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医融合背景下运动处方门诊开展的SWOT分析与策略研究

来源 :昆明医科大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son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体医融合是建设健康中国的重要途径,作为开展体医融合工作的重要突破口和具体抓手,运动处方门诊一直是学界研究热点。运用SWOT分析法,对体医融合背景下运动处方门诊开展进行了优势、劣势、机遇、威胁四个方面的分析,根据分析结果提出发展策略:转变“重医轻体”的理念,加强运动处方诊疗的宣传和推广;加强政策扶持,完善保障体系;拓展人才培养渠道,建立“运动医生”职业认证制度;发挥互联网智能诊疗优势,构建个性化诊疗服务平台。
  关键词:健康中国;体医融合;运动处方门诊
  【中图分类号】R80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107-2306(2020)02-033-02
  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已成为人们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内容,然而,人口快速老龄化和慢性病持续高发态势已成为当下中国面临的重大社会问题。2018年我国发布《健康管理蓝皮书》,数据显示我国慢性病人数已高达3亿人,慢性病费用支出已占到我国医药卫生费用支出的80%[1]。面对日益严峻的国民健康形势,政府已经意识到单纯的医疗卫生的传统干预模式已不能解决当前的健康危机,加大健康前端的资源投入,将以往的被动医疗转向非医疗主动健康干预,把健康的关口前移,是保障国民健康最优的应对策略[2]
  面对当前严峻的健康形势,体医融合已被证实为慢性病的治疗和预防提供的最佳的策略,为全民健康提供保障。但是我国的体医融合刚刚起步,在理论上已有专家学者进行初步的研究,可以说在实践中,体医融合还处于一种摸索阶段,体医融合的着力点还在尝试寻求突破,运动处方门诊可以说是当前体医融合实施最佳的体现,是开展体医融合工作的重要突破口和具体抓手。本研究运用SWOT分析法,从运动处方门诊开展的优势、劣势、机遇、威胁四个方面进行分析研究,提出体医融合背景下运动处方门诊开展的策略,以期更好地为“主动健康”和“健康中国”国家战略服务。
  1  体医融合背景下运动处方门诊开展的SWOT分析
  1.1体医融合背景下运动处方门诊开展的优势分析
  1.1.1运动处方特征优势
  运动处方最早是由美国生理学家卡波维奇提出,在1960年被世界卫生组织(WHO)使用并得到确认,主要是针对个人的身体状况而制定的一种科学的、定量化的周期性锻炼计划,以处方的形式进行制定,包括运动项目,运动时间和强度,运动频率和保护措施及注意事项,对参与治疗的锻炼者进行针对性的、有计划的、周期性的康复运动指导方案,具有安全性、科学性、周期性等特征[3]。国民的健康离不开运动,尤其是我国基数庞大的慢性病群体。体医深度融合是实现健康中国的关键,这已成为学界共识。但是体医融合的核心问题必须要解决,就是运动的安全性、有效性、可持续性问题。运动处方就是解决这些问题的“钥匙”。“体”不懂“医”,“医”不懂“体”一直是体医融合的颈瓶,运动处方门诊是具有医学和运动专业的医生开具的符合患者体质的的运动方案,首先是强调运动安全性,运动的安全性是运动处方实施的基础,任何运动项目、运动内容必须保证安全才能作为处方内容。其次是运动的有效性,作为针对锻炼者的运动处方,运动项目必須符合锻炼者的需要,运动强度和频率要符合科学的锻炼规律,达到锻炼效果。最后使确保运动锻炼的持续性,运动对于人体的效果是弱显性的,持之以恒的坚持才能使运动达到理想的效果,追求急功近利的心态要克服,让锻炼者感受运动的快乐和对健康的促进,使运动处方的实施能保持连续性。
  1.1.2良好的政策环境及资源优势
  当前“健康中国”和“全民健身”都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国家政策的颁布和实施为运动处方门诊的开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医疗水平的提高和体育科学的发展为体医深度融合创造了资源优势[4]。为应对严峻的国民健康形势,国家从宏观层面以进行重视,颁布如《“健康中国 2030”规划纲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中国防治慢性病中长期规划( 2017—2025 年) 的通知》相关政策文件进行宏观指导,力求把国民健康关口前移,用非医疗手段主动健康干预。培养国民主动健康意识,把医疗干预意识弱化,强化非医疗手段,倡导医院、社区、相关机构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开展运动处方门诊。这些政策措施为运动处方门诊的开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现代体育科学的发展和医疗水平的提高为运动处方的开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更为科学的开展运动处方的实施提供保障。
