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F-FDG PET/CT心房显像的方法学研究及在心房颤动患者中的初步应用

来源 :中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适合心房18F-FDG PET/CT显像的方法,并分析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患者心房异常摄取的特征。

方法

前瞻性入组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间北京朝阳医院69例房颤患者[男43例,女26例,年龄(64±11)岁]行60及120 min 18F-FDG PET/CT双时相显像。另招募10名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男3名,女7名,年龄(66±4)岁]行60 min 18F-FDG PET/CT显像。采用美国核医学与分子影像学会/美国核心脏病学会/美国心血管计算机断层扫描学会(SNMMI/ASNC/SCCT)指南推荐的方法抑制心肌生理性摄取。图像分析:(1)左心室心肌18F-FDG摄取情况定性分析:0级,左心室心肌摄取低于或等于心血池;1级,轻度高于心血池;2级,明显高于心血池。另观察左心房、左心耳和右心房的18F-FDG摄取情况,高于心血池判定为异常摄取;采用配对χ2检验比较早期相与延迟相各心房及心耳结构异常摄取的比例。(2)定量分析:测定左心房、左心耳、右心房的SUVmax,并测定左右心房腔的SUVmean,计算左心房、左心耳及右心房的靶本比(TBR);采用Wilcoxon符号秩检验分析各心房及心耳结构早期相与延迟相TBR间的差异。采用χ2检验及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房颤患者和对照组心房各结构18F-FDG摄取差异。

结果

84.8%(67/79)的受试者左心室心肌生理性摄取被有效抑制,仅1例由于左心室摄取较高而影响对左心耳的判读。定性分析结果表明,左心房、右心房及左心耳延迟相异常摄取的比例均高于早期相,其中左心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7.9%(19/68)与42.6%(29/68); χ2=8.10,P=0.020]。定量分析示,左心房、左心耳及右心房延迟相TBR均高于早期相TBR[左心房:1.1(1.0,1.3)与1.1(1.0,1.2);左心耳:1.2(1.0,1.5)与1.0(0.9,1.2);右心房:1.4(1.1,1.9)与1.3(1.0,1.5);z值:-6.81~-3.42,均P

其他文献
AS是一种慢性关节炎性疾病,其慢性过程、发病年龄早和引起的终身残疾造成了严重的社会经济问题。机械应力是指物体与外因抵抗时内部产生的相互作用的力,近年来认为其发生在附着点等处可促进AS的发生发展,且不同的力学暴露因素和运动方式引起的机械应力对AS的作用不同。本文将对机械应力在AS发病中的作用机制、几种力学暴露因素对AS的影响和AS患者的康复运动进方式进行总结,旨为AS的预防和康复治疗提供指导。
SSc是一种以血管病变、皮肤和内脏纤维化、免疫调节紊乱为特征的慢性、多系统自身免疫病,其10年生存率约为66%,且伴随内脏受侵犯生存率骤降为38%。首要死因是肺纤维化和肺动脉高压。如何破解SSc纤维化难题,是降低SSc患者死亡率的关键。巨噬细胞极化可以分化两种表型,促进炎症M1表型和消炎、伤口愈合M2表型。近年来研究表明,M2型巨噬细胞通过促进Th2细胞因子的表达和TGF-β合成增加,在SSc纤维化的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通过抑制巨噬细胞替代激活可以降低SSc纤维化,有望为预防SSc纤维化探索新的思路和的治
肺动脉高压(PAH)是结缔组织病肺血管受累的主要表现形式,也是患者预后不良的主要因素之一。目前结缔组织病相关性肺动脉高压(CTD-PAH)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但免疫及炎症可能在其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近年来,能量代谢异常在与肺动脉高压的联系引发较多关注。免疫炎症与能量代谢互为因果,互相调节,在CTD-PAH发病中可能有独特的作用。本文主要总结免疫代谢研究进展并探讨其在CTD-PAH背景下所发挥的潜在作用。
痛风是嘌呤生成和代谢异常导致单钠尿酸盐(MSU)结晶沉积在关节及周围组织引发的一组异质性疾病。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Ts)作为机体受到刺激时对抗细胞外病原体的免疫策略之一,MSU晶体诱导的NETs可激发促炎反应,而聚集的NETs(aggNETs)可以通过降解促炎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进而缓解急性痛风性炎症,并且NETs可以与MSU晶体结合共同参与痛风石的形成。本文概述了痛风中NETs形成的机制及在痛风不同阶段NETs发挥的作用,以期为痛风的诊治找到新的靶点。
Notch信号通路是20世纪初发现的一条进化上高度保守的信号转导通路,其与细胞多种功能的调控密切相关。研究表明,Notch信号异常转导与RA滑膜炎性增殖、巨噬细胞极化、T细胞分化以及破骨细胞活化密切相关。本文对Ntoch信号通路进行概述,同时对其在RA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期为RA的诊断与靶向治疗提供新途径。
SSc是一种以血管病变、皮肤及内脏器官纤维化为特征的自身免疫病,免疫激活在其发病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其中B细胞一方面可以通过产生自身抗体参与SSc的发生发展,另一方面可通过促炎或促纤维化因子参与其发病。因此,了解B细胞及其亚群在SSc的作用,对疾病的诊断和评估脏器受累以及开发更精确的靶向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目的探讨定量99Tcm-联肼尼克酰胺(HYNIC)-前列腺特异膜抗原(PSMA)SPECT/CT显像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1月至2021年3月间河南省人民医院临床疑诊前列腺癌的56例患者[年龄(69.8±8.0)岁]资料,所有患者的99Tcm-HYNIC-PSMASPECT/CT显像均示前列腺放射性摄取增高。依据病理结果将患者分为前列腺癌组(n=45)和非前列腺癌组(n=11)。应用xSPECT-QUANT软件对前列腺高摄取区进行定量分析,测SUVmax。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
目的分析无功能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NF-pNENs)18F-FDGPET/CT影像特点,并分析其与病理和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纳入北京协和医院2011年1月至2017年7月间35例经病理证实的NF-pNENs患者[男17例,女18例,年龄(51±12)岁],均行18F-FDGPET/CT显像。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并随访,统计病灶数量,测量病灶最大径、SUVmax和肿瘤/肝SUVmax比值(T/L)等PET/CT图像参数。采用Mann-WhitneyU检验或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和Spearm
目的探讨基线18F-FDGPET/CT原发灶代谢参数对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的预后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2014年1月至2019年8月间35例(男21例、女14例,年龄35~85岁)确诊为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在术前均行18F-FDGPET/CT检查。获取18F-FDGPET/CT原发灶代谢参数:SUVmax、SUVmean、SUV峰值(SUVpeak);以40%SUVmax阈值作为体素边界,测量原发灶肿瘤代谢体积(MTV)、病灶糖酵解总量(TLG)。采用ROC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