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弦乐四重奏

来源 :成长·读写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ngyuant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讲述了什么是弦乐四重奏,弦乐四重奏的起源与发展以及弦乐四重奏对于音乐合作的培养。
  【关键词】弦乐四重奏
  一、何谓弦乐四重奏
  弦乐四重奏(String Quartet),顾名思义,就是“由四把弦乐器组合而成的室内乐形式”。它包含两把小提琴、一把中提琴以及一把大提琴,是目前最主要和最受欢迎的室内乐类型。
  弦乐四重奏由于在音色上相近以及结构上的严谨,对弦乐演奏家来说都是非常严苛的考验,而透过精湛的演奏技巧与完美的合奏默契更能表现出音乐本身丰富的内涵。自古典乐派以来,贝多芬、舒伯特以及勃拉姆斯都留下许多重要的弦乐四重奏乐曲,而在国民乐派跟印象乐派方面,德沃夏克、巴托克以及德彪西也都有相当出色的杰作。
  弦乐四重奏由第一小提琴、第二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组成,是古典主义时期最重要的室内乐形式,也是室内乐中最理想、最融洽、最经典的组合,虽然在这种组合中找不到交响乐般庞大的气势,看不到歌剧中宏大的场面,但这种体裁的音乐以精致抒情为本,能营造出人与人之间亲切交谈式的音乐氛围。它最初仅限于家庭、沙龙范围,是贵族雅士自娱自乐的音乐形式,随后在历史的流变中,它从贵族庭院走向世俗舞台,发展成一种表达人类情感最深刻、最细致的重要器乐体裁。
  二、弦乐四重奏的起源与发展
  里赫特(1709—1789)是首先运用弦乐四重奏组合进行创作的作曲家之一,而最终确立弦乐四重奏形式的是海顿,从1760—1802年这四十二年间,海顿共创作了84首弦乐四重奏作品。古典乐派使弦乐四重奏的发展进入黄金时代,在里赫特、海顿、莫扎特、博凯里尼(1743—1805)等音乐前辈们凿山铺路之后,贝多芬这位功绩卓著的大师将弦乐四重奏发展到光辉灿烂的巅峰,他虽然只作有十六部弦乐四重奏,数量远不及海顿(84首)和莫扎特(23首)等人,但是这十六部作品中几乎每一部都折射出他的功力、经验、创新以及深刻的思想内涵。贝多芬的弦乐四重奏体现了刚劲的气质、哲理的深思、质朴的世俗以及对彼岸的祈盼,他赋予了弦乐四重奏音乐最高的理念、最精致的结构和最丰富的情感,并用这种音乐形式编织出意味深长的乐思。
  19世纪,弦乐四重奏处于低谷徘徊时期;20世纪时,弦乐四重奏通过近一个世纪的“酝酿”,终于又放射出了光彩,以巴托克为中心的音乐大师们,如勋伯格、贝尔格、韦伯恩、欣德米特、肖斯塔科维奇等,把弦乐四重奏推向奇光异彩、风格各异的舞台。
  縱观弦乐四重奏三百多年的历史,从海顿的创立,贝多芬的发展,巴托克等人的创新,到肖斯塔科维奇的回归,我们看到了一条古典—现代—古典的发展轨迹。
  三、弦乐四重奏教学基础训练的步骤
  (一)音准的训练
  我们要解决的是弦乐器最基本也是最困难的问题“音准”。与钢琴等固定音高乐器不同,对于弦乐器来说,音准是一个非常重要非常困难的课题。在独奏演奏时,音准已经非常困难了,在重奏中,要把四个弦乐器的音准统一,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单独演奏每个声部时,我们会觉得音准挺好,可是合在一起的时候,就会发现非常不和谐。针对这一点,我们可以进行如下训练:1.四人同时用“弱”的力度演奏一个八度上、下行的大调音阶,每个音四拍。在演奏的过程中既要听得见自己,也要听得见别人,从中感受同样音高之间声音的共鸣。在互相熟悉了合奏在一起的音响后,可以适当地提高速度(做此练习时应多用空弦)。2.第一小提琴与中提琴为一个声部,第二小提琴与大提琴一个声部,同样用“弱”的力度演奏三度音阶,每个音四拍。让学生体会和声的感觉,这样的和声感觉与其独奏时自己演奏三度是不一样的。其间,如果有音不准的情况发生,教师要及时提出指正。
