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朝插花”与奇石

来源 :中华奇石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alzi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岁之始(正月初一)即岁朝。古时,人们把庆贺这一特殊日子而做的插花,叫做“岁朝插花”。近两年来,每当春节的时候,我都会把自己创作的奇石“岁朝插花”作品,在农历正月初一这一天发给亲朋好友,以一种特别的方式和内容,祝福大家新年好。收到我的奇石“岁朝插花”的祝福,亲朋好友们都很是新奇,纷纷赞美,一位好友惊叹到:“插花是奇石啊!不可思议,太美了。”我的奇石插花得到了许多点赞,它既给亲友们送去了我对他们的新春祝福,又使他们感受了奇石的奇美,同时也让我收获了欢乐,体验了玩石赏石的成就感,那种感觉用陕西土话形容和表达就是:美忒忒了!
  我为什么会喜欢上用奇石创作“岁朝插花”呢?几年前的一天,我看到一本收藏书籍,上面介绍了“岁朝插花”和清供,让我这个对此方面有点孤陋寡闻的人大开眼界。原来,在中国古代,人们把农历正月初一,叫作元日,也叫岁朝。《尚书大传》对之释曰,“岁之朝,月之朝,日之朝,故称三朝”,指的正是农历正月初一。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在一年初始,在新春佳节,人们有许多习俗,比如吃团圆饭、点旺火、贴春联、放鞭炮……旧时还有许多地方和人家,每逢此时,还插上一瓶花,并与一些食品一起放置,供奉于堂上,以招祥祈福、礼神祭祖。对供奉用的插花,人们就称作为“岁朝插花”,也叫“岁朝供花”。如今,由于社会和人们生活环境的改变,岁朝之时,礼神祭祖的习俗已淡化和消失,“供花”这一形式也远离了老百姓的生活,但是,每逢新春之始,农历春节,人们庆贺新春,清扫房屋、贴窗花、挂彩灯等装饰美化居室,欢渡美好节日的习俗却没有变,特别是近年来,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每逢过年,纷纷用鲜花装点居室、祝福美好生活的现象已十分普遍。因此,“岁朝插花”的形式,实际上又在各地、各族人民的生活中悄然兴起了。当然,它的意义已与旧时不再相同,大家插上几束应时节的花卉,装点美化自己的工作、生活空间和居室,悦人悦己,同时也将辞旧迎新的美好期盼和随缘、珍重的生活哲理,寄予和融入到一瓶花中,“插下”新一年的家庭、个人念想与美好愿望,此方式美哉、乐哉!
  了解了“岁朝插花”,联想到现今人们对节日插花的喜爱,加上自己的藏石中有一些花的象形奇石,我便有了尝试用奇石创作“岁朝插花”的念头。我深知,好的、成功的创作,必须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我从两方面开始充实“理论”:一是开始收集学习有关“岁朝插花”的传统知识。
  原来在中国古代,文人雅士们特别注重精神享受,他们都是那类在零星锁碎的日常生活中总能孕育出花园里五颜六色的妍丽,也可以滋养出原野上星星点点淡雅的人们。日常清枯寡淡的生活中,他们总能惹出些许雅致来,因此,有了“岁朝清供”与“岁朝插花”。所谓“清供”,又称“清玩”,是以寻常素淡之物供奉于年之初始之日。旧时的文人墨客在岁朝之日,自有许多闲情逸趣,他们或在案头摆上古瓶、古尊、字画、蔬果,插上应节时令的花草,或放上吉祥物件等,以表达迎新、赞春的美好心情。在历代的诗画中称之为“岁朝清供”。“岁朝清供”作为文人生活的雅趣,造就了艺术特别的题材门类,并在历史的长河中,逐渐发展成了诗、书、画,图文并茂的典型文人画。明人陈继儒在《小窗幽记》中不无感慨地说:“年中插花,盆中养石,虽是寻常供具,实关幽人性情,若非得趣,个中布置,何能生致”。旧时的“岁朝清供”讲究颇多,现今我们在古人画中看到的“岁朝清供”图,从其读到的是它给人以祥和、欢乐的感受和祈福的心愿,同时,还领略了画家高雅的审美情趣和深厚的文化素养。
  再是关注和学习插花方面的常识。
