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刀

来源 :小小说月刊·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ng54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清朝末年,朝廷昏庸,顾头顾不上尾,天下乱糟槽的。
  杨士就是在这个时候出生的,那时,民间人人习武,不全是为了强身,多为了防身。
  杨士的父亲尤擅耍刀,一把大刀护身,一盆水都泼不进去。
  方圆几十里一提大刀杨,无人不服。
  杨士自幼随父习武,不仅继承了父亲的刀法,而且气功了得,任人拳打脚踢,毫无疼痛之感。
  父子俩虽有一身好武艺,但在乱世求生存也蛮难的。田单地薄,总得想法子养家糊口。
  好在父子俩有的是力气,便发挥所长,开了个铁匠铺,专门打制大刀。
  那时,人们出门有个习惯,都喜欢带刀。一有风吹草动,有个铁家伙在手,心里定多了。
  父子俩正是瞅准了这个商机,才开了个铁匠铺。
  刀打了一大堆,就是没人买。
  只听說杨家父子功夫了得,没听说还能打刀。
  早上,附近的集市熙熙攘攘,卖早点的、耍杂技的、卖当的、要饭的,煞是热闹。
  杨士用牛车拉了一车刀,找了个空地,脱了上衣,随意取一把刀,耍了起来。
  喜欢看热闹的,纷纷围了过来。
  但见其挥刀如风,动作利落,左突右腾,虎虎生威,人群中一片叫好。
  叫好归叫好,就是不买刀。
  杨士收刀,气定神闲,不慌不忙从头上拔了根头发,放在刀刃上一吹,头发断为两截,在众人的惊呼声中飘然而下。
  杨士又取出一把刀,又拔了一根头发,又一吹,头发又断为两截。
  反正杨士刀多头发更多。
  “好刀!宝刀!”杨士拔到第九根头发时,一车的刀在人们一次又一次的惊呼声中被抢光了。
  就有后生买了刀,拿回去当着一众乡亲面炫耀,拔了根头发,无论怎么吹,头发像钢丝一样坚挺,就是不断。
  后生一急,试了好多根头发,脑壳痛得牙直呲也没用。
  好在刀切头发不行,砍个木头什么的,倒比一般刀锋利,价格也合理,也就作罢了。
  杨士之刀至此出名,杨家很富裕地度过了那段兵荒马乱的日子。
  人们很奇怪,杨士虽打刀卖刀,生意火爆,却不让子承父业,而让儿子去读了私塾,另谋他途。
  百年之时,杨士将儿子唤至床榻前,吐出了心中的秘密:吹刀断发靠的是气功而不是刀快,一般人是不可能做到的。
其他文献
箭如雨下,藏身于地窖之中的唐唐知道自己已身处绝境,躲得了一时,躲不了一夜。箭雨之后就是全面的搜捕,对于富阳总捕頭凌冬的手法早有耳闻,掘地三尺,片甲不留。  富阳城近一个月连续发生了三起奸杀少女的案件,而且都是先杀后奸,手段残忍,令人发指。致命的伤口都只有一处,心口有一个细细的针眼,明显是用暗器手法打进去的,一针毙命,然后奸尸。奇怪的是,胸腔内找不到凶器。除此之外的另一个共同点就是针眼周围有青色痕迹
期刊
书生独行在山路上,左边是刀削般的峭壁,右边是深不见底的峡谷。  忽然,身后传来“嗒嗒”声,远远地过来一个骑驴的黑衣人,头戴斗笠黑纱遮面。走近一看,是位佝偻老妪。山路崎岖狭窄,老妪坐在驴上颤颤巍巍,书生连忙紧贴峭壁为她让路。老妪扭头瞥了他一眼,那眼神像两把利刃,又似凛冬冰霜,令人不寒而栗。  日色已暝,天空像个巨大的砚台,被人浓浓地蘸了笔墨汁滴进去,慢慢由淡转浓,晕成一片,山林里有鸟发出磔磔的怪叫,
期刊
古时河间郡有一小孩,特拗,人称“拗小子”。  也不知怎地,一天,他突发奇想,要练习射箭。这边念想才刚起,那边就立马行动,每日拉弓引箭,对着家门前十余丈远的那棵大树射去。起初,弓起箭落,有的中,有的没中。慢慢地,每射即中。  同村一老叟,爱开玩笑,人称“嬉相公”。他每日从拗小子家门口过,见这小子练习射箭,不知疲倦,笑着说:“这箭术够可以了,你难不成还想练成后羿那般?”  后羿,本称羿、大羿、司羿,中
