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年来,随着煤炭资源的枯竭,泽州县一直在积极探索发展以农村沼气为主的清洁能源建设,以解决农村生活用能问题,改善农村生活条件,推进人畜粪便、生活垃圾、污水、农作物秸秆等农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在这一探索实践过程中积累了一些经验,但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提出了发展建议。
关键词:发展;清洁能源;实践;探讨
泽州县位于山西省东南部,太行山南端,东连陵川,西接沁水,南邻河南,北依高平,境内有太洛、晋阳、晋陵、晋长、晋韩、晋焦公路和郑太铁路。辖14镇3乡,627个行政村,总人口53万,12.4万农户,201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9044元,是全省十个农业和农村现代化试点县之一。近年来,随着煤炭资源整合和小煤矿的关停,我县农村生活用能也呈现出紧张局面。为了解决农村生活用能问题,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推进人畜粪便、生活垃圾、污水、农作物秸秆等农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引导农民采用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农业生产生活,泽州县积极探索发展以沼气为主的农村清洁能源建设,已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个新亮点,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助推“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奠定了基础。
1 清洁能源发展的概况及现状
1.1 清洁能源建设的发展思路
坚持“因地制宜、多能互补、综合利用、自愿选择”的原则,在全县农村发展以沼气为主的各类清洁能源。总体情况:西、北部乡镇多为经济条件好的村,村集体有的一定经济收入,规模化养殖场也较多,主要以发展大型沼气工程、安装煤层气(无养殖业村)提供生活用能,同时在已建楼房的小区引导农民安装太阳能热水器提供生活热水;东部乡镇小型养殖场多,主要以建设小型联户沼气工程为主,解决养殖小区周边农户生活用能;南部山区经济欠发达乡村,新农村建设进程较慢,多以建设户用沼气、秸秆气化站为主,为农户提供生活用能。
1.2 清洁能源发展概况及现状
泽州县从2002年开始发展农村户用沼气,2009年泽州新能源建设跨入全国百强县行列,到2012年底,全县建成以沼气为主的各类新能源用户59171户,完成投资27499.5万元。新能源用户占全县总农户的47.7%,涉及243个工程,607个村,使22.4万农民享受到了新能源带来的好处。其中:发展大型沼气工程22个,涉及26个村,受惠农户12833户;发展小型养殖场“一池三建”沼气工程133个,涉及90村,受惠农户6581户;在436个村建设了“一池三改”户用沼气池,受惠农户6233户;建设大型秸秆气化集中供气工程22处,供气22个村,受惠农户8951户;建成秸秆压缩成型厂2个,安装户用秸秆气化炉2241户;建成煤层气集中供气工程59个,涉及59村,受惠农户22332户;建成太阳能热水澡堂2个,集热面积300m3,日产热水10吨;安装户用太阳能4850户;安装太阳能路灯96盏。
1.3 2013年清洁能源发展计划
2013年计划新增以沼气为主的可再生源用户1900户(盏),其中:大型沼气工程2处,建成后可供气900户;6处小型沼气工程建成后可供气300户;示范推广高效低排放户用生物质炉200户;安装太阳能500盏。
2 发展清洁能源中存在的问题
以农村沼气为主的清洁能源建设是发展生态农业的一项重要内容和关键环节,不仅改善了生态环境,治理了养殖场粪便污染问题,同时改变了农民的生活用能方式,提高了农民的生活质量,是一项集经济、社会、生态效益于一体的生态工程。但是在发展过程中也存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2.1 运行管理成本高
