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本体价值研究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bida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语文教育价值是语文教育思想的核心。语文是以语言为基础的学科,语文教育是一种语言的存在。本文从语言本体论的观点讨论语文教育的潜在价值。
  关键词: 语文教育 语言 本体价值
  长期以来,语言符号一直被仅仅视为一种表达方式,一种被人类所使用的工具,忽视了语言的存在与人的存在之间的不可分割的关系。直到哲学的“语言转向”使人们重新审视语言,人们才重新认识到语言在人的成长与发展、在社会文明的存在与创造,在历史的对话与再生中的地位与作用。语言的新发现唤醒了人们对语文教育价值的重新认识,开启了语文教育的新力量。
  1.语文教育对学生精神形成的作用
  从本质上说,人是一种语言的存在物,人的本质是语言。“语言是存在之家”。语言是人与生俱来就存在于其中的东西,即使一个人死了,他还是无法摆脱语言的纠缠,人就在语言中,不可能离开语言而存在,人只能存在于语言之中,人只有在先在于他的语言的引导下,才能理解自我和世界:语言预先给他规定了视野,引导着他的眼光,为世界赋予了意义并为世界(万物)命名,正是语言,使世界成其为所是,使万物成其为所是,语言对于人,就像他生息于其上的大地,就像他须臾不可或离的家园。伽达默尔、赫尔德亦指出:“语言最初的人类性,就意味着人类在世的基本语言特性。”“语言是人的本质所在,人之成其为人,就是因为他的语言。”洪堡特说:“人只是因为有语言,才成为人。”
  2.语文教育对学生智力、道德、审美发展的作用
  教育对学生发展的影响是一个在教育学领域中永远被争论的问题。语文教育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无疑关乎学生的发展,成为语文最核心、最重要的问题。
  (1)语文教育在学生智力发展中的作用。“智力”,是人们在认识过程中所形成的比较稳定的、能确保认识活动有效进行和发展人脑智慧功能的心理特征的总和。主要由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这五个基本因素有机结合而成的,其中思维力是核心。智育就是培养、形成和发展学生智力的过程。语文中大数优秀的经典名著而且内容多是文质兼美的文史内容,这为学生的智力发展提供了巨大的知识养料。历代的文学作品都是对现实、对真理、对人生的反映,现实生活的多样性授予了文学作品的丰富多彩。这些文学作品的内容大多生动有趣、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题材大多是记叙文、议论文、诗歌、抒情散文、寓言及部分说明文等,具有极强的趣味性,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语文在学生审美发展中的作用。蔡元培说:“所谓健全的人格,内分四育,即体育、智育、德育、美育。”美育以陶冶情操为目的,具有美的理想、美的情操、美的品格、美的素养,具有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美育是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一部分。然而这种美育的理论基础是以“美”这个范畴为基础的。这是一种以经验层面为主的对美的追求,其实语言对美的蕴含有着更深层次的意味——对美的超经验的追求,对真理的审美。在语文的教材内容中的语言包含了美的各种领域。
  3.语文教育对学生的个性、人格、自我形成的作用
  个体的一生时刻与语言相伴随,从不与语言相分离过。我们总是在说话。哪怕我们根本不吐一字,而只是倾听或者阅读,这时候,我们总是在说话。甚至,我们既没有专心倾听又没有阅读,而只是做着某项活计,或者只是悠然闲息,这当儿,我们总是在说话,总是不断地以某种方式说话。个体在语言中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形成独特的个体。语文以语言为支柱,必定促使学生个性、人格、自我的形成。
  (1)语文教育在学生个性形成中的作用。要形成独特的个性,首先要吸收各种信息、知识,使之成为能够进行塑造自我的素材。阅读就是获取各种信息的重要方式。阅读的过程是读者结合本人已有的生活经验,对阅读的材料加以认知、整合的过程。由于不同的个体的生活经验、阅历不同,他对阅读的材料的理解也是不同的。
  (2)语文教育在学生人格形成中的作用。语文是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结合。口头语言即是“说”。“说”在教育中是与个体的发展,塑造密切相关,它不仅是个体形成的重要手段,而且是个体人格完善发展的一个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个体在语文学习中,会吸收一些知识营养,也会真实表达出见解、观点,说出想说的话,说出真实的体验,说出内心的真实情感。在语文学习中,个体不用想所说的话是对还是错,想自己所想,说自己所说,没有欺骗,没有虚伪的话,没有官腔,没有套话,这是个体形成独特个性的首要条件。
  4.语文教育对学生社会化的作用
  (1)社会化的理解。对于社会化的理解,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解释,“一个人获得自己的人格和学会参与社会或群体的方法的社会互动过程”。“人的社会化是指个人学习知识、技能和规范,取得社会生活的资格,发展自己的社会性的过程”。个体社会化是指个体适应社会的要求,在与社会的交互作用过程中,通过学习与内化社会文化而胜任社会所期待、承担的角色,并相应地发展个性的过程。社会化主要指个体学习社会中长期积累的知识、技能、观念和规范,并内化为个人品格与行为,在社会生活中加以再创造的过程,也就是个体作为“社会学习者”和“社会参与者”的全面发展过程。
  (2)语文教育是学生社会化的基础。语文以语言为基础材料,语文对个体的影响是由于语言的功能。个体的社会化是在语言的基础上发展的,没有语言,个体之间便无法互动,无法交往;没有语言,个体和社会之间的影响无法达成。人们关于语言结构的知识和关于社会文化的知识是密不可分的。个体在获得语言的同时,也获得了语言中所包含的社会文化、社会理念,语言掌握的程度决定了个体社会化的程度。而且,个体的社会化是需要吸收社会文化,这些社会的文化都无保留地蕴含在语言当中,个体对社会的一些文化的理解也要给予一些观念,这些观念的意义只有在具体的语言场合中才体现出来,并在这些场合中获得了新的意义,从而使个体对社会的方方面面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个体在不同的社会环境中使用不同的语言,所建构的社会性是不同的。语言的场所不同决定了个体社会化性的不同。
  语文教育就是把学生带入世界,让世界在学生的面前完全展开,让学生形成独特的个性、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个体的精神。语文教育就是要配合学生的发展规律,促进学生的发展,使学生从容面对社会,使学生保持理智的头脑和宽阔的胸襟,为自己的理想而奋斗,获得美好的未来。
  参考文献:
  [1]张福贵.大学语文教育的学科定位与功能特性[J].中国大学教学,2014,01:48-51 69.
