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聚天下英才 引领辽宁振兴

来源 :共产党员·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clzlj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过去不久的2019年,是辽宁人才事业创新发展的关键一年。
   这一年,重大人才工程“兴辽英才计划”结出累累硕果,“兴辽英才计划”杰出人才贾振元、冯夏庭、唐立新、尚红光荣当选“两院”院士,“兴辽英才计划”领军人才姜周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这一年,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不断向“深水区”迈进,用人主体自主权进一步落实,人才培养引进、评价激励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新突破。
   这一年,近悦远来的人才发展生态正在加速形成,创新创业、安家落户、子女教育、医疗养老等方面服务保障力度不断加强,真正让人才在辽宁安心、安身、安业。
   抓人才就是抓发展、兴人才就是兴辽宁。一年来,辽宁省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东北、辽宁振兴发展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坚持党管人才原则,聚焦振兴发展,聚力英才兴辽,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和政策创新,深入实施重大人才工程,进一步优化人才发展环境,着力集聚爱国奉献的各方面优秀人才,用人才引领辽宁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
  坚持放权松绑
  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
   科学培养人才,广泛聚集人才,用好用活人才,最根本的是要有一套充满活力和竞争力的人才发展体制机制。辽宁省持续向用人主体放权,为人才松绑,着力调动用人主体内生动力、激发人才创新创业活力。
   深化人才领域“放管服”改革。相继下放人才招聘、评审、薪酬管理等权限,全省已有53家单位开展自主招聘,161家企事业单位实行职称(专业技术职务)自主评审。出台关于完善全省教育行业事业单位、医疗卫生机构事业单位、科学研究及其他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岗位结构比例调控的3个文件,提高高等学校、科研院所、中小学和公立医院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岗位结构比例。出台优化科研管理提升科研绩效的14条政策和深化省级科技计划项目和资金管理“放管服”改革的10条政策,下放预算调剂权限,提高间接费用比例,改进结转结余资金留用处理方式,提高财政科研项目资金使用效果效益。出台《关于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开展科技成果转化政策激励试点的工作方案》,启动科研人员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改革试点工作,探索实行科研经费包干制、科研事业单位年薪制等新举措。
   创新人才评价激励机制。认真落实《关于辽宁省分类推进人才评价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在科技人才、工程技术人才、技能人才、青年人才、基层一线和农村实用人才等10个领域分类构筑评价体系,实现“干什么评什么”“用什么评什么”。出台《关于深化项目评审、人才评价、机构评估改革的实施意见》,统筹和精简“三评”工作,简化优化工作流程,切实为科研人员和机构松绑减负。开辟高层次人才职称评审“快车道”,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可直接聘任二级专业技术岗位。落实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成果转移奖励后补助政策,对23项企业成果转化项目、27项院校成果转化项目、2项科研人员携科技成果成立企业项目、6家大学科技园、15家科技企业孵化器、45家众创空间予以后补助奖励,促进科技成果在辽转移转化。
   改进人才培养支持机制。出台《辽宁省高等学校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支持方案》,筹集70亿元支持大连理工大学、东北大学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支持辽宁大学等11所高校建设国内一流大学。深入推进高等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超前布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紧缺专业75个,做大做强专业294个,停招撤销过剩专业171个,转型升级本科专业937个,不断优化人才供给结构。推动全省成立57家校企联盟,参与学校178所(次)、企业3477家,涵盖237个学科、1546个专业,实现了校企联盟对全省主导产业的全覆盖。
  坚持引育并重
  着力集聚各方面优秀人才
   人才工程是培养人才、引进人才的重要载体。辽宁省紧紧围绕“一带五基地”建设和“五大区域发展战略”重大需求,以重大人才工程为牵动,为振兴发展集聚各方面优秀人才。
