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责任教育提升大学生幸福感

来源 :教育与职业·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angch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幸福是每一个人追求的终极目标。对于大学生来说,要获得真正的幸福,应该依托其自我价值的实现,即是否完成了该履行的责任。责任践行状态是大学生产生幸福感的基础,大学生要通过提升责任意识,增强责任意志和调节个人心态来提高自己的责任履行能力,获得幸福的体验。
  [关键词]大学生责任幸福感
  [作者简介]管文娟(1978-),女,江苏常熟人,苏州市职业大学管理工程系,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品德与教育心理。(江苏苏州215104)
  [基金项目]本文系苏州市职业大学2010年度青年基金课题“大学生责任感教育与和谐社会的创建研究”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0SZDQ07)
  [中图分类号]G44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2)12-0178-02
  德国哲学家费尔巴哈提出:“一切属于生活的东西都属于幸福”,“生活和幸福原来就是一个东西。一切的追求,至少一切健全的追求都是对于幸福的追求。①”可见,幸福是每个人追求的终极目标。幸福是对一生具有重大意义的需要、欲望、目的得到实现的心理体验②。而幸福感,是指人们对幸福的主观体验,它来自于个人与他周围的人、事和物的关系的情感体验状态,个人对当前的生存状态感到满意,就会体验到幸福感,若对当前的生存状态感到不满意,则只能体验到较少,甚至完全无法体验到幸福感。对于个人而言,是否实现了既定目标,是否满足了需要,是否感到知足,存在着强烈的个体差异。导致这样的结果,主要和个体对幸福的感知能力有关。笔者认为对幸福的感知能力与一个人是否具备感恩、知足之心,是否发挥了人之为人的价值有关。所谓人之为人的价值,即个体完成作为一个社会人该完成的责任和义务,完成自我实现。也就是说,一个人是否完成责任和义务将直接影响其幸福的体验。
  一、责任践行状态是大学生产生幸福感的基础
  1.对责任的认识有助于正确认识幸福的含义。责任,是指行为主体在特定的社会关系中对其应尽职责的确认和履行,并对其行为所产生的后果的承担。马克思认为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任何人存在着,就必然与他人发生着各种关系。个体在享受人类创造的文明成果和社会赋予的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时,也不可避免地要履行社会角色规定的义务。这些义务正是责任的由来。为了人类社会的生存、延续和进步,我们必须履行社会角色所规定的内在职责和义务。当人们完成了应尽的责任和义务时,就会受到社会的一致认可和赞许,若未能完成这些责任,则会受到惩罚或他人的否定。所以说,个体责任履行的状况将直接影响其幸福的体验。
  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社会群体,是民族的未来和希望,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承载者和践行者。他们是否了解幸福的真正含义、能否拥有追求幸福的能力,将直接影响全民的幸福指数。现在有些大学生,对幸福有着简单而狭隘的理解,认为有钱花就是幸福。他们没有认识到,真正的幸福来源于给予的力量。“给”是力量的最高表现,把关爱、尊重、负责给予出去,通过“给”才能体现自我的力量,体验到生命力的升华,使自我充满欢乐和幸福的感觉。所以说,大学生,要想获得真正的幸福,必须重视给予的力量,承担自己该承担的责任,通过实践,完成自己的角色责任,得到自己和他人的认可,从而获得平和、感恩、坦然和愉悦的心理状态,创建和谐的人际环境,认识到幸福人生的真谛。
  2.是否履行责任是幸福产生的重要影响因素。著名心理学家科恩在他的《青年心理学》中认为青年时期最重要的心理过程是自我意识和稳固的自我形象的形成③。自我意识作为个体对自己及自己与社会关系的认识,是个体思想和行为的调节器,对个体的个性品质起着重要的作用,是大学生责任感形成的前提条件和升华责任感的内在动力。自我意识是一个人对自己的认识、评价和期望。简单地说,自我意识就是“我属于哪种人”的自我观念。几乎每个大学生在大学阶段都设下了目标,通过学习与参与各种实践,不断完善自我意识和自我形象。大学生要完成的目标,本质上说就是完成自己作为学生、朋友、子女、未来从业者的职责和义务,包括储备知识、提升能力、关心爱护他人、与人和谐相处、感恩父母、遵守秩序等。这些都是他们的目标,也是应尽的责任。一些学生缺乏责任意识,未能意识到这些责任,对待生活和学习的态度随性而为,出现厌学、逃学现象,对他人缺乏关心,对家人缺乏理解,对社会怨恨愤慨却不从自我做起;还有部分学生责任意志不强,明知该做什么,却未去做,导致产生空虚、无助、自责、内疚等不良情绪反应。这些情绪和行为都不利于正确自我意识和自我形象的树立,并直接影响到个人的幸福体验。
