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超高层建筑的项目管理控制措施

来源 :房地产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hem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将从多个方面具体详细地分析关于超高层建筑的项目管理控制措施,并针对性的提出超高层建筑项目管理强化措施。
  【关键词】超高层建筑;管理控制;措施
  1.全面做好安全工作。
  建筑工地施工必须恪守“安全第一”的基本原则。企业管理层须要制定详细的安全规章制度,施工人员须要完全遵守公司的安全要求,一为自己的生命安全,二为企业的最大化效益。一旦规章制度制定下来,各方面都必须严格遵守,当做自己工作的最基本准则也是不为过的。关于安全规章制度,可以从安全监督入手,实行互相负责的态度,既对自己负责,也对工友负责。企业有必要定期组织施工人员学习安全规章制度,将侥幸心理彻底扼杀在摇篮里。公司管理层必须严格管理,严格惩罚机制。杜绝一切可能出现的不好现象。要求工程队必须按时提交安全施工资料,以此确认施工安全。
  建筑工程是一项复杂的危险工作,施工人员的生命高于一切,必须安全生产。超高层建筑的建造更是给施工人员的巨大心理挑战,施工人员需要克服害怕的心理,站在高空施工,由此,他们的安全问题尤为让外界关注。因此,做好施工人员安全保障问题就是为建造解决了一半的最重要难题。
  2.管理控制超高层建筑施工质量的措施
  (1)完善施工条件。①设备。主要是机械设备,超高层建筑的建造需要强大机械设备的技术支撑,做好机械设备的采购租赁,不仅仅要有,还要适配。要充分根据超高层建筑的工程建造特点以及建造程度来确定使用的机械设备。机械操控人员须要完全掌握机械操控技能,在真实的环节中应该绝对避免失误的发生,以免发生不必要的损失。②施工人员。人是社会的主体,没有人就没有现在的世界。有了人才有建筑,有了人才有了超高层建筑的出现。换个角度,人创造文明,人为自己建造安居之所,人创造高质量的建筑,超高层建筑更是高质量的结晶。企业管理层必须本着“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让施工人员明事理做实事,为自己为社会负责,定期开展一系列培训,提高施工人员的责任意识。在施工过程之中,又需要树立起“责任第一”的原则。企业管理层可以开展定期的座谈会,把大家叫在一起讨论施工时出现的问题和解决办法,认真听取大家的意见和建议。明确奖罚制度,确保质量的控制达到健全的程度。在整个工程开始运作之前,还需要严把选人关,确保施工人员质量的合格。有责任心和事业心的施工人员将会大大减轻施工过程出现的一系列阻力。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确保工程的高质量和按规范施工。③施工计划。在正式施工前公司项目管理部门需要制定完备可靠的施工计划,之后施工的每一步都得按照该计划一步一步走,并且要做好预备方案,以防突发事件的发生。
  (2)必须落实工程质量控制措施。有效实行各方面的管理控制,确保按时完成总工程目标。要学会变通,准备多项方案,施工过程中一定会出现这样那样的新问题,我们要根据实际情况对原计划进行有规律的有作用的修改。当然,前提是保证仍然要在保证总目标的前提之下完成。建筑工程是关乎人命的大事,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严把施工材料的质量关,不能让任何一个假冒伪劣产品进入我们的施工工地。在施工之前的计划书中,要明确施工材料的明细,采购时要严格按照国家相关规定,以此保障工程最基本的质量要求。施工过程中,也要严格测控主体结构的质量,主体结构的质量关系着整个工程的命脉,关乎着用户的生命安全。我们既要学会用材料,也要学会创新施工,在工程施工期间不断总结,提高我司的硬实力。
  (3)安全管理超高层建筑
  超高层建筑建筑不同于一般性建筑的施工,它的要求要更为复杂,工程时间更加长,施工人员需要在高空作业,工作环境较差,人员密集,来自各方位的干扰较多,这就要求需要把好安全关。
  ①支护基坑
  由于本地的土壤质地较为特殊,当地雨水较多,土壤较为松软,我们必须确保在基坑开挖前仔细制定好基坑的深度和支护的深度,地基是要打深还是打浅,需要有科学的专业分析,为此我们还应该邀请相关方面的专家进行评测。
  ②脚手架
  众所周知,脚手架是楼宇建设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是面对超高层建筑的施工,简简单单的脚手架或许需要更高级化,就拿目前正在施工的上海中心大厦来说,它以螺旋式上升方式进行建造,这不为一个很好的办法,在基础建设中利用脚手架施工,到达一定高度后应该采取更有效的方式,工程师的创新在此就给我们的施工带来了工作上的便利。在项目施工之前要计算清楚脚手架的需求量。
  ③严管施工工地的用电
  要设置相关的管理人员,专门管理施工工地的用电情况。防止漏电、无故停电的问题发生。实行多层防护,务必保证正常供电,使得机械设备在施工时充分运作,在休工时完全休息。
  (4)严格把关养护项目
