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根据聋哑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的结果,为聋哑学生设计具有针对性的健身运动处方,探讨健身运动处方对提高聋哑学生身心健康和自主锻炼能力的锻炼效果,为其健身锻炼提供理论与实验研究的依据。结果表明,进行健身运动处方锻炼能有效地改善聋哑学生的心肺功能、提高下肢爆发力和增进心理健康。说明应用健身运动处方组织聋哑学生进行课外体育锻炼是科学地、行之有效地锻炼方法,易于推广应用。
关键词:聋哑学生;健身运动处方;心理健康
中图分类号:17,80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612(2006)01—0063—04
通过实施聋哑学生课外运动处方课外体育锻炼实验,探讨运用健身运动处方指导学生锻炼的可行性。
1 实验对象和方法
1.1 实验对象 在长沙市聋哑学校14-16岁的聋哑学生中,随机抽取60名,分为实验组(男20人,女10人)和对照组(男20人,女10人)。
1.2测试指标与研究方法
1.2.1 测试指标 在运动处方实施前、先进行预实验,并在预实验的第四周第八周后分别进行身高、体重、安静时心率、血压、5次肺活量(洛金塔里试验)、台阶试验、握力、坐位体前屈、立定跳远、闭眼单足站立、反应时等指标的测试和心理健康问卷调查,检验运动处方的有效性和适用性,检验运动处方的有效性和适用性。
1.2.2 研究方法 健身运动处方是根据聋哑学生体质健康调查的结果(另文报告),以着重提高学生的心肺功能、下肢爆发力和心理健康水平而设计的,体现出科学性,保证实用与实效性,结合趣味性。健身运动处方实施的总时间为8周,每次锻炼均在下午16:00—17:GO之间进行。
1.2.2.1 运动频率 每周锻炼三次,分别在周一、周二、周四下午进行。
1.2.2.2 运动强度 采用低到中等运动强度,用最大心率百分比来确定,本实验采用HRmax60%—69%,
使用Polar心率遥测仪监控每次运动基本部分的平均心率波动范围,并在运动后即刻使用自感用力度量表(RPE)和运动后次日测量晨脉对学生进行监测。
1.2.2.3 运动时间 每次锻炼的时间约为40 min,准备部分5 min,基本部分30 min,结束部分5 min。
1.2.2.4 运动方式 运动基本部分采用跳绳(单人跳+双人跳,单足跳+双足跳+单足交换跳等)、健身跑(追逐跑+迎面接力跑+蛇行跑等)、登楼梯、健身操或韵律操(手势指挥)、趣味球类游戏(反应游戏、篮球双手运球、排球互垫球、各种“耍球”游戏、用球拍托乒乓球走或跑等)。
1.2.3 心理健康问卷调查 采用华东师范大学周步成教授等修订的《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IFf)》调查量表,该量表分为效度量表和8个焦虑倾向分量表两部分。量表共100个项目,每个项目采用2级评分制,“是”记1分,“不是”记0分。8个分量表以标准分8分为临界点,某项标准分》8,说明在此项目焦虑异常;8个分量表的标准分之和为全量表的总焦虑倾向的标准分,6分以上者表示总体焦虑异常。该测验工具的信度为0.84—0.88,重测信度为0.78—0.86,效度大于0.71。使用统一的指导语,即哑语老师用手势解释说明,对上述被试进行间卷调查,实施团体测试。
降,并保持相对稳定,说明在开始的1到2周内,聋哑学生对锻炼的生理负荷较为敏感,随后产生适应性变化20、21。提示,本处方使用的生理负荷是适当的,不仅未出现明显的疲劳状态,并且使其健康状况有所改善。


3结论与建议
1)根据聋哑学生的身心特点设计的健身运动处方达到了预期的目标,能有效地提高聋哑学生的心肺功能,发展学生的平衡能力、反应速度、力量等身体素质,促进聋哑学生身体的全面发展。
2)聋哑学生参加有规律的健身锻炼心理健康总体水平改善,对“孤独”“自责”等因子项目有明显的作用,表明健身运动处方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强。
