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批改数学作业之批语作用

来源 :中外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wy1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肯定成绩,给予赞扬
  每一位学生都有较强的自尊心和荣誉感,希望自己的能力与学习成绩得到老师的肯定和赞赏。比较聪明的学生答题经常不循常规、另辟蹊径,很简捷地得出结论,对这样的作业可写下肯定性的评语,如“解法新颖,思路开阔”、“方法灵活,不落俗套”、“我很欣赏你的解法”等短短的批语,简洁明了,充满爱意,充分肯定了学生的学习能力,赞扬了学生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的创造精神。学生看过批语后倍受鼓舞,产生成就感和新的学习动力,能增强攀登新高峰的信心,激发出非智力因素,因此可以说批语在学习过程中的作用非常重大。
  
  二、循循善诱,适当启发
  学生在解题过程中难免会出现错漏,在这种情况下,传统做法都是老师批个“×”,有些学生如若在同一错误多次出现时,甚至狠很地批个大大的“×”。其实这样做不适合学生的心理特点,长期下去,很容易使这些学生产生畏惧甚至厌烦心理。我认为可先将这些错误之处圈出,然后写上提示语“注意挖掘隐含条件”、“请你再审题意,看一看能否找出捷径”、“老师相信你能找出错误之处”、“参照课本第××页的内容”等,学生重新审题后会茅塞顿开,豁然开朗,印象深刻,作业批语给学生创造出良好的心理环境,对培养良好的审题习惯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着明显效果。
  
  三、树立信心,及时鼓励
  给作业下评语是老师对学生期望的一块重要园地,而老师的期望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其进步。因此,老师应善于观察学生作业中的点滴进步,并及时予以热情鼓励。例如L对做作业一向马虎的学生,只要有一次认真就应写上“认真是进步的开始”;对信心不足的学生,写上“树立信心,战胜自我”……这些批语能解除学生的自卑心理,逐步树立他们学习的信心和勇气,达到超越自我的境界。
  
  四、防止骄傲,警钟长鸣
  有些思维能力强、接受速度快的学生在解答习题时,由于作业往往比较简单,所以就书写潦草,满足于作业的完成,不愿再考慮最优的解法,甚至还时常出现一些不该出现的错误。遇到此类情况,可以写下“马虎不改,难有作为”、“学习是老老实实的学问,来不得半点虚假和骄傲”等批语,以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俗语道:“忠言逆耳利于行。”但忠言逆耳也应讲究批语的效果,应更多地强调“顺耳忠言更利行”。
  总之,作业批语,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应引起老师的重视,恰当的批语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能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自身素质。
  (作者单位:067300河北省兴隆县六道河中学)
其他文献
聋生由于听力受损,只能依靠视觉感官在我校有限的课堂中学习语言,因而聋生“读不懂、说不清、写不通”的现象便在所难免。聋校中年级语文教学的目标是:通过强化口语句段训练、读写并举的教学,发展聋生的语言能力、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继续提高聋生听话(看话)、说话能力,具有段的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由此可见,提高聋生写段能力是中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围绕这一重点,笔者认为从聋童生活着手,提高写段的实际能力是行之有效
期刊
教育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新课程改革的主旋律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新课程要求语文教学从封闭走向开放,不断引入来自奥秘无穷的大自然、纷繁复杂的大社会的源头活水,让学生在自由开放、丰富有趣的教学过程中自主地获得知识、培养能力。那么,怎样开放课堂,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向课前开放  “向课前开放”,即在课前引导学生观察、调查、查阅相关资料。如:在教学朱自
期刊
作文兴趣的培养和作文能力的培养密切结合,是贯穿于作文教学全过程中的重要任务。兴趣的产生是发展的基础。一般学生大多停留在考试成绩的认识上,要培养学生的作文兴趣,首先就要引导学生认识作文不仅是考试获得好成绩的需要,而且也是日常学习、生活的需要。其次,兴趣的产生除个体需要外,还需要好奇心。人人都有好奇心,但学生的好奇心表现得特别突出。教师要利用这种好奇心,以新异的刺激引起学生定向探究活动,尽力扩大学生视
期刊
以前不止一次听学生说:“我喜欢语文,但不喜欢语文课。”学生解释说,所谓“喜欢语文”是因为语文所蕴含的精神养料使他们心灵愉悦。的确如此,每到新学期发下课本,学生迫不及待地要读的肯定是语文书,他们读得那么专心,看得那么入神,真让人感动。可一到语文课上,他们却表现得毫无兴趣。我想,这些恐怕与语文老师忽视学生心理愉悦因素有很大关系。  早在几千年前,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他明
期刊
每当语文教师把作文题目写在黑板上时,大多数学生都免不了抓耳挠腮,过了半节课的时间还在“望题兴叹”。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我想:主要是学生的生活经验不丰富,课外书籍看得太少,语汇太贫乏。  在这些年的语文教学工作中,我深深地体会到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只有让学生把握好这一环节,才会终身受益。因此,我平时很注意作文教学方法的选择。    一、体验生活,注重观察  文章是客观事物在作者头脑中
期刊
如今,在教育方法的研究进入停滞不前的情况下,以学习者本体为中心的教育研究迅速发展起来。通过研究和实践证明:影响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的学习者的个别因素差异较大,尤其是学习能力、学习风格和学习策略的差异使得每个学习者的学习过程存在较大的差异;不同的学习者有不同的学习需要;同一个学习者在不同的学习阶段也有不同的需要。因此,传统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很明显越来越不符合学习的客观规律。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之一就是
期刊
随着社会的多元化发展,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出现的心理问题也越来越多,学生厌学、逃学、好动、多话、打架甚至自杀的现象不绝于耳。面对这种现状,我们班主任为了抓好班级管理,费尽了心血。但这些问题不是教师通过“传道、授业、解惑”就能简单解决的。事实上,这些并不是单纯的品行问题,而往往是由心理问题引起的。所以,现代教育的发展要求教师“不仅仅是人类文化的传递者,也应当是学生心理的塑造者,是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者”。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而学生的作文大多内容空洞、语言苍白、缺乏新意。农村小学的作文教学似乎到了“教师怕教,学生怕写”的尴尬境地。那么教师该如何来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呢?下面我来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观察是写作的门径
期刊
初中数学总复习内容多、要求高、时间紧、任务重。在学习的过程中若对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揭示不够,没有发掘其内在的规律,没有系统性,就去贸然做题,试图通过大量地做题去强化练习,那么其结果是多数学生理解浮浅、记忆不牢,只会机械模仿,思维水平较低,有时甚至生搬硬套、照葫芦画瓢,将简单问题复杂化,从而造成失分。另外,由于试题量大,解题速度慢的学生往往无法完成全部试卷的解答,而解题速度的快慢主要取决于基本技能
期刊
数学教材上的难点直接影响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教师在教学中应选用恰当的教学方法,突破难点,优化课堂教学,这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笔者在十多年的数学教学工作中,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认真钻研,吃透教材,是突破难点的重要途径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小学数学教学,要使学生不仅长知识,还要长智慧……培养学生肯于思考问题、善于思考问题的习惯。作为一个数学教师,要明确这一目的,把主要精力放在发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