期刊
星期一早上,在镇机关的例会学习时,张书记打了一个喷嚏。  这是我调到镇机关之后参加的第一次例会。机关里的领导我还刚刚认识,有的人和名还对不上号,能叫出官衔的也不多。但张书记我是早就认识的,报到那天他就拉着我的手,连声地说欢迎我到镇机关工作。  没过几天,我就参加了这次例会。会上,张书记带领大家共同学习县委文件,要求进一步加强组织纪律性,切实抓好機关的作风建设。在学习文件之前,张书记老是抬头看着天花
期刊
“你打错电话了,我不是杨振天!”老杨刚把电话挂了,电话又响了,盯着响个不停的手机,老杨直接按下关机。互联网时代,谁都不配有隐私。当年的报道被上传到抖音,他一夜之间成了“一枪爆头”的网红刑警,无数的采访电话追上门来。  老杨继续坐在村头的大榕树下抽着烟,佝偻的背在夕阳下显得特别肃穆。倦鸟归巢,拍打着翅膀一头扎进榕树里,村里传来此起彼伏的狗吠声,一声近,一声远,最后一道暮光,伴随着老杨手里的烟,慢慢飘
期刊
男孩是在小区公园跑步时遇到女孩的。  这是他第一次和女孩碰面。以前也常看到她,不过是从窗子里,女孩常牵着狗在小区散步。  女孩迎面跑来,男孩不觉放慢了速度。女孩身着一套粉色运动服,圆圆的脸蛋红扑扑的,马尾辫随意甩动。快要接近的时候,男孩的目光瞬间移至狗的身上。  跑完最后一圈,男孩停下脚步,扩着胸慢慢向前走。他又一次看到女孩,她正坐在长椅上,对狗发号施令。  “阿拉,来,握手。左手,右手,好!右手
期刊
正荣掌勺,福芩配菜。  叮叮当当翻炒声爬上锅勺,焰火倏然腾飞起,给灶台边半掩的换气扇透出亮意。  窗外,蒜瓣样的月牙迟迟不肯退去,城市还睡着。  早就习惯了,夫妻俩小半生皆如此过活,墙壁左面高处自走钟内,指针已转完整圈,在12与1之间徘徊。  转钟零点,并不意味着一天结束,序幕往往也作开场。与此同时,与月亮语饭馆相邻的星咖传来阵阵歌声。  躁死人了。  振聋发聩下,正荣嘟哝着扔开锅勺,这火叫我怎么
期刊
刺客来到大嵩卫城,欲刺杀钱百万。  钱百万住的地儿好找,高门大院,一打听就找到了。钱百万却不好找,那么有钱的大老爷,肯定有保镖前簇后拥着。被打听的人笑着说:好找,每天早晨都能瞅见。  一大早,刺客就守在院门外,却瞅见出来一个老头,背着粪篓子去拾粪。刺客悄悄跟着,一直跟到城门外,瞧见老头把拾来的粪倒进一片庄稼地里。  刺客问:你是钱百万?  老头说:不像?  刺客说:诳谁呢,就你,拾粪的,钱百万? 
期刊
晚饭后,天光还微亮着,这个季节,天日渐长。萧虎拿了一块湿抹布在桌子上画圈。  娘走出,嗔怪,看你,又贪玩。挑水去!  挑水的地方在象鼻山南麓。这座山上有个巨大的石岩,形如一头饮水的巨象,长长的鼻子一直伸入波光粼粼的海面。萧虎的肩上,晃荡着两只空水桶,夕阳下,灰色单衣被照成了玫瑰色。  山旁边有座云丝庙,庙下面有口井。全村几百口人就靠这口淡水井烧饭、洗衣、养猪、种菜。庙里香火不旺,逢初一、十五,村民
期刊
我是一个小兵。我天天伫立在楚河汉界的边缘,遥遥凝望,企盼能看到他的身影。  多年以前,他跟我一样,是清水河畔那棵健硕酸枝上的枝丫。他在河的南岸,我在北岸。春天,和煦的风拂过我的脸颊,犹如我心中柔柔的思念,让人心生遐想,只愿沉醉其中不想醒来。夏天,我跟他一样枝繁叶茂。我会顺着风的方向对他翩翩起舞。他应该明白,这是我在向他招手。在我心目中,这样妖娆的风韵,只能为他绽放。  我想这么长时间了,我的心事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