3)医务监督表明,学生在接受运动处方锻炼的过程中未㈩现疲劳积累状况,健康状况明显改善,表明健身运动处方设计合理、效果显著;建议教育部门切实贯彻中共中央《意见》,对聋哑学生和其他残疾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体育活动和竞赛。
关键词:聋哑学生;健身运动处方;心理健康
中图分类号:17,80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612(2006)01—0063—04
通过实施聋哑学生课外运动处方课外体育锻炼实验,探讨运用健身运动处方指导学生锻炼的可行性。
1 实验对象和方法
1.1 实验对象 在长沙市聋哑学校14-16岁的聋哑学生中,随机抽取60名,分为实验组(男20人,女10人)和对照组(男20人,女10人)。
1.2测试指标与研究方法
1.2.1 测试指标 在运动处方实施前、先进行预实验,并在预实验的第四周第八周后分别进行身高、体重、安静时心率、血压、5次肺活量(洛金塔里试验)、台阶试验、握力、坐位体前屈、立定跳远、闭眼单足站立、反应时等指标的测试和心理健康问卷调查,检验运动处方的有效性和适用性,检验运动处方的有效性和适用性。
1.2.2 研究方法 健身运动处方是根据聋哑学生体质健康调查的结果(另文报告),以着重提高学生的心肺功能、下肢爆发力和心理健康水平而设计的,体现出科学性,保证实用与实效性,结合趣味性。健身运动处方实施的总时间为8周,每次锻炼均在下午16:00—17:GO之间进行。
1.2.2.1 运动频率 每周锻炼三次,分别在周一、周二、周四下午进行。
1.2.2.2 运动强度 采用低到中等运动强度,用最大心率百分比来确定,本实验采用HRmax60%—69%,
使用Polar心率遥测仪监控每次运动基本部分的平均心率波动范围,并在运动后即刻使用自感用力度量表(RPE)和运动后次日测量晨脉对学生进行监测。
1.2.2.3 运动时间 每次锻炼的时间约为40 min,准备部分5 min,基本部分30 min,结束部分5 min。
1.2.2.4 运动方式 运动基本部分采用跳绳(单人跳+双人跳,单足跳+双足跳+单足交换跳等)、健身跑(追逐跑+迎面接力跑+蛇行跑等)、登楼梯、健身操或韵律操(手势指挥)、趣味球类游戏(反应游戏、篮球双手运球、排球互垫球、各种“耍球”游戏、用球拍托乒乓球走或跑等)。
1.2.3 心理健康问卷调查 采用华东师范大学周步成教授等修订的《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IFf)》调查量表,该量表分为效度量表和8个焦虑倾向分量表两部分。量表共100个项目,每个项目采用2级评分制,“是”记1分,“不是”记0分。8个分量表以标准分8分为临界点,某项标准分》8,说明在此项目焦虑异常;8个分量表的标准分之和为全量表的总焦虑倾向的标准分,6分以上者表示总体焦虑异常。该测验工具的信度为0.84—0.88,重测信度为0.78—0.86,效度大于0.71。使用统一的指导语,即哑语老师用手势解释说明,对上述被试进行间卷调查,实施团体测试。
降,并保持相对稳定,说明在开始的1到2周内,聋哑学生对锻炼的生理负荷较为敏感,随后产生适应性变化20、21。提示,本处方使用的生理负荷是适当的,不仅未出现明显的疲劳状态,并且使其健康状况有所改善。


3结论与建议
1)根据聋哑学生的身心特点设计的健身运动处方达到了预期的目标,能有效地提高聋哑学生的心肺功能,发展学生的平衡能力、反应速度、力量等身体素质,促进聋哑学生身体的全面发展。
2)聋哑学生参加有规律的健身锻炼心理健康总体水平改善,对“孤独”“自责”等因子项目有明显的作用,表明健身运动处方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强。
3)医务监督表明,学生在接受运动处方锻炼的过程中未㈩现疲劳积累状况,健康状况明显改善,表明健身运动处方设计合理、效果显著;建议教育部门切实贯彻中共中央《意见》,对聋哑学生和其他残疾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体育活动和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