  1.2体医融合背景下运动处方门诊开展的劣势分析
  1.2.1“体医”人才培养体系不完整,职业规划模糊
  健康身体、健康社会一直是国家发展的基本保障,国外实践证明,体医融合是实现国民健康的重要途经,更是实现“从医疗健康干预向非医疗健康干预转变”的关键核心[5]。运动处方门诊顺利健康的开展离不开既懂医又懂体育专业的复合型人才支撑,现在的局面是一线医生明知运动对于很多慢性病的治疗具有较好的康复治疗效果,但是本身不具有专业运动知识,无法对正确的运动方式、强度等进行指导;而相对于医院的医生,一线的体育人士虽然懂的相关的运动知识,但是对于患者的全面诊疗不具有资质,导致也无法真正的去进行体医融合的工作。复合型“体医”人才的培养劣势主要体现两个方面:首先是我国“体医”人才培养体系不完整,对与真正的体医融合人才培养体系还没有落实。其次,人才培养职业规划模糊,我国医学专业培养的医生取得医生执业资格证就可以开具医学处方,而对于落实体医融合培养的“体育医生”不能取得医生执业资格证,并不能开具医学处方,所以现在对于人才的培养还没有有法可依,职业规划模糊尴尬。
  1.2.2政策法律体系不够健全,法律保障缺失
  运动处方门诊作为体医融合的主要抓手,在开展的过程需要政策法律的保护,运动的安全性是在一定的范围内是可控的,作为运动医生开具的处方具有一定的指导性及可行性,但是现实我国没有相关法律与其参考,这就为运动处方的实施留有隐患。当前,我国处于体医融合发展的尝试阶段,体医融合的理念及国家健康战略都在有条不紊的推进,政策法律的完善对体医融合各项工作的全面开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政策法律体系不健全是运动处方门诊开展的又一大劣势。   1.2.3运动处方费用未纳入医保范围,缺乏经费支持
  运动处方是医生针对患者的体力及健康状况制定的一种科学的、定量化的周期性锻炼计划,以处方的形式进行制定,包括运动项目,运动时间和强度,运动频率和保护措施及注意事项,对参与治疗的锻炼者进行针对性的、有计划的、周期性的康复运动指导方案。主要形式用运动替代以前药物,这就造成没有医保范围的医药费用,诊疗费用无法纳入医保范围,患者对于运动处方需要,但是由于无法报销诊疗费用放弃。另外,我国现行的运动处方缺少规范统一的收费标准,限制的运动处方的开展。
  1.3体医融合背景下运动处方门诊开展的机遇分析
  1.3.1国家战略为运动处方门诊的开展提供政策机遇
  全民健身战略和健康中国战略为运动处方门诊开展提供的良好的外部环境,2016年8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这是建国以来首次在国家层面提出的健康领域中长期战略规划,要针对不同的人群,不同的身体状况,建立运动处方库;发布全民健身指南,膳食食谱,科学指导国民健康生活方式;发展科学的健康服务模式,推动体医结合的疾病管理模式,倡导“非医疗”手段对身体健康进行干预[6]。随后,国家颁布防治慢性病中长期规划(2017—2025),进一步指出要加强体医融合,在有条件的医院、社区等开展运动处方门诊,为居民提供运动健康的咨询、诊疗等服务,促进“非医疗”手段替代药物治疗的实施。“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方案(2017-2025年)强调建立“体医融合”的健康促进方式。综上所述,体医融合背景下,运动处方门诊作为体医融合开展的具体实施措施,也是体医融合实施途径的主要抓手,所以说当下运动处方门诊的开展面临着良好的政策机遇。
  1.3.2国民健康需求的日益增长的诉求机遇
  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我国已初步实现人民小康生活,身体健康,人民幸福一直是国家追求的目标。但是随着经济快速发展,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美好生活的需求首先是建立在健康的基础上,健康需求已成为国民的重要诉求,追求健康观念日益深入人心。伴随着快速老龄化以及人民生活方式的改变,慢性病的发病率近年来居高不下。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慢性病的主要病种主要以心脑血管疾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为主,这些疾病和运动不足诱因有直接联系。久坐和运动不足慢慢成为国民健康的的重要威胁,而且数据显示我国慢性病患者越来越呈现出年轻化趋势。从宏观角度来看,医疗卫生费用逐渐成为国家的沉重负担。而从微观来看,民众看病难、看不起病也已成为较大的社会问题。加强体育锻炼,改善生活方式,是世界卫生组织一直倡导预防控制慢性病的最佳途径,以“非医疗”干预手段代替以药物为核心的医疗卫生是国家提出健康中国的大势所趋,原有的卫生体系难以应对当前严峻的健康形势[7]。“运动是良医”已经被证实是最佳的健康促进方式,运动处方门诊的开展契合的当前民众的健康诉求,不仅缓解我国紧张的医疗卫生资源,而且能从根本上解决慢性病预防和治疗的关键技术,更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诉求。
