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批判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的四个论域

来源 :邓小平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hirdeye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坚决反对和批判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是我们党确保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能够顺利展开并得以有效推进的一条重要经验.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在领导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及时提出了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的现实任务,科学建构了驳斥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的理论体系,从存在论、本质论、过程论和方法论等维度对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展开了逻辑缜密的批判.当前,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我们要始终如一地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使中国的现代化建设能够排除右的干扰,杜绝“改旗易帜的邪路”,迫切需要从邓小平批判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的理论体系中汲取前进的智慧和力量,进而在坚定“四个自信”中捍卫全面深化改革的社会主义方向.
其他文献
随着社会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新中国的死刑制度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发展过程.虽然废除死刑的条件尚不成熟,但刑法修正案在限制死刑的适用上,已经迈出了可喜的一步.由于死刑的适用条件没有发生变化,我国死刑制度的改革还属于碎片式的.完善我国的死刑制度,首当其冲要进一步明确死刑的适用条件,可以建议将死刑的适用条件明确为“死刑只适用于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情节恶劣的犯罪分子”;革除具有制度性缺陷的“死缓制度”;通过立法技术,取消部分加重处罚情节,以减少死刑罪名.
《监察法》和2018年修正后的《刑事诉讼法》为监察机关与检察机关之间的工作衔接提供了基本法律依据,既在规范层面上确认了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的成果,也顺应了职务犯罪案件办理模式的转变.但在监察留置措施与刑事强制措施衔接的实践中,仍然存在诸如留置措施外部监督缺失、内部调查失衡以及先行拘留措施定位不明等程序性问题.为实现监察留置措施与刑事强制措施的有效衔接,需要在规范和制度层面进行如下设计:检察机关通过检察建议进行外部监督、监察留置措施内部设立违法与犯罪调查程序分流机制、允许检察机关在采取先行拘留措施时对职务犯罪案
《刑法修正案(十一)》提高了挪用资金罪的法定刑,废除了挪用资金“数额较大不退还”的加重处罚规定,并增设了退还从宽处罚的特别规定.“两高”应当及时修改挪用资金罪的数额标准,司法实务中要正确把握溯及力和追诉时效,并准确理解和执行修改后的挪用资金罪特别从宽处罚的规定.退还从宽处罚规定,对今后的刑事立法会产生重大影响.挪用资金罪修改后,挪用公款罪的修改迫在眉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