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网对抗项目运动员之间“相克现象”初析

来源 :体育时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ngsun5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845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3)01-000-02
  摘 要 “相克”现象在一些体育竞技比赛中经常出现,想必很多人对此现象的产生很是不解。本文将从隔网对抗运动员“相克”这种现象指出相克产生的原因以及对这种原因的初步分析,并提出如何及时对自己技战术的长板、短板进行调整互换来使这种“克我”角色转换成“我克”角色。
  关键词 隔网对抗 运动员 相克
  一、前言
  (一)“相克”的来源
  这个美好的世界里注定会充满矛盾,这个美好的世界也注定要充满对立。古典文学名著《三国演义》中的周瑜,一世英雄洒脱,用兵帷幄,但是,在他的人生道路上却遇到了诸葛亮。最后于是他只能感慨泪洒问苍天:“既生瑜,何生亮?”可是话又说回来了,《三国演义》中如果没有了周瑜、诸葛亮这一对冤家,那将会是一个多么乏味的故事啊。
  万物总是相生相克,任何事物都不可能是完美无懈可击的,总会有他的弱点或者盲点。“相克”一词指的是事物的相互克制、抑制或制约的关系,大家都听说过五行相克这一说法,如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之类(如图1)。五行中每一“行”都有“克我”、“我克”的关系。它是中医运行的基本原理,从这一个中医原理我们可以发现世界上的任何事物不仅仅是相互联系的,而且是有区别的,甚至在某一种环境下是相克的。
  (二)研究的目的、任务
  本文研究的目的在于对隔网对抗类项目竞赛中的“相克现象”产生原因进行分析,通过发现此种现象中的是否会存在某些客观规律,对竞技制胜理论体系提供依据,指导运动训练与竞赛实践。为此,还需要在确认“相克现象”存在的前提下来分析探讨现象的表现形式,以及此类现象对竞赛结果产生的正反面影响,并揭示现象的成因。
  二、隔网对抗项目特点
  技能主导类隔网对抗性项群(简称隔网项群),包括乒乓球、羽毛球、网球、排球(9人排球、沙滩排球)、藤球、毽球、板羽球等项目。其共同的竞赛特征是在比赛时用球网将双方选手隔开,各据一方,用规则允许的球拍或身体部位将不同性质的球击向对方的球台或场地。其得分手段既包括本方主动得分,也包括对方失误送分。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即运动员的运动素质、技术、战术、心理、智能、经验等方面的水平,通过能否击出“不同性质的球”和能否适应对方“不同性质的球”这个焦点集中体现出来。可以说隔网对抗项群项目的共同特点是比赛过程中要求运动员技术全面,击球动作快,反应迅速,攻防转换快,随机应变,体能充沛,心理稳定。
  (一)隔网对抗项目技术和打法的发展相互作用
  技术和打法是乒、羽、网、排项目中一个非常核心的概念。判断打法的主要标志是运动员自身的技术特点。从这些项目演进变化的逻辑顺序来看,运动技术的发展先于打法的形成,新技术带动新战术与新打法的出现——只有产生一项或几项主要的新技术才可能出现新的打法。而打法的成熟又要求运动技术的进一步完善。如羽毛球扣杀球和劈杀球技术出现后引发了快速进攻打法的一系列发展,而快速进攻打法的发展又对杀球和劈杀球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网球截击技术的发明带动了上网型打法的出现与进一步的变化发展;排球的发展进程中后排进攻技术和全攻全守打法的相互促进也印证了技术和打法在演进过程中的这一交互作用的规律性现象。在运动实践中,当进攻和防守处于相对“不平衡”时,人们为了在比赛中赢得主动权,会积极的去探索、发展新的攻防技战术及打法,改进、完善原有的攻防技战术,以期实现新的“平衡”。在这一交互作用规律的不断演变下,“克”和“反克”的现象也在不断的循环往复中变换着角色。
  (二)隔网对抗项目运动员“相克”现象
  这些著名选手在参加重大比赛的激烈对抗过程中总会发生“克”和出现“反克”的现象。其实这种现象的产生早已存在,只要运动员参加比赛,无论水平高低,这种现象就会不可避免地产生。比如在某次重大比赛或特定环境中遭受的失利,则极可能会给运动员造成“心理阴影”。在以后的比赛中,一旦再遇到同一对手或相似环境,“克我”将有可能再次发生,并由此而形成劣性循环。
  如今许多优秀隔网项目运动员在众多赛事的表现中都体现着自己的一套打法和战术特点,他们会在不同的比赛当中将自己的球风和技术特点发挥得淋漓尽致,然而每个人的球风、技术和战术打法总不会是全面的,在网坛三位巨星的比赛对抗中,似乎存在着一个很有意思的定律:费德勒、纳达尔、德约科维奇好比一个三角形的三个顶点,而他们之间的胜负关系则可以用相同的方向的箭头表示,实际上就是一种相生相克的关系。简单的说,就是德约科维奇克纳达尔——费德勒克德约科维奇——纳达尔克费德勒。