  超高层建筑中的“超高层”这三个字决定了它的特殊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施工方要熟悉施工材料的特性,结合本地气候特点,按照一定比例配制混凝土。现在泵送混凝土技术已经发展得很成熟,在超高层建筑的建造中广为运用。我们通过这一良好的材料可以缩短我们的施工工期,减少不必要的人力付出,最主要的是还是保障了人员的安全。根据相关专家的试验,该品种混凝土确实可用,科技的运用的确使现在的建筑行业今非昔比。养护工作也至关重要,大面积的混凝土浇灌使我们必须重视养护,实行施工的同时监控,这是一个长期的工作,从建筑的开始开挖地基到封顶,每一项细节都是我们要监控到的。通过及时发现问题,以便及时解决,避免造成不堪设想的后果。
  3.检查总结整个施工过程,进行工程验收
  整个施工建造活动结束后,公司还需要组织质监部门安全部门进行全方面立体化的验收,这是必不可少的程序。在验收工作开展之前,企业需要先进行内部检查,确保没有发现问题后交予相关部门。必须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不遗漏一个可能出现问题的地方,不放过一处蛛丝马迹。验收工作完成后,要进行相关的资料移交和保存。
  [总结语]
  超高层建筑的项目管理的重点就在项目管理,项目管理的核心是技术管理,我们要想保证整个施工目标的最终实现,就必须重视技术管理。在这一方面,我们不缺管理管理人才,但是能够实际地掌控的人员的确少之又少。只有将这个最基本的要求做到了,才能让市民看到一座美观的安全的超高层建筑,把它当做自己城市的新地标。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21世纪是科技迅猛发展的大时代,越来越多的新技术衍生,出现越来越多高科技的施工设备,这有效支撑了超高层建筑的建造,为施工单位减少了施工阻力。本着对社会、对用户负责的态度,我们还应该做好移交后的相关义务,如果发现问题,需要主动出面解决,挽回企业的形象。充分了解自己的责任与义务,才能使企业健康稳定长期的发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李其泉;《超高层建筑施工的质量管理问题及控制措施》;《工程控制》;2010年第7期
  [2] 闫震;王海周;《高层建筑施工质量管理控制措施探析》;《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年第6期
  [3] 罗倍增;《高层建筑施工管理应注意的事项及对策》;《科学之友》;2010年第6期
  [4] 孙国庆;汪鑫炎;《论高层建筑施工技术管理之我见》;《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0年第4期
  [5] 杨孟林;《建筑施工技术管理浅析》;《新疆农垦经济》;2010年第4期
其他文献
疟疾曾是我地区危害人民身体健康的重要传染病.经过30余年的积极防治,于1989年城关地区与本县同步达到基本消灭疟疾标准.现将2004-2011年疟疾监测结果报道如下.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没有规矩不成其为政党,更不成其为马克思主义政党。”作为“关键少数”,领导干部应该正确认识和处理好守规矩与敢担当的关系,牢固树立规矩意识,让守规矩成为敢担当的底气。  当前,一些干部把守规矩和敢担当简单对立起来。有的拿守规矩做“挡箭牌”,该主动不主动,该作为不作为,该亮剑不亮剑,心安理得当“太平官”;有的把敢担当理解为独断专行,“敢”字当头,心无敬畏,动辄向组织要特权,最后往往搬
期刊
摘要:质量对建筑工程的经济效益影响巨大。建筑施工具有工程量大、技术复杂等特点。项目管理要完全适应现实管理的需要,对施工阶段影响工程质量的因素进行控制,本文分析了建筑工程的特点,提出了质量控制存在的一些问题,阐述了施工控制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建筑 系统 质量 管理  建筑工程是社会系统工程,质量的优劣取决于对工程质量的有效控制,必须了解建筑质量的特点,质量控制的原则。项目的工作质量在其性能或者使
目的:探究血管磁共振成像(MRTA)技术在原发性三叉神经痛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9月至2016年11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三叉神经痛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使用MRTA技术对患者
有清一代,尤其清代中叶,汉学发展如日中天,江藩作为干嘉时期著名的汉学家,亲授业于干嘉诸儒,并与其中代表人物有相当之往来,其所撰写的《国朝汉学师承记》,有针对性地对清代
近年来,我国井下作业技术得到全面发展,为了顺应时代的进步与发展,加之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不断深入,我国井下作业技术在先进的技术、工艺、材料设备等方面不断加强,使得我国
建立与完善系统有效的应收账款内部控制制度是企业保护财产安全、加强资金周转、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的重要手段。本文根据内部控制理论和应收账款内部控制的目标分析了应收账款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明确规定,医疗机构执行职务的人员在发现传染病时,应按规定的程序、方式和时限进行报告。我院在2010年医院信息化建设前采用手工填写纸质传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