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我国HIV-1 CRF01_AE毒株分子传播网络,并分析网络特征。
方法从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HIV基因数据库(Los Alamos database)下载中国地区的CRF01_AE pol区基因序列并进行人口学信息核对。通过构建系统进化树、提取传播簇、最小基因距离选择及传播网络可视化4个步骤构建传播网络。运用卡方检验分析不同人群参与网络形成的比例和网络中度的分布。描述性分析不同人群和不同地区之间的传播关联。
结果2 419条序列共形成250个大小介于2~25的传播网络,包括847个节点和610条边。度≥2的个体虽然只占网络中个体总数的26.4%(224/847),但与66.5%(563/847)的个体存在关联。男男同性性行为者(MSM)、男性异性性行为者、静脉药瘾者(IDUs)及女性异性性行为者参与网络形成的比例分别为37.6%(669/1 781)、28.4%(102/359)、16.1%(10/62)和30.4%(66/2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774,P<0.001)。MSM人群中度≥2的比例(10.8%,193/1 781)显著高于男性异性性行为者(5.6%,20/359)和女性异性性行为者(4.6%,10/217)(P值分别为0.002和0.004)。网络中绝大多数(95.5%,639/669)MSM与其他MSM之间存在传播关联,仅有2.4%(16/669)的个体与女性异性性行为者之间存在传播关联,但有15.1%(10/66)的女性异性性行为者与MSM之间存在传播关联。男性异性性行为者与女性异性性行为者之间存在传播关联的比例为35.3%(36/102),与MSM之间具有传播关联的比例为9.8%(10/102)。网络中20.9%(177/847)的个体与其他省份之间存在传播关联。
结论较少比例的超级传播者在CRF01_AE毒株的分子传播网络形成中起到了核心作用,不同人群和不同地区之间的毒株进行着活跃的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