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追的星星都很冷

来源 :新蕾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yinbo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少年漫画般的人生
  风寄燕然
  总有一些人,金光笼罩声名闪耀,高山仰止成为偶像。那么也总会有这样的人,平凡得跟你我一样默默无闻,又优秀得充满才华,在努力打拼前进实现梦想的道路上。你憧憬他喜欢他,看着他一步步向云端走去,虽然这个过程相当漫长,这么多年过去了他依然在辛苦食人间烟火。
  这里要说的他,其实是个“她”,一位声优——签约了日本最大的声优事务所“青二塾”的中国姑娘,刘婧荦。
  梦想这词其实我们都爱挂在嘴边,但一旦吃苦就无奈道“现实残酷不已梦想遥不可及”,乖乖走上了庸碌无为的康庄大道,却责怪家境不够雄厚生活太过苛刻甚至社会体制不够配合。当大多数人无病呻吟自己胎死腹中的梦想时,刘婧荦已经打好背包揣着干粮勇敢地翻雪山爬草地去了。
  北京外国语大学日语系毕业,做什么恐怕都比远赴日本做声优来得好。日语再好毕竟是个母语外语的异邦人,一个用日语流利演讲的中国人会得到交口称赞,但当一切走到了幕后,听众不会在意你是不是日语说得比其他中国人溜,而是你能不能与众多早已把日语玩得炉火纯青的日本专业声优相媲美。
  她走得很艰难,却异常坚定。抓住一切可能的工作机会,无人问津的广播、酱油访谈的过场,历练多年总算等来了TV动画的出道,虽然只是背景里一小段新闻播报,以及一个刚出场就领了便当的少年,但是她高兴地说:“经历了那么多辛苦,总算来到了起跑线上。”这一句有多少辛酸搀和着泪,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少年漫画的主角一遍遍实践着原石打磨成钻的热血与励志,总是会面对早已声名远播格外出色的BOSS,然后总是能打败BOSS迅速成长。如今的刘婧荦走着跟他们一样的路。我们知道漫画主角最后一定会成为顶尖的英雄。
  荦就是杂色的牛,出色显眼、敦厚淳良。我喜欢她就像喜欢同班那个成绩好又爱笑的女生,是即使被妈妈说我“看看人家那孩子”也不会有丝毫纠结反逆的、那么认同而在意的人。但我知道,如果我不在自己的领域里努力的话,无论如何,也不好意思上前去拍一拍她的肩膀。所以我也会加油。
  星星很冷我不寂寞
  梦人
  大概是在大三的某个冷清的下午,我窝在寝室里对着运行缓慢的电脑输入了“视觉系乐队”五个字,然后,一道奇迹的光飞射了进来。(这里可能有人会把他们和乡村肥猪牛混为一谈但千!万!别!要!否则……呵呵,呵呵呵……视觉系变成了低档名词是肿么回事啊哭)
  直到现在,2013年1月23日16:53,我依然听着一个叫“R指定”的乐队的歌。算不上非常好听,成员们的表现也不够成熟、高超,但他们的歌在我脑海里催生了一个犯罪故事。这种催生是多外力的,第一是他们的一个诉说女儿在学校被欺负在家被侵犯于是在一个平静的餐桌上毒死了自己父母的MV,第二自然是音乐,有几首听上去特别迷茫、混沌,第三……好吧是主唱,让我觉得主角应该是这样的,一双无辜的眼,看过很多死亡、杀戮,于是成为黑暗信徒。