   深入实施“双招双引”工程。坚持政策引才,认真落實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人才集聚的若干政策》,相继推出《新引进或新培养人才奖励操作细则》《高层次人才子女入学操作细则》等17项具体操作细则,持续释放政策红利。2019年,全省累计引进拥有博士学位或副高级以上职称的高层次人才1923人、国外“高精尖”专家580人。坚持平台引才,成功举办第20届中国海外学子创业周,吸引656名海外优秀人才携带237个高科技项目参加现场路演,其中1/3的项目具有较高技术水平并进入产业化阶段,23个项目实现签约;成功举办2019“一带一路”辽宁(铁岭)科技创新合作周,邀请俄罗斯、白俄罗斯等6个国家33名专家与省内科技企业开展对接合作,达成合作意向26项。坚持柔性引才,实施全国学会入辽计划,先后与中国复合材料学会、中国金属学会、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等20余家国家级学会开展对接,累计推动国家级学会在辽设立分支机构38个。坚持合作引才,举办2019年“走进江苏、走进高校”人才招聘活动,组织辽宁省210家重点企事业单位,分别在南京国际博览中心、南京工业大学、南京工程学院、河海大学举办多场招聘会,累计提供就业岗位6987个,达成就业意向382人。
   高质量实施“兴辽英才计划”。印发《辽宁省“兴辽英才计划”项目管理办法》,对“兴辽英才计划”资助经费实行项目化管理,即每位入选专家要围绕重点领域和主导产业确定1项科研项目,通过项目实施解决辽宁产业发展急需紧缺的技术难题。据不完全统计,“兴辽英才计划”入选专家和团队已累计承担科研项目550余项,获得科研项目资金支持近10亿元,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1000多篇,获得有效发明专利500多项,转化高质量科技成果300多项。2019年,“兴辽英才计划”影响力和关注度持续上升,申报人数同比增长15%,新评选出6名杰出人才、214名领军人才、200名青年拔尖人才和36个高水平创新创业团队。成功举办2019年“兴辽英才”发布典礼,9位省领导出席发布典礼并为入选专家和团队代表颁发证书,向全社会传递辽宁广开进贤之路、广纳天下英才的强烈信号。    同时,辽宁省扎实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协调发展,取得了新进展新成效。
   实施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培养计划。在华晨集团、中天证券和辽宁时代万恒集团开展职业经理人制度试点,向11户省属企业派出25名外部董事,组织260余家中小企业的董事长、总经理、技术或研发总监、财务总监等管理人才开展业务培训,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推动企业新设立省级技术中心65家。
   实施高技能人才培养计划。出台《关于全面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的实施意见》《辽宁省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实施方案(2019-2021年)》,建设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5家、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4家、省级技能大师工作站14家、省级职工职业技能培训基地34个,选树5名辽宁省功勋高技能人才、50名辽宁省有突出贡献高技能人才、100名辽宁省技术能手,全年培训技能人才22万人。
   实施人才助力县域经济发展计划。深入推进农村科技特派活动,派驻省级科技特派团117个,开展技术指导731次,培训基层农民技术员2万余人次,解决具体难点问题2011个,实现了对全省41个农业县和15个省级扶贫开发重点县的全覆盖。加强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轮训和青年农场主、农村实用人才培训,确认95个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机构,认定省市县级基地125个,累计培训新型经营主体带头人1.8万人、青年农场主950人、农村实用人才2500人。
   实施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计划。印发《辽宁省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计划实施方案(2018-2020年)》,出台《关于加强社会工作专业岗位开发与人才激励保障的实施意见》,启动两批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牵手计划”项目,扶持新建25家社会工作服务机构。
   实施青年英才储备计划。改革自然基金计划支持体系,首次设立并遴选优秀青年基金10项,与5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共同设立重点领域联合基金,支持和促进优秀青年科学技术人才快速成长。扩大博士后招收规模,新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680名,创33年来年度招收数量新高;新设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9家,总数达到119家。新增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1348名,优化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队伍结构。
  坚持以用为本
  充分发挥人才引领振兴发展作用
   辽宁省坚持以用为本,在使用中发现、在使用中成长、在使用中发挥作用,做到用当适任、用当其时、用当尽才,让各类人才在振兴发展的广阔舞台上各展所长、各得其所。