  我得知,我国的传统插花有四大类形式:即文人插花、佛前供花、民间插花、宫廷插花。其中,佳作都是以文人为主。古代插花需要重“三境”:心境、情境和物境。文人插花往往追求雅致,因此,一般不会超过四种颜色,不同季节,也有不同的插花方式。在古代中国,插花被视为“酷者”的艺术。它需要仔细品味,用心体悟,用崇敬之心来创作。唐代罗虬在《花九锡》中对插花进行了概述“一、重顶帷(障风);二、金剪刀(剪折);三、甘泉(浸);四、玉缸(贮);五、雕文台座(安置);六、画图;七、翻曲;八、美醑(赏);九、新诗(咏)”。插花与绘画、诗歌、文学等古典艺术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通过这样方式,能让人们涉猎很多东西,向外可以看到一个广阔无垠的世界,向内可以看到深遂无比的内心世界。比如在我们中国,爱情之花是芍药,“两情相悦,赠之以芍药”;母亲之花是忘忧草,它种在家门口,希望游子能忘记忧伤;还有牵牛花,别名朝颜……我们的祖先把花卉取名取的多么美啊!花美需人赏,自然,赏也是有讲究、有方法的。如隋唐时期,欣赏插花讲究边饮美酒,边听乐曲,还不时即兴咏诗,融插花、生活与娱乐于一体,这种鉴赏方式称为“酒赏”。到明代时,袁宏道对插花的审美要求更高一层,将插花与品茗相结合,谓之“茗赏”,这与之前朝代大异其趣,其注重品位,即赏花要花品兼得,重清香幽美之情趣和韵味等。在各种形式的花赏中,以“茗赏”最高雅。“岁朝插花”和文人插花都十分讲究,非常儒雅,是古代文人士大夫们的一种对美的追求的体现与再现,更是一种艺术。当了解了这些“岁朝插花”的传统和传统插花知识后,使我更加衷情于“玩”奇石“岁朝插花”了。
  经过“理论”的准备后,我开始了奇石“岁朝插花”的创作。根据奇石的固有特点,参照古代“岁朝插花”的传统形式,我把彰显奇石特色、遵循传统、吸纳当今理念和元素等要素紧密相结合,确定了创作“岁朝插花”,以低花、堆花、花篮式为主;选用插花花瓶,力求要用天然成型之物,最好也是奇石的,以彰显天然成趣之美。
  我创作的首个奇石“岁朝插花”作品是“自由花”式的。为了能搞好第一个“岁朝插花”的创作,我从存放的藏石中找出了早期收藏的几个奇石花朵来,在花的四周又给它们粘上了绿碧玉的奇石叶子,还别说,那些奇美的奇石花骨朵,在装扮上绿碧玉的叶子后,更加奇美,并“鲜活”了起来,只见那奇石花朵楚楚动人,甚显娇艳、妩媚。我从中选了三个精美的奇石花作为“自由花”式插花的主要“基材”,用枝条粘了状似柳芽的白色、黄色玛瑙小石,做出了插“自由花”用“银芽柳”辅材, 拿自己收藏的一个玛瑙花瓶作花插,经过精心布局,在玛瑙花的花插中插出了一个由黄、红、白三朵不同颜色的花儿和六支“银芽柳”合数为九的“自由花”式的“岁朝插花”,它正合了中国人三、六、九向上走的吉祥寓意。
  初创作品出来后,按照自己创作奇石作品的惯例,一面请夫人欣赏奇石插花,征询她的意见,一面又拍了照片,发给石友老杨等,请他们评价,以便进一步修改完善,大家看后都感觉不错。春节时,当它带着我的祝福发到亲友圈时,亲朋好友纷纷点赞。第一次创作奇石“岁朝插花”的“成功”,给我带来了很多的乐趣,进一步激发了我“玩”奇石“岁朝插花”的兴致,接着又构思创意了一些新的插花体裁,其中,最让我费心费力的就是创作的一个堆花式“岁朝插花”作品了。那是2016年初开始构思要创作的一个作品,为了搞好它,创作构思出来后,我听了夫人和石友老杨的意见,他们给了我一些中肯的建议。我创作的总体意向是搞一个大气的花篮、堆花式的“岁朝插花”,插花的花朵要丰富、丰满,花形灵动,花色五彩缤纷,彰显气势,体现满是春色,满是彩(财)氣……可想法总归是想法,实际创作的难度还是很大的,最主要的是在石市上要想淘到我自己确定的“高颜质”标准的奇石花朵儿,真是太难了,但再难我都不改初心,坚持着自己的目标,努力完成自己的作品。今年十一假日,我还特意去了左旗赶了展会。功夫不负有心人,在2017年新春来临之际,我终于完成了第一个大的堆花式奇石“岁朝插花”作品(图一),作品有大小各式象形花儿,如牡丹、菊花、玫瑰、喇叭花等数种花三十多朵,花瓶是自己收藏多年的一个清代青花瓷罐,古董加奇石花儿的巧妙结合,别有韵味,我又为恭贺亲朋好友们2017年的新春岁朝,准备了“满是彩(财)气”的祝福。后期我拟创作主题为“奇花现(献),满堂彩(堂财)”“岁朝插花”作品,但愿自己的这个作品能在2018年新春前完成并奉献给亲朋好友,让大家通过“奇石插花”这个平台,进一步欣赏奇石、奇石之花的绝美和奇雅,感受生活的美好。
其他文献