  1.4体医融合背景下运动处方门诊开展的威胁分析
  1.4.1运动设施配套需求供给的不平衡威胁运动处方门诊的开展
  慢性病患者获取运动处方后,需要配套的运动设施及运动服务作为保障,没有配套的后续保障,运动处方实施就等于是空中楼阁,无法实现。在调查中及访谈中发现,患者对于体医融合的方式及内容都比较感兴趣,也对其运动项目比较信任,然而,运动场地及运动器械的缺乏让运动内容受到限制,还有就是基本的运动康复指导师极为缺乏,使患者不能自由开展运动处方内容。医院配套的运动康复设施就更缺乏,走访发现一些医院只有利用简单的体育器械和设备,根本没有配备相关的场地和设施,配套供给能力不能满足广大慢性病患者的需求成为体医融合项目开展的重要威胁因素
  1.4.2运动处方治疗效果的弱显性威胁运动处方门诊的开展
  运动处方的疗成长期性导致社会认同度偏低,任何运动内容改善身体机能不可能一次两次或者一天两天就能改善的,对身体机能的改善和提高需要长久持续的坚持,和药物和手术等医疗手段相比,疗效不是那么显而易见。患者在运用运动处方内容时会有认同度偏低的情况,甚至会有怀疑是否有治疗效果,所以,运动处方治疗效果的弱显性威胁运动处方门诊的开展。运动处方门诊在开具时必须从患者的角度出发,使患者建立信心,并做好长期坚持的準备,树立“运动是良医”健康观念。
  2  体医融合背景下运动处方门诊开展的策略研究
  2.1转变“重医轻体”的理念,加强运动处方诊疗的宣传和推广
  受传统观念影响,加之人们对体育健身及康复的认识不足,导致“重医轻体”的观念依然影响国民的健康观。转变人们的健康观念,重塑体育对身体健康的科学性,把以往“主动医疗”观念转变到“主动健康”上来,把追求身体健康贯穿于人们的生活当中去,让科学健身作为保证人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的重要手段,让运动处方干预慢性病的预防和治疗得到广大民众的认可,让科学运动贯穿于生命周期[8]。加强运动处方诊疗的宣传和推广,从宏观上,国家加大宣传力度,运用国家媒体,权威机构发布运动处方指南,营造良好的科学健身氛围;在微观上,基层运动处方诊疗医生面对患者强调运动处方的科学性、安全性。处方门诊机构加强运动处方的推广,提供经济便捷的运动干预。
  2.2加强政策扶持,完善保障体系
  运动处方门诊作为一个新兴的诊疗内容,尽管政府陆续出台了许多关于体医融合及全民健身的国家政策,但是这些政策属于宏观指导,不具备体系性,表现出零碎化和分裂化,相对缺乏专门性和完整性的政策。国家职能部门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体医融合政策,完善运动处方诊疗的相关规章制度,扶持基层社区医院,专科医院医疗机构开展运动处方门诊。保障体系方面,首先是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把运动处方诊疗纳入相关法律中,制定运动处方诊疗标准,使其在运行实施过程中做到有法可循,有法可依。其次是运动场地及设施的保障,医院及相关机构要配备符合标准的运动治疗康复场所,满足运动处方所需条件。加大社区运动设施的配套,为运动处方的开展提供保障。   2.3拓展人才培养渠道,建立“运动医生”职业认证制度
  体医融合是体育学和医学两大学科的融合,运动处方门诊全面开展需要既懂体育又懂医学的复合型人才。作为我国培养人才的主要载体,高校成为体医人才的培养的主要基地。体育院校和医学院校樹立“大健康”教学理念,提高培养体医复合人才的师资水平。课程设置首先要体现科学性、针对性,允许跨专业、跨校、跨部门的人才培养,完善医体结合的人才培养体系,拓宽思路,创新办学,在人才上为“体医融合”实施创造保障条件。加强现有医务人员和体育健身指导人员的技能融合培训,优化现有人才的知识能力结构。初步构建体医人才的职业认证制度,破除体育、医学及体医复合人才的就业导向及体育与医疗行业中的壁垒等问题,教育主管和医疗卫生部门建立运动处方人才的从业标准,颁发相应的医师资格证,解决人才培养的后顾之忧,为“体育是良医”落地实施创造积极条件。
  2.4发挥互联网智能诊疗优势,构建个性化诊疗服务平台
  运动处方诊疗充分发挥互联网覆盖的优势,利用智能网络平台促进“运动处方互联网线上和线下”诊疗模式的建立,提供个性化诊疗服务。线上主要利用智能网络软件,如专业运动处方APP、微信、短信、微博等推送相关运动处方内容,可以进行免费或者有偿诊疗,提供运动参考建议。民众可以上传自己的健康数据,对自己的身体状态得到明确诊疗,为科学健身提供依据,发挥智能网络平台,构建个性化服务机制。
  3  结语
  体育与医疗的深度融合是推进健康中国和全民健康的重要路径,重预防、治未病将是未来健康需求的方向。体育非医疗手段,特别是科学的运动处方可以全程、全覆盖满足人们的健康需求,以体育运动的方式替代医疗手段,或者和医疗手段相互配合,是慢性病群体、亚健康人群和康复群体回归健康状态的便捷途径。基于体医融合背景下分析运动处方门诊开展SWOT分析研究,为我们突破体医融合的障碍,寻求体医融合的着地点,构建运动处方门诊发展路径提供了先进的理论思想和方法支撑。
  参考文献:
  [1]孙乐琪,2018.中国首部《健康管理蓝皮书》发布慢性病发病人数约3亿[N].北京晚报,2018-04-17.
