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量热法研究碱土金属离子与18-冠-6结合的热力学常数

来源 :物理化学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12562805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微量热法研究了18-冠-6与碱土金属离子结合过程.根据反应后的平衡关系,求出反应平衡常数、焓、熵和吉布斯自由能变化.金属离子由原来溶剂化的游离态变为与18-冠-6以静电力结合,体系的能量降低,放出了热量;同时由原来的自由运动变为被限制在冠醚孔穴内,自由度减小,熵值减少.冠醚内的氧原子能够紧紧地围绕着半径为138pm的Ba^2+,而离子半径较小的其它离子,围绕得不够紧密,与氧原子之间的作用力变小.从Be^2+、Mg^2+、Ca^2+、Sr^2+到Ba^2+,与冠醚结合的放热增加,平衡常数也逐渐增大.
其他文献
利用密度泛函理论(DFT)总能计算研究了Ni(110)-p2mg(2×1)-CO表面的原子结构和电子态.计算结果表明:CO分子吸附于该表面的短桥位附近,分子吸附能为1.753eV,CO分子的键长dC—O为0
在B3LYP/aug-cc-pvDZ理论水平上研究了—CN、—NO2、—NH2、—N3、—N2H、—NHNH2、—N4H和—N4H3等含氮取代基取代均三嗪环上的氢原子生成的衍生物,预测了它们的分子构型、
使用星形六苯芴类新材料1,2,3,4,5,6-hexakis(9,9-diethyl-9H-fluoren-2-yl)benzene(HKEthFLYPh)分别制备了三种不同结构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在结构为indium-tin oxide(ITO)/NPB(40n
采用引入Hubbard参数U修正的密度泛函理论(DFT+U)方法,对水分子在二氧化铈(111)表面的吸附作用进行了研究.计算结果表明:在氧化的二氧化铈(111)表面,水分子以单氢键构型吸附在二氧化
通过周期性层状模型,利用密度泛函理论预测了微量杂质元素原子M(M=Fe,Si,Mg,Cu,Mn,Ga,In,Sn,Pb)在高纯铝箔(100)表面的偏聚趋势.计算得到表面偏聚能与已有实验结果相吻合.表面偏
通过综合使用传统的过渡态优化算法、数学统计工具以及人工神经网络算法(ANN)找到一种不依赖于反应物起始构象而得到化学反应中过渡态结构和能量的方法.在两个反应物互相接近的
H2NCH2CN+H2O→H2NCH2C(OH)NH是一个重要的反应,涉及到星际媒介中甘氨酸的形成,与早期地球上的氨基酸起源有关.如果没有考虑氢隧道效应,在MP2/6-311+G(d,p)级别上计算反应能垒是254
构建“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稳定、安宁的社会环境,基层公安机关要在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
通过聚丙烯网状纤维混凝土力学性能的试验研究结果分析,讨论了添加聚丙烯网状纤维后混凝土材料在抗折、抗压和抗劈拉等方面力学性能的改善情况。
分别以商用碳黑XC-72、介孔碳CMK-5和含多层次孔的碳气凝胶HCA为载体,微波法负载Pt纳米粒子,在硫酸和甲醇溶液中进行循环伏安测试,考察碳材料中多层次孔对其电催化活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