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制定的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充分发挥乡镇财政职能作用,加大农村财政财务监管力度,提升财政资金使用的规范性、安全性和有效性,不断提高农村财政财务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水平。本文就如何推进财政专管员制度的工作开展了分析研究,以了解存在的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措施。
一、基本情况
在新农合、新农保方面: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通过干部走村串户做好参合农户的登记及筹资工作,并耐心解释心的缴费标准和报销比例,做到了应保尽保,财政专项资金进行了有效监管,监管率达100%。
二、财政专管员制度所取得的成效
1、进一步促进了财政专管员工作作风的转变。通过实行财政专管员制度,有效促进了乡镇财政工作人员的作风转变。而且由于工作需要,每个人都要成为多面手,这就促进了我分局工作人员加强学习的氛围,工作作风和精神风貌也有进一步的转变。
2、进一步明确了财政专管员工作职责内涵。新时期的财政专管员,特别是农村综合配套改革后的财政专管员管什么事、如何管、负什么责,通过这次专管员制度的设定得到了有效明确。
3、进一步凝聚了士气,赢取了民心。随着财政专管员制度的贯彻实施,全体工作人员在按照专管员工作职责完成任务时,普遍认识到工作有了抓手,目标清晰明确,操作步骤简单易行。同时又由于我们的专管员经常下乡上门上户工作,为群众送政策、送信息下乡,调查、核实政策的落实情况,与群众进行“零”距离交流,进一步取得了群众的信任和支持,赢得了群众的好评,争取了民心。
4、进一步保证了财政资金的安全高效运行。财政专管员制度规定财政专管员的工作职责之一是资金监管职责,通过履行上述职责,使我们财政部门从被动的拨款付账转变为监督管理,注重财政资金的使用效果,有力的保证了财政资金的安全与完整,进一步提高了财政部门对财政资金监督管理的影响力。
三、存在的问题
乡镇财政专管员制度刚建立不久,是一项全新的工作,由于没有以往的经验可以借鉴,所以导致我们只能在探索中学习和落实乡镇财政专管员制度。就我们前段工作的实际来看,在贯彻落实这一制度上还存在以下问题:
1、工作人员少,导致工作任务重。目前的人员只能仅仅维持上述日常工作需要,现成立财政专管员制度,要求每个人除负责上述自身工作外,还要成为多面手,就显得人员捉肘见襟,这都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全所员工的工作量,使工作效率大打折扣。
2、业务繁杂,导致工作效率下降。财政部门岗位多,政策性强,工作量大、繁琐,乡镇财政部门工作就更是如此,每名工作人员在不同的财政岗位上承担着一项甚至几项工作和职责,这就可能导致工作效率低下,财政专管员就有可能形同虚设,有名无实。
3、责任重大,权限有限,导致无法更好的开展工作。如对于财政资金扶持的项目,往往由于信息通达不及时,专管员对项目的相关信息掌握不准、不够全面,一些专项资金的申报、实施、监督、验收等环节未要求基层财政部门和专管员参与,在监管时提出的一些意见往往不被项目施工方重视和理解,导致专管员无法对项目实施有效监管,被监管方不接受监管时也无法对其进行有效约束。
4、人员地位不确定,知识更新慢,导致落实专管员制度受到一定影响。我镇现在的财政工作人员是由原财政所和经管站合并而来,人员编制一直在乡镇,其身份属于聘用人员,自下放到乡镇管辖后,由于各种原因,乡镇财政工作人员没有再参加系统的业务学习培训机会,势必影响到财政专管员制度的落实效果。
四、思考与建议
对于上述存在的这些问题,我们在努力的探索解决当中,认为要从一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把财政专管员制度真正落到实处。
1、合理分工,配置人员。根据我镇各村和分局工作人员实际情况和特点,按照上级一村一员、一员多村的方法对财政驻村专管员进行合理配备,充分考虑分线负责的工作和驻村工作需要,确保专管员能全面完成所驻村范围内的各项财政工作任务,按时间、要求完成上级交办的各项事情,实行干部职工定岗定责,将任务分解落实到人,细化考核到人,真正做到“人人都管事,事事有人管”的工作格局。
2、加强对专管员的培训。主要应由上级机关制定一个轮训机制,定期对财政专管员进行业务和政策、法律法规的培训学习,以便专管员及时进行知识更新,掌握新形势下的财政工作特点和新的工作方式方法,上下联动,通达财政资金监管信息,提高财政工作的为民服务能力和监督管理能力。