  可以说,幸福感产生的基础正是其作为特定角色的责任履行情况,当角色被赋予的权利和义务顺利得以展现,其作为生命的价值和生存的意义也就得到了体现,就不会再感到迷惘空虚、失去目标和动力、失去生活意义、变得颓废而又无法自救。
  3.责任履行的程度影响幸福体验的深度。伦理学中的幸福价值律认为,幸福越高级其价值越大,其体验便越淡泊而持久;幸福越低级,其价值便越小,其体验便越强烈而短暂④。即幸福有不同的层次,有浅层的,也有深层的。浅层的幸福来自感官的愉悦和物质的满足,而深层的幸福来自精神的满足感和成就感,深层的幸福是一个丰富而饱满的生命体,比如生命自我实现的感觉,和谐的人际关系和和睦的家庭关系等。现实生活中,有些大学生为逃避责任,选择进入网络游戏的虚拟世界或进入韩剧所营造的梦幻爱情世界,追逐华衣美服带来的虚荣满足,耽于不问世事的终日无聊状态等。这些都只能获得短暂的一时的生理或心理快感,事后可能是无尽的自责、内疚、空虚和自我否定,对获得幸福有百害而无一益。
  研究表明,对于大学生这一年龄段的人群来说,内部价值比外部价值更有可能使其体验到幸福感。也就是说自我接受、助人、亲和性等有关的内在价值目标是天生自然需要和生长需要的表达,比美貌名誉、金钱等外在目标对幸福感的意义更大⑤。因此,只有真正认识了什么是深层的弥久的幸福,才会去珍惜目前所拥有的一切。可能没有富足的物质条件,但内心仍然充满感恩之情;虽然学习令人乏味,但也能克制自我,不断提升自我;虽然遭遇挫折,也会把挫折当做一种历练,及时修复,重新获得幸福感。因为明白深层次的幸福建立在履行责任的基础上,所以通过克制自我完成责任要求,从而获得他人的认可和赞许。
  二、以责任教育为切入点,提升大学生幸福感
  从责任意识和责任履行状况对幸福感的影响,我们了解到深层的幸福产生于自我价值的实现过程中。个体只有把自己应尽的责任设置成一定的目标,并通过责任意志去履行,完成这些责任目标,才能真正体验到幸福。因此无论是高校,还是大学生个人,都应通过有效的责任教育,提升幸福感,从而促进内心的和谐愉悦,共创和谐的校园环境。
  1.提升责任意识。当前,各种思潮汇聚,各种信息齐聚,正确的、偏激的、片面的甚至是错误的,通过各种媒体渠道扑向学生,使部分学生因缺乏思辨能力而随波逐流、失去原则。部分大学生,责任意识淡薄,主要表现为重索取轻奉献,重个人轻社会,重物质需要的满足,轻精神境界的提升。更没有意识到一个人的责任意识和责任履行状态对他们的心态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没有认识到责任的履行,不仅影响到当前的幸福感觉,更会影响到未来的深远的幸福。因此,高校在德育过程中,要向学生阐述深层次幸福的来源,它源于个人价值的体现,源于个人给予的力量,源于个人内心平和、愉悦、感恩的心态。高校教育就是要让学生认识到幸福和责任之间的相辅相成关系。自我实现会给人带来极大的满足感和幸福感。大学生责任感的养成是知、情、意、行的统一过程。因此首先要向学生传达正确的幸福理念,使其认识到真正的幸福不只是满足一时的生理快乐,为满足短暂快乐而浪费时间、忽视责任,只会徒增空虚无聊、内疚自责和焦虑之感,而这些是造成幸福感缺失的重要原因。鼓励学生勇于承担责任,善于承担责任,关注自身的成长,追求个人幸福,在奉献中提升自己的境界。
  2.增强责任意志。具备了正确的幸福理念和责任意识,并不代表学生就能顺利完成从认知到实践的转变。现实中,大部分学生并非缺少责任认知,只是这种认识没有外化成行为,缺少责任意志。大学生的责任,有些是强制必须要执行的,但更多的要靠个人的意志和决心去完成。在责任意识转化为责任行为,以及责任行为的履行过程中,往往会遇到很多困难和挫折。可以说,责任的履行总是伴随着一定的意志。个人对于是否完成某项责任有一定的自由度,意味着可以选择做某事,也可以选择不做某事。做了某事,意味着尽了责任,但也要为未做某事所带来的后果承担相应的责任。故高校教育可通过设立“责任追究机制”,注重学生自律行为的习得和养成,并通过建立一套有效的奖惩措施,让学生尽快养成自律和慎独的习惯。大学生个人则要通过了解幸福和责任的内涵,学会在面对诱惑和责任时进行正确的选择。责任的履行需要自我控制能力,大学生可以通过心理暗示和实践,学会积极的应对方式,加强自我控制力,从而让学习和生活朝着预定的轨道行驶。总之,只有通过自我控制,认真履行相应的责任,使得自我意识和自我形象相契合,才能获得满足和幸福体验。一个责任感强的大学生不仅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更会自觉遵守各项纪律规定,形成良好的道德自律意识,自觉抵制不道德行为的诱惑,有效保证自己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的一致性,促进自身素质的不断优化发展。
