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风?氓》与《邶风?静女》中的男主人公形象

来源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m56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风·卫风·氓》出自《诗经》,为先秦时代卫地汉族民歌,是一篇表现春秋时期女子爱情婚姻问题悲剧的作品。这首诗通篇以女主人公的口吻沉痛诉说了自己的不幸婚姻。作者成功地运用了对比手法,在痴情女的对比之下,一个负心郎的形象跃然纸上。
  在结婚前,氓为了得到女子的爱心,开始装出老实忠厚的样子,并以换丝为借口,提出谋婚的要求。“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女主人公对氓是一片赤诚,氓向她提亲,她便以身相许,决定“秋以为期”,并且“送子涉淇,至于顿丘”,表现出对氓依依难舍的深情;当氓发现女子已深深陷入情网后,就立即催促女子确定婚期,甚至不惜以发怒相威逼。从此以后,女子朝思暮想,“乘彼垝垣,以望复关”,望不到男子所住的复关,便泪流不止;“既见复关”,就像见到所恋之人,不禁眉开眼笑。婚期已定,氓为了将女子牢牢地控制在自己手中,于是进一步以卜筮的卦辞来印证“秋以为期”确系良辰佳日,合乎神灵旨意,使女子对今后的美好前景深信无疑。最后还指天发誓,要与女子白头偕老,表示对爱情的忠贞不渝。此时的女子已经深深陷入情网,决计冲破媒妁之言的桎梏与氓结婚,男方派车前来迎娶,她就带着全部的财物毅然决然地嫁了过去。
  结婚之后,女子在生活的重压之下,由年轻貌美到体衰色减,男主人公则由恋爱时对她的喜欢逐渐转变为厌弃。女子也在进行反思,思来想去得出的结论是“女也不爽”,自己并无一点差错,反倒是那个男子“二三其德”。婚后女子一直过着凄苦的生活,“自我徂尔,三岁食贫”;她起早睡晚,辛勤劳作,“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虽然如此,可是丈夫却变得暴戾残酷,“至于暴矣”的“暴”字可使人想象到丈夫的狰狞面目,以及女主人公被虐待的情景;女子的遭遇连自己的亲兄弟都不能给予同情,甚至还遭到兄弟们的冷笑。此时女子肉体和精神上的痛苦无处倾诉、无人理解,于是发出这样的叩问——浩浩汤汤的淇水,总有堤岸;广阔连绵的沼泽,也有边际,而我的痛苦为什么竟没有到头的时候?
  其实,氓在婚前的那些表现全是虚伪的。最初的“蚩蚩”是假老实,“体无咎言”是假验证,“信誓旦旦”是假忠诚,然而他的这些虚伪手段终于还是欺骗了这位天真美貌的少女。从氓施展的骗术中,我们看到了这个负心者狡诈虚伪的面目。婚后的氓“言既遂矣,至于暴矣”,与婚前“言笑晏晏,信誓旦旦”态度截然不同,可谓判若两人。可以说,氓婚前就像是一只羊,而婚后却更像一匹狼,展现在读者面前的是一位虚伪狡诈、以虐报德、翻脸无情的负心郎形象。
  《静女》出自《诗经·邶风》,是一篇描写男女爱情生活的优秀诗篇,内容写的是一对青年男女幽会的情景。这首诗情节虽简单,但人物形象栩栩如生。与《氓》不同,《静女》通篇用男子的口吻写出,文章通过对小伙子典型动作的刻画及其心理活动的揭示,一个憨厚、痴情的有情男子的形象栩栩如生地呈现于读者的眼前。
  首章“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一位娴静温婉、美丽大胆的姑娘约定在城隅和小伙子幽会。开篇的赞美之语“静女其姝”流露出了小伙子对这位靓女十分倾慕的感情以及甜美而幸福的心情。小伙子是如期赴约,而靓女却隐蔽起来久久不肯露面。已经约好了,可是女子为何“爱而不见”?或许是女主人公想隐藏一段时间,观察一下有没有异常情况出现,有则不赴约,无则赴约;亦或许是看看赴约的男子有没有耐心反过来等她,值不值得自己付出,值得就赴约,不值得就打道回府;还或许是女主人公想故意捉弄一下男主人公。但不管怎样,女主人公的暂时不出现害得急不可耐的小伙子心神不定,一筹莫展,只好不断地抓着头皮,在原地走动徘徊。通过“骚首踯躅”的外在动作,非常准确形象地描绘出久等情人的小伙子焦灼万状的情态,从而栩栩如生地塑造了一位恋慕至深、如痴如醉且憨态可掬的有情人的形象。
  二、三两章,小伙子回味在城隅与静女约会后的幸福。故意躲藏的心上人终于露面了,而且还情深意重地向自己赠送了表示爱情的信物:一是“贻我彤管”;一是“自牧归荑”。“彤管有炜”,是说它的光泽鲜明,实指姑娘美丽的容颜。小伙子既喜爱“彤管”的光泽,又愉悦于女子的容颜,“说怿女美”真切地表达了痴情的小伙子对这位静女的一腔钟爱之情。至于对其“自牧归荑”更是由衷地大加赞美;“洵美且异”,小伙子认为姑娘所赠的白茅,不仅是美的,而且还给人一种异乎寻常的体验,因为物微而意深,它是心上人特意从郊野之外亲手采摘的,所以更觉珍奇。于是在结尾处充满深情地说:“匪女之美,美人之贻。” 表达了小伙子爱人及物的一片诚挚之情。
  同是出自《诗经》“风”中的作品,《氓》和《静女》都塑造了带着对纯粹爱情的美好憧憬,冲破了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桎梏束缚,大胆地去追求属于自己的幸福的青春美丽的女主人公形象。在她们的对比映衬下,两位男主人公形象却截然不同:一个是负心郎,一个是痴情人。这点恰恰体现了《诗经》“风”的特点——从不同角度真实、深刻地反映当时的社会生活和人民的思想感情。
其他文献