3、严格考核制度。按照专管员制度要求,每年进行严格考核。一是要严格考核下乡工作时间。每名专管员到所驻村从事驻村财政工作时间达到一定标准时间,其下乡到所驻的村展开工作应以5~6个工作日为宜,太多则可能影响其它工作。二是增强服务意识。积极推行“三制”便民服务机制。三是严格奖惩制度。奖勤罚懒,对成绩突出的给予一定的奖励,对不合格的专管员,给予一定惩处。以进一步激发乡镇财政专管员工作激情,充分调动工作积极性,全面履行财政专管员责任和职责。
(作者单位:湖北省京山县三阳镇财政所)
一、基本情况
在新农合、新农保方面: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通过干部走村串户做好参合农户的登记及筹资工作,并耐心解释心的缴费标准和报销比例,做到了应保尽保,财政专项资金进行了有效监管,监管率达100%。
二、财政专管员制度所取得的成效
1、进一步促进了财政专管员工作作风的转变。通过实行财政专管员制度,有效促进了乡镇财政工作人员的作风转变。而且由于工作需要,每个人都要成为多面手,这就促进了我分局工作人员加强学习的氛围,工作作风和精神风貌也有进一步的转变。
2、进一步明确了财政专管员工作职责内涵。新时期的财政专管员,特别是农村综合配套改革后的财政专管员管什么事、如何管、负什么责,通过这次专管员制度的设定得到了有效明确。
3、进一步凝聚了士气,赢取了民心。随着财政专管员制度的贯彻实施,全体工作人员在按照专管员工作职责完成任务时,普遍认识到工作有了抓手,目标清晰明确,操作步骤简单易行。同时又由于我们的专管员经常下乡上门上户工作,为群众送政策、送信息下乡,调查、核实政策的落实情况,与群众进行“零”距离交流,进一步取得了群众的信任和支持,赢得了群众的好评,争取了民心。
4、进一步保证了财政资金的安全高效运行。财政专管员制度规定财政专管员的工作职责之一是资金监管职责,通过履行上述职责,使我们财政部门从被动的拨款付账转变为监督管理,注重财政资金的使用效果,有力的保证了财政资金的安全与完整,进一步提高了财政部门对财政资金监督管理的影响力。
三、存在的问题
乡镇财政专管员制度刚建立不久,是一项全新的工作,由于没有以往的经验可以借鉴,所以导致我们只能在探索中学习和落实乡镇财政专管员制度。就我们前段工作的实际来看,在贯彻落实这一制度上还存在以下问题:
1、工作人员少,导致工作任务重。目前的人员只能仅仅维持上述日常工作需要,现成立财政专管员制度,要求每个人除负责上述自身工作外,还要成为多面手,就显得人员捉肘见襟,这都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全所员工的工作量,使工作效率大打折扣。
2、业务繁杂,导致工作效率下降。财政部门岗位多,政策性强,工作量大、繁琐,乡镇财政部门工作就更是如此,每名工作人员在不同的财政岗位上承担着一项甚至几项工作和职责,这就可能导致工作效率低下,财政专管员就有可能形同虚设,有名无实。
3、责任重大,权限有限,导致无法更好的开展工作。如对于财政资金扶持的项目,往往由于信息通达不及时,专管员对项目的相关信息掌握不准、不够全面,一些专项资金的申报、实施、监督、验收等环节未要求基层财政部门和专管员参与,在监管时提出的一些意见往往不被项目施工方重视和理解,导致专管员无法对项目实施有效监管,被监管方不接受监管时也无法对其进行有效约束。
4、人员地位不确定,知识更新慢,导致落实专管员制度受到一定影响。我镇现在的财政工作人员是由原财政所和经管站合并而来,人员编制一直在乡镇,其身份属于聘用人员,自下放到乡镇管辖后,由于各种原因,乡镇财政工作人员没有再参加系统的业务学习培训机会,势必影响到财政专管员制度的落实效果。
四、思考与建议
对于上述存在的这些问题,我们在努力的探索解决当中,认为要从一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把财政专管员制度真正落到实处。
1、合理分工,配置人员。根据我镇各村和分局工作人员实际情况和特点,按照上级一村一员、一员多村的方法对财政驻村专管员进行合理配备,充分考虑分线负责的工作和驻村工作需要,确保专管员能全面完成所驻村范围内的各项财政工作任务,按时间、要求完成上级交办的各项事情,实行干部职工定岗定责,将任务分解落实到人,细化考核到人,真正做到“人人都管事,事事有人管”的工作格局。
2、加强对专管员的培训。主要应由上级机关制定一个轮训机制,定期对财政专管员进行业务和政策、法律法规的培训学习,以便专管员及时进行知识更新,掌握新形势下的财政工作特点和新的工作方式方法,上下联动,通达财政资金监管信息,提高财政工作的为民服务能力和监督管理能力。
3、严格考核制度。按照专管员制度要求,每年进行严格考核。一是要严格考核下乡工作时间。每名专管员到所驻村从事驻村财政工作时间达到一定标准时间,其下乡到所驻的村展开工作应以5~6个工作日为宜,太多则可能影响其它工作。二是增强服务意识。积极推行“三制”便民服务机制。三是严格奖惩制度。奖勤罚懒,对成绩突出的给予一定的奖励,对不合格的专管员,给予一定惩处。以进一步激发乡镇财政专管员工作激情,充分调动工作积极性,全面履行财政专管员责任和职责。
(作者单位:湖北省京山县三阳镇财政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