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乙烯响应转录因子基因wfzp突变体颖果发育的研究

来源 :麦类作物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undb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麦WFZP基因编码的乙烯响应因子是植物中特有的转录因子,参与果实成熟、花叶器官衰老、脱落和种子发育等过程.为探明wfzp基因突变对小麦颖果发育的影响,以甲基磺酸乙酯诱变的两个wfzp基因突变体(wfzp1和 wfzp2)和野生型小麦品种济麦22为材料,运用树脂超薄切片和显微观察技术观察小麦WFZP基因突变体颖果的形态结构发育特征.结果显示,wfzp突变体颖果发育有如下特征:(1)在颖果发育早期,两个突变体的外果皮发育进程较快,中果皮降解时间提前;wfzp1内果皮管细胞消失较快,与wfzp1突变体相比,wfzp2突变体的管细胞发育缓慢;(2)两个突变体胚乳细胞的分化和发育明显较快,细胞中淀粉和蛋白体的积累量明显增多,细胞的充实度高,尤其在wfzp2突变体中表现较为明显;(3)两个突变体胚乳传递细胞与糊粉层传递细胞的生长分化进程加快.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探究乙烯响应转录因子调控小麦颖果发育提供了形态学参考.
其他文献
[目的]通过研究落叶松种间的木材生长与物理力学性质的差异,为落叶松定向培育及木材的高效利用提供科学参考.[方法]对32年生日本落叶松、长白落叶松和杂种落叶松的生长与木材物理力学性质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杂种落叶松树高、胸径和材积分别为18.24 m、21.35 cm和0.315 m3,与日本落叶松和长白落叶松相比具有明显的速生性.日本落叶松的基本密度、气干密度、全干密度以及晚材率均高于长白落叶松和杂种落叶松.杂种落叶松全干差异干缩最小.落叶松种间径面抗劈力、弦面抗劈力、径面顺纹抗剪强度、顺纹抗压强度、弦面
林业资源是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合理利用和保护林业资源非常重要,而林业调查规划设计直接关系到林业资源的发展和管控,通过调查规划设计可以有效指导林业生产活动,有助于更加准确地获取森林资源状态,进而为林业工作的开展提供准确的数据依据.林业调查规划设计的质量水平对于林业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就目前而言,我国的设计质量水平普遍偏低.基于此,本文就提高林业调查规划设计质量进行探讨,主要分析了目前林业调查规划设计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强化林业调查规划设计质量的策略和方法,以期为提高林业调查设计水平、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提供
在实施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的背景下,森林生态系统的固碳能力已成为关注焦点.基于东北3省第九次森林资源清查1091个样地的碳储量数据,建立了落叶松天然林和人工林的碳储量生长模型,分析了地形土壤等立地因子对模型参数的影响,并比较了不同起源现实落叶松林固碳能力的差异.结果表明:1)人工落叶松林碳储量的连年生长量在12a最大,达到2.70t/hm2;平均生长量在20a达到最大,为1.85t/hm2;天然落叶松林碳储量的连年生长量在18a最大,为0.94t/hm2;平均生长量在32a最大,为0.78t/hm2;2)林龄
采用资源环境科学与数据中心提供的2000,2010和2020年的空间分辨率为30m×30m的土地利用遥感数据,分析福建省林地覆盖时空变化规律,并结合DEM数据,研究林地覆盖变化在不同海拔梯度的响应机制.结果显示:1)研究区2000,2010,2020年林地总面积分别是76279.98,75807.97,75595.75km2,总面积逐渐减少;2)2000—2020年,林地的重心未发生较大偏移;林地分布范围整体呈现扩张的态势;空间变化上,无论是2000—2010年还是2010—2020年,稳定区都占据一定的
在云南省普洱市哀牢山自然保护区,选取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山顶苔藓矮林和滇山杨次生林3种植被类型为研究对象,通过TDR时域反射仪测定10~50,70,90,110,130cm和150cm的土壤含水量,收集凋落物各组分干重(叶、枝、花果、树皮、苔藓地衣和其它凋落物),分析不同植被类型凋落物特征和土壤水分以及二者的关系.结果表明:1)土壤含水量,表现为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的>滇山杨次生林>山顶苔藓矮林;2)3种植被类型间凋落物除枝条和树皮干重外均具有显著性(P<0.05),且凋落物构成具有相似性,主要由枝和叶构成
红松是国家名贵树种,被国家列为二级保护植物,同时也是东北地区的主要造林树种.随着红松林业资源的扩大,红松病虫害也越发严重,给红松的生长和成材带来了不良的影响.红松疱锈病是红松的危险性病害,已被列为国内外的森林植物检疫对象.疱锈病主要危害红松枝干的表皮,影响红松生长,造成较大的危害.加强对红松疱锈病的防治,保护红松资源,是林业工作者的一项重要任务.文章以辽宁地区红松疱锈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包括疱锈病的症状、病原、发生规律、分布与危害、鉴别方法以及防治措施,以此为辽宁地区防治疱锈病提供可靠依据.
为了研究林分空间单元中对象木与相邻木之间在空间结构指标上的自相关性,分析对象林木与相邻木之间在空间中的逻辑关系.在大围山自然保护区、乌云界自然保护区及芦头林场等区域中设置了25块20m×20m的样地,构建了基于Voronoi图的林木空间单元,确定了每株对象林木的相邻木,并选取混交度、开阔比数、胸径大小比及竞争指数作为林木空间结构量化指标,计算了各指标的值,最后结合全局Moran′s I的基本原理构建了林分空间结构单元指标自相关性分析方案,对研究样地中的林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域的林分为中度混交混交林
以云南省为研究区,基于GlobeLand30获取土地利用分布数据,对Landsat影像进行决策树分类,获取石漠化等级分布数据,定量分析云南省岩溶地区土地利用对石漠化景观格局演变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1)2000—2020年云南岩溶地区土地利用类型以耕地、林地及草地为主,耕地与建设用地面积逐年增加;2)无石漠化面积逐年增加,重度石漠化面积逐年减少,整体石漠化等级有所改善,高等级石漠化斑块面积减少,即优势度降低;3)石漠化主要发生在林地与草地,发生于耕地的石漠化面积呈增加趋势,发生于林地和灌木的石漠化面积除极
森林垂直结构分类具有重要的生态学和林学意义.以广西为研究区,通过10阶多项式对样地的离散机载激光点云的高度—覆盖度频率分布进行拟合,得到反映冠层物质垂直分布的垂直冠层剖面(伪波),通过伪波提取有效峰、冠层表面高、层下高、林层高与冠层表面高比值等冠层结构参数,建立分类规则,将林分乔木层垂直结构分为6个类型,采用混淆矩阵评估分类精度,并选取一个面积为1369 km2的区域进行制图以检验分类规则的可推广性.结果表明:1)1147个样地的总体分类精度为93.9%,Kappa系数为0.913;2)单峰、双峰、3峰剖
为进一步深入解析化学杂交剂SQ-1诱导小麦花粉败育的机理,本研究从SQ-1诱导的生理型雄性不育系PHYMS-1376及其对照可育系CK-1376各时期花药转录组测序筛选出差异表达基因TraesCS1D02G362900.1,与小麦基因组数据库比对发现,该基因编码的氨基酸与TaWRKY51同源度为97%,说明该差异表达基因为TaWRKY51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亚细胞定位、转录激活活性与花药表达模式研究,结果表明,TaWRKY51开放阅读框全长663 bp,可编码220个氨基酸,含有WRKY结构域和锌指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