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空间与图形的教学“活”起来

来源 :文理导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shuyunhuim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教学中,《课程标准》安排了“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运用”四个学习领域。其中,《新课程标准》对传统的几何内容进行了较大幅度的改革,设置的“空间与图形”领域主要分为了图形的认识、测量、图形与变换、图形与位置四个部分。学习和应用相应的空间与图形的有关知识和数学学习方法,对于学生更好地认识、理解生活空间,更好地生存和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小学阶段刚接触空间与图形,对学生来说还是较为抽象的,而小学生的思维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显然,这个领域的学科特点与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存在着相互矛盾的地方。为了让空间与图形的教学不再抽象和枯燥,让空间的教学“活”起来,我认为有以下几点可以提高我们的教学效果:
  一、展示丰富多彩的几何世界,融入教学
  空间与图形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但对于小学生来说大部分不擅长于发现或者归纳应用。在教学中,我们可以设置情境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和日常经验,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活动,如运用讲故事、做游戏、模拟表演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左右”教学中,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创设学生喜爱的游戏“找鼻子”,由一名学生上台闭上眼睛负责贴鼻子,另一名学生用左、右、上、下等词语对他进行指挥,最终把鼻子贴在正确的位置。在教学“位置”时,我采用模拟表演的形式,引导学生自己扮演不同的角色(小熊,小兔……),在教室里开展激烈的长跑比赛,鼓励学生从中发现每只小动物的前后位置,并能用数学语言准确地描述它们的位置,等等。在这些有趣的活动中,带领学生进入神奇的几何世界。
  二、从生活中提炼“空间与图形”的素材
  我们生活在三维空间,丰富多彩的图形世界给“空间与图形”的学习提供了大量现实有趣的素材,“空间与图形”的知识大多可以联系生活实际,教学中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引入新课,能够使学生增强学习兴趣,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基础知识,体会到生活离不开数学。
  例如,在教学《对称图形》时,我收集了许多漂亮的图片,有小动物,有生活中的物品,有数字卡片,有几何图形等等,真是琳琅满目,丰富多彩。孩子们在观察、比较这些图形的特点,随着你一言、我一语的交流,随着“对折”的验证,孩子们轻松地知道了什么是对称,什么样的图形是对称图形,并且还能找出生活中的对称现象。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三、用儿童的眼光为学生摄取生活中有趣的“空间与图形”知识
  儿童最富于想象和幻想,儿童的世界最是千其百怪,色彩斑斓。儿童感兴趣的“现实生活”我们常常认为不可理喻。因此,我们需要葆有一颗纯真的童心,善于从儿童的生活经验和心理特点出发,去捕捉一幅幅令他们心动的画面,挑选一个个为他们乐于接受和思考的“空间与图形”。
  如在“视图与投影”的教学中,我采用了这样的题目:小猫在一片废墟中玩耍,一只老鼠呆在何处才不会被小猫发现。这是一个有趣而又有一定意义的问题,学生熟悉的视线、影子,甚至小时侯捉迷藏用的那些技巧,都可以派上用场。又如,在教学一年级上册“认识左右”时安排的一幅上下楼梯的画面,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感受“空间”,并渗透马路上靠右行的交通规则。这样的画面在孩子们的生活中几乎天天见到,既可亲又可近,在作出判断时,也可以较多地借助生活经验。
  四、创造机会让儿童自己去体验“空间与图形”的世界
  小学生年龄虽小,但在生活中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形成了不少的数学表象,教学中利用学生己有的生活经验,联系实际“做数学”让学生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让学生自己在身边所熟悉的事例中提取数学素材,使学生感到亲切、自然、有趣,引发学习数学的欲望。
  如学生认识完角之后,让学生随即观察教室、看看哪些物体上有我们今天所学的?学生马上兴趣来潮,找出很多。之后为了进一步培养学生空间观察,又让学生想一想家中、马路边有这样的图形吗?学生想象之后,举例了很多物体。学生体会到我们生活在一个角的世界中,"角"在我们身边随处都能找到。
  五、给学生呈现富有挑战性的、开放拓展的“空间与图形”资源
  好奇是儿童的天性。科学家爱因斯坦说:“学校给学生太多的好胜心,却很少培养学生的好奇心。”他们对事物的好奇是一种迫切认识事物的渴望,能引起学生积极主动去探索奥秘。
  如一年级上册,在学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之后,呈现用这些图形拼成的一幅美丽的图画,让孩子们从这幅美丽的图画中找出所学的图形,在这具有趣味性和挑战性的问题情境中,激发了学生探究的欲望。接着让孩子们用学过的图形画物体,有的画出座房子,有的画出一艘轮船,有的画出机器人,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并体验自己能应用所学知识作出美丽图画的成就感。
