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害怕时为何会尖叫

来源 :百科知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haiyuguij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类发出的所有声音中,没有什么能像尖叫一样吸引我们的注意力。那么人为何会情不自禁地尖叫呢?

尖叫可以释放恐惧


  人在受到惊吓时的第一反应常常就是尖叫。人感觉恐惧时,就会加速分泌肾上腺素,因此出现心跳加快、呼吸不畅等情况。这时人就会通过尖叫这种方式来释放由于肾上腺素分泌过多而给机体带来的过大压力。这是一种本能的行为。它的作用是增加应激性,可以在紧急情况下迅速维持体内环境稳定。

尖叫是进化的结果


  尖叫这一行为可以追溯到我们的祖先与其他灵长类动物祖先共同生活的时代。对他们来说,尖叫是一项关键的社会生存技能。尖叫在猴群体中发挥着尤其重要的作用。专家指出,猴子的尖叫声可以传达多种信息,不同的音高和音量代表着不同的紧急程度。如非洲长尾猴进化出了一系列独特的尖叫声,不仅能对同伴发出警告,还能说明附近有哪种天敌。从进化的角度来看,不难理解为何出于恐惧发出的尖叫声最容易吸引注意力,因为这种声音清楚地昭示着迫在眉睫的危险。因此,我们的祖先也许很擅长发出尖叫声并且善于分辨其他人发出的尖叫声。科学家认为,人类之所以会尖叫,是因为发出恐怖的尖叫声是具有积极演化意义的行为,它警告即将发生危险。在漫长的历史进化中,无法轻易区分不同类型尖叫声的人,在生死攸关的情况下可能无法做出适当的应急反应,长此以往,他们就在人类群体中消失了。而那些善于尖叫,并能够听出尖叫“言外之意”的人,才能安全度过危机。科学家认为不爱尖叫的原始人都灭亡了,现代人是爱尖叫的原始人的后代。


为什么尖叫声让人产生恐惧感


  尖叫是恐怖片中必不可少的元素之一,人们每次听到尖叫声,瞬间就会觉得周围的恐怖又多了几分,为什么尖叫声有这么大的威力呢?
  一项科学研究表明,尖叫声之所以如此恐怖是因为尖叫声的粗糙度很高。声音的粗糙度越高,大脑的杏仁体就更容易捕捉到这样的声音,而杏仁体就是大脑中负责感受恐惧和危险的区域。这样的声音在平时的生活中是很少听到的,所以一旦听见这样的声音,大脑就会启动“警报”。正是因为人类在千百年的进化中已经把尖叫声默认为“警报”和“呼救”一类的声音,尖叫已经被赋予了很强烈的情感,所以每次听到尖叫声,人们就更加恐惧。

