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拟润燥止咳散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68例疗效观察

来源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lzlzl56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润燥止咳散;小儿支气管肺炎;疗效
  中图分类号:R256.1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349(2011)04-0054-02
  小儿支气管肺炎系临床常见肺系疾病之一。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尤以冬、春季节多见。笔者采用自拟润燥止咳散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68例,取得一定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68例,均系门诊患者,年龄最大12岁,最小6个月;6个月~2岁10例,2~8岁38例,8~12岁20例;病程最短5 d,最长30 d。
  1.2 诊断标准 参照《中医儿科学》拟定。(1)临床表现:咳嗽、咽干、咽痒或咽痛,痰少或质粘,不易咯出、气促口干,自觉呼气灼热等;(2)体检:不发热或发热(T 37.5 ℃~39.5 ℃),咽部充血、双肺呼吸音粗糙,或可闻及湿性啰音;(3)舌质红、苔薄黄或少言,脉浮数或细数,或手指脉络紫红;(4)血常规:WBC总数正常或升高;N正常或升高,胸片提示:支气管肺炎。
  2 治疗方法
  采用自拟润燥止咳散治疗,方药组成:桑叶10 g,杏仁10 g,太子参8 g,射干6 g,牛蒡子10 g,浙贝母10 g,瓜蒌壳10 g,茯苓10 g,桔梗6 g,陈皮8 g,灵芝10 g,枳壳8 g,苏梗6 g,白及10 g,生甘草5 g。咽痛甚者加马勃6 g,山豆根10 g;咽痒加蝉蜕5 g,木蝴蝶10 g;大便干燥加郁李仁10 g,麻子仁10 g;纳差加焦三仙各10 g。以上诸药,先用冷水200 mL浸泡30 min,武火煎10 min,取汁80 mL;2煎加水100 mL,文火煎10 min,取汁40 mL,2煎合一,分早、中、晚3次内服。婴幼儿每2日1剂,每次约5~10 mL,每日5~6次即可。7d为1个疗程。
  3 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3.1 疗效标准 治愈:咳嗽、咯痰及其它症状均消失,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湿性啰音,胸片提示:双肺未见异常;有效:咳嗽、咯痰明显改善,双肺湿性啰音减少,胸片提示:双肺病灶减少;无效:服药后症状、体征及X线均无改善。
  3.2 治疗结果 本组68例中,治愈48例,有效12例,无效8
  例,治愈率为70.6%,总有效率为88.3%。
  4 典型病例
  晏某,女,8岁,于2010年10月5日初诊。患者2 d前不慎受凉后感发热、咳嗽、咽痒、干痛、痰不易咯出,大便2 d未行。家长给予板蓝根冲剂,急支糖浆及阿莫西林口服无效而就诊。查体:T 38.1 ℃、P 90 bpm、R 21 bpm、BP 110/70 mmHg,热性面容,神志清,查体合作;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咽部充血水肿、扁桃体不大,项无抵抗,双肺呼吸音稍粗,未闻干、湿啰音、心界不大、HR 90 bpm,律齐无杂音、腹软、无压痛、肝脾不大、肠鸣音正常,舌红少苔、脉浮数。血常规:WBC 7.6×109/L,N 76%,L 24%,X线片提示:支气管肺炎。中医诊断:咳嗽。治以清肺化痰,养阴润燥,降逆止咳。自拟润燥止咳散治疗。处方:桑叶10 g,太子参8 g,射干6 g,牛蒡子10 g,浙贝母10 g,爪蒌壳8 g,桔梗6 g,陈皮8 g,灵芝10 g,枳壳8 g,苏梗8 g,白及10 g,蝉蜕6 g,山豆根10 g,生甘草5 g。水煎服2日1剂,共3剂治愈。
  5 讨论
  小儿支气管肺炎属中医学“咳嗽”范畴。外感燥热和机体阴虚而温燥伤肺、气阴两伤、肺失宣肃而引起。治以清热化痰,养阴润燥,降逆止咳。自拟润燥止咳散中桑叶、牛蒡子、浙贝清热化痰;杏仁、瓜萎壳、苏梗、茯苓、枳壳降逆止咳,宽中下气;太子参滋阴润肺;灵芝镇静安神止咳;陈皮、白及健脾化痰。诸药合用,共奏清热化痰,降逆止咳,养阴润燥,镇静安神之功。临床疗效较好,疗程短、价格低、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收稿日期:2010-12-16)
其他文献
蛛网膜下腔出血是脑表面的血管破裂血液进入蛛网膜下腔,或脑实质出血血液穿破脑组织进入脑室及蛛网膜下腔所致,此病为神经系统常见病之一,患者常因大量出血、并发血管痉挛而死亡
目的:观察中药外敷促进下肢静脉性溃疡愈合的疗效。方法:下肢溃疡伴下肢静脉曲张患者52例,共60处溃疡分为2组,均先行下肢曲张静脉抽剥手术,然后治疗组采用自制中药外敷,对照组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