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合作掌握学习的策略

来源 :知音励志·教育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sb55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新的教学方式、教学方法层出不穷,合作学习被越来越多地引入课堂,小组合作学习已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也成为现代课堂教学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但是,我们常常看到,由于小组划分的随意性,组织的散乱,设置的问题缺少研究价值,学生参与的欠平衡等,致使小组探究“浮在表层”或偏离正题,造成小组合作活动流于形式,看似热热闹闹,实为摆架子、走过场。那么,怎样才能防止上述现象的发生,使小组合作学习得以优化,从而提高合作效能呢?
  【关键词】小学数学;合作;掌握学习;策略
  1 在学生自愿的基础上建立学习小組
  科学的构建学习小组,既是学生合作的基础和前提,也是实现学生群体合作的基本手段。一个学习小组应该是一个班组或集体的缩影。因此组建合作学习小组时,应在尊重学生自愿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兴趣爱好、学习能力、心理素质、家庭情况、性别等进行综合评价,然后搭配成若干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学习小组。通常4-6人为妥,保证优势互补和每个人都有充分发表见解的时间,以便使小组探究在短时间内取得成效。小组长可由民主推选出具有较强责任心、组织管理和表达能力强的学生担任,以保证合作学习的正常开展。也可以采取轮换制,让每个学生都有公平锻炼与施展才能的机会,防止思维定势与惰性的产生,增强小组活力,提高合作学习的效益。
  2 教学预设要保证给学生提供合作学习的环境
  2.1 安全的心理环境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人的生存需要和安全需要得到基本满足后,爱的需要和受尊重的需要就会突出来,成为主要的需要。小学生都是得到了生存需要和安全需要的人,只有对他们热爱尊重、理解和信任,才能激发他们的上进心,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因此,教师要尊重每一个学生,使每个学生都有展示自己的机会,都能享受成功的喜悦。教师在课堂上把鼓励送给他们,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发表自己的见解,即使回答错了,也没有人会嘲笑;在课外,教师要主动和学生交流内心的想法,拉近距离,培养良好的师生感情。学生只有在这种氛围中,才能毫无戒备地和老师、同学进行交流,这样,学生的思维就会更加活跃了,探索热情就会更高涨,合作的欲望就会更强,课堂就会更加生机勃勃。
  2.2 充裕的时空环境
  这里的时空环境一方面是指在小组合作时教师要给足学生讨论、交流的时空,让各种不同程度学生的智慧都得到尽情的发挥。另一方面,往往是教师最容易忽略的,是小组合作之前学生独立思考的时空,只有学生经过独立思考,对所要研究的问题形成了初步的认识,才会有交流的需要和能力,才能进行有效的学习。因此教师在布置合作学习时,要提醒学生:先独立思考,再把自己的想法与同组的同学说一说,这样才能提高合作学习的成效。
  2.3 热情的帮助环境
  全班十多个小组中,免不了有些因组长的组织能力偏低,或因小组整体实力偏差等原因而无法顺利地展开合作,教师应因组而异,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启发式帮助。教师要以一个普通合作者的身份,自然地参与到有困难的小组中去,让学生觉察不出因本组水平低而需要教师的帮助。考虑到学生能力之间存在的差异,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具有帮助性的提示,在那部分学生遇到困难时,能得到一定的启示,而不至于让他们束手无策,从而降低学习效率。。
  3 学习过程中要抓住合作学习的时机
  3.1 个人操作无法完成时
  数学有些操作内容依靠学生个人是无法独立完成或无法很好地完成的。比如:在认识“米和厘米”时,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时,让学生用卷尺或米尺去量身边物体的长度,如黑板的长,教室的宽,课桌的高等等,就必须有两人或两人以上的合作才可能较好地完成;又如,在学习“可能性”时,可安排同桌为一个小组,一人摸球一个猜的形式,增强学生对可能性的认识;再如,在学习统计时,教师调查班上部分学生爱吃水果的情况,要进行归纳与统计时,也需要小组的力量才能又快又好地完成。小组合作学习中的操作活动,既能体现集体的智慧,又能激发学生的合作热情。因此,教师应多设计这样的活动,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合作效率。
  3.2 独立思考出现困难时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会提出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问题,而有些问题依靠学生的独立思考是没办法解决的,这时就可采用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之间展开讨论,教师适当指导,使学生亲身经历问题的解决过程,更能有效的促进学生获得对数学知识的真正理解。比如:如在教学十几减9的退位减法时,教师出示课件,一个小猴子在卖桃,盒里放了十个,盒外有3个,小猴子说:一共有13个桃子,小兔说:我买9个,白菜老师问:还剩几个?小猴子抓耳挠腮想不出来,老师说:同学们能帮帮小猴子吗?学生兴致高涨,纷纷动脑筋,想办法。独立思考了几分钟后,有的同学眉头紧锁,面露难色。本课是学生第一次接触退位减法,大部分的学生都感觉有一定的困难,这时教师趁势说:小组的同学可以合作,大家一起出主意,想办法。同学们一听,立刻又活跃起来,你一言我一语的交流着各自的看法,通过集体的智慧得到了许多的解决办法,让学生再一次感觉合作的力量。
  3.3 意见不一需要争论时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意见不统一的时候,这时教师不要急于下定论,而应该组织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充分的讨论,然后让意见不一的双方发表自己的见解,允许与对方争辩,在辩论中明晰正误。比如:在《对称》这一节课里,“做一做”里有一题,让学生判断哪些图形是对称的,如图:
  当出现这个图形时,学生有的说是对称图形,有的说不是,大家各持已见,互不相让。这时老师就组织学生讨论,并让学生说出自己的理由。有的同学说:老师,这房子对折后它的左右两边不会重合,因为它一边没有窗户,所以它不是对称图形。有的同学说:老师,如果我们不要看窗户,对折后房子的外框会重合。瞧,多么独特的见解,如果老师一味的否定,哪里有这么精彩的发言,哪里有这么有创意的想法,学生已经能灵活的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问题了,这是多么值得庆幸呀!