为何女性比男性更容易尖叫


  女性更喜欢用声音表达自己的情绪。心理学家在相同环境下对男女恐惧感做对比实验,结果显示,男性和女性的恐惧感是相同的,但女性更喜欢用尖叫来表达情感,这是什么原因呢?数据表明,男人说话的数量只占女人的1/3,女人更愿意用言语来表达自己的情感。这源于女性的敏感性。对于女性来讲,当自身遇到困难时,她们与朋友进行沟通交流能缓解压力。此外,社会对女性的包容度较高,因此在遇到情況时,男人会选择压抑自己的情绪,而女人会选择尖叫或者吼叫。这便是情侣之间吵架时,女性的情绪会随着男性的态度发生改变。她们会将所有的不开心以及负面情绪进行积攒,最后一次性地爆发出尖叫声。
  尖叫是一种宣泄情感的表达方式,也可以变成自己的保护伞,适当的尖叫能够缓解压力。人类的基因决定女性较为柔弱,因此在遇到危险时需要通过尖叫寻找男性保护并且利用高分贝的声音吓退敌人。
其他文献
中华文明的起源、形成与发展经历了长期的历史过程。浩如烟海的文献典籍记录了商周以来3000多年的中国历史,一系列重大考古发现实证了我国百万年的人类史、1万年的文化史、5000多年的文明史。考古学将埋藏于地下的古代遗存发掘出来,把尘封已久的历史揭示出来,把典籍中的文字变为有迹可寻的存在,为我们展现了真实的古代历史文化面貌。  近百年来,随着考古事业的持续开展,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更加清晰而全面
期刊
用不同浓度氢氧化钠溶液对硅铝比为200的商业HZSM-5分子筛进行了扩孔改性,利用粉末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NH3程序升温脱附和N2吸脱附对改性分子筛的晶体结构、孔结构、形貌和酸性进行了表征,考察了改性HZSM-5分子筛在催化裂解废轮胎反应中的性能.结果表明,通过改变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可以一定程度调控分子筛晶体的孔结构和酸量.随着碱浓度增大,改性HZSM-5分子筛平均孔径增大,而介孔孔容和酸量先增加后减少.经0.4 mol/L氢氧化钠溶液改性处理后的HZSM-5分子筛催化剂,介孔孔容及酸量最大,其催化裂
针对不同故障模式下航空变压整流器二极管故障特征相似程度高导致不易区分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堆叠降噪自动编码器(stacked denoising auto encoder,SDAE)与粒子群优化支持向量机(partical swarm optimization support vector machine,PSOSVM)相结合的故障诊断方法.首先搭建航空变压整流器仿真模型,通过对不同故障模式进行仿真,获取故障数据;然后运用SDAE方法对高维故障信号进行故障特征提取,建立故障特征集;最后采用PSOSVM方法进
“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君恨我生迟,我恨君生早。”这首脍炙人口的浪漫小诗出自20世纪70年出土于湖南长沙铜官窑窑址的一件唐代瓷器上。诗句作者现已不可考,可能是陶工自己的随性创作,也可能是当时流行的里巷歌谣,诗文与瓷器相映成趣,珠联璧合,为我们呈现了诗酒纵横的大唐风气,也书写了长沙铜官窑独有的浪漫情怀。相隔1000多年的岁月,这件瓷器依然诉说着凄美动人的爱情故事,也描绘着长沙窑的兴盛与荣耀。走向世
期刊
以间苯二胺和间苯二甲酰氯为单体,2-甲基吡啶为缚酸剂,N,N-二甲基乙酰胺为溶剂,用低温溶液缩聚法合成了间位聚芳酰胺(PMIA);然后以乙醇为非溶剂,用非溶剂致相分离法成功制备了不同孔结构的聚芳酰胺多孔膜.采用核磁及红外等手段对所合成聚芳酰胺的结构进行了表征,考察了聚芳酰胺溶液浓度对多孔膜孔结构及介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聚芳酰胺的浓度为21%,17%和15%时,都可以得到孔结构规整的多孔膜,它们在1 MHz频率的介电常数分别为2.31,2.07和1.89,与聚芳酰胺标准膜的介电常数6.22相比分别降低
编者按  语文教学要回归生活这个本源,实现课内外的诸要素和诸环节高度生活化地融合化通。1993年起,江苏省泰州中学董旭午老师便开始了“生活化语文”专题实践研究。二十多年来,他痴诚坚守着这块园地,构建了生活化语文教学范式。这一组文章是泰州中学“生活化语文工作室”成员学习、实践和研究的成果,它们从不同的角度呈现出生活化语文视角下的教育理念与教育实践。
期刊
为了对全脑辐照诱导神经损伤后的大鼠血进行外周血中神经化学物质类生物标志物的筛选,采用前期建立的血清中神经化学物质的化学衍生-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分析方法,对不同全脑辐照剂量(0、10、30 Gy)和分次累积辐照(10 Gy×3)大鼠血清中42种神经化学物质的浓度进行了测定并进行了基于靶向代谢组学策略的统计学分析.单变量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辐照组(10、30、10 Gy×3)中去甲肾上腺素、乙酰胆碱、γ-氨基丁酸、酪胺、谷氨酸、酪氨酸、色氨酸、褪黑素、α-丙氨酸和甘氨酸的含量显著(p<0.05)低于对照组
你可曾见过,2000年前的女尸出土后皮肤依然具有弹性?你又是否能想象,织造于2000年前的一件单衣能轻松塞进一个小小的火柴盒中?这些声震天下的发现皆出自湖南长沙的马王堆汉墓。马王堆不姓“马”  马王堆因1972年马王堆汉墓的发掘声震天下,殊不知,马王堆的名字与汉墓毫无关联,这两座位于湖南省会长沙市东郊的土丘,因外形很像马鞍而被当地人称为“马鞍堆”,后来讹传为“马王堆”。一直以来,人们都认为此处是唐
期刊
新冠病毒德尔塔变异株制造的麻烦还未消停,又传来新的变异病毒株—缪变异株(Mu, B.1.621)在某些国家和地区广泛传播的消息.该变异株最早是在哥伦比亚出现的.迄今,在全球记录了超过4500个缪毒株序列(包括3794个B.1.621序列,856个B.1.621.1序列).其中,美国报告的缪变异株感染病例数远超其他国家.不过,目前德尔塔变异株还是全球主要的感染病毒,在美国8月底的测序中,德尔塔变异株感染的病例占99%以上.
期刊
河南地处中原,是中国文明主要发源地之一.我国素有礼乐之邦的美誉,河南的音乐历史发展在其中有着独特的地位.考古资料表明,河南古代音乐文化,特别是唐宋以前的音乐文化,具有起源早、水平高、连续性强、影响大的特征.本文从河南博物院收藏河南考古发掘出土的10件(套)唐代以前有重要代表性的音乐文物组件入手,按时代发展顺序,简述一下唐代以前河南古代乐器发展概貌和音乐成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