  诸如此类的还有很多,我只是举了最近的一个例子。或者最初的功臣并不是他们,一些素材、经历和构思是我自己的,但他们告诉我可行性,并给予我勇气和力量,在我进行的过程中不断地提供给我意境和暗示。不过我会听他们的歌并不是有目的性的,每一次都不过是一场偶遇,然后就掀起了华丽的冒险之旅。
  大三的那个下午,我很清楚地记得那是和Plastic Tree的相遇,一首叫《Alone Again Wonderful World》的歌,可能是,又或者是《Spica》。无论是哪一首,都很好听。英伦摇滚风融入了浓厚的阴郁感,宣扬了某种叫绝对孤独的个人感。这种孤独很奇怪,它不逼仄也不排他,跟谁都能好好相处。并不是控诉和不安,更多的是接受和看透,让人变得细腻、知足。而后来的Dir En Grey,则通篇是对死亡和绝望的咀嚼,这是唤醒我对黑暗的认知的乐队。
  我打赌,你们大部分人都不曾听过这些人。而我除了碰见过一个听过Miyavi的女生和一个听说过X的小主唱,个别基友还知道Hyde大人,就没有更多(关键是这些人已经是业内无人不晓的大神)。已经习惯不跟熟悉或者陌生的人聊起他们(因为绝对会冷场),也因为太小众而无法在神马综艺啊演出啊看到他们的身影,甚至资源也少之又少。有时视频只有寥寥数个,而贴吧几年下来只有三页!因为喜欢他们的都是些孤高的偏执狂,也很难集结和归队。
  现在我依然能听到他们的音乐,只要努力点就能搜索到,虽然难以完全收藏到,但我也为了能有一天亲自观赏到他们的演出而不断加油。他们的舞台很简陋观众不多,设备不好制作成本也很低,但他们的音乐有灵魂,而且在用青春和生命演绎。我珍惜这份真诚并由衷地幸福着,骄傲着。
  星星冷得刚刚好,赶走寂寞带来梦~
  黑鸟
  camus
  对外貌协会的一个长期固定成员而言,在所有黯淡收藏的星星里,是不乏俊男美女的。他在1983年,成了一颗小行星的名字,小行星3412号,上面并没有住着小王子,而是遥遥难近的一座城堡,不醒的古怪梦境,黑鸦张开的翅翼——弗朗茨·卡夫卡。
  第一次接触卡夫卡是在新概念大奖赛的一片获奖作文里(遗憾的是忘记了作者),那个作者将《饥饿艺术家》与《万里长城是怎样建成的》(均是卡夫卡的短篇小说作品)联写在一起,手法不能说高明,却也略微沾染了那个人阴郁孤独的气息而显得与一切格格不入。我为饥饿艺术家异变性的固执感到迷惘,继而在高二的语文读本里看到了《骑桶者》,由此看来,孤独是惯病。
  比起对其作品的无尽感触,外貌协会者自然将触须伸到更远,“找到那只下蛋的母鸡”。卡夫卡是奥地利人,出生在布拉格的一个犹太家庭,他的姓氏(卡夫卡)在捷克语中是寒鸦的意思。他有三个妹妹,一生都生活在对父亲残暴统治的惧怕之中,到死也没能解脱。他在大学时学的是化学和文学,后来转攻法律,获得博士学位。毕业后,像《审判》中的K一样,成了社会公司中的一员。写作只是业余爱好。多次与人订婚但终究未曾娶妻,41岁的时候死于肺痨,死前留下遗嘱,希望他的好友,作家马克斯·勃罗德毁掉他全部的手稿。其中包括后来出版的《审判》和一直未完成的《城堡》。   卡夫卡并不像那些悉知他名字的人所认为的那样,是个异变成甲虫的怪物。很少人知道他是个身高一米八二的俊美男子,肤色苍白,寡言少语,有精灵式的尖耳朵和深深的眼廓,以及一双,你时常能在他的作品集封面上注视到的,锐利明澈的大眼睛。四十岁时那张消瘦得厉害的、被妹妹戏称为“猫头鹰”的单照,一直是我的最爱。28岁时的订婚照,戴着圆礼帽穿着西服,像他笔下那些诡谲阴暗、不知该服从还是抗争、“睁着眼睛走在梦中”的绅士。
