些模糊,且现在教材版本多,改革快,他们看到的教材与其当年读中学时的已大不一样。(2)杂志。要求新编辑认真阅读本杂志社近两年出版的杂志。虽然这些杂志对他们没有知识性难题,但必须让他们了解将要编辑的杂志到底有什么内容。阅读的层次分为:第一层次,自由阅读。就是让他们自由阅读各教材、各杂志;第二层次是带问题阅读。由主编或老编辑提出一些问题,让新编辑带着问题阅读。比如,针对教材,可设计的问题有:各版本各册教材的编排结构如何,都有哪些章节、内容,设计问题的目的是让他们熟悉教材。针对杂志,可设计的问题有:本刊目录分为多少个板块,每个板块中刊登些什么文章,这些文章有哪些共同点,刊物发表的文章给你的整体感觉如何,这些文章在写法上是怎样叙述的,这些文章内容对读者有什么用。设计问题的目的是让他们熟悉本刊物的栏目、内容以及对稿件的要求和发稿特点。
(二)尝试审稿
实践才能出真知。要提高编辑的审稿能力,首先要让其多实践。有了上述准备,就可以让新编辑尝试审稿了。有目的、有侧重地选择一些稿件让新编辑尝试审理,并提出问题:你手中的稿件是否适合在《中学教学参考》上发表,让其先思考一天,再给出如下问题:
A.文章涉及的内容属于哪册教材?现在发表是否配合教学进度?
B.在近期的《中学教学参考》上是否发过类似的文章?若有,两者有哪些不同?
c.内容是否正确,有无科学错误,是否符合认知规律和教学规律?
D.依你看来,文章是否观点新、设计新、方法新或者模式新,是否紧跟新课改,交流新经验,展示新成果?
E.如果你是读者,看了这篇文章,你是否得到什么启发,是否对你的教学有帮助?
F.文章是否叙述清楚,层次分明,富有逻辑?
要求每位新编辑针对自己手中的文章,逐个回答上述问题,然后给出是否可发的结论,并以文字形式交上来。主编或老编辑审阅后,集中逐篇逐条对照讲评,指出不足。然后换新文章按上述方法再试审,如此反复三次,他们就基本有些审稿感觉了。
(三)量化标准
上述只是粗略地以问题的形式给出了刊物的特点及发稿要求,让新编辑对照评判。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量化评判稿件的标准,制作了如下特别的“审稿单”:分给新编辑一些特征明显、对比度大、个别问题突出的稿子,先让他们再试审,要求他们根据已经掌握的知识和经验,提出其审稿意见,并以责任编辑的身份认真填写“审稿单”。再交由主编或老编辑分析、讨论,提出修改意见,修正评价及处理意见。这样,强化了刊物对稿件的要求,使新编辑的审稿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四)总结提升
实践操作只能是就事论事,只能是处于感性层面,只有将其提升到理性认识,提升到理论层面,才能认识事物的本质。经过上两步骤,新编辑基本掌握了刊物的审稿方法,为进一步强化刊物对稿件的要求,让新编辑概括总结出我们刊物的发稿特色,每人都要写成文字上交,通过主编审阅讲评后,再引导他们进行总结:
(1)内容上要求:
A.科学性——就是内容正确,无科学错误,符合认知规律和教学规律。
B.创新性——就是观点新、内容新、角度新、设计新、方法新、模式新,紧跟新课改,配合新教材,交流新经验,展示新成果。
C.实用性——就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内容充实,符合教学实际,配合教学进度,为一线教师提供实实在在的可以操作的内容。
(2)写法上要求:叙述清楚,层次分明,富有逻辑性。
(五)横向比较
有比较才有鉴别,有比较才有发现,有比较才能深化理解。在新编辑基本掌握了刊物审稿方法和技巧后,要求他们阅读同类刊物。如与刊物类似的《中学物理教师》《中学数学教师》《中学教学研究》等等,让他们找出这些同类刊物的特点,各刊物对稿件的要求,分别比较这些刊物与自己的刊物发稿的异同点,以加深对自己刊物特征的理解。同时,在每周业务学习时间,主编组织新老编辑一起,就某个刊物的特色和发稿特点进行讨论,最后归纳总结,要求新编辑认真做好笔记,过后体会理解,并与自己先前的认识进行对比。
三、结论
上述所采取的是“层层推进”式的五步培训法,这种方法符合认知规律,由浅入深,从实践操作到理论概括,从纵向认识到横向比较,培训操作方便,新编辑容易接受,效果好。实践证明,经过上述训练,新编辑审稿能力提高得快,能较快地进入角色,能从大量来稿中选择符合自己刊物要求的稿件,产生的偏差较小,而且审稿单填写得比较详细,对文章的评价比较合理、客观、公正,提出的处理意见得当,这正是我们所要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