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好初中生物实验课的几点有效途径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chaoli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课在生物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基本技能,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生物是初中阶段一门必修课,但常被学生们认为是 “副科”而处于不受重视的地位。由于学生重视程度不够,导致学习积极性不高和不容易组织教学。那么,如何有效地提高初中学生学习兴趣并上好生物实验课呢?下面,我谈谈自己的几点做法与各同行探讨。
  一、培养实验兴趣,激发创新动力
  1.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的意识
  (1)实验课之前教师应先布置学生预习,明确本节实验的原理、目的、步骤。(2)有些实验材料可以让学生自己采集、准备,可增加学生的兴趣。如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的实验,让学生找来小鱼,学生都比较乐意,实验时也会很有兴趣。(3)采用各种激励措施,让每位学生都进行实验操作。改变做不做实验都一样、做不好还不如不做的现象。教师在实验中或实验后提出一些与实验过程有关的问题让学生思考,从而使每一位学生都能体验一种动手实验的快乐。同时,应表扬“做”的、批评“看”的,形成一种“做”比“看”好的实验氛围。
  2.让学生接受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的熏陶
  科学成果的获取除了依赖科学的研究方法以外,还需要科学家们献身科学的精神和严谨的科学态度。普里斯特利发现植物可以释放氧气、恩格尔曼证明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等实验都是科学家精心思考、巧妙设计、反复实践,经后人多次重复证明是正确的。让学生在理解实验设计思想的基础上,对实验选材、实验条件的控制、对照实验的设计、实验结果的分析验证等方面作深入剖析。在剖析的过程中及时对学生的发现和创新给予肯定和赞扬,更能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强化自信和对创新的渴望。
  3.创设情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学生面临问题,因为问题能唤起强烈的求知欲。”疑是创新的前提,引导学生质疑和释疑有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例如:在“观察叶片的结构”的实验之前,教师可安排这样两个问题:
  (1)叶的颜色为什么上面比下面深些?
  (2)许多叶子在落地时为什么往往是腹面朝下?
  同时告诉学生,要解决这两个问题,必须首先了解叶的结构。问题情境可持续地激发着学生的学习热情,为课堂实验教学能顺利地开展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二、正确指导学生,适时引导点拨
  学生在探究过程中需要教师的引导和点拨。在实验进行中,教师会预见或发现某些学生产生的具体困难,并及时进行启发诱导性的帮助,不是替他们工作,而是使他们产生信心。这样,在某些方面水平低的学生就会迅速赶上去或不致落得太远。同样,对水平高的学生,也应当尽量使他们的求知欲得到满足。在巡视过程中,可以提出一系列与实验相关的问题,以引导学生思考与探究。如:实验手段和方法是否简便易行,效果是否明显;实验变量确定的原则和控制;对照实验设置的方法和目的;实验步骤是否科学,能否改变;实验结果的预测和分析;实验是否具有其他的途径等,从而保证课堂教学的高效优质。
  同时在实验中教师应该注意自己所扮演的是和学生平等的学习者、参与者、结论的共同形成者。有时候教师也可能从学生那里获得更多的灵感和信息,反过来促进自己的教学。因此,实验探究过程也是师生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的过程。
  三、培养多种实验能力,提高实验技能
  初中生物实验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包括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分析实验现象能力、实验设计能力、综合应用能力等。
  1.观察能力的培养
  观察是学习生物学的重要手段,也是获得生物学知识的首要步骤。科学研究中,问题的提出和假设是通过仔细观察产生的,结论也是从实验过程中的精细、系统的观察中获得的。即使是学习课本上大量的,早已验证的生物学事实时,也同样要重视观察。如:在探究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和产物的几个演示实验时,每个步骤都要仔细观察,否则,难以理解光合作用的本质。
  2.综合实验能力的培养