  无论如何,卡夫卡一直是我的心头大爱(包括他的美貌?),他的孤独、无可解释的怪诞荒谬、漫无目的的顺从,还有非此不可的强求,都同他本身那苍白禁欲(?)的形象融合在一起,成了无可融合的黑暗和光亮。
  致金发伦敦的吻手
  打辩论
  我最喜欢的作家是金发。但是我却从来也没见过它们发光的样子……
  因为,只有黑白照片可看嘛。
  是不是有弟子对着爸妈的邓丽君胶皮唱片封皮上那个温润的美人发呆,但在同龄人中却假装甩手看得很开?是不是有妹子对着土方岁三仅存在世的那两张军服筒靴照抹眼泪,却不知何处追着他的脚步寻求进一步的维系?是吗,那你们很容易就能理解我的感受嘛。
  金发灰眼不轻不重的笑颜,面包牛奶流浪淘金,酗酒赌博跨洋航行:把女人的能动性看得比卖蛤蜊的少年还低,资产阶级项层的无产主义者、刚过四十就把兜里的钱输得底透仰脖喝了一口吗啡直接噎气的不良中年——这不是他的小说情节、这是他的生活。这就是我最喜欢的作家,永远站在光芒里的小说家,我的英雄、偶像,如果他还活着我一定不远千里前去单膝跪行吻手礼的男人。杰克伦敦。
  一次因为没钱不得不用脚走四十公里回住所的杰克在路上撞见了姐姐,她给了他一枚金币。他明明知道姐夫曾经为了这玩意把姐姐扇得咳血,却不能阻止自己饥饿的手指像海星一样攀上这枚硬币;
  他小说完成前最后一天,打字机行差人来收他赊的机器。杰克让人家坐在床沿上等,自己坐在“仅有的一张椅子上把最后一章的最后几页打完”:
  他隔壁的房客玛利亚对他没钱吃饭的小说创作法“再也受不了啦”。她“拿勺子在锅底一捞,把能找到的肉末和菜茬都装进碗里”。
  十个星期以后。
  杰克把一万个金币噼里啪啦倒进姐姐怀里:“你还记得有一次我连车钱都没有,你给了我五美元吗?瞧这就是我还你的钱,加上九千九百九十九个同胞兄弟,年龄不同,可是个头一样。”
  他带玛利亚走进一家她认不出名字来的“气派店”,在“一份份令人生畏的文件上签了一个又一个名字”……完后玛利亚听到把她刷奶牛挣得的每一分都吞得干干净净的房东对她说:
  好啊,玛利亚,这个月你不用付我七美元五角啦。
  下个月,再下个月,再下个月,都不用付啦。
  “先前他们逼得我大汗淋漓,现在我可要逼得他们大汗淋漓啦。”
  没错,别怀疑,这就是一个小说家最想对该死的出版商说的话。你是不是一次又一次接收到一半欺哄一半踹人的消息?是不是一次又一次被“构思美好,但文笔稍显幼稚”离弃?没关系。如果你也是这样想的,干吗不和杰克大人一样说出来呢?
  反正总有一天,你会逼得他们大汗淋漓的。
  冷冷的星,暖暖的爱!
  我们的星星有点冷。但是给我们的能量很大!(O(∩_∩)O~)
  苦逼娃子:
  其实自从学了物理,我一直都很喜欢阿基米德。当然,在物理界,他不冷?
  ……
  记得当初看《千与千寻》一人家都喜欢千寻与白龙,唯独我喜欢无脸男。无脸男真的好萌,只要千寻想要的,他都会奉上,好喜欢他啊~
  青灯夜行:
  我追的星已经作古很久了,毕竟是千百年前的古人,但他其实也算不上冷,“兰陵王”高长恭在历史上还是颇有盛名的,“兰陵王入阵曲”更是流传至今。其生于王室却母不详,面容柔美却骁勇善战——完全的主角反差萌模式好吗?!总之,对于这位历史上赫赫有名的英勇美男,即使相隔千百年也止不住我一颗神往的心啊!