  三、隔网对抗项目的战术特征
  (一)发球与接发球是“相克”双方技战术实施的开始
  隔网对抗项目中的“发球”环节是技战术实施的开始阶段,运动员可通过不同的发球方式来改变发球的旋转、落点、速度和节奏方面的变化,在与之后的战术衔接配合,达到克敌制胜的目的。运动员让其发球所具有的“主动性”、“进攻性”和“隐蔽性”等特征,使得它在隔网对抗项目的比赛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接发球战术的成功运用是对方为了反克对手强有力的发球,破坏对方战术意图,为自己后续战术组织实施创造条件。但接发球技术本身并不包括在隔网对抗项目的技术体系中,既没有特定的接发球技术动作,但是相对于发球的“隐蔽性”和“欺骗性”来说,接发球的运动员这时很难判断球的旋转、落点和速度。此时可以根据个人技战术的需求进行调整最佳击球位置。
  (二)“落点”和“线路”的组合与变化是整个隔网对抗项目球路的变化战术的核心
  隔网对抗项目中的各种战术的特征是,以击球落点和线路的组合与变化为核心(或是基础),结合其它战术因素变化进行实施。例如:乒乓球的“调左压右”、“打中路分二边”或“发正手短球后抢冲反手位”;羽毛球的“直线平高球结合劈对角”、“抢网搓勾结合推后场”;网球的“攻底线放前场”、“压反手变线打正手”等,均是以落点和线路变化为主的战术。其原因:击球落点和击球线路的变化能有效调动对方,增加对方击球的难度,降低击球的技术质量;迫使对方直接击球失误;其它战术因素变化的效果,最终是通过球的落点和球的运行线路表现出来的。例如:同样是扣杀,但在实战中打对方正手位还是反手位,其效果大不一样;在乒乓球比赛中,同样是发上旋球,但是发对方正手短球还是正手长球效果也大不一样。因此,在各项技术训练中,加强“落点”和“线路”综合变化意识,是训练贴近比赛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内容。   (三)“克”与“反克”是隔网对抗项群的技战术实质
  与其它球类项目(同场对抗)相比较,隔网对抗项目最大的特点是,双方运动员交替击球。因此,技战术的实施过程实际上和棋类搏弈等相互克制过程非常相似,是一个“克”与“反克”的一个过程。这就决定了隔网对抗项目的战术套路具有较大的变异性和随机性。所谓战术套路的变异性,是指运动员在比赛中实施预定战术套路时,每一次击球都必须根据对方回球的落点、速度、力量、弧线、旋转调整战术套路; 战术套路的随机性是指运动员在很多情况下,常常是边打边组织边实施某一战术,具有较大的随机性。因此,临场应变能力的优劣,是衡量隔网对抗项目优秀运动员战术能力的重要标志。
  (四)隔网项目技战术在“相生相克”的矛盾中演进发展
  如果我们可以将进攻与防守称为永恒的训练学主题,那么,技术和打法在演进的过程中表现出的“相生相克”现象会更耐人寻味。这种“相生相克”现象并不简简单单的表现在“进攻与防守”的范畴内,在表现为“进攻与进攻”、“防守与防守”时同样存在。人们在运动技术的发展过程中始终便显出强烈的目的性,带有强烈的“相互克制”的意义、带有强烈的战术意识。我们可以从许多隔网对抗项目技术的发展过程中发现:当某种技术或者打法被另一种技术或者打法“克”住,即产生“克我”现象,甚至在较长一段时间内形成一种固有、固定的不适应时,被克者总是竭力想寻找到一种摆脱这种困境的技术或打法,这种“寻找“可以在短时间内形成(2012澳网李娜八分之一决赛),也可以在这种基础创新出新的战术和打法来“我克”。
  四、“相克现象”在隔网对抗项目中的表现形式
  (一)“克我”和“我克”
  在上述所讲的五行学说中,每一行都存在着“相生相克”关系,联系到我们所说的竞技体育项目中则是“胜”与“不胜”的关系,“胜”即为“我克”,“不胜”即为“克我”。因此,从相互克制、相互制约的方向来看,“相克”可以分为“克我”和“我克”两种形式。
  (二)两两相克、循环相克和交叉相克
  在隔网对抗项目的赛场上出现的相克现象会有各种不同的相克形式,其中可表现为两两相克、循环相克和交叉相克。
  相克现象发生在两个(对)运动员之间,还可能发生在三个或者三个(对)以上运动员之间,还有可能是发生在相互交叉的运动员之间。我们称发生在两个(对)运动员之间的是两两相克;发生在三个或者三个(对)以上的运动员之间的是循环相克;发生在相互交叉的运动员之间的相克现象称为交叉相克。这种相克现象在竞技比赛中有很强的实践意义。
  五、结束语
  “相克现象”在隔网对抗项目的运动竞赛中表现出了特定现象,他的出现对整个比赛的竞赛体系的制胜体系在各方面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在追求“我克”、预防“克我”现象的出现时,运动员和教练员要充分了解产生这种情况出现的的原因,实施并解决。本文仅对相克现象做了简要的研究和概述,如何在以后实证分析和逻辑概念拓展方面还需进一步努力。
  参考文献:
  [1] 陶志翔.持拍隔网对抗项群理论与应用成果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30(2):252-254.