  3.调节个人心态。当前,大学生身上承担着来自家庭、学校和社会三方面的责任,但由于高校扩招,就业形势严峻,学生就业压力增大,再加上当前社会出现了不少拜金主义和个人主义思想,这些都给大学生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使得部分大学生变得浮躁焦虑和急功近利。为了得到成功,有人选择采取不正当手段,通过背弃他人或丢弃自己的道德责任来实现。也有一部分大学生,虽然具有较强的责任意识,也在有意识地完成责任行为,但在履行过程中,因生理、能力、学识、性格等原因,显得力不从心,导致无法实现既定目标。于是,对自我的责任履行能力产生了怀疑,逐渐产生自卑心理,进行过多的自我否定,严重影响到工作与学习,甚至走向自暴自弃,最终丧失幸福的感觉。其实,履行责任某种程度上就是完成预定目标。目标的设置必须源于并高于现实,但前提是目标的设置应与自己发展需求相一致,只有这样才能成为前进的方向和动力,过高或过低的目标都难以产生幸福感。因此大学生只有清楚地认识自我,根据自己的做事习惯和能力,设定目标,才会获得较大的愉悦与幸福感。另外,在达成目标的过程中,要通过不断调整心态,培养自信心,树立坚定完成责任的信念。
  总之,每个人对自己人生发展的结果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大学生要勇于并敢于承担责任,克服万难,实现自我生命价值,从而为自己赢得真正的永久性的幸福体验。
  [注释]
  ①(德)费尔巴哈.费尔巴哈哲学著作选[M].荣震华,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543.
  ②④王海明.伦理学原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199,199.
  ③吴继霞,黄辛隐.大学生心理健康学[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7:26.
  ⑤王慧.探析当代大学生幸福感的流失及救赎[J].法制与社会,2008(12):262-263.
  [参考文献]
  梅萍.德育提升大学生幸福感的路径思考[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0(12).
其他文献
目的合成2-苯基-3-(2-丙烯基)色满-4-酮(E)。方法以2-甲基-3-丁炔-2-醇(A)和溴苯(B)为起始原料,经Sonogashira偶联反应得到2-甲基-4-苯基-3-丁炔-2-醇(C),随后与水杨醛(D)在[
小学作文教学一直是小语界致力改革和优化的核心问题。然而,我们却滑入了另一种程式化、模式化、标准化的作文范式。学生作文出现了严重的“营养不良”现象。学生的作文绝不能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人类留下了无数深刻而精彩的话语,但绝大部分的话语随着时光的流失而消逝了,只有某些语句流传了下来,被人们记住了,并世代传诵着,从而便成了名言警句。
作文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既没有定法,更没有可以直接套用的公式和秘诀,对于思维能力尚在形成过程中的小学生来说,必然会产生一定的畏难情绪,不敢写作文,怕写作文,写作时定会
[摘要]网络舆论是高校安全稳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明确网络舆论危机的特点,形成有针对性地进行危机管理的必要步骤。网络舆论危机的应对应注重坚持正确的导向,考虑开办特色校园网络,建设网络辅导员队伍。  [关键词]网络舆论危机安全稳定  [作者简介]胡玉东(1969-),男,江苏连云港人,南京邮电大学光电工程学院党委书记,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江苏南京210046)  [基金
上学期的一次作文指导真让我激动不已,因为每一个学生都是怀着浓厚兴趣在无比兴奋的状态下完成的——那就是"创作"课本剧"完璧归赵"。
1949年,新中国成立,一面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冉冉升起,王莘心潮澎湃,昂扬的词曲为断从他心中酿生。到1950年6月,《歌唱祖国》定稿,这年国庆节,
【摘 要】 文章从中医体质学说的角度出发,结合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HN)的发病机制与病症特点,探析不同体质与带状疱疹后神经痛之间的关联性。通过分析发现,气虚质和血瘀质患者易发生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研究这两种体质有助于分析和探索PHN发生、发展及演变的规律,并为其诊疗提供依据与参考。  【关键词】 中医体质;帶状疱疹后神经痛;气虚质;血瘀质  【中图分类号】R752.1+2 【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
大学文化建设是提高理工科院校核心竞争力的必然选择,但在其文化建设实践中,存在着对大学精神的忽视、理工科院校自身在文化建设方面资源短缺以及力量薄弱、校训重复雷同、理工
不知大家注意到了没有,2011年江苏高考作文题在“要求”栏目里第三点出现了“不必面面俱到”这一要求。这是江苏自主命题以来,第一次出现这一要求,从全国各地高考作文题目来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