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近年来我国旅游业发展迅猛,假日旅游蓬勃兴起。长期居住在喧闹城市中的市民开始不满足于过去城市中一般的园林情趣,而逐渐热衷于山林野趣的寻觅。为满足呼和浩特宁静自然环境的短途生态游憩需求,保合少森林公园逐步投入建设。本文在已有资源的条件下,对保合少森林公园的营建提出相关的游憩规划建议。
【关键词】:保合少森林公园 游憩规划 研究
一、北方地区森林旅游发展现状
森林旅游作为生态旅游发展的主旋律,越来越受到都市人的青睐。北方地区森林旅游发展较慢,究其原因有以下三点:1、本地居民收入水平和发达地区有差距,经济上的因素制约了旅游需求的释放;2、当地政府和企业没有充分认识到森林旅游富含的巨大经济效益,在森林旅游开发中投入的资金有限;3、旅游导向仍然以知名景点和景区为主,缺乏对本地资源的合理关怀。
近年来以上三点主要制约北方地区森林旅游发展的因素发生了根本变化,以呼和浩特市为例,作为内蒙古自治区的首府,近年来发展迅速, 2013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710.4亿元,同比增长10%,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629万元,增长9.1%,人均可支配收入已位列全国中上水平。十八大以后,随着中央对生态建设越来越重视,自治区、呼市两级政府及地方企业也加大大青山前坡的生态投资。
全国知名景点经过十几年的旅游黄金期,已经广为人知并吸引力降低,且长途旅游需要的时间成本、经济成本仍然比较大。人多拥挤、行程仓促让更多的人对长途旅游失去兴趣。目前森林旅游在发达地区已成时尚[1]。城市周边的景点由于其耗时少、来往便捷、价格低廉、亲近自然和便于亲朋好友自驾组团出游等优势,已经成为城市居民的出游首选[2]。从国内旅游流的结构变化以及结合北京、上海、武汉等城市郊区旅游发展的现象可以看出,城市郊区己经成为人们出游目的地中增长最快的区域 [3] 。
综上所述,北方地区的森林旅游发展也已进入快车道。以呼和浩特市为例,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出游需求,更为了保护环境、有序利用大青山前坡资源,设立保合少森林公园(暂定名)的设想在2013年得以提出,2014年已逐步开始实质性建设。
二、保合少森林公园游憩规划研究
保合少森林公园距离呼市市区(以市政府计)20公里,暂定占地面积10万亩,基本涵盖101省道以东、生态路以北、105省道以西的大片区域。
(一)利用现状景观、合理改善林相
保合少森林公园最主要的林地是古路板林场所属的大青山前坡人工林(主要为油松),还包括阴坡的白桦林、蒙古栎林等,灌木以虎榛子为优势种。阳坡景观单一但植被抚育较好(尤其是奎素村、野马图村一带),油松已成规模,阴坡现有植物景观良好。因此游憩环境的改造工作必须在保护好现有森林植被的前提下进行。改造应与森林保护相结合,力戒在改造过程中暂时性大量破坏现有植被。
结合调查,游客认为森林公园最具有特色的应该是自然风光、且大部分希望获得风景审美体验。比起城市中心的一般绿地,保合少森林公园具有相对丰富的自然景观资源,包括森林资源、野生动物资源等,其风格比处于城市中心的绿地更自然、更符合人们游憩要求。但其树种少、林相单一、易受病虫害威胁、地力衰退、生物多样性丧失、生态服务功能脆弱等不足也必须改善。因此宜采用人工林近自然化的生态林相改造,通过管护技术、更新技术和经营技术三方面来实现。其中我们特别要注重营建乔灌、针阔配置的异龄、复层的混交林分结构。在主要交通道路和服务设施周边着重打造景观,突出色彩和形态变化。在现有油松片林之间栽植阔叶树,提供季相变化并满足防火要求。河槽中栽植乡土树种,形成绿色廊道,并充分利用宝贵水源。
(二)健全基础设施、提供配套服务