  沈雒:
  我追的星不是一颗,但的确都不是很热门。如果说一定要是确切的“星”的话,大概可以提一下RADWIMPS吧。这是个泥轰的乐队,据说本地粉丝不少但国内我倒真的很少找到同好,,主唱野田君是个萌萌的帽子控青年,词曲大多都是一手包办。创作题材从日常到战争各式各样,曲子有温柔低语也有毫不掩饰的摇滚发泄,但是全部都好听。很温柔的一个人。会在泥轰高考(?)的时候为学生写包含进知识的歌,也曾为了喜欢的姑娘做了三张专辑,歌词可爱到爆……虽然□嗦,但要说我对RAD的喜欢可能出本书也写不完吧。
  木子小朋友:
  看到这个主题就激动了~自从萌上VR之后就各种冷。表示没人认识孩子们,但跟高端业内粉又沟通不来。在VR界里我很博爱~也因为孩子们传达了各不相同而又奇特斑斓的世界观,所以对于各种风格都比较宽容。他们常让我思考不同的东西,并尝试以不同的角度去理解。对于判断和定义,更多是感受和宽恕~他们鼓励了我去创造一个全新的世界,并给我快感。可以说是把我、他们的音乐和文字放在试管里混合起来了~
  L小冉:
  我的星星都很冷。听广播剧大概是两年前的事,塞着个耳机听CV们用声音演绎,对自己来说是很享受的事了,坚持着对它的喜欢,其实也是件怡然自得的趣事。CV大大们,还有古风圈的歌手们,痴迷于某个声音某人的声线,也许对某些人来说是颇为不解的事。——但是但是,那些星星再冷,我也仍然很喜欢。
  曾经的雨色:
  我追的星星不止一颗但全是冷门的。我最喜欢的歌手SNOW就很少人知道,很难找到同好。SNOW是日英混血儿,她的歌在烦燥时听会使人静下心来,很治愈,但她只出过一张专辑就和公司解约了,可惜她的歌我永远都听不腻。虽然冷门,但她在我心里是最亮的一颗星星!
其他文献
01  众所皆知,曹克在整个大学期间惟一且最宝贵的财产莫过于他的摩托车,钱江牌太子100,花了整整七百块钱,从校门左拐那间黑车市场上买来的。后来被狗子他们借去做戏剧表演《等待戈多》的道具。假如你有看过1989年孟京辉在中戏的毕业演出。就会發现一切都是赤裸裸的模仿。因为三个星期之后。那帮借东西时点头哈腰的孙子给他送来了五百块钱……和两个橡皮轮胎。曹克从来对先锋艺术和戏剧实验一筹莫展,准确地说,他拿那
期刊
布鲁诺先生是格子街的布鲁诺先生。我初次见到布鲁诺先生,是在格子街中心的喷泉广场,那里有数不清的蛋糕店和糖果店,街道上的地砖绘着世界上所有品种的花——美丽的格子街擅长用这一步一摇曳一步一生姿的繁花来象征爱情,闻名世界也就变得额外顺理成章。白鸽、鲜花、音乐喷泉,充满文艺格调,格子街的建设者们成功地创造了浪漫得不分日夜的商业街,惹来无数情人旅客趋之若骛。老实说,我不太喜欢这,格子街太甜蜜了,我可不是蜜蜂
期刊
瑞叔!今天无论如何,你拼上老命,都得护送本小姐食到那家的包!知道吗!