  六、创设富有趣味性的问题情境,点燃学生探求“空间与图形”的激情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创设富有趣味性的问题情境,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对学生的学习方向进行适当的引导,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曾经听过两位教师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一课的教学,颇有感触。一位老师出示了一幅长方形和正方形图上的两只小蚂蚁比赛的情境图,提出问题:“这两只蚂蚁谁会先到达终点线?”有的学生马上表示同时到,有的学生表示长方形先到,场面相当热烈。教师顺势引导:“大家可以先猜一猜,然后动手验一验,之后把你们的结果和同桌的互相交流”。学生对这节课有着强烈的探求欲望,自己讨论,动手解决,而且还总结出本节课的知识重点。另一位教师同样也出示了这幅图,但是教师是这样引导的:“这幅图肯定是两只一起到,请大家算一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试问这样的引入能激起学生的探求欲望吗?因此不同的引导,不同的情境设计,会带来不一样的教学氛围和教学效果。
  总之,对于小学生来说,“空间与图形“这部分知识是有趣而奇妙的,如果我们能先创设有趣的几何世界,再在设计活动时的精心准备,相信一定能使学生在活动中感知,在感知中发展,在发展中扬起乐学数学的风帆!
  (作者单位:福建省漳浦县古雷中心学校)
其他文献
【摘 要】本人在中职英语课程长期的实践授课教学中,对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如何有效的掌握学习策略进行不断的探索,本文也就此为研究目标,分析了其相关的内容。首先就教师本身进行了定位,然后就英语学习中单词、语法等内容的学习策略进行了阐述,最后总结了一些给予学生学习英语的技巧方法,希望能够借此主要对中职生的英语学习带来帮助。  【关键词】英语;中职生;学习策略  随着向知识型社会的迈进,知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
随着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用声音来传播、保留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倾听已成为社会生活中主要的信息交流途径。现在,虽然我们强调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多说,但正常教学活动中对倾听能力的训练却常常被忽视。为了扭转这个局面,有必要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添上一块内容——倾听训练。这也是新课程赋予学习习惯的新内涵。  那么,对低年级学生该如何培养和指导他们学会倾听呢?  一、明确目标  在课堂上有的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其
从教学对象、教材和教学方法三个方面分析了高职公英语教学的现状,指出公共英语教学应该突出学生职业能力的发展,并提出了改进公共英语教学的几点设想。
提出了一种通电加热铣削方法,介绍了其基本原理与实验装置。通过试验及分析用小波变换处理采集到的振动信号来证明这种方法能够大幅降低切削过程的振动,提高刀具寿命,降低表
【摘 要】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曾对未来教育做了如此论述:“未来教育=人脑+电脑+网络”。21世纪是网络信息的时代,为我们的教学改革提供了契机。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创新教育的核心。把创新教育融入学科教育,对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离不开创新思维。创新思维是创新能力的核心。信息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应着重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进行综合运用的能力。信息技术应真正被当
本文结合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现状和趋势,研究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达到培养高技能型人才的根本目的。
小学生的语文课应该是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因为只有充满生机、活力的语文课堂教学,才能使小学生产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动力,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小学语文课的教学目标是什么呢?那就是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至关重要的。那么,在小学语文课堂上,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呢?在此,我将多年教学实践中我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方面所做的探索和尝试和大家交流一下,以期能取得抛砖引玉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