  [2]郭建军.健康中国建设中体育与医疗对接的研究与建议[J].慢性病学杂志,2016,17(10): 1067-1073.
  [3]王瑞元.运动生理学[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2.9
  [4]新华社.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N].人民日报,2016-10-26(1).
  [5]冯振伟,韩磊磊.融合.互惠.共生:体育与医疗卫生共生机制及路径探寻[J].体育科学,2019,30,(1):35-46.
  [6]国务院办公厅.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EB/OL](2016-10-25)[2020-02-10]http://www.gov.cn/xinwen/2016-10/25/content-512417.htm
  [7]郭建军,体医融合推动健康革命路径探讨[J].慢性病学杂志,2017,18(11):1189-1197.
  [8]宣海德,我国城市社区体育中“体医结合”问题的研究[J].军事体育迚修学院学报,2017,26(1):106-108.
  [基金项目]安徽省教育厅高校人文社科重点项目,项目编号:SK2019A0219,SK2016A0962
  [作者简介]于少文(1984-),男,安徽太和人,硕士,讲师,主要研究方向:学校体育、社会体育学
其他文献
<正> 儿童注射后臀大肌挛缩症,属一种医源性疾患,缘于臀部反复多次注射刺激性药物,导致部分臀肌纤维化,从而引起髋关节功能障碍。随着医疗保健事业的普及,不合理地小儿臀部注
<正> 肱骨内上髁骨折又名臑骨下端内歧骨折或肱骨内上髁骨骺分离。约占全身骨折的2.6%,肘部损伤的9.4%。多见于7~18岁的伤员。传统上一般将其分为四种损伤类型。但笔者在临床
以下的几个办法很简单,但是,你会了解到一个快乐的雇主怎样让自己的激情源源不断,怎样让自己的公司兴盛不衰。  快乐,其实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    攻略1:强制激情    做个快乐雇主的第一步就是要“鼓动激情”:通过各种各样的方法激发对工作的热爱,并将这种热爱能转化为能量,快乐饱满的精神氛围便自然而成。  现任深圳某房地产公司首席执行官的李先生,曾受朋友之托,去管理其广告公司下属的一家DM杂志社。据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引起腰腿痛的常见原因之一,也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我科从1972年6月~1986年5月,用自制牵引床超体重牵引,运用中医推拿按摩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34例,均取
区块链技术近年来受到金融、物流、公共服务、公益等领域的广泛关注,区块链凭借其可追溯性、去中心化、安全性等特点,能够有效地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事发突然、未知性强、
近年来,党和国家非常重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问题,“获得感”一词高频率地出现在社会的各个领域。同样,“获得感”也被应用到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并成为评判高校思想政治教
别指望凭着你那官衔就能领导下属。
党的十九大第一次明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列为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6项重点之一。习总书记多次强调并就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出明确要求,并多次在农村工作会
<正> 严重骨盆骨折多为复合伤(或伴有多分骨折、脱位,或伴有神经、血管、脏器等损伤),骨折后多呈休克状态。文献报告骨盆骨折伴并发伤者,死亡率近30。我们近几年共收治9例严
期刊
肩关节周围炎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其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肩部疼痛、活动障碍,严重影响工作与学习,我科自1984年以来应用旋肩牵松法治疗546例,临床上收到良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