  实验是验证、探索、发现新东西最重要、最可靠的手段。综合实验能力不仅局限于实验的操作能力,更重要的是心理素质方面的实验能力。它包括:通过实验获取知识的能力;自行设计实验的能力;记录、分析实验结果的能力;通过实验寻求解答疑难问题的能力等等。在教学中应该尽可能增加学生的动手机会,在动手过程中促使学生动脑。例如:在“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实验”中,可以在实验开始前,让学生先尝试设计检验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方案,然后对照教科书上的实验指导,找出自己设计的实验的不足,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在讨论中,注意引导学生思考每个实验步骤中包含的科学原理和方法。在学生通过实验得出结论后,让学生进一步探究光对绿色植物的生活还有什么影响。例如,叶绿素的形成是否与光有关?请学生设计实验进行探究。整个过程中,教师只是一个启发者、引导者,而学生才是整个过程的实践者。在实践阶段,小组成员相互合作,分工明确。整个课题的完成,凝聚着每个学生的汗水,使学生亲身体会到在学习和生活中合作精神的重要性。
  实验过程中要善于激励学生,大胆质疑,欢迎学生与自己争辩,对学生不盲从教师、不盲从传统的精神,教师应加以表扬。
  3.课内外结合,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重视课外实验,如把 “探究根的什么部位生长最快”、“探究蚂蚁的通讯”、“观察青蛙的变态发育”等设计为课外实验,让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采集、培养所需活体生物,认真观察,写好记录,做好报告,最后在课堂上互相交流、评估,老师做好指导。通过这些课外实验,既提高了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培养了他们的合作精神和热爱生命、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高尚情操,同时使他们对生物这门科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
  教育的目的不仅是传授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重要途径,生物学教师应加强实验课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其他文献
物质与精神rn作为企业经营管理者,任何时候都要把物质放在第一位,但不能把物质简单化、片面化和庸俗化,同时还要十分注重发挥精神的作用.过去我们一提到企业,就是讲企业的资
期刊
本文就其概念编写特点与老教材略作比较,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的教学策略,以使这一特点在新课程实践中能够得到良好的应用。
Baeyer-Villiger反应是有机化学基本反应之一,但是催化不对称Baeyer-Villiger反应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本文按手性配体的不同,评述了手性金属络合物催化不对称Baeyer-Villi
针对离子液体的绿色合成及应用过程中的环境性质,对离子液体常规合成的改进、无溶剂的微波和超声辅助合成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对离子液体在生物体内的累积程度、离子
【摘要】课堂教学是目前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在长期教学实践中发现,同一内容的一堂课,尽管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可能都相同,但有的教师讲的生动活泼,引人入胜。学生注意力集中,课堂气氛活跃。而有的老师则讲得枯燥无味。课堂死气沉沉,学生昏昏欲睡。分析其原因:前者能灵活运用各种“课堂调味剂”,寓知识于艺术之中。物理课堂教学是需要语言的艺术性和感染力的。  【关键词】语言的艺术性感染力形象比喻夸张比拟  著
采用恒电位法,直接在石墨电极表面快速合成聚吡咯纳米线,并重点研究了聚吡咯纳米线的生成过程及形貌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聚吡咯纳米线的生成包括成核和生长过程,纳米线的形貌
采用瞬变平面热源法,测定了常压、温度233.15~273.15K下四氢呋喃水合物的导热系数,其范围在0.45~0.54W·m-1·K-1之间。实验结果表明,常压下四氢呋喃水合物的导热系数呈现随温
近年来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兴趣、意志、情趣、习惯等)对学习的影响越来越被更多的教育工作者所认识,并逐渐予以重视。新大纲把“培养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愿望”作为教学目的之一。可见,在教学中注意非智力因素已经提到议事日程。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趋向,这种趋向和一定的情感联系着,它可对正在进行的工作起推动作用,且对工作产生创造性态度。所以,为提高物理教学质量,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兴趣尤
微波辐射作用下的L氨基酸消旋反应是一种新的氨基酸消旋方法,具有对环境友好的优点。本文报道了在微波辐射下,以1.0molL氢氧化钠水溶液替代有机酸作为反应溶剂,水杨醛为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