[摘 要:农村高中学生由于生存环境的制约,生涯规划的意识比较淡薄,在新课改背景下,对农村普通高中高二学生生涯规划教育进行研究,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和作用,可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奠定基础,让学生为自己的成长制定一个比较长远的目标。  关键词:农村高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实践研究]  在农村高中阶段,尤其高二年级开展生涯规划教育是非常必要的,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生涯规划教育对于学生后续发展的重大意
昼晷已云极,宵漏自此长。  ——唐·韦应物《夏至避暑北池》  日色若炎火,正当三伏时。  ——宋·梅尧臣《中伏日永叔遗冰》  夏至是二十四个节气中的第十个节气,也是我国出现最早的节气之一,多在公历的六月二十二日前后。早在先秦时期,我国已有了四季之分,《尚书·尧典》记有“二分(春分、秋分)、二至(夏至、冬至)”的代名词,即“日中”“宵中”“日永”“日短”四个节气名称。《春秋左传》鲁僖公五年:“凡分(
2020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新冠疫情影响了全国乃至全世界人们的生活,也给众多新兴事物带来了无限生机。“空中课堂”网络授课,对于河北省滦州市第三中学全体教师来说,是教育教学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提升,又是展现教育智慧、教育情怀和教育担当的最好契机!危难关头防病毒传播,空中课堂显英雄本色;精细管理展三中特色,团结奋进创学校品牌!  一、未雨绸缪研判准确,多方联动精细布局  自武汉出现疫情之后,张彩虹
张勇传,1935年3月1日出生于河南南阳,水利水电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张勇传于1957年从华中工学院毕业后留校任教,历任室副主任、助教、讲师、室主任、副教授、研究所所长、教授;2003年出任华中科技大学文华学院第一任院长。长期从事水资源、水电、电力领域的教学与科研工作。  这是百度百科上对张勇传院士的介绍,从这段文字中丝毫看不到“文气”,然而,大多数人不知道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同时,人们对精神文化生活的内容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在这样的背景下,就不得不使舞蹈艺术工作者,在推动舞蹈艺术发展的过程中,对自身的工作做出新的要求。思考舞蹈艺术的发展,离不开对舞蹈教学的审视。在舞蹈教学过程中,经常需要探讨的是实践与理论的问题。本文通过对舞蹈教学中理论与实践重要性的探究,在古典芭蕾基训课程的基础上分析舞蹈理论与舞蹈
当前文言文翻译教学中,老师普遍运用“串讲法”,即老师深情投入,字字落实,不可漏讲每一个知识点;学生侧耳倾听,详细记录,生怕漏记每一个知识点。结果是学生听得云里雾里,模糊其辞。一到考试,解释带点词语、翻译句子基本不会,即使是考课内语段也如此。  一、翻译教学出现“舍本逐末”的怪象  翻译教学中,教师的串讲,必然导致一课时变几课时,耗时大。老师学生都累,学生更腻烦。原因是老师讲得多,学生读得少,思考得
现在有一种议论,说语文课应该以写作为中心,阅读是为写作做准备,为写作服务的。念些范文,看看这些范文是怎么写的,我们也怎么写,起这个作用。我也不说这个话是不是对。我是想,阅读本身是不是也是应该培养的一种能力。我记得我当学生的时候,在陆志韦先生班上上过课,陆先生教我们心理学,有时候也讲到别的事情。有一天,他问我们:“你们每天看报用多少时间?”我们说这可说不好,有时候有事情,报就不看了,有时候没有事情,
白居易的《琵琶行》,因其“同为天涯沦落人”的深挚情感和对音乐无以伦比的惟妙惟肖、妙趣横生的文学式再现,成为永恒的经典。其中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更是举不胜举,特别是“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这一句,因其对细节的准确拿捏和衍生出的丰富内涵而成为千古名句,至今为人们津津乐道。今人喜欢用“千呼万唤始出来”来比喻一件众人所关心注目的事物久久才得实现,用“犹抱琵琶半遮面”来形容女人的娇羞或比喻那刚出现的
[摘 要:随着融媒体的发展,对编辑工作也带来了全新的挑战。在融媒体环境下,传统的编辑理念和编辑能力不再适应新时期社会发展对编辑的要求。本文阐述了融媒体环境对传统编辑工作带来的挑战,并提出了融媒体环境下编辑所需要具备的融合意识和编辑能力。  关键词:融媒体;融合意识;编辑能力]  在融媒体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媒体逐渐摆脱了以往单一的发展模式,迎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迈向了一个全新的媒体时代。当今,新
[摘 要:将问题教学模式融入到高中课堂,可以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索欲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所以就要求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过程中要引导学生结合物理现象多角度、全面地思考问题的解决办法,培养学生在问题的驱动下探索物理现象,解决物理问题。  关键词:问题教学模式;高中物理]  问题教学法就是把高中物理教材当中的知识点转化成为问题的形式抛给学生,让学生在自主寻求问题答案的过程中锻炼自己的思维,这样不但可以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