由于沼气工程是以畜禽粪便为原料生产沼气,大型沼气工程在生产沼气过程中使用粪便量较大,在建设初期是按养殖场的规模进行设计气站处理畜禽粪便的,而在实际运行中,由于受养殖业周期性变化,当养殖业处于低谷时,养殖量减少,沼气站的发酵原料出现短缺,产气量不足,为了维持气站的正常运行,气站还需到外地买粪,这就增加了气站的运行成本;沼气的腐蚀性较大,气站中的一些设备经过一段时间就需要更换;秸秆气化站中以玉米芯为主的原材料价格上涨、人工工资涨幅等原因,致使气站的运行成本较高,一些村集体难以承受。
2.2 后续管理不善
泽州县在清洁能源建设过程中,沼气秸秆气用户已达3万余户,其中大型沼气工程、小型养殖场联户沼气工程、大型秸秆气化工程等集中供气户占沼气秸秆气总用户的77%。建设大中型沼气秸秆气工程的村,原来都是村集体经济基础较好的村,大中型沼气秸秆气工程作为村集体的公益事业,原先一贯养成的农户用气不出钱,气站的一切开支均由村集体承担,现在各村煤矿关闭或整合,村集体经济收入减少或无收入来源,沼气站的运行成了村里的包袱,造成一些村有停止沼气供气的意向;户用沼气虽是一家一户运行,但家中的年轻人外出打工或陪子女上学外出,家中的老人无力对沼气池进行进、出料管理,使用不方便,管理跟不上,家中有沼气也使用不上。
2.3 沼气的产品未能充分发挥作用
沼气的附属产品——沼渣、沼液未充分发挥效益,不能为沼气工程带来经济效益。我县已建成18处沼气工程,每年要产生大量的沼渣、沼液,但多数沼气工程的沼渣、沼液都是无偿供农户使用(仅晋城市康鑫良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大型沼气工程的沼液、沼渣在浇地时,与不加沼液喷灌相比每亩多收取5元的费用),虽然农户也认识到沼渣、沼液的好处,但如果收费还是有难度,这样沼气工程的沼渣、沼液不能给气站带来经济效益,未充分发挥建设沼气的全部作用。
2.4 清洁能源结构单一
山西省已在全省范围内试点示范推广农村沼气、省柴节煤灶、高效低排放生物质炉、炕连灶、太阳灶等清洁能源产品,用于解决炊事、采暖、洗浴、照明等,而泽州县近6万户的清洁能源用户中主要是沼气、秸秆气、煤层气等,主要解决了生活用能问题,在取暖、照明、洗浴等方面基本为空白,全县清洁能源产品结构单一。 3 采取的措施
3.1 加大资金扶持
2007年以来,沼气秸秆气作为晋城市“农字一号”工程和县委、县政府为民办实事之一,市里按市级以上每户补助1500元的标准对沼气秸秆气建设户进行了补助,县里连续5年按每建一户补助500元的标准给予了补助,仅县级补助资金就达了1841万元;2012年市里为了减轻大型沼气工程的运行负担,又对泽州县3处大型沼气工程正常运行进行了补贴,每处补贴10万元共计30万元。为了使用沼气秸秆气达到“建得起、用得上、管理得好”的目标,泽州县正在积极探索对沼气秸秆气进行后端补贴,以促进沼气秸秆气健康、持续发展。
3.2 引导规范管理
为了减轻气站运行中的经济负担,针对气站运行中存在的困难,泽州县农委积极引导气站对农户用气实行有偿使用。全县多数沼气工程为村集体投资建设,在用气过程中多为免费供气,在供气过程中进行规范化管理,实行用气按量收费,这样不仅养成了农户节约能源的良好习惯,符合节能减排政策,也增加了气站的收入,减轻了村集体的负担。
3.3 设立沼气服务站
按照每个网点服务300-500个沼气用户,泽州县已建起沼气秸秆气服务网点103个,其中:县级1个、乡镇级17个(每个乡镇1个)、村级85个。由于沼气秸秆气还处于起步阶段,尤其是户用沼气用户对进、出料服务收费难以接受,网点工作量少难以维持人工工资,无法正常开展工作。为使网点正常开展工作,针对全县大型工程多的特点,泽州县在各大中型沼气秸秆气化站均设有服务网点,兼顾服务周边户用沼气,服务网点的持证技工都是气站的工作人员,这样技工不仅经验丰富,而且解决了技工的工资问题,对工程运行、农户家中出现的问题能够及时解决,保证了沼气工程供气、用气正常运行。
3.4 充分发挥“三沼”综合利用效益
沼气工程建成后,要最大限度地发挥效益,就必须对“三沼”(沼气、沼渣、沼液)进行综合利用。泽州县已在高都镇保福村利用康鑫养殖场大型沼气工程的沼渣、沼液开展了“三沼”综合利用试点示范,2012年泽州县晋宏实业有限公司争取到了省级“三沼”综合利用示范区项目,通过项目带到,典型引路,让农户认识到沼渣、沼液的好处,逐步将沼渣、沼液商品化,增加气站的收入;户用沼气用户将自己沼气池生产的沼渣、沼液用于农作物生产,不仅节约了买化肥的开支,同时对发展生态农业、循环农业,推进农业清洁生产起到了积极作用。
4 几点建议
4.1 建议政府对沼气等清洁能源的后续运营给予扶持。以沼气为主的农村清洁能源建设,对解决农村生活用能,改善农村生活环境,发展生态农业、推进农业清洁化生产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其运行费用高,建议各级政府对沼气的后续运行能够给予一些补贴,以巩固建设成果。
