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素质是以人的先天禀赋为基础,在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形成并发展起来的内在的、相对稳定的生理、心理及文化的整体质量水平.它包括思想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素质和劳动技能素质.
化学科学素质是科学文化素质构成的因素之一.学生的化学科学素质的培养势在必行.
一、化学科学知识是科学素质的重要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初中化学教学课标,对初中化学教学的四大知识板块分别提出了不同层次的教学要求,以确保学生在毕业时达到素质教育所要求的知识水平.
1.对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元素化合物这两大知识内容分为常识性介绍、了解、理解、掌握四个不同层次.
2.要求学生熟练掌握有关化学式、化学方程式.
3.对化学实验的教学要求分为练习、初步学会两个层次.在教学中,教师应按要求认真做好每个演示实验.对于学生实验,要积极创造条件,力争使每个学生都有动手操作的机会.
二、化学科学能力是科学素质培养的重要能力
1.观察能力
观察能力是知觉的特殊形式,是有目的和有计划的,是智力三要素(观察、思维、创造)之一,是智力发展的基础.通过能动的、客观的、定性、定量的综合观察,从实验的宏观现象人手,揭示和认识微观变化的本质.新教材增加了多幅彩图、插图、章头图和多项演示实验,在学生实验前增设了思考题,启发学生养成自觉观察的良好习惯.教师除应做好每个演示实验外,还应在课堂教学、课外活动中,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教会他们如何观察.
2.实验能力
实验能力是有目的的在人为控制条件下进行化学反应,认识和发现化学变化规律的能力.教师应从以下方面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①能正确操作实验仪器和设备;②明确实验目的;③了解实验原理;④掌握实验方法;⑤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处理、导出结论、写出实验报告.教师应积极创设实验条件,努力完成全部必做实验.
3.思维能力
思维是人类在事物表象、概念的基础上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认识活动的过程.新教材正确处理了知识的逻辑顺序和学生生理、心理发展顺序的关系,在叙述方法和行文方面,注意调动学生学习、思考的积极性,以提高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
三、在探究实验中培养学生的化学科学素质
根据心理学的研究,技能是近乎自动化的动作,是通过练习形成的.技能的形成过程是有阶段性的.因此,教师应尽可能创造条件,让学生有足够的练习机会,而且每次实验课要让学生认真准备、参与及总结.
学生探究实验必须以化学基础知识为基础.因此,教师应尽可能随教学进度拟好循序渐进的训练计划.先侧重于实验基本操作的训练,然后进行简单实验设计以及综合性实验,有利于学生掌握基本实验技能及自我发展.
在有关实验基本操作的实验中,学生实验操作的规范化很重要.因此,对学生操作不正确,应及时纠正.教师应鼓励学生按规范操作多练习几次,相互监督,相互纠错.
在进行简单实验设计中,教师应尽可能让学生拓宽思路,寻找多渠道解决方法,引导学生从操作简便、安全、环保、经济等多角度考虑,从而选择最佳方案.
四、化学实验教学的新要求是科学素质的重要内容
1.化学实验技能训练问题
对学生进行实验技能的训练,是化学实验的功能之一.为此,教师应将实验技能的训练与培养,置于实验探究活动之中,使两者有机结合起来.
2.关于验证性实验问题
验证性实验过多,探索性实验偏少,两者比例关系失衡,导致各自作用的发挥受到限制.因此,教师有必要增加探索性实验,或将一些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索性实验.首先,要正确认识验证性实验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其次,要系统规划、统筹考虑,将验证性实验作为实验探究活动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与实验探究活动其他功能的发挥紧密结合起来;再次,要改变验证性实验“照方抓药”式的设计,倡导结合所学知识对“验证性实验”进行探究.
3.“结果”与“过程”的关系问题
化学实验功能的体现,不仅在于获得所谓的“正确”实验结果,更重要的是使学生经历和体验获得实验结果的探索过程.只有亲身经历了这样的过程,学生才能对什么是科学,什么是科学实验有较为深刻的理解,才能在这样的过程中受到科学过程和科学方法的训练,形成科学的态度、情感和价值观.
