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这里,你需要有很多很多的爱

来源 :高考金刊·理科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aretgd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刚开始上班的那一年,我花了很长一段时间才适应,因为实在没想到这份工作的强度竟然这么大。
  一直以来,我都觉得教书育人是一件光荣神圣的事,尤其是作为孩子的第一任启蒙老师,幼儿园老师的重要性毋庸置疑。我不是一个喜欢“折腾”的人,只希望能有一份安安稳稳的工作,做点自己喜欢的事。因此大学毕业后,我选择进入了一所公办幼儿园,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幼儿园老师。
  但事实上,刚开始上班的那一年,我花了很长一段时间才适应,因为实在没想到这份工作的强度竟然这么大。
  早上七点上班,我们要先到班级开窗通风、消毒,做基础的准备工作,然后开始接待小朋友和家长。如果遇上小朋友感冒生病,还需要检查是否会传染,跟家长确认吃药的时间、剂量等事项。接待工作大概会持续半个小时左右,结束之后就根据当天的安排上课或组织活动。
  我遇到的第一个挑战是带早操,也叫室外活动课。一边得组织二十几个孩子下楼梯,防止他们磕着碰着,一边还要扛着当天的活动道具,比如二三十个球或者跳绳。活动过程中还要防止小朋友打架、摔跤、破坏花草树木。时间一长,我的反应速度和力量都直线飙升。
  吃饭和午睡这种平常的小事,放到二十来个小孩子身上,难度指数更是瞬间爆表。吃饭的时候,总有些孩子吃得慢或者挑食,这时候就要对他们特殊关照——喂饭、擦桌子等等。照顾午睡也不轻松,尤其是刚上小班的孩子,每天中午集体大哭是常事,我们只能拿出看家本领,“各显神通”来安抚和哄睡。
  相比之下,上课成了我一天之中最愉快的环节。带着孩子们讲故事、唱歌、读绘本、做游戏,看着他们童真的眼睛,听着他们稚嫩的学语声,成就感总会涌上心头,抚慰一整天的疲惫。
  幼儿园老师这个职业看上去好像做着很多琐事,但我觉得并不像人1们想的那么簡单。孩子们正处于社会化的初期,需要老师正确的引导和帮助,从某种程度来说,幼师的重要性丝毫不亚于高三冲刺班的老师。如果两个孩子打架,能否及时了解情况,并公正地处理;如果孩子想说话却表达不清,能否耐心倾听并予以鼓励;如果孩子注意力无法集中,能否按计划进行教学活动……面对种种考验,如果没有足够的耐心、专业素养,不是真正地喜欢孩子,根本没办法坚持下去。
  幼师的就业选择也比较多样,我所在的公办幼儿园比较难进,但如果考到编制就是妥妥的铁饭碗,稳定,双休,还有寒暑假,有很多属于自己的时间,只是工资不算高。我也有同学进了民办的私立幼儿园,薪资待遇会比较好,不过竞争压力大,家长的要求会更多,而且很多私立幼儿园没有寒暑假。当然,现在的早教机构、培训l班也很多,不失为一种好选择。
  未来,我希望能继续在这个行业内发展,先积累更多的教学经验和资源,如果机会合适的话,也可能会考园长证,朝着成为幼儿园园长的方向努力。
其他文献
戏剧影视文学专业很魔幻。  圈外人搞不懂我们专业,觉得我们专业的艺术性还挺强,毕竟戏曲是一门艺术,大概以为我们专业每个人都拥有一副好嗓子(谁能想到我唱歌跑调)。  圈内人同样搞不懂我们专业,经常朝我抛来一个“帮我剪片子/摄影课给拍张艺术照”的请求,我只能以忙碌为借口婉拒(谁能想到当时我正在被各种文学课程蹂躏)。  其实我们的学习内容,专业名里已经写得很直白了——戏剧+影视+文学。  我们真的不唱戏
期刊
我高考那年,周围的同学正流行学金融,当时我也算是一股小小的清流,去学了计算机。  不过,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这个专业,还是经过了深思熟虑的。  当时我给了自己两个理由,第一个理由说来很扯,高中学习太枯燥沉闷了,如果能每天玩电脑应该会很爽,而且这个专业名听起来挺有科技感;第二个理由,是真正说服自己报考的,我认为只要社会发展依赖于科技的进步,这个专业就能一直保持生命力。  系统学习计算机后,它的确没让我