保合少森林公园现有基础设施是开展游憩活动的一大瓶颈。对外交通主要由生态路承担,路窄车多,途经前坡的4个村庄,村民的交通安全意识不高对行车安全亦造成威胁。上山道路只有观光路,全线13kn,地形起伏大,道路急弯多,随着车流量的增大存在巨大安全隐患。目前缺少停车场、观景平台、卫生间、垃圾回收系统等基础设施,没有设立人行道、自行车道,没有餐饮服务设施。
保合少森林公园如果建成,预计其游客量至少会和湿地公园持平。那么每年50万人的人流量主要集中在法定节日和周末,这对于公园的基础设施要求十分高。交通、住宿、餐饮、公厕等等必须满足游客基本需求。按照调查结果,大部分市民是结伴而来,倾向于参与性高的项目,如烧烤、野炊、露营、登山、垂钓等,而且超过一半的游客是自驾车出游,如何在游憩、生态、防火、安全几个重要因素中建立平衡非常重要。
根据现状,建议设立多个入口,以西入口为主,辅以南入口及东入口,以各个入口为起点安排游憩路线,西入口有村庄,结合村庄布置农家乐,分散吸收餐饮、住宿游客,利用原有建设用地布置景区主要接待设施,满足高档接待要求并展示本土饮食文化。南入口临近草原风情区,景观特色以草原风貌为主,饮食、住宿体现民族特色。东入口临近山巅观光区,设立足够宽敞的观景平台和配套设施是重中之重,应当综合应用永久设施和临时设施,在人流量大时开辟临时停车场和设置临时服务设施(可移动公厕、可移动便利店等)。
西入口暂定于古路板村附近,需合理分流过境交通和景区内交通。建议过境交通和周边村民交通由规划二路承担,生态路进入景区后改为单行线(由西向东),在节假日加强交通管制、于路口建立健全交通信号灯和标识,必要时对路两侧进行围栏封闭。在游人参与度高的项目周边设立硬化停车场并平整周边场地以便应对节假日客流高峰。观光路由于路窄坡急,不利于游客使用,且其周边多为茂密油松林,整体拓宽不符合实际。建议将其陡峭路段部分列为山巅览胜区的内部游览单行线,采用电瓶车摆渡,并在适当位置设立观景平台和应急停车场。
建议于喇嘛圐圙以南河沟里设置集中的野炊、露营场所,其优势有以下几点:1、场地宽敞,交通便利,临近生态路,可建设专用便道以满足专门来烧烤露营人群的需要。现场有足够空间设立烧烤木屋群等设施,并可保证烧烤点有足够距离远离易燃植被;2、景色优美,背景是连绵的油松,河沟周边地形、植被变化丰富; 3、通过步行可便捷到达山巅观光区,有利于游客饭后开展游憩。另外在烧烤区必须设立防护围栏、监控、消防设施等,集中管理烧烤区域,除此区域外严禁烧烤。此处为游憩重点区域,景观需着力打造,木屋追求特色,以便能吸引部分游客夜晚留宿或露营。
为了满足游客高山探险和森林浴的需求,在猴山顶设立观景平台,利用原有防火道形成简易交通。在油松林和阴坡植被较好的区域(大仙庙、四岔口一带)开设人行便道,提供森林浴场所。
结合计划修建的水库展开垂钓和水上项目,并提供特色水产,丰富旅游纪念品种类。
(三)完善游憩系统、注重项目设计
按照保合少森林公园的现有条件,略加完善即可形成合理的游憩系统。首先保证场地的开放性,在自然肌理上营建疏林草地和简易服务设施,供游客进入其中并按照自身需求开展各类活动;其次结合水库开展水上项目,有山有水的景观格局可提供全面游憩体验;还要结合猴山、林场、河沟、大仙庙等景观因素开展揽胜探险、森林浴场、徒步穿越、宗教文化等各类活动;利用周边村落建设森林人家和农家乐,发展以特色农产品和手工艺品为主的旅游纪念品。
为迎合不同层次、不同喜好的游客需要,需有针对性的设计游憩项目。有青城人民钟爱的的野外烧烤、爬山、骑马(区域内有马场)、划船、垂钓等;有年轻时尚的挑战项目,如攀岩、蹦极、滑索、定向越野等;给运动健身人群提供骑车道、健身步道并利用地形开展滑雪和滑草活动等;另外,开发休闲度假产品,森林度假村座与水库相依,远离都市,宁静自然;利用区域内酒厂开展北方酒文化旅游项目,了解酿酒的全过程并提供亲身体验,销售旅游产品。
【参考文献】
[1] 战国强,许文安,韦强.试论城郊型森林公园的规划设计[J].广州:广东园林.2005,第31卷第5期.