  (二)节奏的训练
  我们很多学生在演奏时,节奏都不是很准确。独奏时,由于自己练习时对节奏的忽视,造成了很多错误的演奏,附点中相对长的音、切分中间音、长音、休止符经常不知不觉就被“吃”了拍子,而有一些速度比较快、技术难度比较高的困难片断又会不知不觉的“变”慢了。当和伴奏时,学生们经常会出现“不会拉琴”的感觉,一是对新加入的伴奏声部不熟悉,另外很大程度上就是节奏的不稳定,带上伴奏以后与之前随心所欲的感觉不同了。独奏尚且如此,在弦乐四重奏中,如果每个人的节奏都那么随性的话,那我们听到的声音一定会和菜市场一般嘈杂。对于节奏的训练,我们同样可以以音阶的形式练习。先四个人演奏同一个音练习附点、切分、二连音、三连音、四连音等各种节奏型,然后再以三度和声与三和弦和声的形式演奏各种节奏型。
  (三)合作和分工与训练
  通过音准、节奏等最基本方面的练习后,学生们这时也对合作有了一定的概念,他们会知道每个演奏者只是这个团体的一分子,弦乐四重奏是要靠大家齐心合力来进行演奏的。教师这时要让学生们知道每个乐器在整个乐队里的作用。早期的弦乐四重奏如同四部和声,第一小提琴演奏高音旋律声部居多,第二小提琴与中提琴则作为内声部的和声支持,大提琴以低音支撑,这也奠定了第一小提琴在弦乐四重奏中的主导地位。由于其演奏分量较大,所以很多时候整个乐队的起拍、对音等都是由第一小提琴发起的。但是随着音乐的发展,其他三个声部的演奏分量与第一小提琴相比越来越趋于一致,所以它们的重要性也随之越来越大。第一小提琴演奏旋律较多,偶尔担任伴奏;第二小提琴有时演奏旋律声部,有时与第一小提琴配合演奏二重奏,有时与中提琴构成内部和声;中提琴与第二提琴构成内部和声,但是在近现代作品中,越来越多地担任旋律声部的演奏;大提琴则担任低音声部的演奏。
  弦乐四重奏是非常充满魅力的一种音乐形式,许多小提琴独奏家都很喜欢坐在弦乐四重奏的乐队里面。我们熟知的大师克莱斯勒,就经常参加弦乐四重奏的演出,并担任第二小提琴或者中提琴的演奏;而另一位大师祖可曼,更是创建了自己的室内乐团,他自己也经常担任中提琴手的角色。弦乐四重奏的练习是学生们提高演奏能力,加强音乐素养,提升合作能力的非常好的途径,作为指导教师,我们应该让学生们对这种音乐体裁产生正确的认识,并且引导他们喜欢上这种音乐形式,更要带领他们在这一领域越来越成熟,让他们以后的道路越走越宽。
其他文献
【摘 要】网络反腐的兴起与发展为公民政治参与开辟了新途径,但仍处于“年轻、不成熟”的状态。要实现新常态面临着制度缺位、平台滞后、反腐主体素质参差不齐等问题。从根源上治理腐败,最终还是要依靠法治。建立和完善治理腐败的规范化制度体系时法治反腐的关键。  【关键词】网络反腐;公民参与;反腐路径  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有腐必惩、有贪必肃,“老虎”“苍蝇”一起拍,倒下一大批贪腐官员。十
期刊
【摘 要】现阶段,公交车成为人们出行的基础工具之一,在乘客上车或下车的同时,仍然有自行车或电动车甚至汽车从公交车与站台之间的空隙通行,极有可能会撞到乘客,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对此,本文设计了一种带有安全栏的公交车,以此来避免上述问题的发生。  【关键词】安全栏;公交车;技术  一、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交通安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带有安全栏的公交车。  二、背景技术  日常生活中可以看到,当
期刊
读书这么多年来,想想对我影响最大的还是小学的语文课本。作为一个少不经事,懵懂无知的六岁小童,除了小时候在老家跟随着哥哥姐姐们做过一段时期的“放牛娃”,我对这个世界的认知还没有超出我居住的这个城市。一二年级的时候识字不多,看课文大概只看得懂一半,对课文的理解也基本是在老师的朗读下才得以明白个七八分,但我还是很喜欢听老师给我们讲课文,就像听小时候老人给我讲故事一样,新奇,有趣。印象比较深刻的是有一篇课