   实施院士专家助力振兴发展行动。以院士工作站、专家工作站、海智工作站、学会服务站建设为载体,建立院士专家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长效机制,全省累计组建院士工作站271家、专家工作站160家、海智工作站10家、省级学会服务站326家,2019年组织开展科技服务496次,签署合作协议339项,解决企业技术难题148项,实现转移转化科技成果374项。积极打造县域人才精准供给新模式,累计创建“创新驱动助力示范区(县)”10家,中国科协两次赴阜新市新邱区开展专项调研,梳理形成“新邱经验”在全国科协系统进行推广。
   实施高校院所服务全面振兴专项行动。深入推进科教融合、产教融合,与中科院沈阳分院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组织省内13所高校与中科院驻辽研究所签署全面合作协议26份。深化校企合作,8个集团化办学职业院校入选全国示范性职教集团遴选范围,组织校企联盟对接“双百计划”,完成100家重点企业遴选工作。推动全省高校组建21个产业技术研究院、20个校地研究院、70个校企联合研发机构,年均联合攻克关键核心技术超100项。
   实施科技成果在辽转化促进行动。高标准建设东北科技大市场,省市区三级政府共同签署了《打造升级版东北科技大市场合作框架协议》。扎实推进中科院沈阳国家技术转移中心、丹东育成中心建设,新增省级技术转移示范机构13家,总计达到85家。成立辽宁省科技成果转化促进联盟,在省级学会建立了54个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基地,全年落地转化科技成果超过3000项,技术合同成交额超过500亿元。
   同时,辽宁省积极为人才干事创业搭建平台,出台《关于以培育壮大新动能为重点激发创新驱动内生动力的实施意见》,制订《科技创新引领产业振兴专项行动方案》,围绕智能制造、新材料、洁净能源三大领域,明确智能型工业机器人等12条创新链,启动实施省科技重大专项项目39项、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16项。启动实施沈阳材料科学国家研究中心、国家机器人创新中心、辽宁实验室等创新平台建设。强力推进沈大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高新区建设,实施高新区高质量发展“六大工程”,制定出台《辽宁省新型创新主体建设工作指引》,培育瞪羚独角兽企业134个、新型研发机构22个、大企业平台7个和离岸(域外)创新中心10个。强化企业吸纳人才主体地位,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超过100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注册数量突破7500家。
  坚持拴心留人
  大力优化人才发展环境
   辽宁省大力营造识才、爱才、敬才、用才的良好环境,为广大人才创新创业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务保障,真正让本地人才扎根故土,让外来人才宾至如归。
   加强对人才创新创业的金融支持。组建辽宁省人才创新创业促进会,积极推广“人才贷”金融服务产品,面向高技术企业和高层次人才,新发放6筆共计2800万元纯信用、无抵押、低利率贷款,解决人才事业初创期和成长期“资金烦恼”。充分发挥省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作用,设立3亿元兴辽英才科技发展基金(大连),大力支持人才创新创业。创新推出“创业保”产品,提供免收担保费、免现场调查等便捷服务,已在朝阳、抚顺、锦州、葫芦岛4市落地,累计发放创业担保贷款8.9亿元,有力支持辽宁省城镇及农村地区人群的创新创业活动。
   加大人才服务保障力度。建立辽宁省高层次人才服务中心,整合服务资源,依托省就业和人才服务中心建设辽宁省高层次人才服务中心,通过专窗、专网、专线、专员“四专”服务方式,为高层次人才提供“一站式”服务。创新推进辽宁人才信息港建设,打造“一网三库三平台”,稳步开展网站备案、人才政策征集整理、人才服务项目梳理、高层次人才信息采集等工作。截至目前,已累计采集、汇总人才重点政策142项、副高级职称及以上或拥有博士学位的高层次人才信息2.5万余条。落实高层次人才就医“绿色通道”政策,全年为1100余名高层次人才发放健康证,为1300余名高层次人才提供健康体检服务。开展“人才服务进高校院所”活动,先后在大连、鞍山、本溪、锦州等8个城市高校院所举办宣讲会10场,向东北大学、大连理工大学等34所高校5700余名在校大学生宣讲辽宁省支持大学生就业创业相关政策,进一步提高人才政策知晓率。
   注重强化宣传引导。深化党委(党组)联系服务专家,推动各级党员领导干部联系服务专家人才,切实为人才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举办各类高层次人才国情、省情研修班30期,进一步引导广大人才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巩固共同思想政治基础。深入开展“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主题宣传工作,在辽宁日报开设“爱国情 奋斗者”专栏,刊发《22年坚守,只为打造一颗“中国芯”——记沈鼓集团设计院副总工程师姜妍》等先进事迹文章50余篇,选树“辽宁好人·时代楷模”4人(集体),“辽宁好人·最美人物”55人(集体)。以新时代高校党建“对标联创”活动为载体,创建党建工作示范高校10所、标杆院系50个、样板党支部150个、配备“双带头人”党支部书记的教师党支部2243个。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做好人才工作意义重大。辽宁省将进一步牢固确立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深入实施重大人才工程,不断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大力优化人才发展环境,用人才引领辽宁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
