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不凡的英国医学传教士科龄

来源 :中华医史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oyu_hi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06年2月,协和医学堂举行了开业仪式。医学堂的开办要归功于来自英国伦敦会(London Missionary Society)的医疗传教士科龄(Thomas Cochrane, 1866—1953)。科龄经历了中国乃至世界近代史上巨大的政治与社会变革。作为英国传教士,他在以蒙古族人为主的辽宁朝阳亲身体验了中国的贫困和缺医少药状况;躲过了义和团运动对外国人及中外基督徒和传教士的追杀。随后,他亲近中国封建王朝最高统治者并得到其青睐和赏识。中华民国建立后,他亲自将自己缔造的医学堂转交到美国资本慈善组织旗下。科龄在中国的不到30年的经历正是19世纪末至20世纪30年代中国社会、医疗卫生、教育、思想意识乃至世界治理格局所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的缩影。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目的探讨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eceptor activator of nuclear factor kappa-B ligand, RANKL)抑制剂denosumab治疗前后骨巨细胞瘤的临床影像学特征、组织学形态、诊断及鉴别诊断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至2017年6月11例就诊于北京积水潭医院、术前经denosumab治疗的骨巨细胞瘤病例资料,分析治疗前后影像学及组织学形态改
目的探讨磷酸盐尿性间叶肿瘤(phosphaturic mesenchymal tumor, PMT)的临床特征及免疫组织化学表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7月至2017年9月北京协和医院206例PMT的临床病理资料及免疫组织化学表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206例PMT患者男女比例1.1∶1.0,平均年龄42岁(范围13~70岁)。临床表现为不同程度的骨痛、乏力、活动受限,部分有身高变矮、胸廓变形、
期刊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