期刊
【摘 要】巧妙而新颖的课堂提问能优化课堂教学过程,使师生不断地处于和谐的信息交流中,并且产生某种知识和心灵上的共鸣。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把握提问的契机,精炼提问的语言,优化提问效果,最终形成数学课堂提问艺术。  【关键词】课堂;提问;效果;艺术  课堂提问是一项设疑、激趣、引思的综合性教学艺术。巧妙而新颖的课堂提问能优化课堂教学过程,使师生不断地处于和谐的信息交流中,并且产生某种知识和心灵上的共鸣。教
期刊
新课程改革的春风已经吹遍全国的每个角落,可是学生厌世、厌学的现象,校园伤害的案例却有增无减。事实告诉我们:学生需要爱心教育,如果教师只注重知识的传播,能力的培养而忽视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那是对学生成长的误导,是对教育的严重失职,下面就此谈谈本人的心得体会。  一、关爱生命,以生命感悟生命  案例一:有位教师在学生完成并汇报“废旧电池浸出液、酸雨对小麦种子发芽率的影响”后提出问题:“同学们通过
期刊
【摘 要】国画是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伟大象征。所以对于初中美术课的国画教育是非常必要的。初中美术课还没有到让学生们自主作画的程度,而只是从起源,形式,表面等方面,全面的认识国画,了解国画,了解中国文化的精粹。  【關键词】初中美术;国画教育  初中生国画教育课的设立,体现出了我国对国画这一门传统文化的重视。国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文化的精粹,国画融合了诗书印画等元素,形成了
期刊
【摘 要】旗袍是中国服装家族中的一枝奇葩,具有鲜明的民族文化特色,包含着丰富的艺术特色和审美思想。它在很大程度上承担着东方艺术特色载体的功能。旗袍由民族服装演化为阶级服装,又演化为国家服装,再成为世界服装。旗袍是一定历史时期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综合体现。本文将对旗袍的起源及发展历程,以及其地位和其未来的前景做出详细的阐述。  【关键词】旗袍;起源与发展历程;地位;未来前景  一、旗袍的起源及其发展
期刊
钟灵毓秀大江山,华夏龙腾五千年!国学雄风应犹在,中华兴起慰轩辕!——题记  红色是中华民族最喜爱的颜色,甚至成为中国人的文化图腾和精神皈依,代表着喜庆、热闹与祥和。红,是嘉兴南湖的红色航船,是八一南昌的的炮火连天,是井冈山上的星星之火,是雪山草地的赤胆忠心,是新世纪中国人民红红火火的日子,是新世纪中国不断提升的综合国力。“国学”一词,古已有之。“国学”是指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术。  罗列
期刊
【摘 要】1793年,马戛尔尼访华,与之同来的还有一封英王乔治三世给乾隆的信。关于信的名字,有两种。英国方面称之为“国书”,而中国则称其为“表文”。由此可见清朝当时在外交方面是以天朝上国自居的。此外,从书信的名称、對马戛尔尼的介绍、来华目的等多方面,都可以看到清朝的外交观。  【关键词】马戛尔尼;乾隆;外交国书  1792年(乾隆五十七年),英政府想通过与清王朝最高当局谈判,开拓中国市场,于是派乔
期刊
宗璞在《红豆》小说中,描写的全国解放前夕,女大学生江玫与银行家少爷齐虹之间一段剪不断、理还乱的恋爱故事,揭示了一代青年知识分子艰辛而曲折的心灵历程,表达了一个在时代巨变面前如何选择自己道路和前途的人生命题,深刻剖析了造成两人爱情悲剧的根源——信仰与追求的不同阶。故事的精神内涵,时至当代仍牵动人心。跨阶之恋一直跨越人类历史情感长河演绎出不同的版本。  爱情是永恒的文学主题,爱情之关乎理智与情感困惑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