期刊
我对自己糟糕的个性供认不讳。  事实上我一点儿也不像哥哥。我的哥哥浓眉大眼,耳朵边上一绺俏皮的小卷发甚是讨人喜欢。但这并不是重点,当他和你说话的时候,全心全意的微笑和即刻发生的交情让人没有任何的不安和距离感。他会看着你的眼睛,并不时地轻轻点头或交握起双手,就是这种诚实的谦逊让大家对他性格的猜测欠缺一些客观。  无论如何,哥哥都是父母和长辈眼中的优等生,是大人们嘴里所说的:“幸好两兄弟里还有一个是优
期刊
剧组见闻  文字有时真的是一种征兆。  2011年秋天,我写《白雪翠荷》,安排女孩子误闯某电影剧组。我只是觉得,这个背景符合我想讲一点文艺创作的初衷,其实自身并没有相关经历。今年春天,机缘巧合,竟然真结识了一部电视剧的创作团队,收获了小八卦,与你们分享。  团队这次项目是武侠剧,根据名家小说改编,筹拍的新闻放到网络,立刻骂声四起,大多都在责备剧情梗概跟原著大有出入,还凭空捏造出诸多新人物,十分该死
期刊
“A.C,Andrea Cheri,帝国学院派最后一位获得大师称号的画家。”  西格鲁先生看着背面淡淡的签名,扶了扶眼镜。  “老师,怎么样?”学徒尼米亚第一次被派出去取画,难免有些心急。他伸长脖子,努力越过宽宽的实木桌子偷看西格鲁的鉴定结果。  “店里要叫我老板,叫老板。”西格鲁先生搓着大拇指和食指的指尖,眼镜又慢慢地滑落下来,“一下子确定不了啊,据说是原作。唉,这我还真得仔细看看。早期的画风,
期刊
你有没有那种时候,第一次到某个地方,会莫名觉得“好像来过”;跟朋友聊天,不经意的一句话,会觉得“好像听到过”或者“似乎我说过”;做某件事,举手弯腰的瞬间,会觉得“好像有过一样的场景”……全都是似乎、好像、不确定。脑子里却飞快又清晰地闪过一个熟悉到——就像曾经深入骨髓的浓厚情感残留下来的碎片,下一秒,就在抓也抓不住的间隙消失无踪,怎么都回想不起来了。  有过么?  01  “啊,这种情况我有过。”云
期刊
接到小平头电话的时候,我正在返京的火车上,他说你妈把付咪咪给揍了,还泼了她一脸豆腐脑。  我脑中立马蹦出两女人扯头发的画面,我问然后呢?小平头说没然后了,付咪咪居然没还手,吧唧着嘴离开了饭馆,还说今天的卤咸了。小平头的声音有点大,吵醒了一旁瞌睡的同行,问我付咪咪是谁呀,一听这名字就不是善茬。  我没说付咪咪就是叶慧臣的母亲,因为有点怕同行接着问我叶慧臣是谁。那么叶慧臣是谁呢?是跟我好了十年的那个家
期刊
都城破。  她骑在马背上。抓紧缰绳尽可能往身后的男人怀里缩。手持双头枪的男人显然已是精疲力竭。战场上满目血色,转眼间奏军竟只剩一马二人。  奏国讨好离国白氏多年,到底还是免不了亡国的命运——她从他烟晶色的眼底看到释然与绝望。现在要是夜晚就好了,如果是夜晚……她握紧拳头,指甲陷进肉里,继而又无力放开。是了,在这场孤注一掷的决战前,有多少明月当空的夜晚,男人若有意与她独走,也不会有今日。  耳边有风,
期刊
一踏进办公大厅,他就能很明显地感受到别人投向自己的目光有了些许不同,多了几分赞许、尊敬还有畏惧。  背对着自己的私人办公室,他理了理身上西服已经足够笔挺的衣襟,穿在中间的手工定制马甲仿佛在闪闪发光。然后他稍稍抬起下巴,面对一屋子在沉默中局促不安的人,清了清嗓子。  “大家早上好。今天,我想宣布一条新的规定,以后——”  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打断了他的话,所有人都转过头望向办公厅大门,他就这样被孤零零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