  [2]冯现冬.语文唤醒教育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3.
  [3]刘正伟.现代性:语文教育的百年价值诉求[J].教育研究,2008,01:64-69.
其他文献
摘 要: 数列知识是高中数学的重点知识之一,数列是特殊的函数,数列知识一直是高考必考的知识点,以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知识为基础,通常考查数列求和等问题,对学生的要求较高.在数列求和问题中,错位相减法又是一种重要的求和方法,在高考数学中经常考查.  关键词: 等差数列 等比数列 数列求和 错位相减法  数列求和问题是数列的概念,数列通项公式的进一步应用,作为数列知识的应用,是高考考查的重点知识之一.通
银屑病是一种常见的免疫介导的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以表皮角质形成细胞的异常增殖、炎症细胞的浸润和血管内皮细胞的改变为特点。界限清楚的红斑覆有厚层鳞屑是银屑病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任何部位均可发病,严重影响外观,进而对患者的精神心理和正常社交带来极大困扰,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以T细胞为主的淋巴细胞浸润及多种细胞因子与角质形成细胞之间相互作用形成复杂的炎症信号网络是银屑病免疫病理的重要特点。以各炎症因子
摘 要: 当今时代是经济全球化的时代,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日趋频繁。英语作为一门国际化交流的语言工具,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工作、学习息息相关。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是公认的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水平的测试,在社会上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本文通过描述民办高校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的过关率现状,分析了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提高民办高校大学英语四级考试过关率的措施。  关键词: 大学英语四级考试 过关率 民
摘 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人们的社会观念、意识形态等都发生了相当大的变化。新课改的推出使得传统的高中物理教学方式已不能满足现今社会中教育方面的要求,创新性、发展性的教学理念终将代替传统枯燥的物理教学理念,高中物理难教难学,为了能够使物理学更加人性化、人文化,正积极进行高中物理教学的改革与创新,这对教育发展事业越来越有意义。  关键词: 高中物理 教学改革 教学思考  从古至今物理学都是
高考试题的改革越来越突出“能力立意”,近几年的高考试卷中经常出现探索性试题(又称开放性问题),此类题型,在测试学生能力中,特别在考查学生创新能力方面有独特作用,不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而且能提供发展创造性思维的空间.此类题型,一直以来备受高考命题专家青睐.  关于开放性问题通常是改变命题结构,改变设问方式,增强问题的探索性及解决问题过程中的多角度思考,对命题赋予新的解释进而形成和发现新的问题
摘 要: 为了使专业英语教学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对专业人才的要求,本文结合本校实际从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对专业英语教学改革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专业英语 教学改革 教学方法  专业英语既是基础英语教学的延伸,又是基础英语与专业教学的结合与实践,是专业课程建设的一门必修课程[1]。从当前高校专业英语教学效果来看,远未达到上述要求。长期以来受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指挥棒的影响
摘 要: 教材是学生学习写作的重要资源。在教学过程中深入挖掘写作教学资源,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对教材中的经典课文进行创造性学习,寻找适当方法和途径,提炼写作素材,分析写作技法,总结归纳写作教学角度和方法,形成写作一般模式,促进学生主动探究和建构,不断内化所学知识,运用到写作实践中,开拓学生写作思路,丰富学生写作方法,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关键词: 教材 初中语文 写作资源 案例研究  张志公先生说:
倡议书是党政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或个人在日常工作、生产和生活中,为了发动群众,动员社会力量共同去完成某项任务,开展某种公益及竞赛活动时向有关方面和群众提出某
鲁迅作品《伤逝》中的子君和易卜生的《玩偶之家》中的娜拉是世界文学艺术画廊中两个很有特色的人物形象。在她们身上,体现出一种共同的东西,那就是妇女的觉醒和反抗精神。基于这两个人物生长的土壤和气候的原因,她们分别呈现出许多相同点和不同之处。  在这两部举世瞩目的作品中,两位女主人公——子君和娜拉都由于种种原因而离家出走,从表面上看,鲁迅是借小说的文学形式表现主题的,而易卜生则是用戏剧的文学样式表现主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