  [2] 张辉,戴金彪,史芙英,刘稚玲,王继红.隔网对抗(持拍类)项目技战术特征[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7.31(4):65-69.
  [3] 虞丽娟,张辉,戴金彪,等.隔网对抗项目比赛技战术分析的理论与方法[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7.31(3):48-53.
  [4] 田麦久,等.运动训练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5.
  [5] 岳海鹏.隔网对抗类(乒乓球、网球)项目比赛中“相克现象”的初步研究[J].体育科学.1999.19(5):24-27.
  [6] 刘建和,杨成波.隔网对抗类项群(乒、羽、网、排)技术和打法演进过程的初步考察[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5.31(2):64-68.
  [7] 宫士君.社会与自然中存在的“相克现象”及启示毒——兼谈竞技篮球“相克现象”的表现形式及应对[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9.29(2):62-64.
  [8] 岳海鹏,刘建和.竞技体育中“相克现象”的初步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1998(2).
  [9] 杨思卓.管理不仅要相生,还要相克[M].东方企业文化.2007(6).
  [10] 薛萌,钟小燕.费德勒在四大网球公开赛决赛中技战术运用研究[J].北京体育学院学报.2010.33(3):130-132.
  [11] 陶志翔,祁兵,林建健.费德勒与纳达尔对阵时发球阶段技战术特点的对比分析[J].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8.31(11):1560-1562.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军事演习与热休克蛋白70表达的关系,并分析影响演习人员热休克蛋白(heat shock protein 70,HSP70)表达的因素。方法某次演习期间,选取参演官兵137人为演习组,观摩演
目的 对某体校游泳池水氯化消毒副产物皮肤接触途径的危害进行分析评价.方法 采用健康风险评价模式,抽样检测某体校游泳池三氯甲烷、二氯乙酸和三氯乙酸的浓度,问卷调查游泳
中图分类号:G843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3)01-000-02  摘 要 伴随着无缘2012伦敦奥运会,也未入围2014年巴西世界杯,中国足球国际裁判员目前在亚洲的地位已经陷入历史低谷,未来几年在国际足坛很难有所作为。本文针对中国足球国际裁判员亚洲失利的原因进行深入探究,旨在尽快找到相应的对策,扭转不利局面,振兴中国足球裁判事业。  关键词 足球国际裁判员 失利 原
中图分类号:G823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3)01-000-02  摘 要 力量训练对于所有运动项目的训练来说都是很重要的,对撑杆跳高项目也不例外,从持杆、助跑、插穴、起跳、悬垂、摆体、伸展与展体、过杆,整个技术动作都可以看出力量的存在。尤其是摆体动作、转体动作都体现出了力量的重要性。撑杆跳高运动员若力量不好,完成动作时就缺乏动作的连贯性,空中动作松散,杆上无力,甚至
目的 了解北京市丰台区各级医疗机构法定传染病报告质量,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规范疫情报告管理工作及提高报告质量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Excel 2010及SPSS 19.0汇总、分
目的 探讨不同时间及不同剂量被动吸烟对雄性大鼠体重及血清中胰岛素生长因子(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s1,IGF-1)和瘦素(leptin,LP)的影响,及体重与IGF-1和LP之间的相关性
中图分类号:G846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3)01-000-02  摘 要 随着丁俊晖、李娜等通过走职业化道路在国际舞台上获得成功,我国职业体育的改革已迫在眉睫。乒乓球一直被称为国球,在近几十年的发展中也是独霸国际舞台。但随着体育全球化、社会化趋势的加强,我们必须看到不足。本文把中国和德国的乒乓球职业化进行对比,旨在为中国乒乓球的职业化改革提供参考。  关键词 中德乒
目的 分析评价佛山市家禽生鲜上市政策实施效果,为调整和优化全市人感染H7N9禽流感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2016年11月~2017年3月,抽取活禽交易限制区农贸市场(以下简称限制区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专栏作家保罗·克鲁格曼12月26日发表文章,分析了近来全球商品价格上涨的主要驱动力即诱因所在。以下为文章摘译: On December 26, Paul Krugman, a
应用混合随机Petri网对神光III控制系统的故障进行了建模,并应用Visobj Net对建立的故障模型进行了仿真分析。网络化控制系统是一个离散和连续相结合的混合动态系统,具有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