  4 学习评价要关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4.1 融入竞争机制
  有竞争才有提高,针对小学生好胜的心理特点,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不失时机地引入竞争机制,对合作学习的效果能起到纠正、提高、深化的作用,使合作学习更具实效、高效。教师可以在日常的教学中有意识地强化“学习小组”的集体荣誉感,比如可以经常地评比“最佳小组”,采用单课评比与积分相结合的竞争方法,或者以每课各组轮流推出“小组发言人”、“小组主讲人”的形式,在诸如此类的激励中,基础好的学生就会感到仅仅提高自己的成绩是不够的,还必须尽力帮助组内的其他成员;而基础较差的学生则认识到小组的成功取决于每个成员的努力,认识到自己对于小组所承担的责任,压力能够变成动力,使小组内出现互动,互助、互勉、互助的局面。经过一段时间持之以恒的训练,学生的学习目光必然会投身整体、投向长远,而不仅仅局限于自身、局限于眼前,有利于强化学生的合作意识,全面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
  4.2 重视展示交流
  展示交流是合作学习的主要环节,是形成正确认知、发展创新思维能力的关键所在。因此在各小组各自合作的基础上,教师要给足学生的发言、补充、更正甚至于辩论的时空,让各小组充分展示成果,阐述观点,通过充分交流、相互开拓、辨析和质疑答辩,进一步内化知识,加深对问题本质的理解,最终达成共识,归纳概括合理的结论或得出解决问题的最佳策略。
  4.3 及时反馈评价
  恰当的评价起着导向与促进作用。因此,教师要不失时机的对学生合作的情感、态度、表现等及时进行恰当的形成性评价,并且组织小组间的相互评价和学生的自我反思,以此肯定成绩、找出不足、指明方向、指导行动。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思维成果的合理部分,不苛意求全,保护学生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合作水平的不断发展和提高。
  总之,合作学习并不仅仅意味着安排小组坐在一起共同完成一个任务,它需要教师对小组活动过程的各个方面,尤其结合数学学科的特点给予认真的思考和关注。小组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的重要学习形式,也是促进学生学会学习,学会交往的重要形式,需要我们不断的探索研究,使这种学习形式更合理、更有效。
  作者单位
  江西省乐平市横路中小学 江西省乐平市 333300
其他文献
摘 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提出,应利用废旧材料和常见物品,让幼儿进行画、剪、折、粘等美工活动,促进幼儿手的动作灵活协调。因此,在幼儿教学过程中,应有意识地通过一些有趣的手工制作主题活动,引导幼儿从辨别生活材料开始,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对材料进行合理改造整合,使其变成工艺品、玩具等有用的物品,在此过程中逐步使幼儿形成一种环保意识、习惯和行为。巧妙的手工制作,将生活材料变成一件件工
日本与中国在地理位置上是一衣带水的近邻,在文化上也是同根同脉,在日本文化中,汉文化特别是唐代对其文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自明治维新以来,日本大量吸收西方先进的文化,使
摘 要  在信息化时代的今天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够满足现在学生们的需求,现代的学生在家庭环境的耳濡目染下已经对信息化的产品有所了解,现在电视节目的多样化,幼儿园教育的全面化使得现在的学生对获取知识的方法更加具有选择性、而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们提出来的问题更是多样化,要想使课堂教学取得更好的效果就要求我们必须在课堂上进行创新。  【关键词】课堂创新;学生积极性;理论联系实际  教学是教与学一个相互的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