[2] 李梅主编.森林资源保护与游憩导论[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4.
[3] 李明阳.城市森林规划的理论基础和指导原则[J].长沙:中南林业调查规划.2004,第23卷第1期:16-20.
【关键词】:保合少森林公园 游憩规划 研究
一、北方地区森林旅游发展现状
森林旅游作为生态旅游发展的主旋律,越来越受到都市人的青睐。北方地区森林旅游发展较慢,究其原因有以下三点:1、本地居民收入水平和发达地区有差距,经济上的因素制约了旅游需求的释放;2、当地政府和企业没有充分认识到森林旅游富含的巨大经济效益,在森林旅游开发中投入的资金有限;3、旅游导向仍然以知名景点和景区为主,缺乏对本地资源的合理关怀。
近年来以上三点主要制约北方地区森林旅游发展的因素发生了根本变化,以呼和浩特市为例,作为内蒙古自治区的首府,近年来发展迅速, 2013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710.4亿元,同比增长10%,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629万元,增长9.1%,人均可支配收入已位列全国中上水平。十八大以后,随着中央对生态建设越来越重视,自治区、呼市两级政府及地方企业也加大大青山前坡的生态投资。
全国知名景点经过十几年的旅游黄金期,已经广为人知并吸引力降低,且长途旅游需要的时间成本、经济成本仍然比较大。人多拥挤、行程仓促让更多的人对长途旅游失去兴趣。目前森林旅游在发达地区已成时尚[1]。城市周边的景点由于其耗时少、来往便捷、价格低廉、亲近自然和便于亲朋好友自驾组团出游等优势,已经成为城市居民的出游首选[2]。从国内旅游流的结构变化以及结合北京、上海、武汉等城市郊区旅游发展的现象可以看出,城市郊区己经成为人们出游目的地中增长最快的区域 [3] 。
综上所述,北方地区的森林旅游发展也已进入快车道。以呼和浩特市为例,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出游需求,更为了保护环境、有序利用大青山前坡资源,设立保合少森林公园(暂定名)的设想在2013年得以提出,2014年已逐步开始实质性建设。
二、保合少森林公园游憩规划研究
保合少森林公园距离呼市市区(以市政府计)20公里,暂定占地面积10万亩,基本涵盖101省道以东、生态路以北、105省道以西的大片区域。
(一)利用现状景观、合理改善林相
保合少森林公园最主要的林地是古路板林场所属的大青山前坡人工林(主要为油松),还包括阴坡的白桦林、蒙古栎林等,灌木以虎榛子为优势种。阳坡景观单一但植被抚育较好(尤其是奎素村、野马图村一带),油松已成规模,阴坡现有植物景观良好。因此游憩环境的改造工作必须在保护好现有森林植被的前提下进行。改造应与森林保护相结合,力戒在改造过程中暂时性大量破坏现有植被。
结合调查,游客认为森林公园最具有特色的应该是自然风光、且大部分希望获得风景审美体验。比起城市中心的一般绿地,保合少森林公园具有相对丰富的自然景观资源,包括森林资源、野生动物资源等,其风格比处于城市中心的绿地更自然、更符合人们游憩要求。但其树种少、林相单一、易受病虫害威胁、地力衰退、生物多样性丧失、生态服务功能脆弱等不足也必须改善。因此宜采用人工林近自然化的生态林相改造,通过管护技术、更新技术和经营技术三方面来实现。其中我们特别要注重营建乔灌、针阔配置的异龄、复层的混交林分结构。在主要交通道路和服务设施周边着重打造景观,突出色彩和形态变化。在现有油松片林之间栽植阔叶树,提供季相变化并满足防火要求。河槽中栽植乡土树种,形成绿色廊道,并充分利用宝贵水源。
(二)健全基础设施、提供配套服务
保合少森林公园现有基础设施是开展游憩活动的一大瓶颈。对外交通主要由生态路承担,路窄车多,途经前坡的4个村庄,村民的交通安全意识不高对行车安全亦造成威胁。上山道路只有观光路,全线13kn,地形起伏大,道路急弯多,随着车流量的增大存在巨大安全隐患。目前缺少停车场、观景平台、卫生间、垃圾回收系统等基础设施,没有设立人行道、自行车道,没有餐饮服务设施。