4.2 建议上级业务部门要对基层技术管理人员经常开展培训,以便能及时掌握新技术,拓宽知识面,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挥主力军的作用。
关键词:发展;清洁能源;实践;探讨
泽州县位于山西省东南部,太行山南端,东连陵川,西接沁水,南邻河南,北依高平,境内有太洛、晋阳、晋陵、晋长、晋韩、晋焦公路和郑太铁路。辖14镇3乡,627个行政村,总人口53万,12.4万农户,201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9044元,是全省十个农业和农村现代化试点县之一。近年来,随着煤炭资源整合和小煤矿的关停,我县农村生活用能也呈现出紧张局面。为了解决农村生活用能问题,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推进人畜粪便、生活垃圾、污水、农作物秸秆等农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引导农民采用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农业生产生活,泽州县积极探索发展以沼气为主的农村清洁能源建设,已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个新亮点,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助推“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奠定了基础。
1 清洁能源发展的概况及现状
1.1 清洁能源建设的发展思路
坚持“因地制宜、多能互补、综合利用、自愿选择”的原则,在全县农村发展以沼气为主的各类清洁能源。总体情况:西、北部乡镇多为经济条件好的村,村集体有的一定经济收入,规模化养殖场也较多,主要以发展大型沼气工程、安装煤层气(无养殖业村)提供生活用能,同时在已建楼房的小区引导农民安装太阳能热水器提供生活热水;东部乡镇小型养殖场多,主要以建设小型联户沼气工程为主,解决养殖小区周边农户生活用能;南部山区经济欠发达乡村,新农村建设进程较慢,多以建设户用沼气、秸秆气化站为主,为农户提供生活用能。
1.2 清洁能源发展概况及现状
泽州县从2002年开始发展农村户用沼气,2009年泽州新能源建设跨入全国百强县行列,到2012年底,全县建成以沼气为主的各类新能源用户59171户,完成投资27499.5万元。新能源用户占全县总农户的47.7%,涉及243个工程,607个村,使22.4万农民享受到了新能源带来的好处。其中:发展大型沼气工程22个,涉及26个村,受惠农户12833户;发展小型养殖场“一池三建”沼气工程133个,涉及90村,受惠农户6581户;在436个村建设了“一池三改”户用沼气池,受惠农户6233户;建设大型秸秆气化集中供气工程22处,供气22个村,受惠农户8951户;建成秸秆压缩成型厂2个,安装户用秸秆气化炉2241户;建成煤层气集中供气工程59个,涉及59村,受惠农户22332户;建成太阳能热水澡堂2个,集热面积300m3,日产热水10吨;安装户用太阳能4850户;安装太阳能路灯96盏。
1.3 2013年清洁能源发展计划
2013年计划新增以沼气为主的可再生源用户1900户(盏),其中:大型沼气工程2处,建成后可供气900户;6处小型沼气工程建成后可供气300户;示范推广高效低排放户用生物质炉200户;安装太阳能500盏。
2 发展清洁能源中存在的问题
以农村沼气为主的清洁能源建设是发展生态农业的一项重要内容和关键环节,不仅改善了生态环境,治理了养殖场粪便污染问题,同时改变了农民的生活用能方式,提高了农民的生活质量,是一项集经济、社会、生态效益于一体的生态工程。但是在发展过程中也存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2.1 运行管理成本高
由于沼气工程是以畜禽粪便为原料生产沼气,大型沼气工程在生产沼气过程中使用粪便量较大,在建设初期是按养殖场的规模进行设计气站处理畜禽粪便的,而在实际运行中,由于受养殖业周期性变化,当养殖业处于低谷时,养殖量减少,沼气站的发酵原料出现短缺,产气量不足,为了维持气站的正常运行,气站还需到外地买粪,这就增加了气站的运行成本;沼气的腐蚀性较大,气站中的一些设备经过一段时间就需要更换;秸秆气化站中以玉米芯为主的原材料价格上涨、人工工资涨幅等原因,致使气站的运行成本较高,一些村集体难以承受。
2.2 后续管理不善