化学实验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学习,获得化学知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获得比较熟悉的实验技能,有利于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有利于化学科学素质的培养.
化学科学素质是科学文化素质构成的因素之一.学生的化学科学素质的培养势在必行.
一、化学科学知识是科学素质的重要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初中化学教学课标,对初中化学教学的四大知识板块分别提出了不同层次的教学要求,以确保学生在毕业时达到素质教育所要求的知识水平.
1.对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元素化合物这两大知识内容分为常识性介绍、了解、理解、掌握四个不同层次.
2.要求学生熟练掌握有关化学式、化学方程式.
3.对化学实验的教学要求分为练习、初步学会两个层次.在教学中,教师应按要求认真做好每个演示实验.对于学生实验,要积极创造条件,力争使每个学生都有动手操作的机会.
二、化学科学能力是科学素质培养的重要能力
1.观察能力
观察能力是知觉的特殊形式,是有目的和有计划的,是智力三要素(观察、思维、创造)之一,是智力发展的基础.通过能动的、客观的、定性、定量的综合观察,从实验的宏观现象人手,揭示和认识微观变化的本质.新教材增加了多幅彩图、插图、章头图和多项演示实验,在学生实验前增设了思考题,启发学生养成自觉观察的良好习惯.教师除应做好每个演示实验外,还应在课堂教学、课外活动中,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教会他们如何观察.
2.实验能力
实验能力是有目的的在人为控制条件下进行化学反应,认识和发现化学变化规律的能力.教师应从以下方面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①能正确操作实验仪器和设备;②明确实验目的;③了解实验原理;④掌握实验方法;⑤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处理、导出结论、写出实验报告.教师应积极创设实验条件,努力完成全部必做实验.
3.思维能力
思维是人类在事物表象、概念的基础上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认识活动的过程.新教材正确处理了知识的逻辑顺序和学生生理、心理发展顺序的关系,在叙述方法和行文方面,注意调动学生学习、思考的积极性,以提高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
三、在探究实验中培养学生的化学科学素质
根据心理学的研究,技能是近乎自动化的动作,是通过练习形成的.技能的形成过程是有阶段性的.因此,教师应尽可能创造条件,让学生有足够的练习机会,而且每次实验课要让学生认真准备、参与及总结.
学生探究实验必须以化学基础知识为基础.因此,教师应尽可能随教学进度拟好循序渐进的训练计划.先侧重于实验基本操作的训练,然后进行简单实验设计以及综合性实验,有利于学生掌握基本实验技能及自我发展.
在有关实验基本操作的实验中,学生实验操作的规范化很重要.因此,对学生操作不正确,应及时纠正.教师应鼓励学生按规范操作多练习几次,相互监督,相互纠错.
在进行简单实验设计中,教师应尽可能让学生拓宽思路,寻找多渠道解决方法,引导学生从操作简便、安全、环保、经济等多角度考虑,从而选择最佳方案.
四、化学实验教学的新要求是科学素质的重要内容
1.化学实验技能训练问题
对学生进行实验技能的训练,是化学实验的功能之一.为此,教师应将实验技能的训练与培养,置于实验探究活动之中,使两者有机结合起来.
2.关于验证性实验问题
验证性实验过多,探索性实验偏少,两者比例关系失衡,导致各自作用的发挥受到限制.因此,教师有必要增加探索性实验,或将一些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索性实验.首先,要正确认识验证性实验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其次,要系统规划、统筹考虑,将验证性实验作为实验探究活动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与实验探究活动其他功能的发挥紧密结合起来;再次,要改变验证性实验“照方抓药”式的设计,倡导结合所学知识对“验证性实验”进行探究.
3.“结果”与“过程”的关系问题
化学实验功能的体现,不仅在于获得所谓的“正确”实验结果,更重要的是使学生经历和体验获得实验结果的探索过程.只有亲身经历了这样的过程,学生才能对什么是科学,什么是科学实验有较为深刻的理解,才能在这样的过程中受到科学过程和科学方法的训练,形成科学的态度、情感和价值观.
化学实验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学习,获得化学知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获得比较熟悉的实验技能,有利于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有利于化学科学素质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