保合少森林公园如果建成,预计其游客量至少会和湿地公园持平。那么每年50万人的人流量主要集中在法定节日和周末,这对于公园的基础设施要求十分高。交通、住宿、餐饮、公厕等等必须满足游客基本需求。按照调查结果,大部分市民是结伴而来,倾向于参与性高的项目,如烧烤、野炊、露营、登山、垂钓等,而且超过一半的游客是自驾车出游,如何在游憩、生态、防火、安全几个重要因素中建立平衡非常重要。
根据现状,建议设立多个入口,以西入口为主,辅以南入口及东入口,以各个入口为起点安排游憩路线,西入口有村庄,结合村庄布置农家乐,分散吸收餐饮、住宿游客,利用原有建设用地布置景区主要接待设施,满足高档接待要求并展示本土饮食文化。南入口临近草原风情区,景观特色以草原风貌为主,饮食、住宿体现民族特色。东入口临近山巅观光区,设立足够宽敞的观景平台和配套设施是重中之重,应当综合应用永久设施和临时设施,在人流量大时开辟临时停车场和设置临时服务设施(可移动公厕、可移动便利店等)。
西入口暂定于古路板村附近,需合理分流过境交通和景区内交通。建议过境交通和周边村民交通由规划二路承担,生态路进入景区后改为单行线(由西向东),在节假日加强交通管制、于路口建立健全交通信号灯和标识,必要时对路两侧进行围栏封闭。在游人参与度高的项目周边设立硬化停车场并平整周边场地以便应对节假日客流高峰。观光路由于路窄坡急,不利于游客使用,且其周边多为茂密油松林,整体拓宽不符合实际。建议将其陡峭路段部分列为山巅览胜区的内部游览单行线,采用电瓶车摆渡,并在适当位置设立观景平台和应急停车场。
建议于喇嘛圐圙以南河沟里设置集中的野炊、露营场所,其优势有以下几点:1、场地宽敞,交通便利,临近生态路,可建设专用便道以满足专门来烧烤露营人群的需要。现场有足够空间设立烧烤木屋群等设施,并可保证烧烤点有足够距离远离易燃植被;2、景色优美,背景是连绵的油松,河沟周边地形、植被变化丰富; 3、通过步行可便捷到达山巅观光区,有利于游客饭后开展游憩。另外在烧烤区必须设立防护围栏、监控、消防设施等,集中管理烧烤区域,除此区域外严禁烧烤。此处为游憩重点区域,景观需着力打造,木屋追求特色,以便能吸引部分游客夜晚留宿或露营。
为了满足游客高山探险和森林浴的需求,在猴山顶设立观景平台,利用原有防火道形成简易交通。在油松林和阴坡植被较好的区域(大仙庙、四岔口一带)开设人行便道,提供森林浴场所。
结合计划修建的水库展开垂钓和水上项目,并提供特色水产,丰富旅游纪念品种类。
(三)完善游憩系统、注重项目设计
按照保合少森林公园的现有条件,略加完善即可形成合理的游憩系统。首先保证场地的开放性,在自然肌理上营建疏林草地和简易服务设施,供游客进入其中并按照自身需求开展各类活动;其次结合水库开展水上项目,有山有水的景观格局可提供全面游憩体验;还要结合猴山、林场、河沟、大仙庙等景观因素开展揽胜探险、森林浴场、徒步穿越、宗教文化等各类活动;利用周边村落建设森林人家和农家乐,发展以特色农产品和手工艺品为主的旅游纪念品。
为迎合不同层次、不同喜好的游客需要,需有针对性的设计游憩项目。有青城人民钟爱的的野外烧烤、爬山、骑马(区域内有马场)、划船、垂钓等;有年轻时尚的挑战项目,如攀岩、蹦极、滑索、定向越野等;给运动健身人群提供骑车道、健身步道并利用地形开展滑雪和滑草活动等;另外,开发休闲度假产品,森林度假村座与水库相依,远离都市,宁静自然;利用区域内酒厂开展北方酒文化旅游项目,了解酿酒的全过程并提供亲身体验,销售旅游产品。
【参考文献】
[1] 战国强,许文安,韦强.试论城郊型森林公园的规划设计[J].广州:广东园林.2005,第31卷第5期.
[2] 李梅主编.森林资源保护与游憩导论[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4.
[3] 李明阳.城市森林规划的理论基础和指导原则[J].长沙:中南林业调查规划.2004,第23卷第1期:1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