泽州县在清洁能源建设过程中,沼气秸秆气用户已达3万余户,其中大型沼气工程、小型养殖场联户沼气工程、大型秸秆气化工程等集中供气户占沼气秸秆气总用户的77%。建设大中型沼气秸秆气工程的村,原来都是村集体经济基础较好的村,大中型沼气秸秆气工程作为村集体的公益事业,原先一贯养成的农户用气不出钱,气站的一切开支均由村集体承担,现在各村煤矿关闭或整合,村集体经济收入减少或无收入来源,沼气站的运行成了村里的包袱,造成一些村有停止沼气供气的意向;户用沼气虽是一家一户运行,但家中的年轻人外出打工或陪子女上学外出,家中的老人无力对沼气池进行进、出料管理,使用不方便,管理跟不上,家中有沼气也使用不上。
2.3 沼气的产品未能充分发挥作用
沼气的附属产品——沼渣、沼液未充分发挥效益,不能为沼气工程带来经济效益。我县已建成18处沼气工程,每年要产生大量的沼渣、沼液,但多数沼气工程的沼渣、沼液都是无偿供农户使用(仅晋城市康鑫良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大型沼气工程的沼液、沼渣在浇地时,与不加沼液喷灌相比每亩多收取5元的费用),虽然农户也认识到沼渣、沼液的好处,但如果收费还是有难度,这样沼气工程的沼渣、沼液不能给气站带来经济效益,未充分发挥建设沼气的全部作用。
2.4 清洁能源结构单一
山西省已在全省范围内试点示范推广农村沼气、省柴节煤灶、高效低排放生物质炉、炕连灶、太阳灶等清洁能源产品,用于解决炊事、采暖、洗浴、照明等,而泽州县近6万户的清洁能源用户中主要是沼气、秸秆气、煤层气等,主要解决了生活用能问题,在取暖、照明、洗浴等方面基本为空白,全县清洁能源产品结构单一。 3 采取的措施
3.1 加大资金扶持
2007年以来,沼气秸秆气作为晋城市“农字一号”工程和县委、县政府为民办实事之一,市里按市级以上每户补助1500元的标准对沼气秸秆气建设户进行了补助,县里连续5年按每建一户补助500元的标准给予了补助,仅县级补助资金就达了1841万元;2012年市里为了减轻大型沼气工程的运行负担,又对泽州县3处大型沼气工程正常运行进行了补贴,每处补贴10万元共计30万元。为了使用沼气秸秆气达到“建得起、用得上、管理得好”的目标,泽州县正在积极探索对沼气秸秆气进行后端补贴,以促进沼气秸秆气健康、持续发展。
3.2 引导规范管理
为了减轻气站运行中的经济负担,针对气站运行中存在的困难,泽州县农委积极引导气站对农户用气实行有偿使用。全县多数沼气工程为村集体投资建设,在用气过程中多为免费供气,在供气过程中进行规范化管理,实行用气按量收费,这样不仅养成了农户节约能源的良好习惯,符合节能减排政策,也增加了气站的收入,减轻了村集体的负担。
3.3 设立沼气服务站
按照每个网点服务300-500个沼气用户,泽州县已建起沼气秸秆气服务网点103个,其中:县级1个、乡镇级17个(每个乡镇1个)、村级85个。由于沼气秸秆气还处于起步阶段,尤其是户用沼气用户对进、出料服务收费难以接受,网点工作量少难以维持人工工资,无法正常开展工作。为使网点正常开展工作,针对全县大型工程多的特点,泽州县在各大中型沼气秸秆气化站均设有服务网点,兼顾服务周边户用沼气,服务网点的持证技工都是气站的工作人员,这样技工不仅经验丰富,而且解决了技工的工资问题,对工程运行、农户家中出现的问题能够及时解决,保证了沼气工程供气、用气正常运行。
3.4 充分发挥“三沼”综合利用效益
沼气工程建成后,要最大限度地发挥效益,就必须对“三沼”(沼气、沼渣、沼液)进行综合利用。泽州县已在高都镇保福村利用康鑫养殖场大型沼气工程的沼渣、沼液开展了“三沼”综合利用试点示范,2012年泽州县晋宏实业有限公司争取到了省级“三沼”综合利用示范区项目,通过项目带到,典型引路,让农户认识到沼渣、沼液的好处,逐步将沼渣、沼液商品化,增加气站的收入;户用沼气用户将自己沼气池生产的沼渣、沼液用于农作物生产,不仅节约了买化肥的开支,同时对发展生态农业、循环农业,推进农业清洁生产起到了积极作用。
4 几点建议
4.1 建议政府对沼气等清洁能源的后续运营给予扶持。以沼气为主的农村清洁能源建设,对解决农村生活用能,改善农村生活环境,发展生态农业、推进农业清洁化生产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其运行费用高,建议各级政府对沼气的后续运行能够给予一些补贴,以巩固建设成果。
4.2 建议上级业务部门要对基层技术管理人员经常开展培训,以便能及时掌握新技术,拓宽知识面,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挥主力军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