  (辽宁省委组织部人才工作处供稿)
其他文献
今年1月24日,农历腊月十九,位于沈阳市太原街的玖伍文化城里人头攒动,热闹非凡。原来,“玖伍红色乡村第一书记年货大集”在这里开幕,来自全省14个市的130余名驻村第一书记带着自己村里的特色农副产品走进展区,向市民展示“好年货”。在葫芦岛展区,从辽宁省文化和旅游厅选派到建昌县贺杖子乡火石山村任第一书记的刘铁峰手里拿着产品小样正在吆喝:“快来尝尝我们火石山村的小米,绿色无公害。我们火石山村是一个群山环
期刊
近日,辽宁省委印发《关于授予张贵斌同志“辽宁省优秀共产党员”称号的决定》(辽委〔2019〕71号),决定授予张贵斌同志“辽宁省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张贵斌,男,汉族,1925年12月出生,海城市西柳镇小码头村人,1948年5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49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4年2月因伤复员后,先后任村党支部书记、信用社负责人、供电所所长和县农电局物资库负责人,1978年10月离休。张贵
期刊
彩云之南,青山如黛,碧水奔涌。昆明、丽江、迪庆,一路向西,如同走进了漫长的画卷。路边的村寨里,不时有鲜红的国旗、党旗映入眼帘,青翠欲滴的“人间天堂”愈显安宁祥和。   近年来,迪庆藏族自治州、丽江市全面提升基层党建工作质量,以党建引领脱贫攻坚、社会综合治理等各项工作,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社会长治久安打下了坚实基础。  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不能掉队”   都说“靠山吃山,靠水吃
期刊
“刀光血影云凄水咽,三千忠魂亘古沉冤;日照月朗天鉴地证,九世警钟寰宇长鸣。”1932年9月16日,侵华日军在辽宁抚顺制造了骇人听闻的“平顶山惨案”,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写下了野蛮、残暴、无耻的一页。当年血雨腥风的地方,现已是松柏掩映、祭碑矗立的纪念公园,在肃穆和宁静中处处是浓重无声的悲歌。今天,让我们走进平顶山惨案纪念馆,在历史的记忆中沉痛祭奠逝者的亡魂。   平顶山殉难同胞纪念碑坐落在松柏环绕的平
期刊
兴城市泳装行业协会党支部成立于2017年12月。协会现有会员单位160家。党支部成立以啊来,始终把党建工作作为泳装行业发展的“第一牵引力”,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创造力、战斗力,在促进泳装行业发展的同时,进一步激发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利用企业自身优势和资源,促民生、解民忧,實现了党建工作与企业发展同频共振、互融共进。  强化党建引领,夯实组织根基。协会党支部坚持把强化组织建设作为重要工作任务,
期刊
提起何氏眼科,许多人都知晓——全国十大眼科医院之一、全国诚信民营医院、东北唯一一家卫生部国家重点专科医院……从1995年6名员工挤在一间不大的办公室里,到如今成为国际化、高科技的产业集团,多年来,何氏眼科集团党委始终坚持把党的旗帜高举在前,把方向、聚合力,强党性、添动力,实现了“破茧成蝶”的華丽蜕变。  党建引领铸医魂,点亮民营医疗行业信仰之光。首先,建强政治核心。为确保集团党委有效发挥政治核心作
期刊
当村民给我送来写有“干实事、得民心,真拥护、好干部”的锦旗时,我告诉自己,我要用全部的青春和热情,让这里的天更蓝、水更清、村更美,乡亲们更幸福。  ——张剑夷  曾经,他是一名公安战线上的人民卫士、辽宁省公安厅环境安全保卫总队副处长,先后侦破过跨国杀人案、系列抢劫杀人案、居民楼爆炸案、“602”涉黑团伙案等大案要案,特别是在保卫生态环境安全的新战场上,领衔侦破了辽宁省第一起污染环境案和第一起部督严
期刊
第一书记只有俯下身子带头干,与老百姓干在一块儿才能说到一起,想在一起,才能被干部群众接纳。要在百姓中讲好扶贫振兴故事,凝聚乡村振兴力量。  ——常亮  “一山一山挨着一山,一座一座连着一座,蘑菇大棚种着咱的希望,圆圆的蘑菇圆了几代人的梦想……”地处辽阳、海城、岫岩三地交界处的鞍山市岫岩满族自治县牧牛镇,沟壑纵横,山路崎岖。每天清晨,全镇老少一天劳作开始,总会哼唱起歌曲《种蘑菇》,这首流淌于百姓心里
期刊
辽宁是全国民族工作大省之一,56个民族成分齐全,少数民族人口664.3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15.2%,有8个民族自治县、54个民族乡、3316个少数民族聚居村。满族、蒙古族、回族、朝鲜族、锡伯族5个世居少数民族人口数量较多,其中满族和锡伯族人口数量居全国第一位。“少数民族人口总量多,民族成分全,满族等世居少数民族集聚度高,民族自治地方比例大。”辽宁省民族和宗教委相关负责同志这样概括全省民族和民族工
期刊
一个普通工人的人生价值到底有几何?鞍钢集团矿业公司齐大山铁矿选破作业区胶带操作工刘朋,带领班组成员用年创效2000余万元的事实作了生动回答。   一个初中毕业生的事业潜力究竟有多大?他用成果作答——取得40项技改成果,先后荣获4项国家发明专利,先后被矿党委命名“刘朋维护班”“刘朋创新工作室”。   一个共产党员为党的事业奋斗时间有多长?刘朋说:“我不知道生命什么时候停息,但事业告诉我,只要活着,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