2016年11月10日,中国收藏家协会举办的第二期翡翠高级研修班在云南省瑞丽市正式开班。  近几年来,翡翠在中国持续走俏,价格一直在猛涨,但是仍然阻止不了人们选购翡翠的热情。但因市场情况复杂,各种造假层出不穷,所以学习翡翠鉴定知识迫在眉睫。为了满足市场的需要,中国收藏家協会再次邀请翡翠鉴定界的泰斗肖永福老师出任首席讲师,为大家讲授翡翠专业知识。  培训一共进行了3天,采取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
期刊
花鸟鱼虫,文玩字画,我们总在强调一个字眼,就是“玩”,这并不是说把这些真正喜爱的,给我们带来快乐的东西定义为一种懒散的可有可无的玩乐,相反,正是认识到这些东西在我们生命中的不可或缺,我们给了它们一个最能让自己愉悦的字眼:“玩”,尽自己所能,玩到精致,玩到愉悦,玩到品味,玩到给生活增添色彩。  说到这些石头也自然而然地成了玩石头,有玩饰品的,有玩象形的,有玩皮色的,有玩清供的,有玩雕刻的,也有没事干
期刊
“我们于日用必需的东西以外,必须还有一点无用的游戏与享乐……看夕阳、看秋河、看花、听雨、闻香、喝不求解渴的酒、吃不求饱的点心……虽然是无用的装点,却是愈精炼愈好。”  —— 周作人  石本无心。  这无心的石头,古人以之为师、友之为侣、借以明志者却不乏其人。赏石,俨然是古代文人精神回归的乐园。明·林有麟在《素园石谱》中说:“石尤近于禅”。  禅,是人在入定时的精神静态,与石何干?  众说纷纭,我曰
期刊
黄白黑自称老石癖。  他要用石头,建一个白黑石头国。  他说,安顿身躯的是屋与厝,安顿情感的是家与乡,安顿梦想的是石头国。  他的石头国屡建屡拆,屡拆屡建。他先后在很多地方,建立过很多石头国。  他的那些石头国,先后被人叫着不同的名字——“拣来的石头国”、“四不怕石头国”、“看人急石头国”、“戏里戏外石头国”、“不解斯文石头国”、“盗洞石头国”、“天下屋檐石头国”……  1、黄白黑找到一个空空的广
期刊
.
期刊
执行:晁彩红 张春婷 李拯  特别鸣谢:闫志强、白宝玉、周正祥以及所有  参与此次考察和提供信息、资料的石友  谈到银根玛瑙湖,大家第一时间想到的都是“小鸡出壳”这块传奇的石头和那位传奇的老人——张靖。  见过很多石友,也经常听他们说起玛瑙湖,每每谈起的时候,都会从他们的眼中看出一种无限的憧憬和向往。以前听石友说,玛瑙湖有守护神,同行的李拯也是第三次去,他说:“我以前和左旗石友去的地方和这次的不一
期刊
主要产葡萄玛瑙、碧玉、戈壁石等  葡萄玛瑙山在当地被称作“神山”,远远地看上去,是一个黑色的小山包,其实是一个火山口。之所以被称之为“神山”,是因为这座山给阿拉善人民带来了无与伦比的葡萄玛瑙,也带来了财富。  去玛瑙山的途中拜访了牧民大曹,聊天的间隙了解到一些关于玛瑙山的情况。大曹告诉我们,葡萄玛瑙山以前由苏牧管,现如今已经承包出去十几年了,当地牧民挖石头,得经过承包人。  最初发现玛瑙山和挖葡萄
期刊
观荒长老说,上湛卢山来最特别的一位,是辛弃疾。他说,稼轩先生抱着玄黄石泪流成河。  长老说,朱子过世,事传到稼轩先生的耳里,是一个非常模糊的消息,他的灵柩停在哪里,他的弟子们给他做什么样的法事,在哪里下葬,这些一概没人能告诉他。他从江西赶往福建,一路打听,但一无所获。因为当时朱熹的学问被打成伪学,他人生的最后时光,过的是东躲西藏的日子,他的几个学生,因为没有躲过去还送了命。  稼轩先生在武夷山分水
期刊
以前夜深人静的时候,偶尔会想到一个问题:后代儿孙是否也会跟我一样,对奇石、美学认同呢?困惑多年的疑问终于在去年出现了一些端倪。  话说去年,《中华奇石》杂志台湾地区联络人杨文静女士赠予后学一本当期月刊,翻开一看,内容琳琅满目,各类奇石、众多信息,确实值得细心品味一番,也就带回家慢慢欣赏。  某一日下班回到家,入大厅,眼前的景象让我为之一愣,怎么奇石杂志里面的分页被撕下一张在地板上,顿时心中无名火燃
期刊
玩石、赏石着重于“雅”,不但求精,也求艺,追求趣味并享受着突显出个人的内在蕴涵,其表现适合一般人欣赏,不论大小,只需以雅俗共赏为基础,就能达到玩赏的目的。  各地石种因为成分、结构的不同,也因崩落、冲刷环境的影响,使其主体的变化与色彩通过每个爱石人的发现、展演,呈现出永恒之美,主题可以是具象或抽象,图样可以是写实或写意,只要每个欣赏者能以美的思维看出每方石头的意涵,内心感到喜爱即可。  雅,必须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