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仙洞,水竹席

来源 :中华手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rozenCisc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年逾七旬的王榜坤,出生于包鸾镇飞仙洞村,那里遍山都是水竹,他的爷爷、父亲都是编制包鸾竹席的篾匠。当地人除了搞粮食生产外,利用闲暇时间织起了席子,从而增加收入。“从8岁开始,爷爷就传授我包鸾竹席的编织技艺。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全鎮上至80多岁的老人,下至20多岁的青年,几乎人人都会编织竹席。”王榜坤说。
  包鸾竹席是丰都传统手工技艺,由湖广填川移民创造并传承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据丰都县县志记载,1960年,国家主要领导人曾将一张编有中越两国国旗和“中越人民友谊万岁”字样的包鸾竹席赠送给越南领导人胡志明。
  包鸾竹席的原料为冷竹,出自当地海拔800-1000米的高山。每年一入夏,民间艺人便开始上山挑选竹材。选材靠肉眼,全凭经验,一般选择生长1年左右,挺拔直立,且根部往上3至4米之间,无枝梢、无硬疤、无虫蛀的冷竹,砍回家备用。
  编织竹席,不但要求经线和纬线交叉严丝和缝,且要花条牢固,纹理整齐,同时还要在上面织出喜字、“卍”字、铜钱、水波纹、木花芯等图案,好的工匠还可编织出老虎、狮子、雀乌、龙蛇等精美图案,使得竹席不但实用,还具有较高的艺术欣赏价值。
  散发出竹木清香的竹席成品,光泽鲜亮,细丝密纹、轻巧美观、柔韧细腻、折叠后无压痕,体现了民间工匠高超的技艺水平。2010年,包鸾竹席传统制作技艺成功申报为第三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上世纪60年代,包鸾镇成立了包鸾工艺社,当时有100多人在工艺社专业制席,每个月能打400-500床,由于不允许私人经商,打好的席子就交给专门做外贸的人,他们把这些席子运到广州等沿海一带去卖。“情况比较好,很受欢迎,大家的积极性也很高涨。”说起那段经历,王榜坤显得很激动。“爷爷和爸爸经常偷闲来看我,教我技术。”最让他感到骄傲的是,那时候工艺社打席子的大多数是年轻人,有干劲,不服输,能在席子上打出“二龙抢宝”“野鹿衔花”等精美图案。“至于在席子上打几个字是根本算不上有技术含量的。”
  目前,全镇只有五六家人还在编织竹席,年产量仅200多床。为传承和保护好这门手工技艺,丰都將包鸾竹席定为县级重点工程,为传承人争取到每人每年3000元的补助。丰都还为包鸾竹席注册了商标,也是为了让它以后的路,越走越平坦。
其他文献
今年7月1日,《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下称《内控规范》)将在我国上市公司范围内全面施行。《内控规范》2008年由财政部、证监会等五部委联合发布,旨在规范中国国有企业内部管理
继电保护是是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保证,也是电力系统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组成部分。继电保护出现故障会给电力系统带来不利影响,因此,如果了解了继电保护过程中的一次常见问题,就
2009年7月13日,财政部公布的最新财政收支情况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国财政收入33976.14亿元,比去年同期下降2.4%,而地方本级收入却同比增长了6.6%。据了解,地方财政在遭遇经济危机的情况下不降反升,还得“归功”于每年不断增长的土地出让金。  据《中国经济周刊》近日从国家税务总局相关人士了解到,2010年前国家税务总局将尽快拿出一个物业税的可操作方案,但暂时不会将土地出让金纳入物业税范围