期刊
心理学是一门科学,不是仅仅依靠天赋、灵感、能说会道就能学好的。  在我接触过的学生中,女生最感兴趣的专业就是心理学专业,这多少让我有点意外,毕竟心理学一点也不热门,大家对此也并不算了解。后来我想,也许正是因为不了解,加上“心理”二字带来的神秘感,让总体偏向感性思维的女生们对此产生了兴趣。事实上,心理学恰恰是一门强调理性思维的学科。  有一个误区需要纠正,心理学首先是一门科学,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
期刊
时代大势,信息时代的媒体产业必然是新媒体的天下。  以前常去书店读书,现在更习惯于阅读微信公众号、今日头条里的碎片化文章;以前常守着电视机看剧,现在打开各个视频APP随时随地可以看,充会员甚至不用看广告……网络与新媒体正在不知不觉改变我们的生活习惯。  甚至于,每个人都可以是自媒体。抖音、快手、小红书APP里,普通人通过内容创作,也可以将自己打造成网红。  在这个新媒体时代,传统纸媒也纷纷推出了自
期刊
把一个鸟笼挂在房间里最显眼的地方,几天之后会发生什么?答案是:主人会为这个笼子再买回一只鸟。  这就是著名的“鸟笼效应”。人们如果偶然获得了一件原本不需要的东西,出于惯性思维,会继续添加更多不需要的东西。  这下总算明白,为什么大家会在“双十一”买到“剁手”了。因为有了一条新裤子,总得再来双好看的鞋,买件搭配的上衣,再一看,好像還差个同色系的包……  提出这一规律的是著名心理学家詹姆斯,像他一样的
期刊
跟很多人一样,我也是抱着对心理学的“热爱”入的坑。我对人的心理很感兴趣,喜欢看《美丽心灵》《犯罪心理》一类的影视作品,梦想成为一位著名的咨询师,帮助遇到心理问题的人走出困境。  入“坑”之后我才发现,这其实是一条充满坎坷的道路。真正成功的心理咨询师只是凤毛麟角,更大一部分人选择了进入其他行业。就拿我自己来说,上学期我去了一个心理咨询工作室做实习助理,主要负责对接咨询师与来访者。实习期间,我发现自己
期刊
市面上大大小小的影视作品再多,始终缺少叫好又叫座的好作品。  肖旭驰老师是国内小有名气的一位剧作家,他的文字功底深厚,在中学时代就加入了湖南省作家协会,成为当时最年轻的会员。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戏剧影视文学专业后,他的第一份工作是在天津人民艺术剧院工作。搞戏剧文学创作的人,总是向往闲云野鹤,不太适应待在固定单位里朝九晚五,于是,肖旭驰老师后来又辗转去了北京、长沙发展。有创作工作的时候,他喜欢把自己关
期刊
进入这个行业后,如果你能进入大公司或者知名kol工作室,见明星是一件和吃饭一样平常的事情,甚至你的bOSS可能就是别人眼里的明星。  我在国内一家高流量kol(意见领袖)工作室做编导,两年来已经换过好几个岗位了,摄像、剪辑都做过,我们这行,不能说你只会写或只会拍,什么都得会。  还没毕业,我就进入现在的公司了。  那时候我还在读大四,寒假我想找工作,就投了几份简历出去,幸运地收到了现在公司的面试邀
期刊
《复仇者联盟》中灭霸打响指、《少年派》里林妙妙高考前不务正业玩直播、《陈情令》的戏份被大改,在无数观众气得想给编剧寄刀片的时候,编剧表示“皮一下真的很开心”,很多人想学戏剧影视文学专业的冲动,也是从这一刻开始。  这个专业有魔力,一支笔,就能讓一个平凡人变成万人景仰的超级英雄;一台单反,就能让文字变成影像,被编织的世界也变得立体起来。  更多时候,它是孤独的,在漫漫长夜里和自己博弈,对写出的故事一
期刊
能坚持到最后的人,一定是个死磕到底的人,这种人往往兼具极富才华和极度努力这两种品质。  我入电影这行,算是比较晚。  高考报志愿时,我选的是新闻传播类专业,当时也不知道哪儿来的自信,总想着未来可以拿下普利策奖,真正学习这个专业后,却发现和想象中差距太大,一度很迷茫。大三的一次DV拍摄,让我对电影一见钟情,跨专业考研后正式开始学习电影。自从上了电影这条“贼船”,就再也没下来过。  后来想想,跨行真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